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潘文华——广泗血战及“四川王”刘湘死后的川局动荡

火耀西南 2024-05-08 02:24:03

文/编辑:nirvana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驻守北平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国民党军第29军的顽强抵抗,由此开始了中国人民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此时,由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主持的川康整军会议正在重庆召开。

8日,何应钦宣布日军在卢沟桥进攻中国守军的经过,与会川军将领纷纷请缨,愿率所部出川参加对日作战。

1937年 成都少城公园 川军出川誓师大会

10日,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返蓉后致电蒋介石,吁请一致抗日。川军将领也在全国爱国热情的推动下,纷纷请缨杀敌,出川抗日。

14日,刘湘通电全国各省军政首长,主张全国总动员,拼与一决,希望全国上下同德一心,在全国整个计划之下,共赴国难。

刘湘在最高国防会议发言

8月7日,刘湘飞抵南京,出席当晚召开的最高国防会议。会上,刘湘慷慨陈词1小时,力主进行全面持久的抗战“要抗战才能救亡图存,才能深得民心;要攘外才能安内”。并表示,为了抗战,“四川可出兵三十万,供给壮丁五百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随后,刘湘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设河南郑州,所辖二十一军军长唐式遵和二十三军军长潘文华。刘湘尚未到达之前,由傅常主持工作。

沿长江三峡出川的第二十三集团军

二十三集团军在成都誓师,潘文华在会上慷慨陈词,并当众预留遗嘱“胜则生,败则死”的壮语。随后二十三集团军的将士开始陆续向重庆和万县集中,然后出夔门,或到宜昌、或到汉口,转向陆路,向预定战区进发。

但是随着战局的变化,淞沪沦陷,不久,二十三军奉调南开,在十一月中旬,集中于南京附近的广德、泗安以保卫首都的外围。

戴高翔

在此之前,刘湘和潘文华、戴高翔等将领召开军事会议,认为应该将集团军分为两个战斗群,以两个师部署在太湖西岸的京杭国道上,极大的破坏道路吗,伺机阻击敌人。

另外要善于发挥川军善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将三个师以及两个独立旅部署在泗安、广德一带的天目山中,待到日军机械化部队进入山区,失去作战优势后,一举从山中杀出,拦腰斩断日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在近战中给予敌人狠狠的打击,这样即使不能消灭敌人,也能给予敌人以极大的杀伤,迟滞敌人的前进步伐,起到保卫南京的作用。

不料,到南京的第三天,刘湘把这个计划拿到军委会上,却被到会的人奚落一番,说川军才出来就躲到天目山中去,是打的什么仗?

还有的人甚至说,刘湘一向慷慨激昂,也不过如此!应该把主力部署在京杭国道上,和日军的机械化部队硬拼硬打才算保卫南京。

刘湘

参加会的这些人都是国家的高级将领,说话很有分量。况且,蒋介石早对刘湘和他的队伍有自己的既定方针,表面上敷衍着刘湘,这个时候在会上却不吱声,任这些人的意见占上风。

刘湘在会上孤掌难鸣,众口莫辩,明知道这样要打败仗,却又不得不服从。

开完会,刘湘心事重重地回到办事处之后,一面对着大家叹息,一面令潘文华立即把派往天目山的部队调出来,部署到日军的正面。

郭勋祺

最后由潘文华做了部署,由其23军郭勋祺师、杨国祯师守泗安,担任左翼,由泗安向长兴推进,唐式遵21军的饶国华师及刘兆藜师担任右翼防守广德。独立第13、14旅守广德。

此时的刘湘已经是病入膏肓,策划过劳,饮食失检,咯血,安排完这些后顿时晕倒在了沙发上。

苏醒后,面无血色的刘湘又告诉潘文华,如今唐式遵尚未到达前方,命令潘文华代理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潘当时为二十三集团军二十三军军长),指挥广德、泗安的战事。走之前,刘湘意味深长的说道:“仲三(潘文华字),部队我就交给你了,你要记住,蒋介石这个人,无论他说得好甜,决不可信赖,只有联合与我们处境相同的力量,与之周旋,才有活路。”

广德县,位于安徽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是首都南京的南大门。而且在1934年就建有可以起飞轰炸机的飞机场。

县域周围群峰环列,屏障天成,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为了拱卫天京,曾以名将黄文金率重兵固守此地,清廷则以湘军猛将鲍超的霆军专攻此县,博战数年,直到天京失守,此县才被鲍超突破。

如果广德失守,日寇便可威胁南京,自趋安徽、江西。所以形势扼要,兵家所必争,势必为一场血战。

潘文华在前线侦查日军阵地

此时,由于淞沪会战刚刚结束,苏、常又相继失守,全军士气都有沮丧,当时潘文华的参谋长就认为这是蒋介石借抗战之名,要消灭杂牌军,所以最好稍战即退,保全实力。有的人以附和说:“中央军都抵挡不住,我们这些地方军,又得不到装备武器,现在我手里那些士兵,好多都还在用老套筒,咋个得行嘛!”

郭勋祺

但是潘文华的爱将,外号“熊猫”的郭勋祺一向主战,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指出:敌沿太湖进兵,势颇披猖。为国家民族安危,只有在此奋战,寸土必争,予敌寇迎头痛击,使寇遭受重创,才能振奋人心,然后逐步退却,如不战而退,则寇军势焰方张,我们要退亦无法退了。”

潘文华深以为然,当即力排众议,说道:“这是川军出川的第一战,我意已决,大家奋力决战!”

日寇进入广德

11月下旬,日本参谋本部同时也颁发了日军《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指示上海方面日军“利用上海周围的胜利果实,不失时机地果敢追击”。于是,日军分兵多路,开始全方位地向西追击。

一场血战即将拉开帷幕。。。

十一月二十三日,敌牛岛师团(即十八师团)由太湖分乘汽轮及橡皮艇百余艘,窜抵宜兴、长兴一带,分兵两路进犯广德、泗安。

敌约一旅团冲到泗安,与郭师发生激战。敌以机炮猛烈轰击,郭勋祺亲临督战,士气振奋。抵抗一日,郭腿部负伤,并向团长唐普照指示,应即举行夜袭。

唐赓即集结所部,乘夜向敌袭击,敌大感惊慌,此战缴获汽车20多辆,机枪10多挺,迫击炮10余门,获得初战胜利。

日寇见先头部队遭到打击,于是集结重兵。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再次杀向广德和泗安。

日寇轰炸后的广德县城

攻广德之敌约四千余人,挟其机炮优势,冒死进逼,并以飞机二十七架整天轮番轰炸,工事尽毁,城舍为墟,潘文华率同饶国华师长、田冠五旅长等与敌激战甚烈,士兵奋勇,坚强抵抗。

饶国华

与此同时,日军和大批伪军对广德机场也发起了猛烈攻击,11月27日,机场失守,145师退守誓节渡,饶国华亲临一线督战,并下令:凡后退者一律枪决。

随后他亲自一手拿砍刀,一手拿手枪,率部冲入敌阵与敌人肉搏,腹部中弹仍然喊杀不止,川军将士一鼓作气又夺回了机场。

广德城东门外

次日,大批日军援军由浙江长兴县泗安镇方向,分三路直扑广德,双方在距离县城三十里外的大松林继续激战,终于因为无法抵挡日军正面强攻而退至祠山岗防守。

广德战役受伤的川军战士

彼时,宣城到广德交通已经断绝,增援已经无望,而145师已经伤亡过半,处境十分危急。

11月29日,日军继续攻打广德县城。饶国华率领将士拼死力战,此役战事之激烈,是国军退出淞沪之后所仅见,杀红眼的川军开始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与敌人同归于尽。

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样同仇敌忾,144师唐式遵的亲信团长刘儒斋抵挡不住后竟然擅自撤退,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导致了川军士气受挫,致使日军在11月30日下午攻陷了广德县城。

饶国华率部退守宁国、旌德一带。

当天晚上,饶国华决定愤而自戕以谢国人,并在城外师部奋笔写下遗书:“本部扼守广德,掩护友军后撤集中,已达成任务。我官兵均不惜牺牲为国效力,忠勇可嘉,深以为慰。

广德地处要冲,余不忽视陷于敌手,故决与城共存亡,上报国家培养之恩与各级长官爱护之意。今后深望我部官兵奋勇杀敌,驱寇出境,还我国魂,完成我未竟之志,余死无恨矣!”

遗书写好后,饶国华走出门对卫士顾元兴说:“我去检查防务布置好了没有,今天你们疲劳了,各自睡去吧。”

他独自一人向房后的竹林走去。当师部人员听到枪声赶去查看时,饶国华已以身殉国了,时年44岁。

刘兆藜

这时刘湘病重,回汉口就医,陈诚以七战区副司令长官身份赶到芜湖,改变刘、潘反攻泗安计划,下令川军向太平方向撤退。田冠五,中途得到消息,便停了下来,刘兆藜师未得到消息,按原计划乘夜猛击泗安守敌,日寇仓惶溃走,一举收复泗安,并缴获不少军用物资,一日军军官剖腹自杀。次晨才知道撤退的事,遂全师撤回。

日军既占广德为通道,战略目的已经达到,遂舍弃川军,将主力直趋芜湖,以折断中国军队的退路,配合松井石根指挥的日军主力,围歼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

唐式遵

此战结束后,刘湘病情加重,已经住进了汉口万国医院,唐式遵到青阳代理了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为副总司令,此时,顾祝同为分化刘湘各部,串通唐式遵对潘文华进行了诬陷,声称潘文华“作战观望,擅弃泗、广”,予以撤职留任处分。而弃城而逃的刘儒斋竟然被晋升为了旅长。

此时的局势,已经是刘湘不可控的了,但是刘湘还是留了一手,如今反正潘文华已经被撤职,现在应该立即返川,代理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和四川省主席。所以立即密电让潘文华速来汉口。

当时刘握着潘的手,说道:“仲三。。。”之后便泣不成声。

1938年1月29日下午八时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主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二级上将刘湘,在汉口万国医院猝然病逝。谁知第二天,蒋介石就宣布任命已经倒向自己的唐式遵继任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并拟撤销川康绥靖公署,这也使得刘湘准备让潘文华回去经营四川的计划成了泡影。

张群

潘文华对这几个月发生的重大事件,也是非常意外,内心非常痛苦,由于刘湘死后没有一句遗言,且死的第二天蒋介石即宣布撤销第七战区,派张群继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并内定撤销川康绥署,这样一下子就把刘湘三个主职端掉,蒋介石以为这样就可以顺利的控制川康了,殊不知遭到留川“甫系(刘湘字甫澄)”的坚决反对,闹到川局动荡不安,使蒋大伤脑筋。。。

重庆军民向刘湘灵柩致敬

意志消沉的潘文华护送刘湘灵柩返回四川,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结束了他出川抗战的短暂历史。谁知刘湘死后的四川政局动荡,再次把他拉进了这个巨大的旋涡。

刘湘死后,蒋介石迫不及待的就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张群为四川省主席,此举遭到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大为不满,继而群起反攻。

当时除出川抗战在皖南前线的二十一军唐式遵,二十三军潘文华两主力军外,留在四川的“甫系”余部还有接近十万的正规军队和三十个保安团的武装。

钟体乾

因为刘湘临终时对四川的政务军务都没有遗言,加之蒋当时在前方对刘、潘的打击手段和对唐的分化收买,所以为了“甫系”集团自身的生存,刘湘生前的智囊团三大元老人物钟体乾,张斯可、乔毅夫,便马上出面召开“武德励进会”紧急会议。

一面下令留川“甫系”各部队,没有武德励进会的命令不准调动。一面由川军将领数十人联名发出通电,力拒张群主川,并且组织武装上街游行示威,一时间,成都大街小巷贴满了不许张群主川的标语,使整个四川局势顿时变得动荡不安。

此时外患紧急,蒋介石也不敢用武力来压服,不得不复电川中各将领,说了一些“刘故主席部属即中正之部属,决一同仁,希各安心”等语;又另发出通知,让钟体乾代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邓汉群暂代省府主席,维持现状,静待后命。

武德励进会,当年由刘湘成立后一直由刘湘自己担任会长。刘湘一死,群龙无首,该会乃召集大会,推举继任会长,实际上就是要确定刘湘事业的继承人。钟体乾,张斯可、乔毅夫等人密商:王缵绪是“老乱”,王陵基“粗暴”,唐式遵“瘟症”,均不可以有为,唯独潘文华较为长厚,于是决定扶植潘文华继承刘湘的事业。

当时王陵基、王缵绪均在成都,其实都想继承刘湘衣钵,争取当选为武德励进会会长。

过去二王在峨眉山受训时,已与蒋眉来眼去,频送秋波,并已暗中加入了复兴社,蒋亦希望是这二王中任何一人当选,便于控制四川。

潘文华虽在成都,但在前线被蒋撤职处分,大伤颜面,情绪消沉,奉丧回川后,即闭门谢客,不问时事。

二王私心窃喜,都以为此次当选,有如坛子内提乌龟,手到擒来。

殊不知武德励进会召开大会时,首先由二十一军元老派钟体乾发言,说道:“甫公(指刘湘)死后,这个班子,需人领导,我个人意见,选一个平素甫公最相信者来继承他的事业,使他放心于地下。”

刘树成

话音未落,刘湘叔父刘文郁之子、旅长刘树成就高呼:“我觉得潘文华继任本会会长最为合适!”,全场鼓掌赞成,另一名旅长随即也话里有话的说:“潘作领导,是我们的愿望,如有人反对,定是川奸,我们当共去之!”

这种局面让二王都很感意外,但也只好面红耳赤地的勉强附和,尴尬的离开了会场。

于是就这样潘文华竟然轻而易举的登上了刘湘的宝座,当上了武德励进会会长。

蒋介石见潘文华竟然成了会长,也是非常意外,立即改变初衷,撤销了对潘文华的处分,转而对潘文华大肆笼络,委任他为第28集团军总司令。

但是潘文华心里明镜似的,他一面敷衍蒋,一面回到成都后,就立即约请先期回川就任川康绥靖主任的邓锡候和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到永兴巷植苑家中书房密谈,面对蒋居高临下的压力,三方一致同意,捐释前嫌,团结图存。

这次潘、邓、刘三人会谈,打下了川康团结的基础,直到1949年12月9日三人联名通电起义为止,都坚持未变。

会议中邓、刘表示支持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潘则说:“甫公生前王老幺(指王缵绪)就想到省主席这个位置,其人私欲心重,为了甫系和川康团结,还是推他来干为好,不然他倒过去就麻烦了。”

于是川康将领就联名向蒋电请,推举潘文华担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王缵绪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并商定潘坐镇成都策应,王缵绪等赴汉口高官中活动。

贺国光

随后,蒋介石同意了让潘做“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但是对四川省主席这事,却还是不愿意委任其他人,于是便提出由中央驻川参谋团主任贺国光来担任,并说贺国光是你们“速成系”的同学,这种可以了吧?

但是川康将领任然不愿意,蒋介石没有办法,这才松口让王缵绪做了省主席。

几十年后,贺国光接受采访,回忆起那段时光,说: “余对于出主川政,不敢热衷,盖川事麻烦,川人地方观念重。”

王缵绪

谁知王缵绪真的是个“老乱”,不但恣意妄为,而且上台开始就开始危害川康实力集团的切身利益。他通过大量撤换地方人员,安排亲中央的特别是复兴社人员出任一些重要职位,从而损害了其他地方势力的利益。当他开始想大批撤换县市长时,开始遭到了地方势力的强力抵制。

而且王处事乖张,据说王刚上台,很多川军留守将领也去给他送礼祝贺,谁知等了一个多小时,王赞绪才来,见了这些将领也是一摆手,说道:“现在不兴这一套了,以后,大家都要上前方抗战,不要在后方挤热闹,凡是不听招呼的我都要撤!”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在省府纪念周上,王又大骂地方军政领导,说他要抓大烟贩(刘文辉),要抓登徒子(潘文华)、还要打击躺在烟盘子上扇鹅毛扇子的诸葛亮(张斯可)。

张澜

后来,王的好友劝王还是要注意收揽人心,提出张澜先生是他老师,又是同乡,可邀到省府请教,以示敬老尊贤,并嘱其派汽车去接。王坐在麻将桌上,态度傲慢:“我凭啥子要找他谈?我说的他不懂,他说的我不听”。气得朋友摇头连叹:“孺子不可教也!”

张澜当年主张过张群上任,引起了王的不满,认为张澜有意阻挠他出长省政。结 果,王上任将近一年时,就将张澜原部属、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鲜英撤职。荣昌县县长杜象谷是张澜的私人秘书,也被王缵绪加以贪污罪名,几被枪决。张澜也因王缵绪的压迫,由成都避居重庆。

这些还只是算是他得势后的一些小事上的乖张,但是真正让他触动川康将领的敏感神经的是另一件事:

龙云

当时,“云南王”龙云奉命前往重庆述职,当经过成都的时候,和川军实力人物邓锡侯、潘文华、刘文辉和王缵绪签订了密约,三省联防,共同抵制蒋介石压制。

谁知这事刚刚定下来,王缵绪就将这件事向蒋介石和盘托出,关键是恰恰这个告密电文被潘文华截获了,这件事就大了,于是潘立即通知了龙、邓、刘。

几人一合计,觉得这个“老乱”确实是个害群之马,不除掉四川就没有宁日。

于是大家决定由几个川军师长出头,驱逐王缵绪。1939年8月10日,潘文华系的彭焕章、陈兰亭、刘树成、周成虎四师长,邓锡侯系的谢德堪、杨晒轩二师长,刘文辉系的刘元瑭师长联名发出反王通电,并调动军队进逼成都,武力驱逐王缵绪。

蒋介石在重庆得到消息后,也有自己的算盘,当即指示贺国光、张群分别和潘、邓、刘去会商,蒋不表态。

但是潘等人都避而不见,而各方军队却没有停止向成都逼近。王赞绪手头就一个税警总队,根本无力应付,蒋又没有支持他的意思,于是见拖不下去了,只好自愿下台,交出省府去前方抗战去了。

王缵绪一走,大家都以为潘文华总该是省主席了吧。结果,蒋介石藏了一手,不久就召来了潘、邓、刘,声称自己想到了个好办法,由他自己来兼任四川省主席。这话把整个川军的嘴也给堵住了。反正他们的目的也算部分达到,也就只好听之任之。不久,蒋介石又将四川省的事务推给了成都行辕主任贺国光。

就这样,直到1941年,蒋介石通过不断的疏通运用,终于才为自己的心腹张群安排上四川省主席铺平了道路。

当时有人问过蒋介石,说你都是行政院长了,兼任这个四川省主席还是不应该的。蒋介石很无奈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院长我可以不做,四川省主席不能不兼。。。”

结语

抗战时期的潘文华

本文作为书写川军将领潘文华的第二阶段,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时候,似乎并没有多少是潘文华自己的主张,但是处处都能看到潘文华的影子。

潘文华在抗日战争中,与日寇仅仅打了一仗后,就不得不早早结束了自己作为一名军人为国效命的战场,在各方利益的斗争中,已经是心灰意冷,闭门谢客的他又被抬了出来,并突然被冠以了“川省现时最大势力的残余军阀”。

蒋介石日记中曾这样记录了两次关于刘湘以及其死后的川局:

在刘湘病逝汉口时,蒋介石写道:甫澄逝世,私情可痛,然从此四川得以统一于中央,抗战基础稳定,未始非国家之福。

在1940年时,他又无奈的写道“四川习俗环境太劣,政治复杂,顾忌太多,如何使之改革上进,思之痛苦,艰难甚于抗战也”。

然而,随着刘湘病逝,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后,采取了各种非常措施,愈来愈迫切、强势地介入四川,以整合、摄取各种地方资源。地方势力却因为很多既得利益被剥夺,因此对中央政府越来越不满,与之开了一系列明争暗斗,使得四川政潮迭起,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斗争和妥协,局势才逐渐缓解,直到抗战胜利,而这期间,潘文华也就处于这个漩涡之中。

写完抗日战争时期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们有机会再谈谈最后潘文华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故事和起义时的一些故事。

参考文献:

黄应乾:①广德、泗安的防御战

②刘湘死后川局波澜记略

徐承伦:饶国华将军与广德战役

赵星洲:川军将领潘文华的一生

何允中:抗日战争中的川军

0 阅读:78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