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经方“偏执狂”是中医之幸

鸿志康康 2024-03-30 03:33:38

所谓经方,就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方子,其药简力专,方证对应,则效如桴鼓,覆杯而愈。

《伤寒杂病论》虽已成书1800余年,然仲景之方经过千余年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正所谓“千锤百炼”,永不过时,所以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方,简称“经方”。

历代医家皆奉仲景为圣,对经方更是情有独钟。自清代始,尊古之风大起,医学界法则《内》《难》诸经,方则唯尊仲景。经方大家层出不穷,像喻昌、徐大椿、余景和、张山雷,近世的岳美中、胡希恕、刘渡舟、朱良春等。

但其中偏执到非仲景方不用的,非说到此人不可——清末的曹颖甫先生。

一个纯粹的经方家

曹家达,字颖甫,清末著名中医临床家,曹先生以治大承气证初试获效,便笃嗜仲景方,一往直前,绝无旁顾,40余年,悉用仲景方治病。取效者十常八九,常一剂知、二剂愈,甚至覆杯而愈,有“曹一帖”之誉。

由于曹颖甫对经方的执着,任应秋先生称之为“一个纯粹的经方家”。

曹氏培桃育李,滋兰树蕙,弟子章次公、秦伯未、程门雪、丁济万、严苍山、张赞臣等,都成长为中医界的栋梁。凡是从他学习的,多能以经方大剂起沉疴,愈废疾。其弟子姜学景,把他用经方的经验著成一书,名《经方实验录》,至今仍为应用经方的代表著作。

古云:善为医者,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这一格言正是曹颖甫先生行医做人的生动写照。

明清之后,很多医家受温病学说影响,进入了一个误区,多擅用辛凉之药,却放弃《伤寒杂病论》中经方的使用,特别是避用麻黄、附子之类峻猛药物。

为此曹颖甫提出异议,他认为“仲景之法,今古皆宜,岂能弃良方而不用?”他倡导医家临床用药必须首先想到仲景经方。

曹氏对伤寒病证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伤寒治法关键在于”辛温发散”,而“发汗首当宣肺”。在其著作《伤寒发微》太阳篇中,他将肺比喻为“发电总机”,认为“一身之毛也,受气于肺,肺在人身,譬如发电总机,毛孔亦一呼吸,若风寒外袭则肺气郁阻,皮毛为之不通,故宣肺即可通皮毛”,这样的描述非常形象而生动,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处方胆大,峻剂救危扶倾

《经方实验录》将方剂分为3类:平和方、次峻方、峻猛方。使用峻方和次峻方难度大。风险高。曹氏对峻猛方和次峻方独有心得,“皆能斩关夺隘,起死回生”。

曹氏学验俱富,临床诊断细心,辩证精当,用药泼辣,善用峻剂而愈疾。如陈孩,脉洪大、口干、自汗、右足不伸、胸部如塞、按之似痛、不胀不硬、大便五日未行,径投大陷胸汤。此证似为阳明气分之热,仅胸部如塞,并无痞硬自痛,更无从心下自少腹硬满痛不可近。设非独具卓识,敢以此峻剂加诸孩提之身而愈其疾乎?

他使用峻剂时有几大注意点:

一是不主张无经验者遽投峻剂。如案载投抵当汤之前先投以桃核承气汤试之。

二是重视用量。峻方一般都须用至一定剂量方获显效。某些不属于峻方的,在加大某味药物的用量后,其力大大增强,亦当属于峻剂范畴。

如白虎汤中石膏用至八两;麻黄汤中麻黄由初行医时的1~2钱用至后来的3、5钱等。

三是对药物炮制和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创新。如皂荚丸,改皂荚炙黄为炙成黑灰,以治湿痰.服用时又以赤砂糖代枣膏,取其便捷。

四是重视服后调养。即在峻剂攻邪后。不忘投以善后之剂。五是胆大心细。信任经方。

曹曰:“一知半解为近世医家通病,而时医又从而恐吓之,谓某药不可轻试,故遇方治稍重者往往弃而弗服,一遇重证,多至不救。”

有是证,用是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毋有方而不用,宁不效而受谤” ,这种勇气和担当,是经方家的难能可贵之处。

识证心细,辨证智圆

古云:惟能识证者方能治病。曹氏的秘诀就在于辨证的细致准确。他说:“自非辨证精审,然后用药,无论古方时方,何在非杀人之利刃哉?”

辨证的关键是抓住有鉴别意义的特征性症状,他尤其重视舌苔和脉象。如一神志恍惚患者.余医不识其病,曹诊脉发现“右极洪大,左极微细”,为阴不足而阳有余。参其特征性症状“热气出于阕上”,断为阳明证,而“与右脉之洪大正合”,遂投以大承气汤,其应如响。

曹氏精于脉诊,达到出神人化之境。某少年患项背痛,曹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不类太阳伤寒,即推测此人沉溺酒色而伤阴,故左脉不浮,是阴分不足之象。问之,果然。又言其舌苔必抽心,视之亦然。

曹氏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故名其书日:《经方实验录》。

贵“活”和“变”

曹颖甫认为学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应当融会贯通,不可望文生义,对于经方必须看到它的变化而灵活使用,切莫一味教条及墨守成规。

曹颖甫使用经方绝不僵化,他擅长变通应用,经常几个经方一起使用,或者在同一患者同一病证的治疗过程中,前后使用不同的经方;或者即使病证相同,但根据自己的经验使用不同的经方。他所使用的经方并非固定在一证(病)一方,充分体现了经方的活用和变通。

他还据《伤寒论》原文找出方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关系,将三汗、三清、三下之方的内在联系归纳为:麻黄汤证热化为→麻杏甘石汤证里结为→小承气汤证;桂枝汤证热化为→白虎汤证里结为→大承气汤证;葛根汤证热化为→葛根芩连汤证里结为→调胃承气汤证。这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曹氏学用结合。他将这种内在联系用于临床,常一诊处二方而愈病。

诚如曹颖甫先生所说:“医虽小道,生死之所出入,苟不悉心研究,焉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今之所谓宗仲景者名而已矣,实则因陋就简,胆识不足以知病,毅力不足以处方,真能宗仲景之说,用仲景之方者,曾几人哉?”实为吾辈之楷模。

1 阅读:63
评论列表

鸿志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