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本期还是故事会,聊聊乞巧、仙缘与离魂

经纬讲小说 2024-07-22 02:38:40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咱们继续聊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元春点的那四出戏。上一期咱们聊完了《一捧雪》中的“豪宴”,这一期咱们聊其余那三出。

第二出戏叫《乞巧》,批语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是洪昇创作的传奇,讲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个历史背景大家肯定是耳熟能详了,所以咱们就不像《一捧雪》似的从头讲到尾了,就单说这一场戏的故事。

先说一下什么叫“乞巧”,这是七夕节这天举行的一个小仪式。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日子,这天晚上,女子们会在庭院里摆一些小祭品,瓜果啦、胭脂啦、针线啦等等,望着织女星默默祈祷,赐予我一双和织女姐姐一样灵巧的手吧。当然祈求心灵手巧这只是面儿上的小目标啊,真正的宏愿是祈求自己能够收获爱情。已经结婚的,就祈求家庭美满,婚姻幸福。这个仪式就叫“乞巧”。所以七夕节也叫乞巧节。

再说《长生殿》。其实《长生殿》原本中并没有一出叫做“乞巧”,它应该指的是第二十二出《密誓》,是说七月七这天,杨玉环在长生殿内乞巧,这时皇帝来了,说爱妃你已经够巧的了,还乞什么巧呀,你要是再巧,别人还有活路吗?杨妃就开始抹眼泪,说我乞的不是巧,是长远的爱情。那牛郎织女虽然每年才一会,但天长地久,千年万年都能见着面。而臣妾与陛下虽然天天见,但我总有种预感,咱俩好像长不了。

任何一个言情故事发展至此,男人肯定都得表忠心,皇上也不例外。李隆基就赶紧给爱妃擦眼泪,说你这是什么话,你看朕像那负心汉吗?“朕与你的恩情,岂是等闲可比?”

那任何一个言情故事发展至此,女人肯定都说我不信,你得发个誓,杨玉环也不例外。于是二人对着牛郎织女星开始撒狗粮,说:“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这一段其实就是《长恨歌》最后那几句,只是把“此恨”改成了“此誓”,因为这还没到恨的时候嘛。

但“恨”很快就来了,下一出戏《陷关》,安禄山就起兵了,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再说了,一切海誓山盟,终归化为泡影。

杨玉环的悲剧,倒确实不是因为唐玄宗不爱她了,而是因为政治斗争。而元春有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这不好说。反正不管她是否受宠,她的死很可能和杨玉环一样,也是死于政治斗争。

她的判词里说“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兕相逢”可能就是指有两股政治势力在进行生死博弈。她的判曲里又劝家人,说“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估计是贾府后来参与了、或者是被卷入了这场斗争,元春就成了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也说不定啊,正是元春的牺牲,给贾府换来了一个抽身的机会。但贾府不想抽身,也可能是想抽身但没抽出来,毕竟有些路是单行道,不让调头。最终,贾府就在这场斗争中被碾碎了。

关于这些政治斗争的事,咱们在之前的视频里零零散散说了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可卿之死和省亲之前那几期视频看一下,大致就能串起来。不看也没关系,毕竟所有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而且老零一再强调,政治并不是红楼梦的主题,所以咱们就点到为止,只要知道这出戏是暗伏元春之死就行了。剩下的事,咱们等到蒋玉菡与忠顺王府出场时再说。

再看下一出,《仙缘》。批语批注:“《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就是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取材自唐朝沈既济创作的《枕中记》。《邯郸记》是说,吕洞宾修建了一座蓬莱山门,这门外有一棵蟠桃树,整天往下掉花瓣,经常把门给堵住了。老吕自己懒得干活,就下凡去度了个女子来扫花,说是度啊,其实不就是找个人来打工嘛。他度的那个女子就是何仙姑。结果现在何仙姑也位列仙班了,她得和其他仙人一样,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这地不就没人扫了嘛。所以吕洞宾就得下凡去再度个人来扫地。

后来宝玉过生日时,芳官唱的那支“赏花时”,说的就是这一段。何仙姑扛着扫帚来扫花,见到吕洞宾,就催他赶紧下去招工,别耽误参加蟠桃会。芳官在生日宴上唱这么一支曲子,实在是妙哉,那算盘珠子都快崩宝玉脸上了。具体怎么个妙法,嘿嘿,咱们到那一回再细说,请叫老零挖坑达人。

咱们继续讲《邯郸记》。这吕洞宾来到邯郸地界,发现有个叫卢生的年轻人,头顶祥云骨骼清奇,一看就是打扫卫生的好材料,就到店里和他闲聊,说你这小伙子长得白白胖胖的,小日子肯定过得很得意吧?卢生叹息说我不过是苟生而已,何得意之有。吕洞宾问,那你觉得怎么才叫得意呢?卢生来劲了,说:“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然后可以言得意也。”

他正在这畅想人生呢,不知怎么忽然就困倦了。店小二说,客官你这肯定是慷慨激昂把自己说饿了,我给你煮锅黄粱饭吧。吕洞宾则拿出一个枕头,让他饭好前先打个盹。卢生就此开始大梦之旅,先是入赘富豪之家,然后中状元,做高官,修河路,平吐蕃,功勋卓著。当然中途也有遭奸人陷害,被发配鬼门关等一些小波折。反正最终还是官封太师,位列国公,子孙满堂,家田万顷,在八十多岁时含笑而逝。刚才跟吕洞宾许过的愿,如今都一一实现了,只是可惜啊,是在梦里实现的。当他一觉醒来,饭还没煮熟呢。

吕洞宾就说了,你看,什么当上总经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你都经历过了,不也就是大梦一场过眼云烟吗?有啥意思?不如跟我游仙去吧。卢生也不知怎么就悟了,连饭都不吃就跟他走了。老实说要我的话我悟不了。而且吕洞宾这说词多少沾点诈骗。他说是去游仙,却没说游完了要去扫地。等回去后把扫帚往卢生手里一塞,嘿嘿,此时扫不扫,可就由不得你了呀。

《邯郸记》的原本中也没有一出叫“仙缘”,一般认为指的是第三十出,也是最后一出《合仙》,是说卢生虽然到了仙界,但多少还是有点留恋梦中那些花花事。于是这帮八仙们,什么汉钟离啊,何仙姑啊,铁拐李啊,纷纷化身传销大师,一个个排着队给卢生洗脑,说他立功授勋娶妻生子等得意事全是虚妄,全是扯淡,每个人骂他的最后一句都是“你个痴人”。比如“你给皇帝立那些功有什么用啊?你个痴人”,“你娶的老婆是驴子变的你知道吗?你个痴人”。这卢生被骂得赶紧磕头,对,对,我就是痴人,我明白了,还是劳动最光荣。于是接过何仙姑的扫帚,正式上工,全篇结束。

从这一段来看,卢生历经大富大贵之后,又大彻大悟,彻底断了红尘,这与八十回后宝玉出家是能对应得上的。如果批语说是“伏宝玉出家”,这就很好理解。但批语说的是“伏甄宝玉送玉”,这就让人费解了。这事和甄宝玉有什么关系呢?他送的又是什么玉呢?会是通灵宝玉吗?通灵宝玉又怎么会落到他的手里呢?

由于线索实在太少,所以下面说的都仅是猜测,大家姑且一听。首先通灵宝玉确实有可能丢过。在第八回,宝玉喝高了,搞了一出枫露茶事件,然后倒头就睡。袭人把他的玉摘下来,用手帕包好,塞在褥下。这里有条批语说:“‘塞玉’一段,又为‘误窃’一回伏线。”可见通灵宝玉后来可能确实丢了,被人“误窃”了。

第二十三回,宝玉跟贾政解释了一通为啥给丫头起名“袭人”,出来时,正好看见袭人站在穿堂那里。这又有条批语说“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假如凤姐捡到的就是通灵宝玉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这个贼逃跑时不小心把玉给掉在这了,也有可能这个贼是“误窃”嘛,发现偷错了,或是觉得这个玉太重要、太扎眼,拿着它容易暴露,就把玉扔在这儿了。当然凤姐拾的玉也未必就是通灵宝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没看出这个事和甄宝玉有啥关系。难道甄宝玉在甄家落魄后改行做了飞贼?偷到贾宝玉身上了?这画面太美我不敢想。还有可能是甄宝玉也有一块类似的玉,他和贾宝玉互为镜像嘛,有一块玉也不稀奇。他那块玉丢了,他以为贾宝玉这块玉是他的玉,就给拿走了,后来发现不对,就给送回来了。这听着倒像那么回事,但也没什么证据。关键是,丢玉这个事它与“仙缘”、与出家,搭不上关系呀。当然了,如果想圆这个说法,能编出二百个不同的版本来,不过咱们就不硬编了。

所以另有说法认为,甄宝玉送玉,送的不是通灵宝玉,而是贾宝玉。说是通灵宝玉丢了后,贾宝玉就痴傻呆苶了,家都找不着了,甄宝玉就把他给送了回来。不过这是回家,不是出家。由此产生的另一说法认为,甄宝玉不是送贾宝玉回家,而是送贾宝玉出家。贾宝玉流浪时,遇见了同样落魄的甄宝玉,俩人一番交流后,贾宝玉悟了,要出家,甄宝玉给他送行。也说不定甄家败亡在前,此时甄宝玉已经跟着跛足道人混了,这次是特地来点化他这个异父异母的兄弟的。

还有说法认为,甄宝玉送的确实是通灵宝玉,不过不是还给贾宝玉,或者说主要不是还给贾宝玉,而是送给一僧一道。第一回里,通灵宝玉的前身——那块蠢物,就跟一僧一道恳求,想跟这二位大仙儿去富贵场温柔乡中享受几年。而一僧一道则说,“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但蠢物不听,非得去。一番经历过后,在人生如梦这个感悟上,蠢物虽然严格来说只是个旁观者,但与卢生也是有相通之处的,所以以“仙缘”暗伏蠢物回归仙界,也不算违和。至于为什么是甄宝玉来送它,那就不知道了。

还有很多观点,咱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都只是猜测。咱们上一期说过,能揣摩情节的咱就揣摩,揣摩不了的,咱就领会精神吧。《邯郸记》的精神就是人生如梦,《仙缘》的精神就是告别红尘。贾宝玉就是领会了人生如梦,然后告别了红尘。至于前后细节究竟是怎样,那就任君想象吧。

好,咱们再看下一出戏,“离魂”。批语注释:“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牡丹亭》的故事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啊,咱们就简单说几句。官家小姐杜丽娘,某一天梦见有个书生与她在牡丹亭相会,共结鱼水之欢,醒来后就得了相思病,最后竟然病死了,葬在梅花庵。后来她梦到的那个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病宿梅花庵,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得知前事,就把丽娘的坟掘了,丽娘死而复生,俩人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小日子。再后面还有些小曲折,比如柳梦梅考中了状元,又差点被他老丈人砍了等等。后面这部分与红楼梦关系不大,咱就不细说了,总之最后,是个父慈女孝夫妻团圆的美满结局。

元春点的“离魂”,是《牡丹亭》昆曲演出本中的一出,对应的是原本第二十出“闹殇”,说的是杜丽娘做过春梦之后,相思成灾郁郁而终这一段。因相思而死,这不是丽娘的结局,但很遗憾,它很可能是黛玉的结局。

在程高本中,黛玉得知宝玉娶宝钗后,便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了。这一段确实写得挺惨的,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续书中写得最好的部分。但是呢,它这个情节设计,应该是不符合老曹原意的。

根据前八十回的伏脉、以及一些批语、还有老曹亲朋好友的诗文等诸多线索来推测,宝黛没能在一起,不是因为宝钗,不是第三者插足,而正是因为阴阳两隔。换句话说,是因为黛玉先死了,宝玉宝钗才成婚。而不是二宝结婚把黛玉给逼死了。假如黛玉没死,宝玉是绝不会娶其他人的。

这些细节上的分析咱们以后再聊,今天老零想聊点感性的,既然是感性的,那它就可能不客观,纯是老零一家之言而已。老零不喜欢程高本中黛玉的结局,主要倒不是因为它不符合老曹原意,假如它编得好的话,当成一个同人文来欣赏我也是能接受的。我不喜欢它的主要原因,是黛玉这个死法有些low,而且,它破坏了包括黛玉在内的很多人的人设。

在八十回前半段,黛玉确实是把宝钗当成敌人的。她看不上宝钗的原因,一个当然是金玉姻缘的传言,让她在爱情上感受到莫大的压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人性格不同。黛玉比较直,有什么心事都挂相;而宝钗比较闷,喜怒不形于色。这让黛玉觉得她虚伪,后来黛玉亲口对宝钗说,“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但随着黛玉对宝钗的逐渐了解,尤其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之后,俩人完成了世纪大和解。这是黛玉成长路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红楼梦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之一:与你性格不同、甚至三观都不同的人,她未必就是坏人,说不定你们还会成为朋友。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这个世界会美好很多。只可惜很多人领悟不到这一点,非要拉一黑一白两个清单,把红楼梦里的人挨个往里安,这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黑白分明,红楼梦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也不是这样。

所以老零觉得,既然黛玉已经往前迈了一大步,那就不该最后再中一记回旋镖。黛玉看着二宝成亲,心里那个恨啊,好哇,原来你们都是耍我的,闺蜜情是假的,山盟海誓是假的,老太太疼我是假的,凤姐姐亲我也是假的,所有人都只是算计我,我伤心,我嫉恨,我要死,于是在妒恨交织下一命呜呼了。那你觉得这个结局对黛玉来说是升华还是贬损?也不仅是黛玉,包括宝钗、贾母、凤姐、宝玉,乃至整部书的核心思想,都是一种崩坏。当然,也可能有朋友认为程高本这个结局很好,写出了世道之暗与人性之恶,那我也尊重你的观点。既然咱们讨论的不是老曹的原稿原意是怎样,只是讨论艺术上的理解与选择,那自然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统一。

话说回来,如果说《离魂》是暗伏黛玉也是因相思而死,那么老零猜测黛玉的结局可能是这样:在贾府发生变故后,宝玉要么是逃亡了,要么是被羁押了,比如被关在狱神庙之类的地方,总之就是杳无音信,也说不定有流言说宝二爷人已经没了。而黛玉就是在这样的思念、担忧、恐惧与绝望中,天天以泪洗面,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再加上她身子骨本来就不好嘛,最终泪尽而亡,也不排除她在自知时日无多时,主动选择了自尽。反正无论她的死法是沉湖、自缢、还是病逝,她都是为宝玉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完成了绛珠仙草还泪的誓言,干净而纯粹。

老零是个俗人,有时也不禁会遐想一些狗血情节。我就曾想过绛珠草还泪又会怎样。她是不是又回到了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继续做一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也没人理睬的小草?回首前尘,她是幸福,是遗憾,是伤心,还是完全不记得?会不会有一天,她忽然看到,那个阔别多年的、温柔多情的神瑛侍者,又出现在她面前,手捧着一把水壶,笑着对她说,嗨,好久不见,我也回来啦。怎么样?你还愿意让我给你浇水吗?让我们再爱一次吧。

0 阅读:2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