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非洲珍珠」乌干达失业率高居不下?中资企业大受欢迎?

晶源说国际 2023-02-19 02:20:05

乌干达当地报纸指出,乌干达青年失业率达 58%,近乎是名副其实的「毕业即失业」。战争让国家整体的人口结构失衡,全国有 77% 都是 30 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口。国家的整体产业仍在发展,工作机会不足。许多完成不了学业,或尽管完成学业但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变成摩托出租车 Boda Driver,或在首都坎帕拉打零工,甚或是回乡种田。

工作难找、生活不易,小偷小抢的案件层出不穷。即使找到工作,每天的收入也只够粗茶淡饭地过日子。乌干达的洗车工每天洗 20 辆车,只能赚进人民币 50 元,却已经算是不错的薪资收入。从 Google Data 的数据显示,乌干达货币自 2003 至今,贬值了将近 100%。换句话说,20 年,你存的钱就少了一半的价值,本来可以买一块牛排的钱,现在只能买半块。

乌干达货币贬值百分百,首都消费水平却很高

在这样状况下,乌干达首都的消费水平却还是很高:

为什么会这样呢?

影响汇率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贸易顺逆差、企业对外投资、外国企业对内投资、短期性金融资产移动等等。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经济力越强、贸易顺差越大、外汇存底越高、外国企业对内投资越多、热钱流入越多,货币就越容易升值。

乌干达生产不足,跟众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大部分的出口货物为一级农产品或原料直接输出的低价值商品。另一方面,进口加工后的产品,如民生必需品与工业原料、机械、零件等价格较高的商品,乌干达长期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贸易逆差。

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农夫,想象他因为卖咖啡豆、茶、米、马铃薯等产品赚来的微薄收入,必须要支付基本生活开销、照顾家人、偿还贷款。付完这些钱已所剩不多,无法让小孩受更好的教育,也无法让家人住更好的房子,甚至选购质量更好且耐用的产品。

正因为乌干达主要产业为农业,且劳动人口多集中在农业生产,国内没有足够的制造业,每年仍有大批的年轻人涌入就业市场,等待寥寥可数的就业机会,造就了现在乌干达拥有高比例的失业人口。

印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乌干达人的最后选择

在乌干达投资的企业类型,若依规模区分,可分为个人或中型企业投资;若依国家区分,则可分为印度、中东地区、中国与少数的其他地区;其中,来自西方国家的投资以欧盟区为主。

当地人对于不同国籍企业,存在着自己的特殊见解。

"Indian Company is our last choice." 一位曾在不同外商公司工作过的乌干达朋友,这么对说。原因是在印度人的公司里,难有翻身的一天。与大部分亚洲的中小型企业一样,管理阶级都有亲属关系或为印度裔,公司里也曾传出严厉对待本地员工的新闻。

追本溯源,要从殖民时期的历史说起:大部分的印度人在英国殖民时代来到乌干达,协助殖民母国兴建铁路(同样的历史也发生在缅甸),留下来打拼事业的印度人因为受过基本教育,逐渐掌握了乌干达社会里大部分商业机会,造成当地人的不满。乌干达曾下令驱逐印度人,后来,当地大型印度籍公司转为国有,缺乏管理人才再加上内战,导致乌干达的经济衰退。

1986 年,开始治理国家经济,乌干达才重启大门,欢迎印度人回来投资。种种的历史纠葛,加上印度人跟亚洲的连结,让印度人在商业上还是比乌干达人更具相对优势,令乌干达劳工阶级与印度主管的关系难以改善。

"Working in Ugandan company is similar to working in Indian Company. Not good not good."再请教几位乌干达朋友的意见与想法,他们对于乌干达本地公司同样抱持着负面观感──这与公司管理阶层的教育程度、人权意识或阶级意识有关,在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里,资方不必特别在意劳工的劳动权益与人权。

中东公司:「穆斯林只雇用穆斯林」

而在穆斯林公司里则是──"Muslims only hire Muslims."一名乌干达司机表示,中东人的公司只招募穆斯林。在拥有四千三百多万人口的乌干达社会里,伊斯兰教属第二大宗教,穆斯林占 13.7%,次于天主教徒的 84.5%。

一直以来,相对少数的穆斯林,无法跟大多数的天主教徒享有一样的教育机会,导致乌干达的穆斯林就业选择缩限;同时,因为穆斯林在肉类食用上有特殊要求,牲畜必须用 halal 的方式屠宰,使得较多穆斯林选择农畜牧业。殖民时期,穆斯林取得屠宰相关执照的比例,比其他宗教信徒都来得高。直至近代,当地农牧相关领域的优秀公司,多为穆斯林拥有。

西方公司条件佳,应试录取靠关系

西方公司在乌干达投资制造业的非常少,主因是当地的政经环境风险高,贿赂风气仍盛行,而许多西方国家针对海外投资,订有反贿赂或洗钱法,所以西方国家大多从事非营利组织,并会在报纸刊登招募消息。

薪资福利优渥再加上工作稳定,招募时往往会吸引一大票人前去应试,但这种公司需要靠一点关系才能进去,司机笑说:「 就像乌干达政府招人一样」。

中资逐渐信任本地员工,给予基本薪资与人权

尽管中资企业给的薪资不算最搞,但员工只要知足、努力、安定,中国主管仍旧愿意将责任交付乌国员工,并给予基本人权。

一位中资企业的司机说说:「老板愿意了解我,让我和他同桌吃饭,对我也很好」。

然而,过去在中资企业老板眼中,基层乌干达员工流动率非常高,通常工作状况不稳定,赚到钱就不来上班,等到缺钱才来。

早期来乌干达投资的华人,遇到生命财产受威胁的抢案,可谓家常便饭,今天,来乌投资的华人对乌国员工已较信任,毕竟整体环境相对以前动荡时期,已经转好很多。中国也因推动一带一路政策,积极鼓励国内企业出走非洲。在这里,看得到中国人的毅力和勇气,纵使英文不好,背了包就来非洲;实业投资需要大成本,因此多人选择从小型零售业开始着手,从事贸易。

未来,中资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过去,乌干达主要产业多由印度人掌握。近年来,中国商人也开始投资实业,大量雇用当地人,并渐渐取得基层民众的欢心。现今的整体社会氛围较偏好中资,而非印资企业,也因为中国人的管理方式较印度企业人道。

0 阅读:31

晶源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