学习仙居杨梅智能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收成率

秦柳钱 2024-09-15 19:46:35

学习仙居杨梅智能设施栽培技术,提高收成率

应铮峥等

杨梅(Myrica rubra)是杨梅目杨梅科常绿果树,原产自我国东南部温带至亚热带地区 。杨梅果实色泽艳丽,汁多味浓,酸甜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杨梅产业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颇具农业特色的主导产业,也是仙居县重要的共富支柱产业。2023年,仙居县杨梅种植面积为9 466.67 hm 2 ,杨梅鲜果产量为1.2×10 5 t,产值为1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为40亿元(“仙居杨梅”品牌价值达26.23亿元,在全国杨梅类产品中排名第一),仅种植杨梅一项的农户户均收入可达3.3万余元。但是,由于仙居杨梅果实成熟时正值 6 月梅雨季节,大风和降雨天气易造成露天杨梅出现落果、糖度低、品质差以及丰产不丰收等问题,而实施杨梅智能设施大棚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可使杨梅成熟期平均提前15 d ,这样不仅可以抢占市场,而且避雨设施提高了杨梅的商品果率、品质和产量,从而达到提质增产的目的 ,增加了杨梅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此,2023年笔者在仙居县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基地选用 25 年生‘东魁’杨梅作为试验品种,以露天栽培杨梅作为对照组,设置智能大棚1 号棚为试验组(智能大棚内安装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包括物联网系统“彭云物联”APP、电动卷膜器、喷滴灌系统)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大棚栽培的‘东魁’杨梅平均株产量为 56.8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3.1%,平均株产值达5 100 元;露天栽培的‘东魁’杨梅平均株产量为50.1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1.8%,平均株产值仅为 2 000元。另外,从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智能大棚挑选的‘东魁’杨梅参加了仙居县农业农村局举办的“2023仙居杨梅品质评比”活动,其以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为 13.8% 的成绩取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等奖的成绩。现笔者拟将近 4 年总结出的仙居杨梅智能设施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促进仙居杨梅智能设施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1 智能设施大棚搭建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在具有一定面积、坡度在25°以下、海拔在650 m以下、四周通风、光照条件好、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 pH 为 4~6、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或黄壤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建园。选取园相整齐,树形、树势均匀的投产杨梅园进行智能设施大棚搭建。

1.2 智能设施大棚结构

对于坡度≤15°的缓坡杨梅园,一般采用标准连栋钢架大棚,面积以3 000 m 2 为宜。标准连栋钢架大棚纵向采用拱形,棚跨度为6 m,肩高为4~5 m,顶高为 5~6 m,大棚纵向两端肩高以下设立通风口,通风口高度在 1 m以上,顶部拱杆间距为0.8 m。对于坡度>15°的杨梅园,一般采用坡地连栋钢架大棚,根据山地具体情况,面积以1 000~3 000 m 2 为宜。坡地连栋钢架大棚纵向采用沿坡向无拱平顶结构,棚跨度为 6 m,顶高为 5~6 m,在大棚纵向两端顶高以下设立通风口,通风口高度在1 m 以上,顶部拱杆间距为0.8 m。

两种大棚的主立柱均采用镀锌钢管(直径为48~55 mm,厚度为1.8~2.0 mm),主立柱间距为 3~4 m;副立柱也采用镀锌钢管(直径为 32.0mm,厚度为1.8 mm),间距为 1 m,立柱从中间到两边逐步降低成拱形。主立柱设连接横档3层,每层相距 1.5~1.6 m;每隔 3个副立柱之间安装 1套剪刀撑,棚四角用斜撑加固,材料规格同主立柱。大棚四周立柱可适当用钢丝拉线加固,以提高抗风、抗雨、抗雪能力。

1.3 智能控制系统

在棚内选择平坦且便于日常操作管理的地方安装智能设施物联网平台。根据物联网平台功能,在棚顶、棚侧面安装智能控制卷膜器;在大棚中部、顶部等区域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土壤监测传感器,准确采集与监测棚内实时温湿度、土壤湿度等数据。

2 品种选择与成熟期

智能设施大棚栽培应选择成熟期早、品质优的杨梅品种,如‘早佳’‘荸荠种’‘东魁’等。通过1月覆膜及智能设施自动调控温湿度,促进杨梅提前开花、坐果与发育,实现棚内杨梅提前成熟采摘。根据记录,2023年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智能大棚内‘早佳’‘荸荠种’‘东魁’分别于5月17日、22日、31日开始采摘;露天栽培的‘早佳’‘荸荠种’‘东魁’分别于6月1日、7日、14日开始采摘,说明智能设施大棚栽培杨梅可比露天栽培提前约15 d成熟。

3 人工授粉

杨梅属于雌雄异株 、风媒花植物,故智能设施大棚栽培的杨梅需在开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为提前采集充足的雄花粉,应在棚内海拔较高且光照充足的地块栽种雄株(或高接雄枝 ,或为雄株单独建造大棚)。具体措施为:(1)人工采集雄花粉,即将雄花粉抖落于干燥干净的塑料或玻璃容器内,常温、密封、干燥保存备用。(2)人工授粉分2次进行。即在20%~30% 雌花开放时,进行第 1 次授粉;在 40%~60%雌花开放时,进行第2次授粉。一般选择在晴天的13时—16时,即棚内温度为25~30 ℃、相对湿度低于 65% 时,进行人工授粉。

4 温湿度调控

智能设施大棚覆膜时间在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初,棚膜宜选用优质聚乙烯无滴膜,顶膜厚度为0.07~0.08 mm,侧膜厚度为0.10~0.12 mm。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从高处往低处覆膜,棚膜覆好后用压膜线将棚膜压紧固定。由于杨梅在开花、授粉、硬核、转色等不同生长时期对温湿度的要求不同,覆膜后须注意观察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采用智能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调节开关棚膜时间及通风口大小,调控温度和湿度 。以肖垟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智能大棚为例,在覆膜至开花期(1月—2月中旬),设置棚膜9时—10时自动开膜通风,14时—15时自动关闭,具体开膜和封膜时间以棚内温度控制在15~25 ℃、相对湿度控制在 70%~80% 为依据;在 2 月中下旬,人工授粉,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 ℃、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在授粉后至第1次生理落果期,8时— 9 时开膜,16 时— 17时封膜保温,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30 ℃、相对湿度不超过75%;在硬核期至果实膨大期,8时—9时开膜,17时后封膜保温,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35 ℃、相对湿度不超过75%;在转色期至成熟期,顶膜与侧膜全天适度开启,不再封膜,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36 ℃、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并适当配置风机、水帘、除湿机,促使棚内降温除湿,避免高温影响果实着色和发生烫伤。

5 合理控产

5.1 疏 果

为追求果实更高的商品果率和品质,相较露天栽培,智能设施大棚栽培的杨梅需进行科学疏果。疏果应遵循“强树多果、弱树少果”的原则,主要分3次进行:第1次疏果在花期结束后1个月、幼果果径为0.5 cm左右时进行,疏除过密果;第2次疏果在硬核期结束、转色期开始时进行,疏除劣果、密生果和病虫果;间隔 7 d 后,视情况再进行第 3 次疏果,直至杨梅成熟。一般‘荸荠种’杨梅的结果枝留 3~4 个果,‘东魁’杨梅的结果枝留1~3 个果;对于树势较弱或者枝叶凋萎病发病的杨梅树,可重疏果或不留果,以减少营养消耗,恢复树体健康,为翌年结果做好准备。

5.2 修 剪

智能设施大棚棚顶高度一般为5~6 m,在3月—5月晴天天气时,棚内垂直空间气温差异较大(距离棚顶 1 m 处温度可达 40 ℃以上,离地 1 m 高度处温度仅有31 ℃左右 )。为避免幼果发生烫伤,同时便于日常管理与采摘,宜将树形修剪为矮化开心形,培养分层结果树形,将树冠高度控制在 3.5 m以内(树冠顶部距棚顶1 m以上),多留内膛枝,增加结果容积。一般在6月—7月或10月—11月进行修剪,采取疏删与短截相结合的方式,剪除徒长枝、弱枝、病虫枝、交叉枝;对于花芽过多的结果树,应疏除过多的结果枝,并疏除细密枝、弱生结果枝。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管理

施肥应遵循“高钾、适氮、控磷”的原则,增施生物有机肥,适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肥。在杨梅树谢花后、幼果长至火柴头大小时,适当喷施0.2%~0.3%的硼锌微量元素肥,以提高坐果率;在4月上旬,根据树势,按每生产100 kg果实施用硫酸钾型高钾复合肥 1~2 kg 进行施肥,以壮果促梢;在果实采收后,根据树势,及时撒施复合肥,每株施肥4~5 kg,以恢复树势;在9月—10月,施足基肥;在11月—翌年2月,每株施饼肥4~6 kg或腐熟羊粪40~60 kg;全园实行生草栽培,栽种紫花苜蓿,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培育病虫天敌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 ;果园每2年翻耕1次,翻耕深度为10~15 cm,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杨梅树根系健康生长 。

6.2 水分管理

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设施,在冬季覆膜前浇足水;在 2 月— 5 月,间隔 8~10 d 浇 1 次水;在杨梅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要严格控水,以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品质;在杨梅果实采摘结束后,要及时揭掉顶膜;在7月—12月,加强肥水管理,以促夏梢、控秋梢,促进花芽分化;在杨梅果实生长期,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65%;在杨梅果实转色期至成熟采摘期,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另外,在基础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智能设施大棚附近修建蓄水池,并在大棚四周挖排水沟,以利于排出棚顶的雨水,也可将雨水接回蓄水池在进行灌溉施肥时使用。

7 病虫害防控

为保证智能设施大棚杨梅生产安全优质,在病虫防控上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选用绿色低毒农药、物理诱控等绿色防控措施。具体措施为:(1)冬季覆膜前进行清园,可用石硫合剂对枝干涂白,用杀菌剂、矿物油喷施树冠及地面,杀灭虫卵,减轻果园病虫基数。(2)安装杨梅专用的太阳能杀虫灯,并在果实硬核期悬挂黄板、性诱剂或食诱剂,防治果蝇、蚊子等。(3)果实采摘前,严格按照药剂安全间隔期和浓度使用要求,选用安全高效的杀菌剂和杀虫剂。(4)采摘后,针对杨梅粉虱类、蛾类、褐斑病、枝叶凋萎病等病虫害,选用矿物油类杀虫剂及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

0 阅读:1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