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鄞县共出了6个状元,为何南宋就有4人,他们是谁?

寒梦评历史 2023-02-25 09:19:06

浙江东部沿海的鄞县,现在叫鄞州区了,其辖地也被减少了许多。先秦时,鄞县是越国之地,秦代设鄞县,隋、唐时曾长期分别并入“大句章”、“大鄮县”。五代初改称鄮县为鄞县,直到北宋初,县境才基本稳定下来。

今日鄞县(鄞州区)乡村

鄞县历代出了多少个进士?

989年,是北宋端拱二年,鄞县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进士及第者,他的名字叫杨说。自此以后,鄞县就逐渐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科举大县。

从这年开始到清代光绪30年(1904)最后一次科举,忻江明、高振霄登进士第止,鄞县历代文武进士及第者共计1205人,其中文进士1174人,武进士31人。按照朝代分:宋代730人(北宋129 人,南宋601人),其中文进士720人,武进士10人;元代文进士7 人;明代306人,其中文进士297人,武进士9人;清代162人,其中文进士150人,武进士12人。

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和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不包括荐举、武进士)统计,北宋至清,宁波市境内各县进士总数2478名,其中鄞县1030 名;余姚县564人;慈溪县418人。鄞县进士占到宁波市境内的百分之四十强。占全省14126名的百分之七多。

为何在南宋,鄞县进士数量呈现了井喷式?

从统计数据上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鄞县进士以宋代数量最多,尤其是南宋竟然达到601 名。占历代进士总数近一半。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北宋以前,鄞县没有进士出现,而到了南宋后,进士数量呈现了井喷式增长?探究起来似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北宋以前的鄞县一直为吴越国所治,而且行政区域多次变化,直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明州和所属鄞县正式归入宋朝,以后鄞县县域才稳定下来,无重大变化。虽然从隋朝开始科举至此已有374年,而鄞县还没有一人中进士。

鄞县姚家浦

鄞县处于长江流域下游,长期处于蛮荒僻壤的边陲之地,经济文化落后,宋代以前称得上是“文化荒漠”,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全唐诗收集了近5万首诗,2200余名作者,可几乎没有鄞县籍诗人。

两晋的“永嘉之乱”,唐末的“安史之乱”,有一定数量的北方人口流入鄞县等地。北宋“靖康之乱”,特别是赵构南逃,引发了中原人口大规模南移,"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鄞县作为明州的附郭县,成为吸纳中原文化精英的重要窗口。

但是到王安石任鄞县知县前,鄞县才出了进士22人。1044,朝廷下诏“州县立学”后第3年,王安石任鄞县知县。他是在鄞县真正开始推行全民式教育,推崇重儒尊师的第一人。

王安石在鄞县创建了官办学校。他把离衙门不远的一处破旧的庙宇改建为县学,有学生 200余人。

杜醇、杨适、王致、王说、楼郁5人,是当时很有名气的“庆历五先生”,他们不但在自办的书院讲学,而且还应王安石的邀请,在县学教书。从此鄞县教育的兴起和文化氛围的逐渐形成,为以后鄞县进士数量的明显增多奠定了基础。北宋时期鄞县产生了129 名进士。

王安石开创的“田家有子皆习书,士儒无人不织麻”的文化教育理念,形成了鄞县人重文尚礼、重信崇义的地方文化精神。

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以后,造成了鄞县历史上文化大县的兴起。北方大量士族、望族包括其他知识分子南渡,其中有一部分迁入并定居在明州鄞县。他们带来的深厚文化传统,使鄞县文化和教育得以兴盛和发展,读书做官、治国安民的文化意识由注入而积淀,成为地域文化传统。从而鄞县成为中国进士最多的县之一。

于是,南宋时期鄞县人才辈出,进士不断涌现,数量占全国进士总数三十分之一,遂称“东南邹鲁”,并长期执掌朝政,以至有"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之谚,形成了辉煌的“鄞人时代”。

这一时期不但产生了状元,而且进士中有6人入阁为相。他们是史浩、史弥远、史嵩之、魏杞、楼钥、郑清之。

鄞县在南宋的4位状元,分别是谁?

在我国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共出过592位状元,浙江省有60位,其中鄞县6位,他们是:

南宋4位:张孝祥、姚颖、傅行简、袁甫。清朝两位:史大成、章鋆。

下面来简要介绍一下南宋的4个状元。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他不是土生土长的鄞县人。他的老家在安徽和县乌江镇,赵构在商丘称帝后不久南逃,张孝祥的父亲张祁领着家人,随着百姓大规模南迁避难的洪流,移居至明州鄞县。1132年,张孝祥出生在鄞县桃源乡(今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方广寺的僧房中,并在鄞县生活到13岁。

张孝祥从少年起,就颇有潇洒倜傥的气质。杨万里赞他“当其得意,诗酒淋漓,醉墨纵横,思飘月外。”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和陆游、秦埙(秦桧的孙子)一起参加省试,由于秦桧的作用,内定秦埙为第一名。谁知殿试时,高宗皇帝却钦点张孝祥为状元,秦埙只得了探花。

张孝祥状元及第后,先在朝廷做了承事郎、秘书郎,著作郎,中书舍人等不淡不闲文字工作的官。1163年后,做起了地方官,历任建康留守、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抚州、平江府、静江府、潭州等地的行政长官,1169年,他以显谟阁(专藏皇帝御制、御书)直学士(类似管理员,从三品)的身份辞去职务。次年在芜湖病逝,享年38岁。

张孝祥在地方任职时,做了不少对百姓有益的事情。例如,他在平江府(今苏州)任上,他惩治大姓奸商,收缴其米仓,第二年饥荒,用收缴的粮食赈济灾民;浙东大水,两次上疏请不催两浙积欠,由于他的努力,朝廷从其所请,使得灾民得以生存。

张孝祥为南宋豪放派词人,著有《于湖词》、《于湖集》等作品。

姚颖

姚颖(1149--1183) 字洪卿,号苍辰,南宋鄞县姚家浦(今鄞州区云龙镇 )人。他可能也不是土生土长的鄞县人,其祖籍在福建长乐姚坑。他在5岁时开始识字过目不忘,10岁就会作文,人称神童。曾拜名儒郑锷为师。1174年(淳熙元年)中举,1178年(淳熙五年)被宋孝宗点为状元。

姚颖为人低调,当时镇守四明的宋孝宗次子赵恺,听闻姚颖中了状元,就备了车马,准备大张旗鼓地迎接招待他。可姚颖却自乘小舟悄悄回了家。

姚颖的岳父是当朝左丞相,他为避嫌自求外放,出任平江府通判,办理案件“制豪强为旨”。可惜到任不久,便患病身亡,享年34岁。世人惜其英年早逝,不能有所大成。

现在网上可见到姚颖的2首诗:《句》、《题洁斋书院》。

傅行简

傅行简,生于1168年,卒年不详,字居敬,一字敬父,鄞县城中(今宁波海曙区西河街)人。他中状元没有经过殿试。他是嘉泰二年(1202),礼部省试第一名。本来还须进行殿试。但宋宁宗因父亲3年之丧未满,便宣布不亲试,命省试第一名傅行简为进士第一名。

中状元后,傅行简在秘书省担任过正字、校书郎、秘书郎、著作郎等类似文秘或图书管理员职务。他的官衔不会超过六品。嘉定四年(1211),即任秘书省著作郎第二年,傅行简就告老还乡。仕宦生涯仅9年。数年后,傅行简寿终正寝于鄞县老家。

他也有两首诗网上可见:《题博士袁公文苑像》、《题仓部袁公灼像》。

袁甫

袁甫,是南宋四状元中官做到最大的一位。大约生于1174年,卒于1240年,享年67岁。鄞县城内鉴桥(今海曙区中山广场南边)人,字广微,号蒙斋,南宋哲学家袁燮之子,老师为著名学者杨简。袁氏一族是鄞县望族。

袁甫在嘉定七年(1214)中了状元后,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正字、湖州通判、秘书省秘书郎、著作佐郎。再后来,官越做越大,历任徽州、衢州知州、江东常平提举、秘书少监、江州、婺州知州、兵部、吏部侍郎、代理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等职。

袁甫为官政绩显著。任湖州通判时,他设立婴儿局收养孤儿;任徽州知州时,他兴修水利;任江东常平提举时,他赈恤灾民,建立药院;重修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袁甫学门广博,著述丰富,有《孟子解》、《蒙斋集》等十几种诗文行世。

0 阅读:1

寒梦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