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观堂.倒坐观音寺的传说

文化愿补不足 2024-04-01 19:18:57

观堂的得名,一般人不易索解,全称叫“观音堂”解的字眼了。

——顾名思义,是因一座观世音菩萨的庙而得名,后来把中间的“音”字减掉,于是,就成了观音堂。这原有一座佛堂,供的是观音大士的香火,这座佛堂的神奇之处在于传说。

庙门,它和一般寺庙门朝南开的习惯截然相反,门是朝北开的,这里有两个传说。

传说之一:

观堂一带流传着一个谚语,夸赞本地的特产,叫作:“观堂的烟叶刘集的蒜,福案的菠菜不要面。”其中,观堂的烟叶尤其好,并且造就了观音堂之名。原先,观堂集东南角有一块地,最好的烟叶就出产在这一块地里。叶片大,油份足,香醇味美。

有一年,一个烟叶贩子收了几十大车烟叶到汉口贩卖。那时,都是旱叶子,没有巻烟,摘下叶子,晒个半干,就装车启运。烟叶贩子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这几十大车货上,认为能发一笔大财。到了汉口一看,傻眼了,山东德州的、河南许昌的,十几个出了名的烟叶产地都来了货,货源过足,大家相互压价,别说赚钱,眼看就要折本。

观堂的烟叶贩子愁得睡不着,熬到大半夜,他打了个盹,梦见观音大士来到他大车旁边,微笑着指指他,又指指烟车,然后,从车上抽出一片烟叶,顺手卷成一个卷,伸手点着了。烟贩子一醒,东方大亮,市场上已经上了许多客人。他想起梦中情景,认为是观音菩萨点化,福至心灵,掏出火镰石,燃着纸媒子,往车把上一站,大声吆喝:“都来买,都来买,古都毫州的观音烟,油足香醇味道好。要不信,鲜叶子吸给你看看!”说着,从车底下抽出一把鲜烟叶,取出一片,对着围观的众人晃一晃,顺手一卷,卷成了一个鲜烟叶卷,对着纸媒子点上,抽了一口——哎,真的点着了,一股浓郁的焦香弥漫在市场上,挥之不散,瞬间吸引了大批的客人。烟贩子信心十足,把鲜烟叶分发给每人一片,大家卷成长烟卷儿,都能点着抽,这下子,惊动了整个市场。

这种观音烟,价钱高出市场几倍,几十大车烟叶一天就卖得干干净净。烟贩子拉着银钱返回乡,一路感恩不已,非常感念这块烟叶地里的烟叶救了自己的急。回到家,二话不说,在那块鲜叶子能点着的烟叶地南边,先买了块地,盖了一座佛堂,供上救苦救难的观音大士。也为感谢这块地,敬这块地——烟叶地在北边,佛堂就门朝北开,观音的正像也面朝着门开的方向,脸世俗的观念,门朝南为顺,门朝北为“倒”,观音像面朝北,属于观音倒坐,所以,这座庙就叫“倒坐观音寺”。

传说之二:

观音菩萨在南京紫竹园讲因果经,五台山下一座庙里的三尊菩萨像,夜里要赶往南京听经。

三尊菩萨凌空飘行,快到天明时,赶到了观堂北边地界。其中的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对文殊菩萨说:“师弟,咱三人行了一夜了,天也快明了,估计离南京也不远了,你看这打鸣的鸡也快叫了,你找个人问问,离南京还有多远。照这样飞下去天明能不能赶到南京——如果天亮了,咱仨在天上飞,叫凡人看见,可就大惊小怪了。”

文殊菩萨一想,有理!三尊菩萨像落了地,晃悠晃悠去找人问路。正巧遇到一个拾粪的老头,文殊摇摇晃晃地走上前去,打个稽首:“请问老者,俺这样走,天明可能到南京?”

拾粪老头耳朵背,天又黑,看不清来人面目,听成了“天明可能到南坑”。正巧,观堂南边有个大水坑,离这里也就三里路。心想,别说走,在地上用屁股“崴”着走,也能到。就大声说:“朝南,不远,用屁股‘崴’着走,天明也能到南坑!”

三尊菩萨像飞了一夜,也累了,一听说不远了,松了一口气,就坐在地上乐息一会儿。普贤菩萨一时童心大发,真的用屁股接地,一寸一寸朝前挪。另外两位也是天真烂慢的主儿,也跟着学。谁知,没过多大会儿,一声鸡鸣,四处群鸡乱啼。三尊菩萨像刚崴到南坑边,天亮了—三尊菩萨像傻了眼,只好一动不动待在了那里。

拾粪老头遛到南坑,一看,水边有三尊菩萨像,赶快招呼集上人,抬起来供到佛堂里了。三尊菩萨因为贪玩被困在这里,哪里还有脸再去南京去见观音菩萨!所以,都背对着南京方向,脸朝北。僧人白天把他们挪成脸朝南,到了夜里,三尊佛像又自动挪成脸朝北,屡试不爽。于是,人们就称这座寺院为“倒坐佛寺”。

到了清朝,王店庙里一个和尚经多年化缘,重修缮了这座寺院,重塑了观音大士像,这才改名为“倒坐观音寺”。俗称观音堂,简称观堂。

0 阅读:18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