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和每个人关系重大,但是为什么必然走低?

宣铎谈商业 2024-03-21 20:31:07

本篇文章,和大家聊聊中国利率未来的大趋势。

不说废话,让我从一个很简单,但是大家不见得重视的道理谈起。我也不空谈道理,我先用例子来说话。

越增长,增长越难

一个月薪两千的人,把月薪翻倍到四千,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一个月薪两万的人,把月薪翻倍到四万,就比较困难了。

一个考20分的学生,把成绩再提高20分很容易;一个考79分的学生,把成绩再提高20分,很难。

一个10万资金的小散,年化收益做到30%,一点都不难;一个10亿资金的大户,年化收益做到30%,难比登天。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其实都是有着一样的道理:就是越增长,增长就越难,增速就会越慢。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表现为GDP的增速,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GDP的增速不可能长期保持极高的速度,而是会逐渐下行。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即使GDP增速达到两位数百分比,我们也一点都不用担心。或者为什么美国即使是世界第一强国,2019年的GDP增速也只有2.3%。

一个国家的经济只要是正增长的,那么对应的财富就越来越多。于是,对应的货币也就越来越多。当前的货币已经不是金本位了,基本各国都是信用本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往往还伴随着货币超发和信用扩张。

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而所有的这些钱,都是要吃利息的。你的工资一到手你就开始为暂时不用的那部分找各种各样的高利息的途径,希望这些钱能够尽可能多的生出新钱。

最保守的存银行活期,有的人买货币基金,有的人买理财产品,有的人直接去放高利贷。当然,还有的人不满足于利息,而是直接把钱用于购买证券产品。

这些各种钱能生钱的操作,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就是钱本身就能创造财富。所以这时候我就要讲第二点了:财富,最终只能靠劳动创造出来。

为什么钱能创造财富是一种错觉

如果我和大家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来说这个,那就太枯燥了。我还是讲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美国人的房贷,被逐级打包成一层层的金融衍生品,中间牵扯到银行,保险,以及金融市场的投资人。各个中间环节,都从中拿取一部分利润,都感觉自己是盈利的。然而,所有的这些金融衍生品的盈利,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其源头:次级贷款。这里的次级贷款,就是经济状况比较差的那些购房者的房贷。

所以,收益从哪来呢?从购房者支付的贷款利息中来。而贷款利息,是从购房者的劳动报酬中来的。一旦购房者因为各种原因断供房贷,整个链条就完蛋了。

而由于金融大鳄们都使用高杠杆,那破产就很正常了。本文并不是讲次贷危机,因此这里只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钱是不能创造财富的,财富的源头,是劳动。

所以,回到利息,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呢?

利息是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费,指货币持有者 (债权人) 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 (债务人) 手中获得的报酬。

所谓的利息,所谓的钱能生钱,其实都是来自于某些人的劳动创造的财富。

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一部分人在邓爷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真的先富起来了。然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并没有想着去带动后富,而是选择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那时候有个词儿,叫北京息爷,专指这样的人。那是当时现象级的一种存在。

在万元户都被当作富裕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有一百万存款,那感觉就和现在实现了首富定义的一个小目标差不多。拿着一百万吃利息,一年光利息都是好多个万元户了,这样靠吃利息过活,再也不用劳动,每天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岂不美哉?

直到今天,有这样的想法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而且越来越多。头条问答上,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有这种。“我需要多少存款才能保证靠利息支持下半生的生活?”,或者“我有XX万存款,是不是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了?”。

我真的见过只有一百万就想靠吃利息生活的。还有拆迁的,中彩票的,各种飞来横财的,都想着靠吃利息来维持体面富足的生活。

所以呢,国家经济越发达,越富裕,当然钱就越多。钱越多,一方面,不愿意劳动的人就越多。而另外一方面,需要生利息的钱也越来越多。

想一想,干活的人少了,吃利息的人多了,利率会升高吗?能升高吗?

因此,经济增长速度会越来越慢,但是财富还是在不断增长的,钱会越来越多。这些钱都是要吃利息的,两个方面叠加起来,这是利率要走低的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利率走高,那干活的人就更少,支付的利息就更高,因此很显然,只有泡沫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而泡沫,是一定会破灭的。泡沫破灭,几乎总是硬着陆和伴随着危机。

如果你看到过去几年我国一直在努力的做各种金融去杠杆,那都是把危机和泡沫消灭在萌芽状态。近期,牛市初起的打击配资,也是类似的道理。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管控能力,越来越强(当然也有问题)。

如果大家考虑人口老龄化等等,这种趋势就更明显了。这就好比一个家庭赚钱速度降低了,吃闲饭的多了,那么每个吃闲饭的能分到的钱就要减少。

所以,如果将来不出大的问题,那么利率就是要往低走的。经济发展越健康,就越是这个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中美之间的竞争,非常明显的会体现到人民币和美元的竞争上。

现在因为特朗普和新冠疫情的影响,美联储开启了无限量印钱模式。这种不计后果的美国优先式的剥削全世界的做法,势必会加速美元的削弱。

这种情况正是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好机会。无论是人民币作为世界储备货币,还是数字货币的火爆,其实都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以及绕开美元的围剿有关。

而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显著相同步的。

如果你相信将来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你就会相信,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的。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了。现在之所以是第二,还是因为是用美元计算。比如我们的一个洗碗工刷一个月碗3000人民币,美国的一个洗碗工刷一个月的碗3000美元,是在这样的计算中美国才是第一的。

那么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人民币必须保持价值稳定。过去我们只是主要对国内负有这样的责任,而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这是国际责任。

这个非常好理解,如果人民币不断贬值,那么谁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呢?持有了就等于被不断的剥削。要创造对人民币的高需求,那么人民币必须稳定,保值。

有人说美国不就是不断的印钱,利用美元的国际地位来剥削世界人民吗?首先,这是在美元已经形成其地位了之后,而人民币还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其次,美国有的时候是不惜发动战争来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即使有一天人民币真的拥有了像美元那样的地位,中国也不应该仿效美国的做法。因为美国的做法,将会成为大家的前车之鉴,而不是成功案例。

还是那句话,财富最终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任何金融手段,归根结底只是会改变财富的分配。中国人的思想从来不是侵略和抢夺他国财富。

因此,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不能出现严重的通胀的,中国的利率水平也要和国际接轨。否则,势必会严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反过来,人民币国际化本身也是有助于维持人民币资产的价格稳定的。

内循环和反全球化

开启经济内循环,是一着妙棋。这里面是中国人的智慧,兼具传统和现代。如果说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全部都关闭国门,各自过各自的日子,那么全世界过的最好的国家,一定是中国。

中国是世界工厂,拥有巨大的市场,人口,国土面积。最厉害的是,中国拥有非常统一的文化认同。

面对美国的“卡脖子”,我们要逐步做到,自己内部就可以自成一体。中国就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然而,内循环模式绝不是闭关锁国,而是比原来更加开放。有任何国家愿意加入我们的经济圈,或者经贸往来。随时可以,随时欢迎。

这种策略,和国际外交的策略是非常类似的。你如果敢犯我,我必犯你。你开始合作,我也就采取合作的态度。

内循环的思路,会让中国努力补上自己缺失的环节,补上短板。这些在全球范围内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本来也是中国的隐患。现在正好暴露出来,迎头赶上。这件事情很难,但是一旦做成了,那中国就和现在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那就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一把好手。打开门来做生意,还是一把好手。这不是瞎讲,大家想想美国在芯片上卡我们的脖子,但是如果我们把芯片这个短板补上了,会发生什么?我们不怕被卡脖子了,这是最基本的。更可怕的是我们可能就会把国外的竞争对手给灭了。

这样的事情过去经常发生,将来还会发生。

说到反全球化,我认为某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反全球化,这是一股逆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全球化的逻辑不仅仅是利益上的需求,而且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许多人说ASML的光刻机有10万个零部件,因此中国很难造出来。其实这10万个零部件本身,就说明了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越发展,科技越先进,就越需要全球化。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能够自己搞定一切。因此,尽管全球化会遇到阻力和波折,但是这个大的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非常搞笑的是,从利益的角度,资本主义一直是推动全球化的积极力量。现在某些资本主义利益集团,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挑战,因此开始反对全球化。

好了,让我们开始审视,在内循环模式和复杂恶劣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对利率的内在要求是怎样的。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我们要看最主要的逻辑线。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会面临非常艰巨的挑战。本来中国就处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加上恶劣的国际环境,可以说挑战前所未有。这种挑战,不是企业单独的努力所能承担的。

如果出口受到显著影响,那么内需就显得至关重要。内循环模式下需要内部消化掉更多的产品。这样的环境,需要的当然是低利率的环境。如果利率高,那么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上升,企业就会更加困难。同时,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也会变得更难。

另外,利率高企也会让人们的债务负担更加严重,从而严重抑制消费。因此无论是从生产端还是消费端,内循环模式都需要一个低利率的环境。

新的资金蓄水池

在过去的很多年,货币的洪水并没有引发很高的通货膨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大量的货币都流向了房地产。从而在其它的市场,不会出现货币泛滥的现象,当然价格就不会严重上涨。

现在,房价已经在高位了,而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靠房地产成为世界强国。因此,房子就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点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一个基本原则。

房地产业不会凋零,甚至还会有结构性的繁荣,因为城镇化还远未结束。然而,房地产已经不应当继续承担更多的蓄水功能了。

中国需要一个新的,更强大,更好的蓄水池。你一定猜到了,这个蓄水池,就是股市。

股市作为新的蓄水池,是一石多鸟,能够把很多东西都理顺了。

资金不断的被引导到股市,就是持续不断的给实体经济输血。通过股市融资和从银行贷款可不一样。股市融资是企业让渡一部分所有权给投资者,换取企业继续发展的资金。因此,企业的股市融资做好了,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这样的局面能否形成,关键是能否培育出一个慢牛长牛的股票市场。一旦实现慢牛长牛,资金就能够在股市中沉淀下来。

这里其实也是一个循环。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会推高股价,同时为实体经济输血。实体经济好了,会反馈投资者,生产出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同时提高劳动者收入。劳动者收入提高了,在股市也赚钱了,会更有消费能力和欲望,并有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这就是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

和房地产这个蓄水池,只能促进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繁荣相比,股市这个蓄水池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而且,不用担心这个蓄水池不够用,注册制会让股票源源不断。

有了股市这个蓄水池,在未来,即使是房地产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海量的资金仍旧不会在所有的地方泛滥。因此,这也是能够有效的防止恶性通胀的手段。这就是我说的,资金流入股市,一切都可以理顺了。

因此,大家不用担心房地产被摁住了,将来就一定会发生大规模通胀。其实除了股市,人民币还有一个好去处就是海外,这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密切相关。

货币超发流入股市,其实美国也是一样的。今年美国开启无限量印钞模式,股市涨疯了。否则,一方面大量人失业,一方面严重通货膨胀,那肯定要出大事。

现在大家都在说牛市来了,就是基于本文说的这些逻辑。现在就是资金面非常宽松,引导资金进入股市。

大家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困惑,就是低利率不是也会刺激房地产吗?这个如果大家看LPR分一年期和五年期就能够看出端倪来了。房贷是五年期LPR,因此,不会下降到剧烈刺激房地产的程度。但是大家也不要担心,五年期LPR降幅比一年期要小,但是一定是同方向变化的,只是程度不同。而且房价已经在高位,还有其它可以调控房地产的配套。所以,国家就是要实现有效控制房地产,同时利率要走低。

总结

不知不觉写了五千多字了。本文从四个主要方面,讲述利率走低的道理。其实利率这个东西非常复杂,影响利率的因素非常多。没有任何一种因素能够单独决定利率的走向。这里我主要谈主线的强逻辑。

当然由于篇幅和作者认知的有限,还有很多因素没有谈到,比如中国利率水平和外国的差异,比如汇率方面的影响等等。

本文的一个逻辑落脚点,其实就是未来大概率会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走。按照我的逻辑,利率走低,更方面的情况都能理顺,并且没有严重的冲突。但是利率走高,却是会处处不顺,处处碰壁,各种矛盾冲突很难调和。

说到底,还是如果相信国家会不断变得更好,那么利率就会往低了走。如果出现严重的问题,那么就不排除出现严重的泡沫的情况,利率就会短期或长期走高。

道理是中性的,最终每个人的观点,其实不是一个逻辑问题,而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大家自己判断。

就写这么多。

原创写作不易,如果您喜欢本文,给作者点个赞吧。

0 阅读:0

宣铎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