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人间世》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薇淇高效学习 2023-02-28 09:59:50

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

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暴人之前矣!

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我来!”

治国去之,乱国就之

讲完了《养生主》,接着就是《人世间》,人间世,望文生义,就是如何处理人世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本篇可以看作庄子在乱世中的处世哲学。

庄子从一个故事讲起:颜回去拜谒自己的老师孔子,目的是向他辞行。

孔子就问他:“你去哪儿呢?”

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

孔子问:“去那儿干什么?”

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专横独断,处理国家大事很轻率随意,无所顾忌。而且,他想砍谁就砍谁,令老百姓大量死亡,好像蕉草填满了大泽一般,密密麻麻,死伤无数,人民很无奈又无处可归了。我曾经听老师说:‘有道的国家,你可以离开它,因为它不那么需要你;而无道的国家,你要去帮助它,正如医生门前病人多。’

我希望根据先生的这些教诲思考治理卫国的方法,卫国也许还可以逐步恢复元气吧!”

泥菩萨过江的颜回

孔子听后,并没有沉默,尽管很多时候他会用沉默来表达,但颜回是他最喜欢的学生,这一次,当他听说颜回受到自己的影响之后要帮助无道之国,非常不看好颜回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连忙说:“唉!只怕你到卫国后会遭遇不测,要遭受卫君的刑戮。人生的大原则大道理,都是同样不能杂,要专一。要知道,在混乱的局势里面,人多嘴杂,就会多事,多事之后就会产生烦扰,烦扰又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你也自身难保了,还能救人家吗?还能够救天下国家吗?”意思是伴君如伴虎,何况此行伴的是暴君。

古代的至人,先以道德来充实自己,而后才去帮助别人。“先存诸已而后存诸人。”庄子很成熟,与孔子一样,面对历史上这样糟糕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就不能去逞能,而应该保护自己。这里其实讲的是人的修养哲学,先能够自救,自己先站起来,再辅助别人站起来,等于学佛的人先求自度,然后来度人。你自己度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够救别人呢?

孔子说:“你知不知道“德之所荡”,就是过分标榜的道德就不是道德了。等于说一个杯子装水,装得太满水就漫出来,桌子上也荡出水来了,所以道德是有范围的,超过了这个道德范围,就叫做荡德。

“知出乎争”智慧知识越高的人,他的意见越多,争端就越厉害。愈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争名争利愈厉害。

德行因为名利而败坏,智巧因为竞争而滋生。名利就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巧就是相互竞争的工具。这两样都不是好东西,不可以作为处世的正道。而且你虽德行纯厚,诚意着实,但并不了解卫君其人的意气,不与世人争夺美名令闻,而并不知晓卫君的心意。”

庄子借孔子的口说:“你年纪轻轻,自己都没把道修好,杂念太多,管得太多。你此行去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美名,或为了与别人竞争的话,那就算了吧,没有比美名与竞争更影响人的道德修行了。”

救人不成小心反被同化

“如果你勉强用仁义法度的言论陈述于卫君的面前,这是用别人的丑恶来显示自己的美德,他会认为你是在害他。害别人的,别人必定要反过来害你。你恐怕要被人家害了!况且假如卫君喜欢贤臣而憎恶坏人,那么朝中贤人正多,又何用你去显异于人呢?除非你不进言,否则卫君必将乘机抓住你的漏洞而施展他的巧辨。到那时,百口莫辩、六神无主。一旦你自知说错了话,又会被迫顺从、迁就,反过来顺着他的意图来说,也就是你被他的权势、地位所镇住了,给威慑到了,就自然而然软弱下来,从而赞成依附他的想法,等于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你最终也会沦为他的帮凶,增加了他的气焰。一旦开始顺从这样的暴君,你就再也不能自主了。如果你始终保持跟他处于对立面,他不相信你的忠厚之言,那你一定会死在暴君面前。”

庄子之所以可爱,就在于他从来不对人性的恶怀有怨恨,他认为这都是正常的,是大概率事件。弱者的愤慨只会把自己气到内伤。有很多好人的结局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不够智慧,没有深入地理解人性。

孔子继续讲:“古时最著名的两个暴君,一个是夏朝亡国之君夏桀王,杀了大臣关龙逄;一个是商朝亡国之君殷纣王,杀了叔父比干。这两位贤臣之所以被害,是因为他们都努力修身,尽心治国,以臣僚的身份去安抚君王的百姓,越位了,惹得君王不高兴。两位贤臣有高尚的品格,映照出桀纣的丑恶,所以非被干掉不可。从本质上来说,这其实是贤臣喜好民生,想要在历史上留下忠诚名声的结果。”

皆求名实者

孔子又讲道:“当年,尧征伐丛、枝和胥敖,禹攻打有扈,这些国家都变成了废墟,百姓生灵涂炭,成为厉鬼,君主被杀。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用兵不止、贪利不已、求名求利所致。名利之心,也就是追求在群众当中的口碑、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就连圣人如尧如禹也不能克制他们追名逐利的欲望,更何况你颜回呢?当然,你去辅佐暴君,想去纠正他的德行,你必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样吧,颜回,把你的想法跟我细细讲一讲吧。”

孔子说得很直白、很可怕。他的本意,并非是不支持颜回这趟旅行;而是认为在颜回的学问还“不达标”的前提下,与其仓促入世,不如埋头充实自己、给自己的人生打好基础,这才是在乱世之中生存的最佳选择。

本篇由《逍遥游》讲如何解脱,由解脱成为圣人以后,修到形而上道,万物齐一、平等、自在,然后能够懂得如何做一个人,如何养生,如何使自己生命有价值地活着,然后才可以入世。谈到入世,一开头就讲述了颜回与孔子的故事,语意连贯,逻辑严谨。我们通过鉴赏圣人孔子教诲弟子颜回的话,初步领略人世间的关系,在言谈中说透了复杂的官场人际关系,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事,怎样与人相处。立足社会,为人处事,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6 阅读:340
评论列表
  • 2023-03-30 16:41

    文人多为诸侯后,祸起中原东亚裂。墨客多是周礼人,辩论斗法身先逝。秦人来自愚公地,嬴家也是帝王孙。敢跟任何姓氏斗,诛尽六国纵横徒。不知嫪毐四十技,只知春秋李孔家。今与儒道佛门斗,全球皆有百怪尸。各国教众斗尼安,必记尼安三百技。吾技敢诛六界神,也祀尼安帝王陵。颂己之祖与鬼同,歌人之祖与妖类。辨论斗法佛祖瘫,仙师护法见风死。观音千手难护主,弥勒千足难化缘。不知凡人本领大,诛死三界诸神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