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敌人胆战心惊,赢得世界最强步兵美名,志愿军如何实施迂回作战

兵道争战史 2024-02-17 22:20:41

包围作战是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歼敌的主要作战手段,也是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最畏惧的。志愿军实施战役上的包围作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翼侧迂回同正面突击相结合,这在各次战役中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主力全部展开后,则以1个军在“联合国军”进攻部署的右侧,向其后方实施战役迂回同正面主力的突击相结合;在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时,志愿军发起反击后,则首先以两个军在“联合国军”进攻部署较薄弱的右翼打开缺口,尔后向其后方实施战役迂回,断其后路,同正面主力的突击相结合;第四次战役的横城作战,则是抓住“联合国军”进攻态势突出的一部,分从其两翼侧插进其后方,切断其后路,同正面部队突击相结合;在第三和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处于防御态势,志愿军则首先实施多路突破,尔后实行钳形合围,同正面的突击相结合。

志愿军入朝参战

另一种是实施战役上的分割包围,尔后各个攻歼。这主要是第二次战役东线志愿军第9兵团对美陆战第1师主力和步兵第7师1个多团的包围,在反击开始的当夜,即将上述美军分割包围于长津湖以南地区的3个点上,尔后调整部署,实行各个攻歼。

无论哪种形式的包围作战,基本上都是通过实施战役迂回、断敌退路而达成的。因此,战役迂回组织实施得如何,是能否实现包围作战的关键。

组织实施战役迂回,首先是根据运动战阶段志愿军作战的情况选定迂回终点。志愿军在运动战阶段选择战役迂回终点,往往根据战役歼击目标大小和“联合国军”战役部署纵深的长短而定。美军和南朝鲜军战场兵力不足,除在第三次战役时展开两个梯队防御外,其他攻防战役基本上是以师为单位成一个梯队一线展开,没有二梯队,仅有少数师旅(3~4个)部署在战役后方的机动位置作为预备队。一般其战役部署的纵深较浅,而战术纵深较长(10公里左右)。

志愿军战役迂回终点(或合围点),一般选在战役歼击目标后方纵深内的交通要点上,即“联合国军”撤退逃跑和后方部队增援的必经之路,并有可依托的阻击地形。

比较典型的是第二次战役西线围歼清川江以北地区美军的作战,志愿军实施双层战役迂回,选择价川以南三所里为担任战役内层迂回的第38军第113师的迂回终点;选择靠近西海岸的肃川为担任战役外层迂回的第42军的迂回终点。

三所里位于价川至顺川公路中点,是经价川进至清川江以北地区美第9军部队向南逃跑的必经之路;肃川位于安州至平壤公路、铁路的中间点,是经安州进至清川江以北地区美第1军向南逃跑的必经之路。

志愿军靠两条腿战胜汽车轮子

战役实践证明,第113师抢占三所里和以西龙源里,完全截断了美第9军部队南逃的退路,并依托有利地形,坚决阻止了美第9军的南逃和顺川、平壤美、英军各一部经此向北的增援,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而第42军没有到达迂回终点肃川,使美第1军得以经肃川退向平壤,美第9军余部也从价川、军隅里地区,向西绕道安州,再南经肃川撤向平壤。

志愿军选择战役迂回的终点,一般内层迂回或单层迂回终点距离正面战线约在15~30公里。这一距离恰好是“联合国军”第一梯队师的后方,兵力比较空虚,同时也有利于志愿军迂回部队在一个夜晚的运动即可达成迂回任务。

而在实行双层或多层迂回时,其外层迂回的终点,则距离正面较远,一般在50公里左右,实际迂回距离达上百公里,这一般是战役围歼目标较大,或是带有战略性质的迂回时,选择的迂回终点。

如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县里地区的作战,预计歼南朝鲜军4~6个师,而选择长坪里、束沙里为担任战役外层迂回任务的第12军第31师和人民第2军团1个师的迂回终点,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预计围歼清川江南北地区的美军2~3个师,并在其撤退时实施追击和侧击,而以第42军实施带有战略性质的迂回,选择肃川为迂回终点,距离正面均较远,实际迂回距离均在百公里以上。

志愿军运动战阶段的作战实践表明,战役上的内层迂回或单层迂回,一般均能按时达成任务,而外层迂回不易达成或不易按时达成任务。

断敌退路

在敌对双方均形成连贯的战线以后,志愿军实施战役迂回选择的路线,多为敌军两个部队之间的接合部或其纵深薄弱的地方。

由于迂回部队执行任务,一般都是孤军深入敌后,没有友邻部队的支援,在迂回途中还会遇到敌军后方部队的阻拦、穿过深山密林、逾越江河障碍等各种复杂情况,到达终点后,要准备两面作战,甚至三面、四面作战,有的还担负会同正面部队歼灭被围之敌的任务。

因此,要求担负迂回任务的部队,必须具有独立作战能力。志愿军在实施战役迂回时,一般均选择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担负迂回任务。部队在编成上,要求兵力、火力均较强,并尽量轻装,携带必须的轻便武器,一梯队、二梯队的兵力、火力同等编组,一旦一梯队受阻时,则二梯队立即变为一梯队,继续前进。尤其要选择好尖刀连和尖刀营。

指挥员一般具有较灵活的机断处置情况的能力,执行任务坚决。如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实施迂回的第113师,第三次战役左纵队的第124师、右纵队的第117师,第五次战役县里作战的第60师、第81师等部队均有较强的战斗力,一般完成任务均较好。

进攻中的志愿军

迂回部队的规模,往往根据预定围歼目标的大小而定。预定围歼敌军1个师,志愿军使用的迂回部队一般不少于1个师。如第二次战役第38军围歼德川地区南朝鲜第7师,则用第112、第113两个师分从两翼实施迂回,第三次战役左纵队围歼南朝鲜第 2师,则以第42军第124师1个师迂回。

预定围歼敌军2~4个师,志愿军使用的迂回部队一般不少于4个师。如第二次战役西线清川江南北地区的作战,预计围歼美第9军指挥的2~3个师主力,并在美第1军南撤时,予以追击和侧击,则以2个军实施双层迁回;第四次战役的横城作战,围歼南朝鲜第8、第5师,则用4个师担任迂回切断任务;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县里地区作战,围歼南朝鲜军4个师,则以志愿军3个师和人民军3个多师分从两翼实施三层战役迂回。

迂回部队的首要任务是按预定时间到达迂回终点,切断敌军后路,因此迂回途中的动作,要求勇猛、迅速,遇到情况时的处置也是以不影响部队前进、不耽误时间为原则。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战役迂回部队,在途中遇到的情况,大体有两种。

一是遭遇敌军纵深部队。志愿军迂回部队的一般处置原则是,遇到敌军班、排规模的兵力,则以小部队将其歼灭之或驱逐之,如第二次战役第113师从德川向三所里的迂回途中,在上新里、安山洞、船街里等地均遇到南朝鲜军溃散的小股兵力,则以尖刀排将其驱散,部队前进未受阻。

遇有设防敌军影响迂回部队前进时,则以尖刀连采取突然迅猛动作,打开通路,掩护主力通过。如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第81师1个团向县里以南砧桥迂回,途经柏子洞时,遇有设防的南朝鲜军约1个营,该团则以前卫连派1个小组摸进敌军铁丝网内,抢占前沿阵地,尔后以敏捷的动作,采取正面攻击和侧后迂回的战法,迫使南朝鲜军该部溃逃,第81师该团主力夺路通过,按时到达迂回终点。

迂回运动中的志愿军

遇敌兵力较大时(两个营至1个团),则攻击费时,甚至受阻,因此,不宜恋战,而应以班、排兵力监视之,主力绕道通过。

第二次战役时,第42军第125师向肃川迂回途中,在顺川以东新仓里遇美骑兵第1师第7团拦阻,该师未能以小部队牵制美军该团,掩护主力绕道通过,致使延误了问顺川、肃川迂回的时间,未能完成迂回任务。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第12军第31师向长坪里、束沙里方向迂回,途经自隐里时,遇美第2师第23团和法国营拦阻,该师主力与敌展开激战,只有1个团绕道通过,因此未能按时到达迂回终点。

二是拂晓后的防空问题。运动战阶段的实践表明,尽管美军掌握有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但志愿军的迂回部队在拂晓后,仍可继续放胆向迂回终点前进,因为迂回部队已经深入敌军后方,敌军飞机辨不清是志愿军还是撤退的南朝鲜军。

防空作战

在第二次战役中,第113师向三所里迂回,拂晓后,部队要求休息,隐蔽防空,师首长则果断决定去掉头上伪装,并将队形拉得散一些,继续向迂回终点前进,结果一路未遇美军飞机轰炸扫射,及时赶到三所里。这为后来的迂回部队创造了经验,即昼间可大胆向敌军纵深穿插。

此外,在迂回途中还有逾越江河障碍等情况,均需迂回部队指挥员视情机断处置。

实现迂回只是包围作战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更重要的是达成围歼。因此,迂回部队到达终点后,必须立即展开,抢构工事,并形成对内对外防御正面,坚决阻击逃跑和增援的敌军。

第二次战役西线作战,第113师到达三所里的阻击,是最为典型的战例。该师迂回到达三所里后,立即展开,抢构工事,并主动抢占了三所里以西龙源里,从1950年12月28日到30日,顽强阻击3天,死死卡住两个口子,致使南逃、北援之敌,在该两点南北相距仅1公里,始终可望而不可及,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阻击作战

同时,正面部队的攻击,不是平推,而也必须实行勇猛穿插分割,将被围之敌分割成若干小块,每块敌军一般1个连至1个营,最大不超过1个团,尔后集中兵力、火力坚决歼灭之。第二次战役西线围歼美第9军的作战、第四次战役横城以北地区围歼南朝鲜第8师的作战、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县里地区围歼南朝鲜军4个师的作战,均采取了这种战法,效果较好。

对被围美军作战,还需采取攻坚打法。对预有防御准备的美军(如第四次战役砥平里美第23团等)是如此,对仓促转入防御的美军也是如此。因为美军一旦被围后,即以坦克、装甲车、汽车组成外围防御圈,如第二次战役东线美陆战第1师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被围后即是如此,志愿军若没有攻坚准备和部署,就很难将其打动。

再有,当同被围之敌形成交错状态后,必须敢于大胆白天作战,因为此时敌军飞机无法对其被围部队实施支援。运动战阶段,志愿军对敌形成包围后的多数攻歼作战,都实行了白天作战。

此外,还需增强在敌后阻击的部队。如第二次战役西线围歼美第9军的作战,志愿军即以第38军主力向第113师靠拢,减轻了第113师的压力。

机动过程中的志愿军

而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的包围作战,此时敌对双方都形成了横贯整个朝鲜半岛的连贯战线,敌军的相互支援主要来自横的方向,志愿军实施一翼围歼时,需另一翼积极牵制当面之敌,使其不得脱身。

如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以4个军在东线横城地区对南朝鲜第8师等部实施围歼战时,即以两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在西线汉江南岸地区坚决阻击,牵制美军主力,有力地保证了横城作战的胜利。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以第9兵团指挥3个军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在东线县里地区对南朝鲜军4个师实施围歼战时,则以第19、第3两个兵团在西线和中线积极牵制当面美军。

此外,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志愿军集中主力在西线歼敌,还以第39、第40军在战线中部插入敌军纵深,将敌军东西割裂,不使其西援。这些均有力地保证了志愿军的围歼作战。

由于志愿军以一军对三军,武器装备落后,不易形成战役合围。特别是在第三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中,一方面这时敌军形成了连贯的战线,预有防御准备,志愿军实施迂回包围,必须首先实施突破,待突破后,担任战役迂回的部队尚未到达迂回终点,敌军主力即已依赖其机械化和摩托化的装备迅速逃跑;另一方面,志愿军担任战役迂回任务的部队,有许多自身也担负突破的任务,有的突破即行受阻,则不能实施战役迂回。

而且,志愿军攻击火力太弱,对美军作战实行战略或战役上的大迂回、大包围,形成合围后不易聚歼。这主要表现在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的作战中,西线三面包围美第2、第25师和土耳其旅全部,东线分割包围美陆战第1师大部和美第7师1个多团。虽予被围美军以歼灭性打击或重创,但未能将其全歼。

不屈的志愿军战士

原先,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凭着先进武器,凭着经过二战考验的强悍作战能力,美军早晚会打败志愿军。他们以为没有重武器的志愿军会对他们的先进武器惧怕,他们以为志愿军会无比恐惧。可是真正开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想错了,在志愿军机动灵活且有效的轻步兵战术面前,真正无比恐惧的是他们自己。

0 阅读:23

兵道争战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