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由于在其他战场没有取得太大战果,蒋介石决定调整策略,将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甘宁地区重点进攻,为此他将胡宗南召去南京当面部署,务必要将延安一举拿下。
为防止泄密,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不可宣扬,胡宗南领命后回到陕西开始调兵遣将,虽然说不能告诉其他人,但想要办事还是得要人才行,为此他向自己心腹熊向晖等人告知了这一军事行动,但他不知道的是,熊向晖是周恩来早在抗战初期就埋在他身边的一名情报员,这个情报很快就传递到了延安。
在熊向晖的报告传到延安之前,党中央就已经感觉到了风雨欲来的气势,这份绝密情报的到来将保卫延安的各项工作推向了高潮。
3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决定采取坚壁清野的方法来对付胡宗南的进攻,毛主席也提出要用主动撤离延安的方法来应对,这一决定得到了参会众人的一致同意。
会后,中央军委电令陈赓、王新亭等人分别带领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主动出击,攻击胡宗南侧翼,还电令贺龙尽量支援炮弹及其他军用物资,命令陕甘宁野战兵团在现有防线基础上再加筑三道防线,以应对胡宗南集团的进攻。
一切安排妥当后,3月8日在延安召开了各界保卫边区、保卫延安的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这天,延河边上来了一万多人,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这其中有学生,有农民,有机关干部,也有学校老师,他们都听到了胡宗南大军即将进犯延安的消息,因此纷纷赶来参加“保卫延安”的誓师大会!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出席了这次动员大会,他们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的人民群众,被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气势与热情所感染。
自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到现在,延安各界的百姓献出了一千多万石粮食,十几万双军鞋,青壮年和妇女们纷纷参加游击队并建立民兵组织,如今的游击队已经发展到了五千多人,基层民兵达到了一万五千人,掌握了基本的技战术。
其他没有参加游击队和民兵组织的群众也纷纷出力帮助边区部队修筑防御阵地和工事,有这样的群众基础,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哪里算得了什么呢?
望着台下百姓们不解的脸庞,周恩来向大家解释道:“几十万敌人黑压压地扑过来,我们不走能行吗?如今我们的部队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五万人,10比1的比例啊,不走不行啊,但这不是逃跑,也不是败退,现在放弃延安,是为了将来永远地拥有延安,现在主动撤退,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进攻,我们还要回来的,我们一定能回来的!”
周恩来将这次撤离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后,台下的百姓们也都理解了党中央的决策,虽然内心不舍,但他们还是一遍一遍地呼喊:“我们还要回来!我们一定能回来!”
虽然做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但走了以后能不能打得赢呢?几十万敌人不是说着玩的,我们到底有没有打赢的能力呢?对于这个疑问,彭德怀给出了答案。
彭德怀大声说道:“1935年的时候,刘志丹只不过三千人,后来徐海东来了,也不过是三千人,最后中央红军长征走到这里的时候也不到七千人,我们三支力量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五千人,而敌人有多少呢?101个团啊同志们!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整整三十万人,同志们,我们当时与敌人的比例是20比1,那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
看着台下众人思索的眼神,彭德怀继续说:“我们一直从关中打到了山西,又从山西打回来,一直打到了马鸿逵的老巢,打得胡宗南在山城堡一败涂地,打得张学良也放下成见去抗日,打得阎锡山待在太原城不敢出来,就连蒋介石都差点在临潼丢了性命,最后不还是我们救出来的?如今敌人的兵力没变,而我们却比那时候强多了,现在我们的正规部队加上民兵、游击队有将近五万人,外线还有其他兄弟部队配合我们作战,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党中央,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还有陕北乡亲们的全力支持,你们说,这场仗我们能不能打赢?”
彭德怀的一番话让大家信心百倍,所有人都大喊道:“能打赢!”这气势直冲云霄,响彻在延安城上空。
看着大家,彭德怀不苟言笑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是啊,我们能打赢!十一年前我们能打胜仗,现在我们还能打胜仗,将来我们还是要打胜仗。到那个时候,我们不仅要打回延安,还要打到蒋介石的老巢去。从现在开始,有枪的拿枪,没枪的拿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台下的百姓们都大声呼喊起来,主席台上众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高呼。
大会过后,坚壁清野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机关、学校、医院等全部在有组织地疏散,老乡们牵着马车,拉着牛车帮忙转移,不给胡宗南留任何东西。
与此同时,彭德怀带着王政柱奔向防线检查工作,当时在前线的战士们很多都想不通为什么党中央要撤出延安,不愿意放弃延安,说要誓死保卫延安,对于这种思想,彭德怀专门召开了会议,向大家讲了其中的关键,很多同志的思想也转变了过来,大家的战斗信念更加强烈了。
3月14日,撤离延安前夕,毛主席在王家坪请新四旅、十六团等领导吃饭,因为当时新四旅担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重任,但部队里还是有很多战士想不通为何要放弃延安,因此毛主席特意请部队首长吃饭讲清楚利害关系。
席间,毛主席问道:“这次要撤出延安,你们有什么意见啊?”
十六团团长袁学凯站起来汇报道:“报告主席,全体指战员决心誓死保卫延安,誓死保卫党中央!”
毛主席笑了笑,示意他坐下,说道:“这个决心很好啊!我们在延安住了十来年,挖了窑洞,吃了小米,学了马列主义,培养了干部,指导了全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保……”
随后毛主席反复向大家说明,作战不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主要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正应了那十六字方针“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毛主席还从全国战局、敌我力量对比等方面来指出,暂时放弃延安,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放弃延安只是暂时的,等到将来人民就会看到,蒋介石即便是占领了延安,那也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时候他可就要倒霉喽!
袁学凯
见袁学凯等人想通了,毛主席又问道:“部队在西华池打得怎么样?伤亡大不大?战士情绪怎么样?”
袁学凯回答道:“战士们情绪很高涨,可是,在敌人到了延安城下的时候,要他们一枪不放就把延安让给敌人,战士们可能会有意见哩!”
毛主席风趣地说道:“谁说一枪不放,你们可以让战士们放枪啊,完全可以放几枪,欢迎胡宗南入城嘛,告诉他我们走了,延安这个包袱就送给他背上吧!”
毛主席说,现阶段我们的部队在数量和装备上都比不过敌人,因此我们要采取的办法就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先打分散孤立的敌人,再打集中强大的敌人。这就好比你面前有三个敌人,一个强手,两个弱手,你先把两个弱手一一打倒,剩下那一个最强的,前后都失去了照应,他就孤立了,就胆怯了,强手自然就变成弱手了,一下就能打倒他。
袁学凯点点头表示明白,毛主席继续说道:“我们先把弱的消灭了,强的自然也就变弱了,把分散的打掉了,集中的又要分散,一点点吃掉,敌人的力量不就越来越弱了嘛?我们这次转战陕北,采用的是蘑菇战术,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做磨心,牵制敌人,一点点磨敌人,等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再找机会歼灭它,一个月歼灭它几个团,等过上一年光景,情况肯定会有好转!”
毛主席说这番话的时候,敌人已经快逼近延安城了,不时还能听见枪炮声,袁学凯回忆当时毛主席说这番话时仍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丝毫不将即将到来的硝烟放在眼中。
此外,毛主席还提到自己准备留在陕北,他说道:“我们在延安住了十来年,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之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怎么对得起边区百姓?所以,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什么时候打败了胡宗南,什么时候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取得主动,如果我过了黄河,蒋介石将胡宗南投入到其他的战场,那里就会增加困难,中央留在这里,蒋介石就会多下些本钱,这样,咱们就能拖住敌人,不让他走,最后还要消灭他才行!”
最后,毛主席说道:“我们要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经过毛主席、彭德怀的劝说,延安各界群众和部队都明白了放弃延安只是暂时的,将来一定还会打回来的,所有人都坚决执行命令,留给胡宗南一个“甩不掉的包袱”。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在报纸上大肆宣传,对于轻而易举占领延安这座“红色城市”,蒋介石非常高兴,因为自己多年的老对手终于被“赶”出了延安,还是被自己的学生赶出去的,如今都快被“赶”到最北端的黄河边上了。
蒋介石非常自信,他的数十万精兵会将彭德怀的几万人马“埋葬”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山沟沟里,因此他决定等8月上旬到延安巡视,这不仅仅是给陕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士们带去鼓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炫耀。
然而蒋介石的延安之行势必不会太顺利,在撤离延安后,正如毛主席预料的那般,胡宗南的数十万大军被彭德怀带领的六个旅两万多人牵着鼻子在陕北黄土高原的山沟中辗转迂回,他们走大路会遭到大路两侧山坡上的袭击,走山路的话,配属的重装武器又无法行进,再加上国民党军在陕北一带的群众基础差,可以说进了这里就是两眼一抹黑,根本查不到我们部队的动向,而他么你的动向却不断汇报到彭德怀那里,不到半年的时间,胡宗南的二十多万大军就被拖得疲惫不堪。
在这期间,彭德怀抓住时机,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次大捷,弄得胡宗南灰头土脸,在蒋介石面前也颇有些抬不起头来。
在蒋介石到来之前,胡宗南为了迎接蒋介石,花费了几十万从延安南关到南桥修建了一条平整的碎石路,还将原边区政府交际处山腰上那做工字型打听翻修一新,将立柱染成蓝色,窗格染成黑色,四周的墙壁也粉刷成白色。
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在他到来的前三天,延安交通就已经完全封闭,城内各道路口增加了岗哨,宪兵队日夜巡逻,接着又在招待厅的南北两角增设了两座岗楼哨亭,整个延安城内戒备森严。
蒋介石到延安的那天早上,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通知南郊各保甲长整队到南关参议堂集中,等所有人到齐后挨个搜身检查,进入礼堂后按照座次坐定不许乱动,这些保甲长饿着肚子静坐了六个小时,直到下午一点才被放出来,呈一字形排列在新市场沟口至交际处门前的两侧街道,准备迎接蒋介石。
为了营造热烈气氛,工作人员要求各家各户门前悬挂蒋介石画像,凡是蒋介石所到之处必须要喊口号,参加欢迎活动的群众每人会领到一丈布匹和50斤洋面。
1947年8月7日下午两点左右,蒋介石乘坐的飞机抵达延安东郊机场,为了欢迎蒋介石,胡宗南提前五天就从西安赶到了延安张罗,飞机刚降落,胡宗南就带着属下疾步来到停机坪前,向蒋介石立正敬礼。
蒋介石随意抬手致意后,望向远处山上的宝塔,脸上浮起几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接着钻进了一辆黑色小轿车,乘车来到新市场不远处。
车停下后,蒋介石在胡宗南等人的簇拥下向交际处的清凉花园走去,街道上的人群里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这是几个便衣特务在带头鼓掌,其他人冷漠地看着蒋介石,这一切并没影响他的兴致,还频频挥手致意。
在清凉花园下榻稍事休息后,蒋介石就驱车来到了总部驻地王家坪和杨家岭,在看过了毛主席居住的窑洞后,蒋介石不敢置信地指着眼前几孔破旧不堪的窑洞问道:“这就是毛泽东的住处?”
对于蒋介石的疑问,跟随的胡宗南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蒋介石的兴致一下子落了下来,他走进窑洞后,发现里面摆放着一张破旧的桌子和一把凳腿不稳的椅子,此外就剩下一张木床了。
从窑洞走出来后,蒋介石有些沉默,他不敢相信和自己交手了二十多年的老对手居然会住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如今竟然快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他有些不敢相信,但镇定下来后又有些后怕,随后的兴致就不太高了。
参观完窑洞后,蒋介石又去看了清凉山万佛洞,还和胡宗南等人在此处合影留念,当晚,蒋介石住在了清凉花园。
第二天上午,蒋介石在参议院礼堂接见了延安参议会的议员毕光斗、张亚轩等21人,和他们一一握手交谈了半个多小时,中午,蒋介石一行在清凉花园休息后于下午两点乘坐飞机离开了延安。
蒋介石本以为自己这次延安之行会提振士气,没想到他返回南京的第十天,也就是8月20日,彭德怀就率领部队取得沙家店大捷,歼灭敌军6000余人,一个多月后,我军又取得了延清战役的重大胜利,两万多人粉碎了二十万人马的围追堵截。
毛主席非常高兴,他说道:“陕北战争已经翻过山坳,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从防御转向进攻!”
毛主席在撤离延安时提出的“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过于夸大,但随着革命的进程,无论是谁都会盛赞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这一战略决策是毛主席解放战争时期在“十大军事原则”中提出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这一军事原则的具体运用,胡宗南带着大军进攻延安,毛主席却反手带着队伍主动撤离,他认为“别看延安在他手里是个宝,但给了敌人就像扔给他一个大包袱”。
而胡宗南也正是因为背上了这个“大包袱”,变成了瞎子、聋子,让深得民心、万众拥戴的毛主席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坎坎里转圈圈,肥的拖成了瘦子,瘦的最后给拖垮了,这一战略决策无不显示了毛主席的英明。
毛主席提出的这一主张其实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提出了相似的意见,当时有些人害怕打烂“坛坛罐罐”,毛主席认为:“关于丧失土地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丢失了全部土地……不在一部分人家中一时地打烂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
这些事情都体现了毛主席的决策思想,他从不害怕打烂坛坛罐罐,因为他永远会取得比敌人更多的战果,1947年胡宗南进犯时毛主席提出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当时很多人都抱着怀疑态度,但两年后的事实却证明毛主席的决策真高明,也许这就是伟人的智慧吧!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