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厂沟中:红军负伤战士在泸定被当地人救助、荒野生活两年的经历

火耀西南 2024-04-27 05:01:08

文/编辑:nirvana

四川泸定,瓦斯沟到沈村之间有一座大山,叫海子山。山的西面是大渡河,悬崖峭壁之间的半崖之上,是瓦斯沟到沈村的必经之路。

在这条险要的道路之上,有一处隘口叫做石门坎,这里南可控瓦斯沟上来的人马,北则与沈村、冷碛联通,旧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1935年5月下旬至六月初,长征的工农红军来到了泸定县境内,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飞夺泸定桥”之外,其中最著名激烈的战斗就有一场发生在这个叫“石门坎”的地方。

5月28日,驻防于此的是川军第24军第136师的袁国瑞旅杨开诚团的三个营人马,利用这一险要地形扼守海子山石门坎一线。

同日,红军右路军在刘伯承、聂荣臻的率领下,从挖角坝出发,经过雨洒坪彝族区,傍晚到达得妥。

次日清晨,红军以一小部分兵力沿岩路佯攻石门坎,另一部分沿着瓦斯沟绕道海子口直袭驻防在海子山高地小寨子的曾子佩营。

在这支奔袭小寨子的队伍中,有一名来自江西瑞金大柏地的叫做孙名山的红军营长,时年二十五岁。

今天我们所写的,就是这是孙名山营长长征期间在泸定发生的一段惊心动魄且感人肺腑的往事。

在红军抵达小寨子的时候,川军曾营守军还在准备吃早饭,此时的孙名山已经带着自己的一个营跟着大部队从悬崖陡坡上攀登到了小寨子阵地,然后迅速向敌人发起了攻击。

别看孙名山才25岁,他随着红一军北上以来,一直在红一军第二师第五团三营担任副科长,后因营长李凤生在战斗中牺牲,由他代理营长兼任支部书记,打了不知多少硬仗。

特别是在当年在遵义城下,正是孙名山营担任主攻任务,配合兄弟连队一举拿下了遵义城,受到了上级嘉奖表彰。

此时,曾营守军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很快也做出来战斗部署,双方展开了激战,这场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了中午,曾营靠着有利地形压制住了红军的猛烈进攻,孙名山带着战士们几次冲锋都没有拿下对面的一个高地。

而就在这时,从对面战壕中扔出来的一颗手榴弹突然在孙名山身旁爆炸,孙名山只觉得一股热浪将自己掀起,接下来重重的倒在了地上。

紧接着剧痛从腰部以下传来,孙名山咬着牙,用手一摸,摸到的都是满手的血。

这时,两名身边的战士冲了上来,将孙名山拉到了隐蔽处,一检查伤口才发现孙名山腰部和腿部血流如注,弹片深深没入伤口中,两名战士匆匆将孙名山包扎了伤口后,孙名山便被担架队抬下了山,送到了后方兴隆铺上的战地临时医院。

战斗在中午时结束,敌人丢下了大量尸体后从小寨子和石门坎溃败,向大旋头和黄土岗方向逃窜。战斗又持续了三小时,敌人遭到沉重打击后,不得不继续向化林坪方向逃窜了。

此时,激烈的战斗还在继续,红军还得继续追击敌人,以便打通北上通道。此时的兴隆铺的战地医院中,已经摆满了受伤的红军战士。

眼看马上就要出发了,担架已经不够用了,孙名山作为营长,有一匹战马,于是几次让出担架,命令先把战士们抬走。

轮到断后的部队撤离时,孙名山才努力站起,打算骑马追赶部队,谁知他没想到自己伤全在腰部以下,几次上马后都因为剧痛和失血过多造成的虚弱,根本坐不稳而摔了下来。

在几次努力均失败后,孙名山颓然的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请求党组织让他留下来。

党组织在经过商量后也只得让他先养好伤再来追赶部队,而和他出生入死一年多的通讯员小郭,也请求留下来照顾他,但是孙名山摇头,说道:“小家伙,留下来凶多吉少,军队里面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的力量,你立即归队!”

在经过一番说服后,小郭只得含泪追赶队伍去了。

而党组织经过寻找交涉,住在兴隆铺娘娘庙内的一个孤寡老人杜婆婆,同意收留孙名山。

接着,孙名山就这样落寞的看着最后一批战友们离开了兴隆铺。

杜婆婆,是个心地善良的老人,收留了孙名山后,但是由于没有什么药治疗外伤,此后的孙名山伤口出现了感染,每夜高烧不退,杜婆婆又为他寻来了各种中草药给他治病养伤,直到一个多月后,孙名山的伤口才逐渐没有流脓,肿也退了不少。

但是红军走后三个月,当时被吓跑的泸定县政府人员以及当地乡公所的人员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风声越来越紧,国民党军队也随之而来四处“清乡”。

不久,兴隆铺上也出现了县府的告示,要求凡是各乡伤残留下来的“共匪”,一律要解押送县,如果经清乡队查出违令者,严惩不贷。

兴隆铺旧时叫做龙巴铺,在二郎山还没有公路的年代,这里是川藏古道的必经之地,所以清代开始就在这里设塘铺,市场集日兴旺,在当地很有名,特别是那些要翻越地势险要的飞越岭、来往打箭炉(今康定)的那些牵着马匹,运载茶叶、布匹等各类物资的商队,都会选择在这里歇脚,住宿。

杜婆婆担心人多眼杂,害怕出什么闪失,于是偷偷请来当地一名颇为讲义气的穷苦人刘朝全帮忙,当夜把孙名山背出了小镇,藏到了寨子沟山下的川主菩萨庙里面。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那天,刘朝全走后不久,就被人看到了,不久十多名清乡团的团丁就跟踪而来。

刘朝全才把孙名山放下,就看到了远处的火把由远及近,情急之下,不敢走大门,只好撬开庙后的窗户,然后跳出去,又接出了孙名山,再次将孙名山背起来,步履蹒跚的爬上寨子沟山梁,深夜往银厂沟进发。

银厂沟这个地名在川西还有不少,彭州、汉源、宝兴都有,此处专指泸定银厂沟。

夜晚,两人在山中摸索行进,一路上跌跌撞撞,刘朝全本身腿脚有点跛,只能背一阵,歇一阵,好不容易到达了银厂沟庙岗,结果祸不单行,他们的行踪又被当地一个姓董的地痞带着一个兄弟伙给发现了。

当他弄清孙名山的身份后,就缠住了他们,夺取了孙名山的手枪,以及红军当时走后留给孙名山养伤和生活的两百多个银元,并骂他是“赤匪”、“红毛鬼”,最后甚至是对孙名山拳打脚踢。

孙名山被打到晕死过去,就在两人准备要下毒手之际,刘朝全实在忍不住了,他冲上前来,拦住二人大声道:“抢了枪、拿了钱就够了嘛!还要拉别个命债!”

两人也知道刘朝全有一帮穷朋友,而且也知道刘朝全是个讲义气的人,反正如今枪和钱都搞到手了,把他惹急了,到时到兴隆铺去也麻烦,于是想了想也就丢下二人,晃晃悠悠的走了。

银厂沟,因为清朝时期在这里开银矿而得名,此地要爬完五、六里的悬崖峭壁方才能到沟脚,而那状如刀劈斧砍的悬崖绝壁间,右边是一条更为曲折的岩壁山路,这样才能进沟。

狭窄的沟底早已荒废多年,除了偶尔上山的猎人、采药人,几乎无人问津,而且其中一段路由于早年坍塌后,要想过去,只能攀援着野藤方能过去,由于孙名山还是受伤之人,两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进得这深山老林中一处岩窝中。

将孙名山安顿好后,刘朝全把干粮留给孙名山,便离开了,离开前给孙名山说,这里肯定是没人找到的,你在这里养伤,几天后我过来再给你带些粮食和药物,到时我在沟口做一个记号,我就把东西放在那片乱石里面。

于是从此开始,刘朝全就在每隔三、五天的黄昏时刻,悄悄的来到沟口,将东西藏好后离开。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后,孙名山伤势继续好转,终于能行动了。

这天黄昏,他算准刘朝全要到沟口,于是自己就躲在沟口等他。

刘朝全果然如期而至,孙名山便委婉的说,大叔你也不是富人,我如今钱也被抢走了,也不能报答你,你白白多供养一个闲人,我实在是过意不去,下次你来的时候,你帮我带一把柴刀和一根皮绳来吧,山里柴多,我能砍点柴,卖点钱,多多少少也能挣点,减轻你的负担嘛。

刘朝全一摆手,道:“你娃娃现在虽然说能走动了,但是身子骨还弱,哪里能砍柴哦,等好了再说!”

孙名山苦苦哀求,说,你就帮我带来吧,不然我在这山里,一天憋着也实在难受。

刘朝全想想也是这个理,一个大活人,在这山沟沟里成天无所事事,不憋出毛病才怪。

于是便答应了孙名山的请求。

从此,孙名山也就有了事情做,每天就在岩窝附近的山林中砍伐木材,当年在家乡,他砍柴一次可以背一百七八十斤,但是如今他大病初愈,身子骨不硬朗,只能半背半背的背下沟口,自己再攀附着藤蔓荡过那段坍塌的道路。然后背出山口后,让刘朝全挑出山外到兴隆铺卖。

最先这点柴,权当是锻炼身体,排解无聊。后来待到他身体逐渐恢复,逐渐可以背到一百多斤了,刘朝全卖掉柴后,又买成粮食,给他送上山来。

打柴的时候,孙名山也在山中采摘野菜,当做食物,就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沟沟中,与鸟兽为伴的孙名山顽强的生活了下来。

而刘朝全偶尔多挣得点钱,也会给孙名山买上一斤半斤的猪肉和盐巴,给他打牙祭。

随着冬天的到来,孙名山在山野中生活又开始艰难起来,沟内冰封雪锁,白雪皑皑,到了晚上更是滴水成冰,严寒刺骨。

刘朝全当然也想到了这点,于是在一次上山来时,进了沟,带着孙名山转移到了沟外鸽子岩窝内。两人砍了竹子和茅草,做了一扇门,以阻挡寒风刮入洞中。

就在这个北风呼啸的夜晚,孙名山在火堆边跪倒在地,拜刘朝全为义父,刘朝全也义气满怀,高高兴兴的收下了他作为义子。

时间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春,熬过了凛冽的冬天的孙名山觉得很奇怪,已经一连几天都没见刘朝全上山了,他放在沟口的柴刘朝全也没有来取,一丝阴影在孙名山脑中划过。

刘朝全没有来,孙名山也只能采摘野菜充饥了。直到第四天的深夜,孙名山已经睡下,突然一个黑影从洞外钻入,孙名山睡得警醒,一个翻身就坐了起来,去摸身边的柴刀。

结果等人近了才发现是义父刘朝全,孙名山大喜,刘朝全却很焦急,从口袋中先掏出一个锅盔和一小块腊肉,然后放下就开始说道:“风声紧了,我最近被乡公所那帮人给盯上了,我没敢到沟里来。我那天带着粮食上山,他们派人盯梢,我在山上转悠了一圈,不敢贸然过来,折转回去了。”

接着,刘朝全面色凝重,又道:“我听我一个背茶的兄弟伙说,如今乡公所的马上又要搜山了,必须赶快转移!”

孙名山不知道为什么又要搜山了,红军不是都已经走了半年多了吗?

他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从1935年10月起,红一、四方面出现分歧,张国焘宣布与中央决裂,随后在阿坝召开了“川康省委扩大会议”,红四方面军南下攻打四川川西平原,发起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向驻防在雅安、邛崃、大邑等地的川军发动了进攻。

随后在百丈关展开决战,结果此战红军失利,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出百丈地区,向康北转移,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红军失散人员,所以清乡团的搜山行动再次出现。

刘朝全说道:“这几天我想好了,沟外银洞子山那里相对要安全些,我们连夜出发,先搬过去,看下情况再说下一步!”

银洞子,是清朝时,泸定县兴隆铺沈边土司开过银矿的洞子,在当地的传说中,这座山中藏着一匹银马,沈边土司在这里开采了几十年,都才挖完银马的一条腿,谁知六十年后,在一场强烈的地震之后,银马就跑了,土司也就再已挖不到矿了,就用童男童女祭了洞,封了山。

刘朝全带着孙名山在天亮之前,终于来到了这个深不可测的银洞之中。

两人趁着还是天黑,从洞外捡回来不少干草和枯叶,简单的归置归置,又可以住人了。

这里比起银厂沟要更加隐蔽,但是最为困难的是,洞里没有水,取水必须要离开银洞,在山林中穿梭一里多才找得到一个小水塘。

刘朝全事无巨细的叮嘱他,只有到了黄昏时候,你再出洞去喝水,晚上去喝水还要小心来喝水的大型野兽。

烧火,你也只能烧小火,特别是白天,不要让外面看到烟子,晚上烧火也要小心,烧小火,不要让人看到火光。

在一番千叮咛万嘱咐后,刘朝全才离开。

就这样,在银洞中艰难的生活了一个多月后,风声慢慢平息了下来,刘朝全觉得外面安全了不少,这才又带着孙名山转移到了银厂沟岩窝洞中。

后来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四川的清剿也就结束了,最后在刘朝全的担保之下,孙名山改名换姓,走出了银厂沟的深山,在义父刘朝全的帮助下,他开始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一直到1950年迎来解放。

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给人帮过工,挖过煤,给人背过茶包子。

解放后的孙名山,担任过兴隆村土改委员,农会主席等职务,他积极工作,勤俭持家,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处处做模范。

老红军孙名山(1910-1978)

1978年,孙名山病逝于兴隆乡,终年68岁。临终时,老人家给自己的儿女留下这样的遗言“听党的话,不要给党和政府打麻烦,要自力更生”。

结语

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战斗和生活条件。许多红军战士在与敌人战斗中失散,流落到民间,每个人的命运就此出现了区别。当年在西南和西北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清乡行为,搜捕失散的红军战士,但是这些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让人感动的故事。

李木富老人在红军洞旁留影

之前我们写过西路军失散红军战士王怀文和张掖徐老道的感人故事。同样在我的家乡,也有土家族李木富夫妻在1934年救助红二、六军团政委段苏权的“红军洞”的感人故事。

从这一个个曲折的故事中,我们读到的不但是青春,信仰,更是一段段平凡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中的命运。

在那个年代,很多回忆录和采访中都能看到当年红军的军纪严明,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的记录。尊重和保护人民的利益,让红军队伍与当时其他军队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中国老百姓的善良和正义感、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使得人民群众愿意在红军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最后,我想说,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微小的善意和勇敢的举动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力量。这些东西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考验,更是对人性的最高赞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正是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汇聚成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温暖了彼此的心灵。

参考文献:

杨壮强:险山峡谷七百天

泸定县志:①孙名山②红军在泸定之战事

郑世杰:回忆红军在石门坎的战斗

董祖信:茶马古道上的龙巴、龙巴铺

0 阅读:18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