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窦文涛异常火爆的谈话节目《圆桌派》的第一期,有一集的题目叫《呆着》,探讨不想上班怎么破。该期邀请的嘉宾之一,也是当期最重要的嘉宾,是陈丹青。
在该期节目中,谈及当今许多人的一种很丧很迷茫的状态,窦文涛问及“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没爱好的人?就是活着,没有什么特别的野心,也不想干什么”,陈丹青说:“有很多,这差不多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陈丹青继续说:“其实最简单,很多人没有要生出来,你又没有问过他,你要不要做人,结果他就生出来了。生出来之后发现,所有这一切我不要,可是我已经活着了。”
这就引出了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你问过我吗?
这个问题,源头来自我今年二月份做过的的一个悟空问答。这个问答至今仍旧会被头条时不时推荐。该问答的提问如下:
很多人说“穷就别生孩子,给不了儿女好的生活还生,这是自私”,你怎么看?
我的回答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我认为一个人可以说“我穷,所以我选择不生孩子”,但是,却不可以说“你穷,你不要生孩子”。一句话,生不生孩子这件事,只能要求自己,不能要求别人。
在反对我的观点中,有一类声音非常醒目。他们的观点是用下面这些问句表达的:
“你穷,但还是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征得孩子同意了没有?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你问问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你和孩子商量过没有?”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我感到错愕万分。我忽然发现,原来这样的观点居然在当今时代大有市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到底是什么让人们的思想、生活和人自身,异化到如此地步?
于是,非常自然地,我就想起了陈丹青说过的那句“你又没有问过他”。窦文涛和陈丹青探讨的话题,其实比我的那个问答更沉重,更严重。
我的问答,探讨的是贫穷和出生选择的问题。而窦文涛他们谈及的那些人,甚至有可能家境优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他们仍旧非常的丧,仍旧会将这个问题摆出来:“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问过我吗?”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有一个孩子,真的这样直接问自己父母这个问题,请问这对为人父为人母的夫妻,该如何回答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一定有人会认为这孩子实在是太不懂事了。甚至有的人会说:“像这样混蛋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一个大耳刮子扇过去!”
我想,这对父母,可以从一个反问,开始回答孩子的这个问题 - “我们如何才能做到问你这个问题呢?”
当你没有出生的时候,你和我们隔着整个世界,自然是无法问你这个问题的;当你出生了之后,你已经在这个世界了,问你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意义。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况且那个时候,你还无法理解人类的语言,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即使你成长到十岁的孩童,你仍旧无法对这个世界作出一个成熟的判断,仍旧没有能力去把握这个问题。
当你成长到18岁,到了法定的成人年龄的时候,你会被认为有能力和责任去把握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那个时候,即使你决定不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度过了18个年头。
更进一步,难道那个时候你和我们说你决定离开,我们应当和你说尊重你的决定,然后和你挥手道别吗?这个世间,这样的谈话如果存在,难道不是极度荒谬吗?也许,这样的问题是真的可以归入“混账”一类的,因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和解释。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引申出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这个世界的人们怎么了?为什么可以如此理直气壮地让人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懂得感恩的人,你给他一滴水,他会以涌泉相报;不懂得感恩的人,就是你给他一条河流,他仍旧觉得你欠他整个海洋。
我就想问问,那些说穷就不要生孩子的人,说穷人生孩子是自私的人,你们,真的有把握自己就不被归入贫穷吗?也许你身价千万,开宝马住大平层,可是你的孩子的眼里只有兰博基尼和大别墅。他仍旧可以问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受苦,你和我商量过没有?
也许你亿万家财,但是你真的就有这个自信生孩子了吗?你的孩子想要的是私人飞机和私人游艇,仍旧是你买不起的。他仍旧可以问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受苦,你和我商量过没有?
所以,如果你不是世界首富,为了不辜负你的孩子,你还是别生了吧。
异化的世界也许你想象不到,写到这里我感受到的无比的艰难。因为如果需要继续探讨这个问题,可能每一步都是一从荆棘,每一句话都是一个巨大争议的漩涡。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出生在某个家庭,现在社会上的某种思潮就是把这个孩子安在了这个家庭的奴隶主的位置,而孩子的父母,则是不折不扣的奴隶。而这一对奴隶,无论如何努力,如果没有能力给予自己的奴隶主比别人更优渥的生活,那么就会被问到本文的这个问题。这些人会批评这对父母是自私的,这对父母的孩子可以理直气壮的指责自己的父母,居然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把人给生了出来,生出来之后却不能给他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一个被异化的世界的众生相之一,似乎贫穷比死亡更可怕,而一个人可以在理直气壮地索取的同时,毫无奉献精神。
将自私当作正常,尚属还可以接受的范畴;然而将自私堂而皇之地当作美德一般地宣扬,并且同时要求别人要无私奉献到让自己满意的程度,这就荒谬至极了。
许多人可能会发现,许多具有这样思想的人,都是极为推崇西方的思想。其实即使是西方的世界,从来也不曾像现在这个样子。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其就职演说中,有这样的名言: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肯尼迪的这句话被作为他最脍炙人口的名言之一被世人传播。这是崇尚自由平等的美国人曾经发出的声音。
我想一个类似的问题也可以抛给问出本文问题的那些人:不要问这个家庭能为你做些什么,问一下你能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
一个新的家庭成员的诞生,是加入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所有的家庭成员,其共识应该是:我们一起努力,改变我们的命运。然而现在居然就变成了:你为什么做得不够好,让我有这样的命运?
嗯,似乎这个家庭的所有责任和付出,都与其无关。而这个家庭的所有成果和收获,倒是全部和自己有关。
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过去的生存环境和物质条件,比现在要恶劣得太多了。那个时候的一个家庭添丁了,大人都说来了一个帮手,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家的贫穷而“对孩子感到抱歉”。而孩子也真的是会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帮手,努力成长,力图出一分力,帮助改变家庭的状况。
现在孩子难道应该变成这样子的吗:如果这个家庭是贫穷的,就理直气壮地抱怨,如果这个家庭富有,就心安理得地享受。
这是生一个孩子,还是生一个大爷呢?
注意这里我丝毫没有指责孩子的意思。但是这样的社会思潮,就会把许多的孩子给带歪。让他们建立非常错误的三观。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生而为人就已经是极尽造化之宠爱了,难道要自甘堕落到连畜生都不如吗?
一种类似的观点和上述观点一样大有市场的,是另一类观点。如果说第一类观点是从孩子的角度发出的对“把孩子生出来”的质疑,那么这第二类观点,就是从父母的角度,作出的对“我不生孩子”的解释。
这个观点大体是这个样子的:
我之所以不要孩子,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糟糕了。我就是因为太爱孩子了,因此,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所以,我选择不生。
这个观点,也非常有市场。许多人认为有这样观点的人是真正的有大爱,是了不起的甚至是伟大的。
其实这样表达的成年人,有很多人可能仅仅是给自己没有孩子找一个好听的说法,说不定有不愿说出口的苦衷和难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是绝无半点批评之意的。他们其实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因为如果是这种情况,他们其实是想要孩子的。
当然也一定有一些人是此生只打算自己享受人生,不愿意要一个“拖油瓶”,于是说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就很值得商榷了。赞美这样的一些人,有没有问题,也同样值得商榷。
这两种观点,虽然是从出生者和“生人者”的不同角度阐述的。但是观点其实大同小异。它们殊途同归,指向的是,如果贫穷,那么出生这件事不应当存在。只不过一个说:“你不要生我”,另一个说的是:“我不要生你”。
我从来不想干涉别人的自由。别人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公开的宣扬不生孩子是一种大爱,是真正的无私,这我是坚决反对的。
结束语文章就写到这里吧。想说的我差不多都说了。这个被资本物化的世界,这个以比较来决定幸福感的世界,就是如此轻松的物化了人心,并将人的幸福感夺走。
如果你洞穿了这其中不合理的地方,你仍旧是可以找到出路和应对方法的。而无论你是所谓的贫穷还是富有,不生孩子绝对不是解决方案。
这个世间,你最不需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本文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