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东界察哈尔,西接宁夏,南界山西、陕西,北与蒙古为邻。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通向苏蒙的要道,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
1914年置绥远特别区,1928年改设省,全省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余万,为汉、蒙、回等民族聚居的地区。
绥远所处位置
绥远省地处蒙古高原,阴山山脉横亘中部,大部分海拔1500米至2000米,阴山山脉南麓为断层陷落的河套平原,相对高差达1000米。阴山北面,为乌兰察布高原,地势平缓坦荡,是我国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000米至1300米, 中部高,岩石裸露,四周低,沙丘很多。
黄河呈马蹄形流经绥远境内,流量大,流势缓,河道分支众多。除河套农产较丰富外,绥远其余地区土地贫瘠,缺粮缺水。
平绥铁路自北平(今北京)经张家口、大同、丰镇、集宁、归绥(今呼和浩特)可达黄河边上的重要城镇包头,全长800余公里,为华北通向西北的交通干线。
归绥(呼和浩特)所处位置
1945年8月,长期在绥远地区坚持抗战的八路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配合晋察冀军区一部和晋绥军区主力向日伪军占据的城市、据点发起进攻,收复了铁路沿线的毕克齐、丰镇、集宁,绥西的百灵庙,绥东的兴和、商都,绥南的清水河、和林格尔、凉城,绥中的武川、陶林等县城,解放了绥东南大部分地区。
1945年8月,国民党军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根据蒋介石的所谓“受降”命令,指挥第35军、暂编第3军、第67军、东北挺进军和新骑4师等部共5.1万余人由绥西陕坝地区星夜东开,向绥远、察哈尔解放区大举进攻,企图控制平绥路,夺取张家口,抢占抗战胜利果实。
傅作义部于8月11日占领包头,18日占领归绥。之后即纠合伪蒙李守信部、王英部沿平绥路东进,连续侵占八路军从日伪手中解放的武川、卓资山、陶林、清水河、凉城、集宁、丰镇、兴和、尚义等城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
傅作义进攻的目标是夺取张家口,控制平绥路,配合国民党中央军控制华北,争夺东北,迫使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傅作义
9月初,傅作义之先头部队东北挺进军马占山之新编骑兵第5师进到怀安县柴沟堡、渡口堡一线,伪蒙军王英部亦进至阳高附近之王官屯。
晋察冀军区为保障张家口之安全,以冀察纵队将进至柴沟堡、王官屯之敌伪击溃,并乘胜追击,收复了尚义、兴和两城。
傅作义东进部队受挫后,连同地方的杂牌军、伪匪军和阎锡山部驻大同附近的部队,总兵力约9.7万余人,除以一部驻守归绥、包头外,将其主力集结于平绥路丰镇至卓资山沿线地区。企图等待国民党军主力到达北平、天津后,再从东西两面向张家口进攻。
为了反击傅作义部的进攻,中共中央军委决心集中晋察冀、晋绥军区主力举行绥远战役,歼灭傅作义部主力,收复归绥,解放绥远全境。
9月9日,中央军委指示贺龙、张宗逊、吕正操、林枫:“傅顽主力东进,绥境空虚,晋绥区应有夺取绥远全境、收复归绥与晋察冀军区在察省配合彻底消灭傅作义全部的任务。”
此时,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因蒋介石毫无诚意,已陷入僵局;而沿津浦、平汉、同蒲、平绥4条铁路线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正在加速推进中。
重庆谈判
根据国民党军各路部队的进攻态势,中央军委指示贺龙对山西的阎锡山部暂取守势,以便集中主力打击傅作义、马占山部。晋察冀和晋绥两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心发起绥远战役,并立即进行了部署和准备。
确定参加绥远战役的部队有:晋察冀军区之冀察纵队(辖第6、第7、第9旅、骑兵旅)、冀晋纵队(辖第3、第4旅)和冀中纵队(辖第11、第12、第13旅);晋绥野战军之第358旅、独立第1、第2、第3旅和绥蒙骑兵旅。两区部队共14个旅,加上晋绥军区第11分区的2个团,共41个团(内有5个骑兵团),5.3万余人。
为了完成绥远战役的重大任务,各部队加速建立和健全各种组织,进行了以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给部队换发了军装,补充了轻重机枪、迫击炮,还以营、连为单位,对武器作了统一调配。
为便于两区部队协同作战,9月28日,聂荣臻、肖克、刘澜涛、罗瑞卿向中央军委建议:“如晋绥区指挥有人,我们提议贺龙同志带电台及必要人员到东面来与我们共同商量组织打击傅顽战役,并可由贺聂统一指挥两区的战役行动,请考虑决定”。中央军委经与两区领导人反复商议,10月2日,正式决定:“绥远战役由聂统一指挥,贺暂不去张家口。”
聂荣臻元帅
9月30日,聂荣臻、肖克、罗瑞卿拟制了绥远战役计划:以主力攻集宁,并进占集宁至大同以北铁路;以一部攻陶林、武川,进逼归绥;贺率主力攻凉城北面逼归绥。如集宁攻下,主力则沿铁路西进,会攻归绥。
此时,国民党军第11战区孙连仲部已集中新乡,开始沿平汉路向北推进;第1战区胡宗南部正由同蒲路北进,先头已抵正太路西段,拟经正太路沿平汉路北进平津;第92军已开始空运北平;第94军运天津。
10月11日,中央军委指示聂荣臻、贺龙、李井泉:“时间紧迫,绥远战役准备须迅速完成,最好在二十号以前开始行动,以便十一月初转移兵力对胡孙两部十个军,过迟即影响冀热辽工作之开展以及适时进大兵于东北,请注意。”
聂荣臻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要求,针对傅作义的兵力部署,10月12日拟制了绥东战役计划,决心首先歼灭外围之敌,然后聚歼主力。
具体作战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由东向西进攻,歼灭隆盛庄、三水岭、张皋镇的敌人;晋绥军区部队分别歼灭凉城、新堂、天成村和商都、陶林间的七大顷、段家村的国民党军。得手后两区部队协同向丰镇至集宁线上的各点进攻,求得歼敌主力于绥东地区。
10月15日,聂荣臻向参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规定各部于10月18日晚出动,19日拂晓开始战斗。此役预定在2周内完成。
晋察冀军区主要领导人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绥远战役极为关注。在绥远战役部署就绪后,10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晋察冀局和晋绥局,反复阐明发动绥远战役的意义。同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聂荣臻:“平绥战役关系大局,望坚决执行。”
10月18日,晋察冀、晋绥部队按预定部署出击绥东,向绥东地区之敌发起攻击。冀察纵队以骑兵旅从兴和地区迂回隆盛庄,冀中纵队由新平堡地区直取张皋镇、三水岭。
19日3时,冀察纵队第6旅向位于隆盛庄之傅军新编骑兵第4师的主力和新编第31师第91团发起攻击,在攻占东西两面外围工事后,迅速突入围寨。由于守军兵力较强,攻击未果,被迫撤出阵地。
当日,傅作义部新编骑兵第4师主力乘机逃窜,仅留第91团和1个骑兵连据守。这时,冀中纵队已占领了张皋镇、三水岭,直插隆盛庄东北、西北,策应冀察纵队攻歼隆盛庄的国民党军。
19日黄昏,冀察纵队第7旅第404团强攻隆盛庄,战至20日,歼灭1个营又1个连。傅部第91团主力向西突围,被晋察冀军区第13旅截击,歼其一部,其余逃向红沙坝。
在晋察冀部队攻歼隆盛庄之敌的同时,晋绥军区部队也分别从右玉、商都地区出击。独立第1旅进攻凉城,俘守军100余人;第358旅占领八苏木、天成村地区;独立第3旅攻占新堂,守军逃窜;独立第2旅、骑兵旅攻占商都、陶林间的七大顷、段家村,歼守军400余人。
检阅解放军部队
傅作义发觉晋察冀、晋绥主力向其反击后,自感兵力分散,难以对抗。为了保存实力,避免被各个击破,当即“采取后退战法”,决心暂退归绥、包头。其指导方针是:“为确保西北重镇,以一部退守大同,主力集结于绥包有利地形,依火力摧毁敌人于阵地前,再相机转移攻势。”
为了抓住傅作义部的主力,聂荣臻令冀晋纵队向红沙坝、丰镇进攻,以冀中纵队向官村进攻。19日,冀晋纵队一部占领了大同以东聚乐堡。20日,主力进占红沙坝,21日拂晓,进占丰镇歼傅作义部200余人。22日,又攻克大同以北的孤山、孤店,截断了阎锡山部与傅作义部的联系。
冀中纵队在21日占领官村后,傅部第67军新编第26师退向卓资山,该纵队便乘胜进占苏集、老平地泉等地,向集宁进逼。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得悉傅作义收缩主力向归绥、包头方向撤退时,提出以主力猛烈西进,截断傅作义部归路,争取在野战中歼灭其主力的作战方针。
这时,傅作义所属各部正按照其预定的撤退计划拼命西逃。集宁只留第35军军部及第101师。聂荣臻决心以冀察、冀中2个纵队聚歼该部,由冀察纵队进占集宁以西的十八台,切断敌退路,以冀中纵队担任主攻。
23日,冀中纵队占领集宁以南的榆树湾、脑包山,将第101师1个团击溃,并以一部兵力前出到集宁以西。集宁守军乘夜弃城西逃。24日,集宁获得解放。
开赴前线
为了截歼西逃的傅作义部主力,晋绥军区第358旅和独立第1旅、独立第3旅从凉城、新堂、天成村地区向卓资山疾进。
24日12时,在六苏木击溃暂编骑兵第5师,15时进到卓资山附近,并迅速完成了对第67军军部和新编第26师的包围。卓资山位于归绥城东75公里之平绥铁路线上,地势较高,交通方便,为绥东之交通枢纽和归绥城东之屏障。
贺龙决心歼灭卓资山之国民党军,即以第358旅担任主攻,独立第1旅配置于卓资山东南为预备队,准备阻击从集宁撤退之国民党军,协同第358旅进行战斗;独立第3旅进占卓资山以西之福生庄及其以北地区,截断傅部向归绥的退路,并准备阻击从三道营方向可能增援之敌。
10月24日黄昏前,晋绥部队向卓资山之敌发起攻击。傅军第67军军长何文鼎率军部特务营乘隙向白银查汗、金盘方向逃窜。新编第26师第76、第78两团大部被歼,残部数百人,猬集于卓资山高地集团工事内,企图固守待援。
25日拂晓,第358旅全力向守军展开猛烈攻击,激战至上午10时,战斗胜利结束。此时,独立第3旅也击溃了新编第32师2个团的增援,占领了福生庄。
卓资山战斗,晋绥野战军毙伤国民党军副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俘少将副师长兼政训主任以下官兵1874人,缴各种枪896支,各种炮20余门,以小的代价取得了大的战果,给傅作义部以沉重打击。
贺龙元帅
傅作义部在绥东经严重打击后,锐气大减。10月26日,除第67军、伪蒙骑兵第5师等残部撤至萨拉齐、包头外,其主力由三道营、旗下营、白塔等地撤至归绥城内及其外围,积极加修工事,组织防御。
为了抓住并歼灭傅作义部主力,在晋察冀部队收复集宁后,毛泽东即指示聂荣臻、肖克:“望我绥远野战军乘胜长驱,直至五原、临河,歼灭傅部及一切参战杂牌,打通外蒙与陕北联系,并为将来在某种必要与可能时开辟占领新疆之道路。”
10月27日又致电聂荣臻、贺龙:“我军应在卓资山附近休息数天,完成一切进攻准备,然后集中全力歼灭傅顽,夺取归绥。此次作战,必须达成歼灭傅顽主力之目的,应将我军主力运动到傅顽阵地背后去,由西向东打,方可聚歼,并须准备血战多天。”
毛泽东得知蒋介石于10月27日下令限3天将山炮第1团由重庆附近空运归绥时,再次指示聂、贺:“望你们迅速进攻归绥并占领之,迟则恐难占领。归绥飞机场,应设法首先控制。”
卓资山战斗结束后,晋察冀、晋绥两区野战军主力胜利会师。10月26日,聂荣臻与贺龙、李井泉见面后,研究了以收复归绥为目的的第二阶段作战。
经商定,“先肃清外围,合围归绥,再行攻城;并派一部兵力,西出包头,切断傅作义部后路,孤立归绥之敌,以利于在其动摇恐慌时予以歼灭。”
按照上述部署,晋察冀、晋绥部队分南北两路向归绥逼近。10月30日、31日,晋绥部队占领了前后不塔气、陶号板、大小台石、范家营、后八里庄等地;晋察冀部队占领了鹤心营子、红山口、坝口子、西孔家营子、鸟素图等地,完成了对归绥的包围。
归绥新旧两城
归绥,为绥远省省会,有新、旧两城。傅作义在决定退守归绥之初,即开始构筑防御工事,在其防御前沿挖有外壕,设置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有些地方还有电网。守军为第35军、暂编第3军、新编骑兵第4师共2万余人,由傅作义亲自指挥。
因新城较小,有城墙,可凭坚固守,而旧城地域较大,没有城墙,城北距山较近,傅作义判断城北可能为晋察冀、晋绥部队主要突击方向,故以主力守旧城,并将防御重点置于城北,机动部队控制于新城,以地方武装活动于外围武川、托克托等地,对晋察冀、晋绥部队进行袭扰、破坏。
聂荣臻、贺龙对归绥的敌情进行了具体侦察,随即实施攻城。但由于归绥城防设施坚固,城周有许多大小碉堡,攻击的部队缺乏大口径火炮,也缺乏大兵团攻坚战的训练和经验,攻击未能奏效,双方形成僵持局面。
在围攻归绥期间,守军为摆脱被歼的命运,从11月1日至12日,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多次主动出击,进行反扑。但由于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致使反扑未成,先后伤亡3000余人,被迫转入凭坚固守。
晋察冀、晋绥部队在完成对归绥的合围后,立即以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骑兵旅和冀察纵队骑兵旅第2团沿铁路向包头推进。11月7日,逼近包头市。
包头城
包头市系绥远省两大城市之一,人口10余万,位于平绥铁路西端,为通向黄河后套重要门户。包头城墙高5-6米,厚2-3米城周长10公里。日军投降后,该地囤有大量物资,设有各种仓库,是傅作义的一个重要补给基地。
城外东北角禹皇庙有原日军修筑之钢筋水泥调堡,地势较高,能以火力控制城外东、北两面,并有壕沟直通城内,城南电灯公司及车站,设有电网和野战工事,城周四门均筑有坚固的碉堡。
该城守军,原有第101师补训团、第31师补训团、第32师补训团、暂第17师1个步兵团、第12战区别动队(该队有800余人,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等部。
当晋察冀、晋绥部队围攻归绥时,第67军军部及特务营、李守信骑兵第4、第5、第6师残部等,均逃聚于此,总兵力约1.2万余人。但正规战斗部队少,建制混乱。
傅作义令第67军军长何文鼎为防区司令,暂3军副军长王雷震为副司令,包头县长马秉仁为警备司令,统一指挥各部队,组织防御。
包头城内街景
11月9日,晋绥野战军独立第1旅2个团向包头外围的禹王庙、火车站、电灯公司各点发起攻击,连续攻击两昼夜,未能奏效。为加强进攻包头的兵力,将第358旅主力由归绥地区西调(该旅第716团及第715团第1营仍留归绥作战)。
11月12日,晋绥野战军调整部署,改变突击方向,以独立第1旅和第358旅(欠716团)进攻包头城。独立第1旅第2团及第358旅第715团(欠第1营)担任主攻,在炮火掩护下,一举登上城墙,迅速打开包头城西北门。
第2团副团长彭济民率领第2团第3、第1营首先突入城内,第715团第2、第3营相继入城,与守军展开巷战,迅速扩张战果,接连攻下了西营盘等重要阵地,控制了城内约1/3的地区,并将数百名俘虏带出城外。
13日晨,守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连续进行反冲击。晋绥野战军突入城内的4个营的指战员同守军展开白刃战,给敌以很大杀伤。终因众寡悬殊,弹药消耗净尽,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致使第一次攻包未获成功。
在这次战斗中,晋绥野战军伤亡数百人,副团长彭济民在指挥战斗中英勇牺牲。至11月中旬,晋察冀、晋绥部队包围归绥已近半月。
战场场景
归绥守军除原有6个师的兵力外,11月6日,又空运来1个重炮团,共有2.4万人,火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进攻归绥的我军兵力不占绝对优势,又无足够的炮兵配合,难以在短期内将其攻克。
鉴于归绥、包头两处作战出现上述情况,11月13日,聂荣臻调整了下一步作战部署,主要是:贺李率晋绥全部增援包头,继续进占包头,并打击向包头增援之敌,已于14日出发,以3日行程进抵包头附近。晋察冀部队继续围困归绥,主力集结麻西八保证攻包任务。如我攻占包头,并打退援敌,晋绥主力再行东转共同继续围困归绥,使归绥敌更陷孤立,但傅顽固守归绥之决心将必坚持,因之围攻归绥之战役,将转为持久。
由贺龙、李井泉率领的晋绥野战军主力和冀晋纵队第3旅(欠1个团)并第4旅第6团,于11月17日进到包头附近。这时,归绥守军新编骑兵第4师乘隙窜出,并会同骑兵挺进第4纵队进到了二十四顷地以南地区;宁夏骑兵第10师也经五原、临河东援。
据此,贺龙、李井泉决心先打援后攻城。23日,以独立第2旅、第3旅围歼新编骑兵第4师,一经接触,该师即向托克托溃逃,仅歼其2个连。
华北解放军
11月23日,中央军委致电聂荣臻、贺龙:“关于你们部队的行动方针,如果你们估计在短期内没有把握攻下包头、归绥,就请你们考虑是否即将部队撤退到机动位置进行整训,相机再决定今后计划。”
11月24日,聂荣臻致电贺龙、李井泉、张经武征询对攻包的意见:“接中央二十二日、二十三日电后,请考虑攻包头有否绝对把握,我们意见,如经考虑有确实把握,就照原计划迅速动作,否则,照中央二十三日电执行。”
贺龙、李井泉经过反复研究,决心再次攻包。11月27日,当部队开始运动时,宁夏马其良之骑兵第10师增援到达包头城西之麻池地区,傅作义之新编骑兵第4师仍在萨拉齐县以南地区活动。
贺龙、李井泉当即决心首先歼灭增援之敌,尔后再行攻包,遂以冀晋纵队第3旅一部打击新骑4师,以独立第1旅并指挥第358旅之第715团与骑兵旅前往包头城西之麻池镇,打击马其良部。
29日,独立第1旅、骑兵旅及第4旅第6团在达拉亥击溃骑兵第10师,并乘胜追击,歼其3个连。将援军击溃后,立即又回师参加攻打包头。
12月2日晚,晋绥部队按原部署再攻包头。但守军已加强了包头城西北面的防御。攻击部队虽然连续发起猛攻,均未奏效。这时已临塞外严冬季节,各种补给十分困难,病员日增,战役持续下去十分不利。
寒冬下作战
贺龙、李井泉当即决定停止进攻,撤出战斗。12月4日至14日,参加绥远战役的各部队均先后撤出了对包头、归绥的包围,绥远战役遂告结束。晋绥军区部队撤至卓资山、福生庄及其以南地区,晋察冀军区主力转向平绥铁路东段,准备新的机动。
绥远战役自1945年10月18日开始至12月14日止,历时50余天,晋察冀、晋绥两区部队协同作战,把猖狂进犯解放区的傅作义部队,由集宁、丰镇一直打回归绥、包头,先后歼其1.2万余人,收复了丰镇、集宁、卓资山、陶林、和林、凉城、武川、萨拉齐等城镇,再次解放了绥东、绥南的广大地区。在这次作战中晋察冀、晋绥部队伤亡约7000人。
中共中央军委在1945年12月8日给晋察冀、晋绥军区主要领导人的电报中指出:“绥远战役虽未消灭傅顽主力,未全部完成战役任务,但由于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已给了傅顽以严重打击,消灭了最反动的二十六师主力,解放了绥东六县,孤立了大同敌顽,减轻了西面对张家口的威胁,创造了发动绥东、雁北新解放区近百万群众的有利条件,在战役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下次战役胜利的基础,应当重视这种经验教训,好好整理作为教材。”
运筹帷幄
绥远战役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没有完成预定的作战任务,其经验教训是:当时晋察冀、晋绥两区部队正处在由分散到集中、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过渡之中,部队刚编成野战兵团,各级指挥机构很不健全,团以下部队正在陆续编组。
基层干部和战士没有经过很好的战术、技术训练,缺乏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特别是缺乏攻坚战的经验,在战术思想、领导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还不适应大兵团作战的要求。
参战部队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较善用兵,在对其不利的情况下,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晋察冀、晋绥参战主力失去野战歼敌机会,被迫攻坚。
在攻城中,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久攻不下,形成对峙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这些教训是值得认真吸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