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才子袁枚所书麻城奇案,堪称神作,却为何引来数百年的纠纷

火耀西南 2024-03-31 01:15:29

文/编辑:nirvana

对于清朝时期的麻城狱,相信看过这个故事的朋友已经非常多了,此案始于清雍正八年,到乾隆二年方才结案,在这七年时间,多人遭受监禁刑讯,就连麻城知县汤应求也惨遭刑讯逼供,几乎送命; 又牵涉验尸、 掘坟检验等程序, 最后因杨氏重出人间而翻案。

此案透露出的人性之险恶、官场之黑暗、情节之曲折,结局之离奇,可以说的的确确是奇案一件。

而随着此案结案,根据案情又发展出了为数众多的戏曲、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清朝著名诗人袁枚所著《书麻城狱》一文。

但是袁枚这篇文章问世后,人们在感叹案件曲折离奇的同时,对于其中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的争论,又一直没有停止过,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版本,基本上还是当年袁枚所写的版本,但是事情又完全是如袁枚所描述的那样吗?

正如光绪年间《麻城县志》所载 “袁子才 《书麻城狱》, 与事实颇多出入。 邑人极称同范冤。”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次不那么一样的麻城奇案。

在讨论麻城奇案之前,有必要再来回顾梳理下袁枚版本的《书麻城狱》中记录的案件详情。

麻城狱:失踪的少妇

雍正八年(1730)初,湖北麻城知县汤应求突然听到衙门外有人击鼓鸣冤,遂升堂问讯,鸣冤者是一个名叫杨五荣的青年,带着其家人前来状告其姐夫涂如松,声称涂如松杀害了他的姐姐杨氏。

一听是杀人案,知县汤应求不敢大意,便仔细询问杨五荣具体情况,原来,这涂如松是麻城县城中一富商之子,到了涂如松这一代开始弃商治学,他经人介绍后,娶了同县的杨氏,也就是杨五荣的姐姐为妻。

但是婚后夫妻二人却一直感情不和,涂如松经常对杨氏进行家暴,前些日子涂如松和其母突然带着一箱笼的礼物来到杨家,声称是来赔礼道歉,希望将杨氏接回涂家。

杨五荣声称,确实涂如松每每殴打其姐姐后,杨氏都会跑回娘家暂住一段时间,随后待涂如松脾气缓和后再回去,杨家虽然心中气愤,但是毕竟已是嫁出去的女儿,也只得劝说杨氏随涂如松回家。

这些年来,两家已经是习以为常,虽然经常劝说夫妻二人要和睦,但是家暴事件还是屡屡发生,连四邻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但是这次涂母和涂如松来领杨氏回家时,杨家也非常意外,声称杨氏并没有回来,而且据涂如松所说,杨氏已经离开涂家一个多月了。

大家这才慌了手脚,杨氏竟然失踪达到一个月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子消失了这么久,还能去哪里呢?难道已经遭了不测?

涂家立即赶紧许下重赏,求乡邻们帮忙寻找,但是就这样又找了将近一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杨氏的下落,于是杨家坐不住了,平白无故怎么一个大活人就不见了,这涂如松经常家暴惯了,没准已经将杨氏杀了,现在贼喊捉贼,假意寻找,实为隐瞒其真相,于是杨家就直接将这件事就告到了官府。

麻城狱:公堂对质

知县汤应求,江西临川人,进士出身,为人向来刚正不阿,当即询问:“杨五荣,人命关天,你既然说是涂如松杀了你姐姐,你可有证据?”

杨五荣说道:“青天大老爷明鉴,要是没有证据,我也不敢来衙门击鼓鸣冤。”

于是便将自己的一番经历说与知县汤应求。

原来麻城县西北二十里处,有一个山村叫做九口塘,涂家在此修有一所别院,因为涂如松找了一月都没找到杨氏,杨五荣也在四处打探,这日来到九口塘搜寻其姐姐下落时,在一酒店结识一人,名叫赵当儿。

两人一番对话后,杨五荣便把话题扯到了涂如松的这座别院,并问是否最近涂如松和一个美少妇来过?

那赵当儿稍一打量杨五荣便说确实有一美少妇到来,听说是其夫人,后来这夫人便再已没有见过出来,倒是看见涂如松和另一个人走了。

汤应求问这人现在何处,杨五荣说已经在门外等候。汤应求急忙让传证人,那赵当儿来到堂前又把见到涂如松和杨氏的情景说了一遍,并言之凿凿的又说和涂如松走出别院的人叫陈文。

汤应求立即吩咐差人前往传唤涂如松来衙门对质。

涂如松到后,承认杨氏确实已失踪两月多了,而且也承认自己确实有时脾气大,对杨氏有家暴行为,但是坚决否认杀妻行为,也根本不认识叫什么陈文的朋友。

而且涂如松还提供了几点新的信息。

第一、杨氏本是麻城当地一个叫王祖儿家的童养媳,王祖儿死后才嫁给自己的,杨氏比自己大一岁,生性轻佻,而且因为其有几分姿色,常与自己的学友们调笑嬉闹,涂常劝杨氏要端庄一些。

但是杨氏总是不听,所以二人矛盾日渐加深,最后发展到涂如松时常殴打杨氏,而杨氏确实每每被殴打后,都会跑回娘家躲避一段时间。

第二、本次家暴杨氏的原因是,在这年冬天的时候,涂母偶感风寒,由于年老体衰竟然一病不起,涂如松人虽然暴躁了一些,却是个孝顺儿子,每日煎药待茶伺候。但是杨氏因与其不和,对婆婆也是深感厌恶,在涂如松在屋外煎药离开房间时,就会大声训斥婆婆。

这天由于婆婆把药不慎洒在了床上,杨氏又对其婆婆一顿痛骂,涂如松这次刚好听到,又犯了老毛病,对杨氏又是一顿殴打,杨氏被殴打后,一气之下又离家出走。

对于涂如松提供的信息,汤应求也不能悉数全信,于是下令传唤涂家的管家,杂役前来分头询问,这些人都在不同时间段证明了涂如松确实没离开过家。

汤应求觉得事情越来越蹊跷,心想这些都是涂家的人,互相袒护也不是没有可能,便问是否还有人知道此事,涂家管家忙说,涂母病重之时,给涂母看病的李大夫每天都要来涂家,都是涂如松接待,把李大夫请来便知。

于是汤应求又传唤李大夫到堂对质,果然如涂家人所言。

麻城狱:杨氏的下落

面对两边各说一词,汤应求不敢妄下结论,为了谨慎起见,还是将涂如松收了监,声称待查出证据再做论处。

次日,汤知县便派人分头出去打探情况,当日就有探子回来禀报,说涂如松这人其实名声还挺好,为人厚道,平日对乡邻也多有周济,大家都挺敬重他,大家也不相信他会杀人。而恰恰是杨五荣这人,是当地游手好闲的泼皮无赖,自小就不务正业。

而其他几方却没有任何线索。

时间到了第三天,突然衙门外来了一老人口口声声说要面见知县大人,汤应求于是接见了这名老人,原来这老人竟然是那日替杨五荣作证的赵当儿之父。

赵当儿的父亲一见汤知县立马就跪倒在地,声称自己儿子本是九口塘的无赖,平日就喜欢招摇撞骗,此次作证不过是为了骗取杨五荣六十两银子,希望汤知县千万不要相信了赵当儿,如果真是要责罚,也希望不受儿子的连坐。

汤应求表面上是应承了下来,但是心里却很疑惑,他想到了两点,第一,确实涂如松并没有杀人,第二,没准涂家在背后使钱了。于是他先安抚了老人回家,但是并没有就此放掉涂如松,以观事态变化。

我们再来说杨五荣,杨五荣其实告状的目的,一是泄愤,二来主要是想讹涂家一笔银子。姐姐的死活倒是其次。

正当他做着美梦等着涂家送钱来私了的当口。这天傍晚,一个老太太突然慌慌张张的来到杨家,杨五荣并不认识这个老太太,也有些诧异,这老太太一把就将杨五荣推进屋内,随即进屋就关上了大门。

杨五荣正欲发作,这老太太倒是先开口了,悄悄说道:“你姐姐没死!”

杨五荣头皮一下就炸了,忙问姐姐现在何处?

老太太声称自己是城南冯家庄的人,他的儿子叫冯大,是王祖儿的侄儿。

杨五荣依稀记得其姐当年确实提起过此人,而且还是在王祖儿家做童养媳的时候。

那老太太神秘的道:“这事确实说来有些见不得人,你家姐姐在王祖儿死后,曾和我家冯大悄悄好过一段时间,这次,她被涂如松打后,就跑到了我家,与我那不争气的儿子厮混在了一起,每日同床共枕,俨然夫妻。

老太婆我今天才知道原来你报了案说你姐姐被涂如松杀了,我是害怕惹祸,冯大和杨氏如今在家也是急得团团转,所以让我前来和你商量,要不咱还是把杀人案撤了,把涂相公放出来吧!”

麻城狱:杨同范心中的小九九

杨五荣坏就坏在这点,他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心里暗骂自己姐姐不守妇道,而且早不现身,迟不现身,这当口眼看自己的计划就要得逞的时候她偏偏出现了。

杨五荣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送走老太太,便开始盘算到底下一步该怎么办。想去想来也没头绪,要是冯大和杨氏顶不住压力,自己跑县衙去投案了,那自己的计划就全完了。

他思前想后,突然心里灵光一现,顿时计上心来。

他当即朝着麻城县城西南的一处庄园而去,此地正是麻城生员杨同范的家。

平日杨同范和杨五荣并无什么交集,但是杨五荣知道杨同范素来垂涎自己姐姐的美色,这次杨氏失踪,还叹息过一阵子。

果然一听到杨氏没死,这杨同范当时眼睛就开始泛光,杨五荣知道这招已经击中了杨同范的软肋,于是也不隐瞒,将自家姐姐那点事情全部抖给了杨同范听,让杨帮忙出主意。

杨同范果然也不气恼,并替他出主意,说这还不好办吗,你先去把你姐姐接到我这里来,在我这藏一段时间,等风头过来,咱们再慢慢想办法嘛。

并表示自己堂堂生员,有功名在身,公差不敢随便前来搜查的。

然后神神秘秘的道:“我家正房的后墙当年为了躲避匪患兵灾,修有一夹墙,容得下一人居住,就让你姐姐在那居住,绝对神不知鬼不觉。”

杨五荣大喜,当即告辞杨同范,马不停蹄的赶往冯家庄,冯大早就想丢掉这个祸根了,一见杨五荣来接,大喜,着急忙慌的让杨氏随杨五荣离开。

自此,杨氏就住进了杨同范家中的夹墙中,而水性杨花的杨氏很快又和杨同范二人双宿双飞起来了。

麻城狱:河滩上的野尸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县衙这边是把麻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把杨氏给找出来,汤应求也是毫无办法,几次斥责这些捕快无能。

就在这年夏天的清晨,刑房书办突然来报,声称县城以西三十里的举水河滩上,发现了一具已经高度腐烂了的尸体,这尸体原来是埋在河滩之中,谁想埋得浅,被一群野狗给扒出来了,还好地保发现及时,但是方圆十几里竟然没人认领,于是急忙差人来县衙禀告。

汤应求一下就联想到了失踪了的杨氏,于是急忙要带人前去验尸。

谁知事也凑巧,刚出门一场倾盆大雨瞬息而至,一行人无法行进,只好先行回府等雨停了再前往停尸现场。

就这当口,这事情就被杨同范知道了,杨同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急忙前往杨五荣处,教他如此这般。

杨五荣会意,立即就去找仵作杨荣,试图贿赂杨荣,让他声称河滩上的尸体是女尸,但是李荣是一个很有职业操守的仵作,当即严词拒绝。

这雨足足下了两天,待到雨停,汤知县立即带着人前往验尸,而此时杨五荣和杨同范是下足了功夫,已经早到了现场,杨五荣正跪在河滩边嚎哭喊冤。

汤知县于是令李荣验尸,李荣在验尸后,明确指出这是一具男尸。

没想到杨同范和杨五荣带着一批杨姓族人顿时就哄闹了起来,声称李荣这是妄断是非。

杨同范更是表示,这种重案,一个仵作如何能三言两语就定出结果?然后在杨同范的煽动下,杨姓族人和围观百姓纷纷叫骂了起来。

汤应求见收不了场,也只得下令暂时将尸体掩埋,容日后复核。

随后,杨同范携带着杨五荣干脆越级跑到了省府告状,声称麻城知县汤应求一干人等受贿,乱断冤案,并将冤帖四处散发,闹得武汉沸沸扬扬。

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湖广总督迈柱,迈柱于是派已经候补了三年的广济县知县高仁杰前往办理。

高仁杰是早就在等正式上任的机会,这次听说有此机会,自然不容错过。加之杨同范等人又重金贿赂了高仁杰随行的仵作薛某,于是这次在这样一番运作之下,河滩上的尸体竟然被判定为了一具肋骨处有重伤的女尸。

麻城狱:刑讯逼供

这样一来,湖北总督迈柱是大喜,认为真相很快显现,一方面是高仁杰能干,另一方面也对一年下来未查出真相的汤应求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们受贿属实。

一怒之下便令高仁杰全权处理此案,代署麻城知县。

这高仁杰本是心狠手辣之徒,加之为了早日脱离候补知县的位置,当即就将汤应和一干原麻城官吏抓了起来,为了罗织汤应和的罪名,在堂上就开始了刑讯逼供,对汤应和展开了残忍的折磨。

但是汤应和哪里肯认,数次被打得晕厥,还是矢口否认受贿之事。

而仵作李荣更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在堂上被活活烙死,其惨状让人不寒而栗。

轮到涂如松时,涂如松被一番拷打后却怂了。哀求着声称愿意招供,顺着话声称是自己将她诓骗到九口塘用木棍打死的。

高仁杰大喜,又问那同伙陈文现在何处,涂如松哪里知道什么陈文,只得继续编造说事后给了他两百两银子,现在已经逃往外地去了。

案子虽然被高仁杰这番刑讯下告一段落,但是并不是铁证如山,而且还会落下一个刑讯逼供的骂名。

于是高继续严刑逼供,要求涂如松交出尸体现在埋在何处已及物证,涂如松已经被打得死去活来,只求速死,所以只得开始胡乱指认荒坟,说自己杀人后埋尸于某地。

但每次发掘却总是一无所获,于是只能不断用刑,如此来来回回折腾反复,足足挖了当地一百多座无主坟。

到最后涂如松的母亲见儿子求死不得,被迫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去掉白发后缚成一束。然后又找来一些染了血的裤子和裙子并从其他坟地尸体上取来一些脚骨,将所有这些伪造的证据凑在一起,拿到河滩边预先埋好。

然后再让差役装模作样的将这些改尸造假的东西挖出来。如此涂如松杀妻一案“证据齐备”,于是高仁杰随之拟定罪名,送报上层州府,请求结案。

之后迈柱示意黄州知府,让其在得力的候补人员中选择一名知县出来,前往麻城上任,其实他的意思是通过黄州知府的名义来提拔高仁杰。

谁知这黄州知府对高仁杰在麻城的所作所为早已耳闻,于是故意装糊涂,将麻城县令的缺空交给了一个叫陈鼎的人,而高仁杰忙活了这一阵子,又回去继续做候补知县去了。。。

麻城狱:真相大白

还好这新知县陈鼎也是秉性公正,敢作敢为的人。他一上任便接到了大量替原县令汤应求和涂如松鸣冤的状纸,于是,他决定再审此案。

但是事又凑巧,在他正准备再验尸之时,一次山洪爆发,把尸体给冲得无影无踪。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一个老书吏来报,说杨氏竟然有下落了!

来告发之人竟然是一名产婆。原来这杨同范有一正妻,这天凌晨突然临盆,于是前来请产婆前去接生。

谁料遇到了杨的妻子难产,产妇痛得死去活来,这时本需要一女人帮忙掐腰催产。谁知这时是凌晨,哪里找人。

这产妇吃痛,突然大喊:“三姑救我!”

这时,突然从里间闯入一俊俏少妇,一见到产婆又想回避,但已经来不及了,迟疑片刻后跪在产婆面前,说她是涂家的杨氏,要她千万不要泄露她在这里的消息。

在忙完产妇的事情后,产婆对城中传得沸沸扬扬的杨氏的现身心中已经是心惊肉跳,而杨氏因为一直在杨家未出门过,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杨同范又刻意隐瞒,因此一下就暴露了身份。

产婆回到家后,不敢停留,当即就去县衙将此事报告给了官府。

陈鼎知道事不宜迟,立即带着人马将杨同范的宅邸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口称搜查私娼为名,冲入了杨家,果然在其家中的夹墙中将杨氏找了出来。

但是就在这时,湖北巡抚吴应棻将此事汇报给朝廷时,原判决涂如松和汤应求的死刑通知也下来了。这时湖北总督迈柱不敢再擅自专权,再奏报朝廷称此案另有隐情,请求缓期执行。

那边杨同范是个人精,当即发现了迈柱想掩饰自己错误的真相,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便诱骗杨氏,叫他自认本为娼妓,并不是什么杨氏,同时自己也跑到县衙里面承认是自己不对,私藏了娼妓,避重就轻,试图逃脱死刑。

而这件事情终于惊动了雍正,雍正拿着湖广总督和巡抚各持一词的奏折,觉得事情的确蹊跷,于是将二人同时召回了朝廷,然后另外委派户部尚书史贻代领湖广总督前往监督查办,在朝廷的干预下,这件冤案的真相才得到了水落石出。

此案会审后,决定当庭释放涂如松,汤应求一干人等官复原职,李荣予以厚葬表彰,陈鼎升为黄州知府,高仁杰革去功名收监,杨同范与杨五荣秋后问斩,杨氏发配边疆苦役,收受贿赂仵作薛某问斩,赵当儿发配黑龙江充军。

袁枚《书麻城狱》后面的是是非非

袁枚

因为袁枚的这篇《书麻城狱》流传范围太过于广泛,我们似乎都忘记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汤应求这个当事人其实也写了这件案子的记载。

汤应求后来从乾隆三年开始就被派往了利川任知县。在利川干满了足足十年,后病逝于乾隆十八年。

在利川期间,汤应求把麻城狱相关资料编纂成了一本《自警录》,一方面把他作为自己当年受到冤曲的政局,一方面也是对当时刑审制度的不满的一种抗议。我们如今能看到的是道光四年的版本。

在这件案件上,和袁枚的麻城狱还是有不少区别的,比如袁枚写到的是涂母病倒后,杨氏被打骂回了娘家。而自警录中却是写道杨氏在涂母病倒前就回了娘家。

还有在《自警录》中,冯大并不是把杨氏藏在自己家,而是自己的婶婶罗氏家里。

还有包括袁枚的文章毕竟是按照小说模式写的,其中关于一些因果报应的神话也有杜撰成分,他的文中叙述了产婆正是得到冤死的仵作李荣的指引下才发现这件事情的真相。这个在《自警录》中显然是没有的。

而《书麻城狱》其中最大的一个争论来自杨家,也就是对杨同范的描写,在汤应求的笔下,杨同范确实将杨氏藏在了家中,而且控告了涂如松杀妻,但是文中并没有说杨同范是贪图杨氏美色,但是在袁枚的笔下,杨同范是因贪图杨氏的美色而窝藏杨氏,继而控告涂如松杀妻,把杨同范写得十分阴险毒辣。

他出谋策划,贿赂官吏,兴此大狱,事情败露后,仍然困兽犹斗,导致迈柱等三位大员职务变动,最终被诛。

而在《麻城县志》的记载中,杨同范对此案丝毫不知情,因为身为户长,有秀才科名,又是杨氏家族中人,被族众利用,列名向官方控告涂如松的文书,被卷入此案,最终身陷囹圄八年而亡于狱中。

也就是在对杨同范的书写这点上的争议,后来引起了杨氏族人极大的不满,认为这件事情不过是杨氏族人中的某个品性恶劣之人所犯下的罪过,为何要整个杨氏族人来买单,而且杨同范本人则成了更惨痛的受害者, 他先被杨五荣蒙蔽、 后被杨五荣诿罪, 再被袁枚 《书麻城狱》 污蔑。

所以在光绪版的《麻城县志》中在记录本案时,还在后面加上了这么一句“袁子才 《书麻城狱》, 与事实颇多出入。 邑人极称同范冤,盖据杨姓谱也。”

而在咸丰四年的杨氏族谱中记录了一篇《同范公传》则更为详细的叙述了杨同范被污蔑的情景,文中谴责了袁枚把道听途说点窜成文, 令杨同范长期被污名化, 而杨氏案的真相也长期被扭曲。

当然,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们还是没法证实或者推翻杨氏后人的这个版本,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袁枚的《书麻城狱》主要目的是要作为一本休闲读物,其资料来源应该来源于他在湖北游历之时看到的戏文(当时湖北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线天》和《楚江清》两种描述麻城事件的剧目。)

《书麻城狱》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民间社会生态和官场生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但是,这中间是否掩盖了事实真相,或者说这中间他的话语权是否确实是让杨同范蒙受了不白之冤,这还需要更多的史料进行佐证。

在最后,我们还是要谈一谈关于刑讯逼供的一些问题,这件事情最终引起全国大规模的讨论,还是到了清末的,在这之前,由于社会媒体的缺失,并没有引起那么大范围的争议。

但是正如《申报》所言,国家立刑法,是在定案之后施加的惩处办法,而不是审讯之时用刑,如果审讯的时候用到刑法,那就不是国家立法之初的意义了。

而这也许也是汤应求写《自警录》的一个初衷吧。。。

参考文献:

袁枚:书麻城狱

卜永坚:雍正麻城杨氏案的文本嬗变

赵杏根:袁枚《书麻城狱》考论

利川人物志:汤应求

0 阅读:15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