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走马岭:明嘉靖年间,四川羌族“白草番乱”及走马岭战役详情

火耀西南 2024-04-05 20:27:10

文/编辑:nirvana

羌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商朝时居住于甘肃河湟之地,战国时期,因秦穆公霸西戎,迫使了羌人的南迁,一支进入了今四川西部岷江流域河谷地区。

在中原地区秦末汉初之际,在今茂县、汶川、理县、黑水和北川一带的羌族开始经营农业,并兴起了冉和駹两大部落,和中央王朝并没有什么联系。

唐宋时期,中央王朝也只是在松潘和茂州设立了羁縻州,管理也相对比较松散。元朝虽在此地开始了土官制度,但“因俗而治”的政策,并未对该地的格局产生太多影响。

所以直到明朝时期,由于羌地连接藏地,是明政府对藏政策的桥头堡;同时羌族地区也是明政府获得马匹的一个重要地区,政府要从羌区获得马匹,就得重视羌区。

基于以上原因,中央王朝开始加强了对羌族的政治控制。明朝廷在羌区开设马市与茶市,设置茶马司管理茶马贸易,并配合相应的军事手段。

在明王朝兴盛之时,在今北川地区,古称“白草羌”的羌族力量,在经过宋元时期的蛰伏后,也开始逐渐壮大,并在明代初期发展到了顶峰。

因而白草羌人不但在石泉县一带出没,而且开始频繁出现在松潘东路,诸如安县、绵竹、平武、江油和松潘南路的茂州方向一带劫掠官兵物资和居民财物。

石泉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旧称,唐贞观八年(634年)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隶茂州,民国3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更名为北川县。

当时明廷为了阻止羌人袭扰,不得不开始在交通要道修筑了一批军事防御设施,驻军把守,但是收效甚微。

其实早在明初时,石泉县就已经设置了有两个土司,来控制关外上下十八寨的白草羌人,最先还是收到一定效果。

但是在景泰三年(1452年)的时候,由于当时松潘提督罗绮认为松潘防守薄弱,遂将石泉土兵提取了一部分前去戍守松潘。

结果兵力一分散,石泉土司方面连自保都困难了,更不要说出来收拾白草羌人。

羌族地区的骚乱日益增加,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但当时北方边患未靖,朝廷虽抽调了一部分人马前来镇压,但是去过川西或者北川的朋友应该都对当地重峦叠嶂的大山有深刻的印象。

这里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排兵布阵和骑兵的冲击。所以明廷虽然屡屡重兵压境,却只能沿着交通要道进军,无法深入白草羌的腹地,也就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故而官兵为了防止羌人袭击,只能干一件事,修城。

于是1457年,明军在北川增设镇夷堡,并加固石泉县城关隘,调集茂州卫官兵一百,成都后卫官兵三百人,在此常年驻守。

但是羌人活动范围却更大了,不断向内地深入,1475年的时候,劫掠江油县城,烧杀抢掠一番后一把火烧了江油县城。事后,朝廷和土司不得不再次加修了徐塘堡、大方关等八个城堡进行防御。

1478年,当时的四川巡抚张瓒鉴于羌人犯边日炽,组织了一次大型军事行动,对临近关隘的羌寨来了一次大清扫,这次行动总算有了一定效果,在驱逐羌人后,占据了部分险要隘口并加强了防御攻势。

特别是当时所修建的坝底堡,驻防了六百官兵,对于阻碍青片河流域及茂州羌人的进攻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正德、嘉靖年间的时候,随着北方日益稳固,朝廷终于腾出手来要彻底解决西南边疆的问题了。

在这一期间的战争,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何卿。在平定嘉靖年间的羌族动乱中,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何卿,成都卫人,从小“有志操,习武事”。正德年间,何卿为指挥佥事,后因才能出众,擢升为“筠连守备”。曾跟随巡抚盛应期斩杀叛贼谢文礼、文义,在松潘极具威慑力。

1517年,羌族数千人攻打坝底堡,何卿率军抵御,羌族军队顶着木制大箱子躲避箭矢。然后在木箱下疯狂对着城墙挖呀挖呀挖,眼看就要将城墙挖塌时,何卿急忙命令士兵举起大石臼从城墙上往下砸,羌人木箱子被砸坏,人也被砸死,方才制止住挖掘行动。

此次作战中,何卿面中流箭,血流如注,仍坚持指挥战斗,大大鼓舞了守城官兵的士气。

1519年的时候,因白草羌人多次袭击坝底堡,何卿率所部官兵和临时招募来的村民组成了一支八百多人的精锐队伍,主动出击,一路追杀,边杀边烧毁沿途碉寨,并斩杀八十多人,追击到走马岭方才退兵。

1532年,何卿已经升为了副总兵坐镇松潘,这一年,他又参与了都御史宋沧率军进行的军事行动,在这些战斗中,何卿开始积累了丰富的山地战经验,并对羌地特别是北川一带的地形已经是非常了解了。这一仗明军打得不错,白草羌被暂时打服了,逃回去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犯边。

其实在嘉靖年间,明朝廷军事实力和前期相比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嘉靖帝对恢复洪武时期的荣光却非常执着。当时在羌族地区,这个政策就表现出了对待羌族更为强硬的态度。

而羌族也不惯着他,叛乱反弹频繁,双方冲突再次增加。

时间到了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白草羌部落酋长干脆也称了帝,举起大旗开始兴兵搞事情了。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白草羌人不断攻打明朝廷设置的各个军事堡垒,边境居民苦不堪言,军民商贾遇害者数以千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草番乱”。

羌乱如此频繁,那当年的功臣何卿去哪里了呢?

这事还是有点意思,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时候,北方蒙古人自万全右卫毁边墙入侵,掠蔚州,直抵完县,京师告急戒严。

朝廷调何卿北上进京,结果何卿不想去,声称自己有病,嘉靖很生气,当即下了令将其降职,并调回了兵部听命,何卿这下也傻眼了,只得屁颠屁颠的跑到北京去听命去了,得了个任务,去驻防卢沟桥。

刚才我们上面就说了,何卿去了北京后开始,羌族地区叛乱就愈演愈烈,这场空前的大动乱持续时间长达四年之久,导致了一大批明朝守将阵亡,松潘副总兵高冈凤也因此被弹劾革职。

高冈凤这一走,就更没有可以用的人了,四川巡抚王大用、张时彻等人不得不冒着很大的风险给嘉靖上书,声称羌族人就认何卿,北方没有一个何卿无足轻重,但是四川没有他如今是万万不可,希望赶紧调何卿回四川来收拾残局。

此时,兵部尚书路迎也考虑到目前四川缺乏了解羌地的良将,于是也极力向嘉靖劝说让何卿回蜀,平定番乱。

于是,嘉靖也不好再说什么了,那何卿就回去吧。。。

1546年春,何卿结束了他在北京无所事事的生活,回到了四川。

刚一回四川,何卿就表现出了很高的军事素养和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何卿如何平息番乱时,何卿却没有选择马上出击,而是选择做详细的战前准备。

他首先选择的不是立即招兵买马,而是裁军,精简士卒,他的理由也很充分,我们今后要战斗的地方大多是些羊肠小道,官兵人再多,队形展不开一切都是徒劳,我现在要的是精兵强将,四川巡抚王大用问他,那你要多少人合适?何卿答道:“九千足矣!”

王大用又问何卿何时出兵?何卿分析如今的季节后说,现在不是出兵时间,你想,现在是夏天,河水都已经上涨,羌族人也都躲进深山里面了,他们现在不好出山,当然我们也很难进军,我看秋收后再定作战时间比较合适。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赶紧把在战火中被毁掉的平番堡这个战略高地重新迁出数里后重建,这是扼守白草河的交通要道,对于防御白草羌非常重要,三个月内必须要搞定!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按着原计划准备的官兵开始秘密集结,但是王大用还是有点怕何卿是嘴炮,九千还是太少了,于是又多给了四千人马。

明军到达后,何卿就将人马按预定计划分驻于石泉,坝底和龙州三处,主力于石泉和坝底驻扎一万人,然后又于龙州驻防了三千人。其中驻防石泉的六千人又是何卿选定的最精锐部队。

但是就算是精锐,马上要决战了,有些将领,特别是最近几年被羌族人打得有点怂了的人还是非常担心,私底下都在议论,马上要进攻的白草番人的地盘,都是些悬崖峭壁,沟壑密林,你知道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吧?那地方只要几个人守住一个隘口,在上面扔石头放箭,你只要没长翅膀,到头来绝对会被砸到悬崖下去,那可是粉身碎骨,捡都捡不回尸体啊!

也有人抱怨说,以前打仗把敌人打服了就行了,你深入白草羌腹地,那不就是去闯龙潭虎穴吗,这事儿太危险了。

虽然官兵中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恐战情绪,但是何卿还是信心满满,十二月庚寅,参加部队分三路悄然出发,向预订目的地进发,在后来的史料中记载了这次大战明军出动的人数是三万七千人,这个其实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这里面还统计了周边地区堵截羌人退路以及运送粮草的机动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

虽然说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白草羌的上下十八寨,但是何卿却选择从三条路线进军,原因是何卿对北川地形相当熟悉,分兵的原因主要在于战斗打响之后,如何堵截敌人的退路。

本次担任主攻的是从石泉出发的中路军,从石泉出发后即沿着白草河上行,出永平堡后,自开坪往小坝。

到达小坝后,就会出现两个选择,一是继续逆白水河上行,但是因为白草河沿岸山势陡峭,容易中伏击,另一条路就是从走马岭翻山而过。

而羌人自然也知道走马岭很可能会是明军的主攻方向,因此也在此地集结了重兵把守。

当明军顺利的打到小坝后,很快就开始向走马岭发起了进攻,正如那些当时恐战的官兵所描述的那样,羌人占据了有利的地形,用滚石檑木招呼明军。

明军被压制于狭窄的山道上根本无法动弹,不断有人中箭,中飞石而被打下山去。

就这样双方在走马岭厮杀了足足八天,明军未能前进分毫,士气大受影响。

时间来到了第九天,这天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山上雾气腾腾,将整座山都笼罩在了白茫茫的雾霭之中。

何卿大喜,立即组织起了一支百余人的敢死队,命令他们在浓雾的掩护下,背负绳索由悬崖上攀援而上,然后伺机放下绳索,待大军攀援登上走马岭。

为了防止发出声音,以免羌人发现,何卿还让每个士兵都在口中含枚一块。

准备妥当之后,这支特种部队随即在浓雾中找到了适合攀援的地方,很幸运的从一处悬崖上登上了走马岭。

随即一根根绳索从走马岭上放了下来,何卿不敢耽搁片刻,立即命令大军出发。

这次羌人做梦也没想到明军怎么出现在了走马岭上,惊慌失措之下,顿时阵脚大乱。

明军乘势猛攻,羌人被打得完全找不着北,只得向山下逃窜。

明军正欲追杀,谁料这时突然云开雾散,何卿立即下令停止追击,准备防守。

果不其然,羌人也知道失去走马岭就意味着无险可守,于是想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将明军驱赶下山,随即便组织起了所有力量,对走马岭发起了强烈的反攻。

还好何卿意识到了这点,已经派出一部分人据守隘口,一部分人修筑营垒巩固阵地,何卿更是亲自击鼓助威,明军人数虽然少于羌人,但是毕竟都是何卿选出来的精锐,更因为如今攻上走马岭后,改为了凭险据守,士气大振。

故而人人奋勇杀敌,双方一直激战至中午,羌人逐渐无法支撑,不得不暂时后退。

但是不久后,羌人又再次来攻,战场上箭矢如雨,双方喊杀声不绝于耳,明军依靠着有利地形加上强弓硬弩,羌人在组织了数次进攻后,还是没有拿下走马岭。

这场血战一直持续到了次日的凌晨,羌人终于力不能支,暂时放弃了进攻。

明军走马岭之战进攻路线图

而就在这时,明军另外两路人马也突破了关隘,游击将军龚锐所率领的坝底兵四千人以及游击将军曹克新和参将李继武率领的三千龙州兵相继抵达战场。

随即一场歼灭战在走马岭下展开,羌人士气已失,纷纷向老巢白草坝方向逃窜。

白草坝地势平缓,利于明军展开队形,走马岭之战的胜利,其实已经意味着战争的天平倒向了明军一方。

随后,明军利用战场上投降的羌人作为向导,向羌人发起了最后的总攻,不久,白草坝被明军攻克,战争以明军完胜而结束。

这场战役,明军共攻占羌寨四十七处,毁掉碉楼四千八百七十余座,缴获牛、马、兵器和储积各以万计。在杀敌方面,除了坠崖和被火攻烧死者无法统计外,斩首敌人就达一千多人。

主要的叛乱分子李保、黑煞、白石儿、撒哈登尽数被活捉。所有的防御工事和战斗堡垒被夷为平地。

战斗结束后,很多人都准备要大肆斩杀俘虏。但是此时很快被何卿和巡抚张时彻等制止,张时彻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就算你杀尽白草坝,白草坝以外还有羌人,那官兵不得不继续往更远的深山之中征战,还不如留下白草坝,以做“藩篱”,有了这道缓冲,对内地更为有利。

所以战后,明军对于愿意归附的大多数羌人没有展开大屠杀,而只是将几名主要叛乱者处死。但是经此一战,白草羌从此由强大走向了衰落,再已无力对抗中央王朝,白草河流域再无战事发生。

结语

明朝廷对川西羌族的管理应该说还是比较有成效的,由于早期的羌人在生活生产方式比较原始的情况下,时常劫掠汉区,导致了地方管理的困扰,宋元时期的放任和疏松管理,让羌族势力发展迅速。

而到了明朝,因为为了处理西藏关系,以及要从西藏购买大量马匹来应对北方蒙古人的威胁,于是开始在与藏区毗邻的羌族地区加强了管理深度,派遣了官员进行实际治理。

而在此时,由于白草羌势力也逐渐增大,而明朝廷嘉靖皇帝对羌人的骚扰行为又几乎零容忍,所以这场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而经过这一场战争,也成了北川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转折点,人民逐渐“变易番姓,从习汉仪”,长时期的和平,也带来了民族间的自然交流,这场战争给汉羌人民都带来了很大的灾难,但是此后的和平环境也促进了北川地区生产的发展,其正面作用也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赵兴武:明代走马岭战役

羌地北川:明代白草羌的兴衰

康苗苗:明政府对川西羌族的管理及其关系研究

北川羌族史略

中国军事人物辞典:何卿

2 阅读:25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