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美剧《空战群英》的原型——美军第8航空队抵达英格兰,它将成为打击德国的主要空中武力,其装备的主要轰炸机是波音公司的B-17空中堡垒。这款二战名机结合了1架轰炸机所能具备的全部优点:重装甲、高升限、强自卫火力和高航速。
最初,美军重型轰炸机采用由18架飞机组成的箱式战斗编队,前一个箱式编队与跟随在其后方的后续编队间有1.5英里距离。为了改善防御阵型,很快箱式编队被由3个各由18架飞机的大队所组成的联队编队所取代。
B17大型编队
这3个大队同时编队飞行在高、中、低不同高度层上,而不是采用原先一个编队跟随在另一个编队后方的方式。飞行在中高度层的编队略微靠前,并引领着在上方靠右位置的高层编队,以及在下方靠左的底层编队。
这导致54架飞机组成的编队占据了一个长达600码,差不多1英里宽,纵深半英里的空间。其它联队以相同的编队方式飞行前往目标,各编队间保持6英里的间距。
由于第8航空队在最初的9次作战任务中没有损失1架轰炸机,B17抵抗伤害和持续飞行的能力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赢得了传奇性的声誉。
这种重型轰炸机对德国飞行员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他们现在面对着人生中最巨大的挑战。此时,还不存在攻击美军轰炸机的标准战术,经典的尾部攻击法失效,距离的估测尤为困难。
强大的B17编队
德空军飞行员约翰内斯·瑙曼中尉描述过1942年秋季的一次典型拦截作战。他的大队奉命攻击返航中的轰炸机,B17在约8000米高空展开交错编队。
当Fw190终于拼命爬升到8200米高度时,却发现美国轰炸机向远处退去。Fw190在这里的速度不比轰炸机快到哪里去,尾随追击到射程范围内需要花很长时间。
瑙曼在距离敌机700米的极限射程使用MG151/20机炮开火射击,这时他所在原编队的24架战斗机中已经有半数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退出追击战。
突然瑙曼的飞机引擎发生爆炸,他的这次作战任务就这样结束了。美军没有一架轰炸机被击落,甚至没有遭受到任何可见的损伤。
由于德军战斗机的瞄准具是为攻击战斗机而设计的,一架标准战斗机的两翼在100米开外的地方能够填满瞄准具的圆环。但是在德国战斗机远远未达到有效射程内之前,轰炸机的巨大身躯就会塞满瞄准器的视野。
B17编队投弹
而且,B-17轰炸机的机枪手在看到敌机时就会立刻开火射击来干扰德军攻击。美军的勃朗宁机枪拥有比德制MG151和MG17更远的射程。这样在进入有效射程之前,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座舱将被红色的曳光弹所包围。
这样极端不适的情况可以持续数分钟之久,有些飞行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新飞行员)在这样的恐怖环境面前会选择放弃进攻。
因此,对于技战术都严重欠缺的大队而言,想要收拾四发重轰并不是个容易的事。艾本哈德·布拉特中尉是亲历此战的飞行员之一,若干年后他还清楚地记得这次经历: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对轰炸机的拦截行动。我们大队的很多飞行员也是如此。当我们在空中看到密密麻麻的美军轰炸机群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无线电中不断传来惊呼声却很少有人敢带头冲向敌人。在进攻命令下达后很多飞行员只是在外围转圈而不是勇敢地冲进敌机群进行攻击。最终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敌机飞了百余公里后返航,毫无疑问,这次拦截毫无成效可言。”
空中战斗
于是,德国空军战斗机指挥官在1942年末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对抗重型轰炸机的最佳战术。他们建立了模型并研究合适的攻击角度。
欧根·迈尔上尉被认为是提出迎面攻击法的第一人,由于轰炸机在机鼻处的防御最为薄弱,他认为从这个角度发起的攻击最有希望摧毁一架轰炸机,或是至少可以杀死座舱内的飞行员。
他总结出了如下内容:战斗机部队需要与轰炸机保持平行的航线,直到领先轰炸机约5公里时,以小队为单位转向发起迎面攻击。他们应该瞄准轰炸机的座舱,到距离800米时开火,停火后保持几乎水平的飞行线路越过轰炸机上方。
这一战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战斗机能够保持阵型,或者至少是维持在可见的距离,这样才能重复完成集中火力攻击。然而,许多飞行员在面对冰雹似的的自卫火力打击时都会产生畏惧情绪,这使得他们过早的结束自己的攻击。
一些飞行员总是在不成熟的时机退出,其余的则在完成攻击后以各自认为存活机会最大的角度和方向飞过轰炸机。编队指挥官会发现自己很难再集结起分散的战斗机,下一次攻击时的飞机数量将不超过上次的一半。
空中战斗
在一份传达给所有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的备忘录中作出如下几点指示:
1.从后方对紧密编队的攻击很少获得成功而且会带来巨大损失。如果需要从后方发起攻击,应该以大角度射击引擎和油箱。
2.来自侧面的攻击是有效的,这需要拥有良好的训练和射击水平。
3.从正面、上方或下方以低速进行的迎面攻击是所有攻击方法中最高效的。成功不可或缺的是飞行技术、出色的瞄准和在尽可能近距离保持持续射击。
4.唯一允许的撤出战斗方式是在轰炸机的飞行方向上大角度俯冲。使用最大的角速度会使敌军机枪手无法有效还击。
5.战斗机部队必须集中大量兵力反复攻击。这样防御火力将会被分散,轰炸机编队也会被拆散。
德空军标准的攻击方式
迎头攻击战术的流程是:首先借助地面引导人员的指引发现盟军轰炸机并爬升到与其相同的高度后在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射程外水平飞行,当确认附近没有其他敌军护航战斗机或是对方护航战斗机返航后爬升到轰炸机群上方,然后赶超到轰炸机群前方大约2英里的地方,进行一个180度半圆形的大转弯后分散成3到4个飞行编队展开攻击,在接近到500码距离时开火,300码距离时脱离。
根据各战斗机部队的汇报,美军的轰炸机群巡航航速大约为175英里每小时,因此拦截战斗机部队的航速要超过350英里每小时才能占据迎头攻击的良好阵位。
对于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关键是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编队能力,或者至少要做到(与友机的)目视接触,这样每次攻击掠过后战斗机可重新编组并发起集中攻击。
应该优先攻击轰炸机盒式编队中最缺乏保护的部分,即位于边缘和后方的轰炸机。
空战场面
最初,迎头攻击采用的是平角攻击方式,这使得战斗机飞行员判断到目标的距离十分困难。一开始德国飞行员被空中堡垒高达104英尺的翼展所震慑,他们害怕与这些在自己瞄准镜中所显现的正逐渐逼近的庞然大物相撞,飞行员们被这种恐惧感所压倒,他们总是急切的从很远处就开始射击或过早地进行脱离。
进一步完善的攻击战术显示,从机头方向接近时理想的攻击角度是与水平线夹角成10度,美国轰炸机机组成员称之为“12点高度(12O'clockHigh)”。这大大简化了预估射程的问题,同时以这种恒定角度开火也类似于对地扫射,这可是德军战斗机飞行员熟悉的战术动作。
战斗机保护的B17
随着新战术的使用,一批新式战斗机装备国土防空部队,以及到1943年3月,战斗机和高炮协同作战的新规范已经出台,1942年时美军的每次战略轰炸的轰炸机损失率约为4.5%,在43年第一季度上升到了7.1%,在第二季度又提高到了7.6%。
1943年下半年帝国防空军在实力、组织、战术、技术和表现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步,它将为德国武装部队取得最后的几次较大规模胜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