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首陶七——清中期云南威信苗族团练首领的传奇人生

火耀西南 2024-03-04 11:25:49

文/编辑:nirvana

苗族,是一个迁徙游耕的民族,云南威信的苗族祖先是在明朝和清朝前期才逐步迁到威信来定居的,以农、牧、猎为生。几百年的时间,他们在此繁衍生息,人口逐渐增多。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在前几个月就写过一位晚清民国时期的四川宜宾兴文的苗族武装首领,四川兴文和云南威信接壤,正是来自于同一批苗族同胞。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陶七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以至于多年后,他鸣枪惊团、血战吴大舌头、三打郭家坟等往事还在威信广为流传,最后他甚至被苗族同胞演绎为黑虎星下凡。

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进这位传奇人物的精彩人生。

云南昭通苗族旧照

陶七,真名陶在智,嘉庆七年中秋,出生于云南威信罗布乡桃坝村黄桷坝一户贫苦的苗族农家,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七,自小被人唤做陶老七。

其父陶一顾,在陶七六岁时便不幸染病身亡,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让陶家本来就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幸好其母杨氏(婆顾)的胞弟杨一晒家中尚宽裕,经常资助他们,情况才稍微好转。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少年陶七已经长成了一个壮实的小伙子,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投奔青龙富户叶礼华家打了一年多的短工。

因为嘉庆二十一年开始,云南发生了近代有记载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史称嘉庆大饥荒,以至于盗匪四起,杀人放火,四乡不宁,威信地处川滇边境,更是商旅裹足、混乱不堪。

鉴于此,陶七的舅舅杨一晒与陶七的母亲商量后,将陶七唤到自己家中,说是家中缺少一个看牛喂马的人,其实就是担心陶七误入歧途,自己外甥在身边可以严加看管。

杨一晒此时家业已丰,关键是他有武艺,人又仗义,在当地颇有威望,于是陶七就开始住在了舅舅家,白天帮舅舅家看牛喂马,晚上则在舅舅的指点下练习苗家武艺“丙八行”。

陶七对练武非常有天赋,加之人长得又壮实,勤学苦练三年后,舅舅杨一晒竟然也打不过他了。于是杨一晒为他专请名师指点,陶七武艺更是日益精进,尤其擅长于双刀。

道光五年,一伙蒙面盗匪突然闯入杨家打劫,杨一晒与陶七二人联手,手刃四人,之后恐吃官司,未敢声张,将四名盗匪拖入后山,挖了个深坑埋掉。

随后,杨一晒开始给陶七讲武德,让其牢记,习武之人不但是要强身健体,更是要惩恶扬善。

道光八年之时,鉴于匪患日炽,镇雄州官遂委派一杨姓差官前往威信探访匪情。这杨姓差官带着妻妾儿女并随从三十余人到达威信长官司。

(威信长官司:旧时威信土司衙门,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废除,改设威信州判治所,但当地人习惯称呼其为长官司。

雍正六年,降镇雄府为州,分防威信,称为“镇雄州分防威信抚彝州”,次年,清丈镇雄土地,将镇雄州划为10个里、51个甲,993个村寨。威信分州为向化里,辖扎西、双河、高田、黑敦、长官司、威信司6个甲,共127个村寨。)。

听闻杨差官是来探访匪情,乡民自然欣喜万分,燃香点烛前来欢迎,但是盗匪却是惊恐万分,很多盗匪都是半民半匪,本身就住在此地,于是私底下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最后决定趁杨差官刚来还不了解实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他杀掉了事。

于是当夜,众匪集合百余人,突然冲入杨差官下榻之所,卫兵仓促应战,悉数被杀,杨差官血战之下,仅自己杀出重围,连妻妾儿女都没顾上,连滚带爬的逃跑了。

这杨差官夜晚慌不择路,待到天明之时,已经跑到了罗布坳,经过打听,知道此地青龙叶礼华是当地大户,豢养有护院兵丁,遂前往叶家寻求庇护。

叶礼华见这自称差官之人一身血污,狼狈不堪,既无公文也无印信,虽有顾虑,但是还是将其收留,随即立即派人前往长官司核实,才得知实情,派去之人还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杨差官的儿女已经全部遇难,妻妾则下落不明。

杨差官听闻后,伤心至极,叶礼华也深表同情,并让他保重身体。

清代苗族画

杨差官在叶家调养了十余天后,伤情得到恢复,这日与叶礼华交谈,得知离此不远的滥坝、魏家沟一带为苗民聚居地,这些寨子中的苗人常年靠猎兽为生,骁勇异常,以至于这一带的土匪都对那边有所忌惮,不敢惹他们。

杨差官听闻后大喜,便萌生了前往苗寨打探一番的念头。叶礼华当即向差官推荐了在这几家苗寨中最为富有和仗义的杨一晒,并声称他家还有一个外甥陶七,功夫更是了得。

杨差官不日便前往滥坝,直奔杨一晒家,未告知杨一晒自己的真实身份,而只是一味与杨一晒攀上异族家门,杨一晒热情好客,摆下酒宴款待这名异乡人。

酒过三巡,杨差官突然声泪俱下,杨一晒忙问何故,杨差官才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并将自己的悲惨遭遇悉数讲给杨一晒听,并表示如能回镇雄州,一定要将长官司的匪情和自己的亲生遭遇报之州官,亲率大军征剿。

杨一晒听闻竟然此人是州官所委派的差官,慌忙起身行礼,杨差官急忙扶起杨一晒,说你我自家兄弟,不必多礼。

杨一晒继而沉默片刻,对杨差官道出了此地匪情的复杂性,原来这些所谓的土匪,主要是当地一批地痞无赖,以散匪为主,亦民亦匪,靠大军剿灭肯定是劳而无功的,真正要做的,是要在本地选拔有志之士,办理团务,稳定地方,这样才是上策。

杨差官听闻大喜,问杨一晒何人可担此重任?仓促之间杨一晒心中一时也无人选。

杨差官在杨一晒家盘桓数日后,才向杨一晒辞别,杨一晒担心其安危,但又苦于此时正是收获季节,苗寨中的青壮年难得一个闲散之人。

正在忧虑之时,外甥陶七忽然身背一大背的牛草归来,杨一晒心中一喜,对杨差官道:“路途虽不远,但匪患猖獗,我就让我外甥陶七送差官回镇雄吧!”

杨差官见这小伙子虎背熊腰,原来正是当初叶礼华口中功夫了得的陶七,当即应允。

次日清晨,杨一晒送予差官两锭大银以做路资,又对陶七千叮咛万嘱咐,让其要保护好这位“杨大老爷”,一路小心伺候,千万不要贪杯误事。

此时的陶七已经换上了一身得体的麻布长衫,身背刀架,刀架上一对马刀寒光闪闪,杨差官顿生安全感。

杨差官这些日子除了对杨一晒暴露过身份之外,对外人只字未提,陶七也只知道这位是舅舅口中的杨大老爷,却不知其真实身份,于是二人上路后两人开始闲谈起来,从庄稼聊到风土人情,继而就开始聊到了长官司的匪情。

陶七当然知道最近长官司一名州府所派差官被土匪洗劫之事,感慨万千,首先表示了对这帮当官的只知道欺压良善的不屑,同时也表示了对那名差官的同情。

差官面色尴尬却不露声色,问陶七说,在长官司建起团练怎么样?

陶七也是年轻,口无遮拦,加之对这杨大老爷也没什么防备,随口便道:“要是封我陶七做个团首,长官司这点毛贼,我非把他们杀绝不可!”

差官一喜说:“你真有这个本事,待你送我到镇雄,我禀报州官就封你为团总,办理团务,招收团兵,操练团队,征剿土匪,保一方黎民百姓安宁,如何?”

陶七大笑不止,心想:你都要我送你上镇雄,有何能耐还要保我当团总,要是有本事就不需我送你上镇雄了。

于是陶七言辞委婉地对差官道:“不要太认真,我不过是说说而也。”

说话间,二人不觉就来到了地势险要的凉风坳口。因为此地山高林密,坳下面有一股清泉冬暖夏凉,过往行人常在此乘凉和喝水,且又是罗布上扎西的必经之路。

所以,凉风坳自然就成了土匪出没之地。

二人经过时,果然遇到了四个在此剪径的土匪,几个土匪看来者只有两人,而且其中一个是苗族打扮,还故意用辱骂苗族的话语侮辱。

陶七也没惯着他们,抽刀便砍,一番打斗,四人均被陶七斩杀当场,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杨差官甚为折服。

接下来在镇雄的毛坝,芒布又遇到拦路抢劫的土匪,陶七三天时间竟然连杀十七人之多!

到了镇雄州,差官在一客店安顿陶七,并嘱其不要乱走动,以免招惹是非,起身到州府向州官禀报去了。

州官见杨差官这等模样,急问原委,差官将长官司遭匪劫和陶七到镇雄途中等情况一一向州官呈报。

镇雄州官听闻治下竟然有如此能人,宣见陶七,陶七这才知道这个杨大老爷的真实身份,跪地请罪,沿路出言不逊,侍候不周,望差官休见咎。

杨差官急忙上前扶起,感谢陶七一路护送和杨一晒的盛情款待。陶七随同杨差官到了州府,州官见陶七生得魁伟,也有几分好感,问了一些地方上的事情,陶七也是对答如流,于是当即许诺叫陶七回家办团,整顿团务,训练团勇,全力剿匪,以保地方安宁。

陶七回到滥坝万家湾杨一晒舅父家中,将镇雄此行逐一向舅父汇报,当说到州官叫他回来整理团务,惩办土匪时,舅父大喜,愿意出资供办团所需。

次日一大早,杨一晒就取出十锭大银交给陶七,让他去鱼井请陈二炮匠,加工木质明火枪。又派人到罗布坳等地买了马刀长矛一百余件,出资请来硝匠到岩洞中炼硝、购置硫磺,以供造“黑药”之用。

经半月的准备,陶七用杨一晒的名誉邀请黄桷坝、丁家坝、长水沟、大地头等地的汉、苗两族青年于十月初二在滥坝点团。

这一天滥坝热闹非常,邻近苗民像过节一样,穿红着绿、三五成群地先后到达。点团时辰一到,七支木质明火枪对天鸣放,响声震耳,乡民欢呼雀跃,陶七身披彩带,满面春风、威风凛凛步上点团台,乡民欢声雷动。

随后从到会的青年中选拔几十人作为团兵。乡民们热情高涨,一致要求陶七演习“丙八行”。陶七游刃有余,取出双刀,当即操练了一番,但见其刀法大开大合,刚猛异常,挥砍提拉点,一气呵成,练到急处,陶七一身也被刀影包围,众人只听闻其刀法精湛,今儿个才算是真正见识到,因而赢得周围人连连叫好。

接下来陶七便号召大家要精诚团结,不要惧怕土匪,一旦何处有匪情,就组织起来同土匪作斗争;今后,要以民团为中心,凡听到连二炮响,就速带足三天粮草集聚滥坝,匪不灭,则黎民无宁日等语。

而就在这时,旧城(原安静长官司治所)匪首吴大舌头和其亲信詹某等听闻陶七办起了团防,担心今后陶七羽翼渐丰,直接威胁着他们上扎西的安全,于是准备在这个时候先除掉陶七。

不久,二匪率两百余众从镇雄坡头打劫归来,忽从花家坝直插丁家坝,奔陶七而来。

而此时,已有乡民发现了匪情,急忙前往通知陶七,陶七闻讯,马上通知乡民撤离。继而鸣枪惊团。

团丁很快聚齐后,陶七带领着四十多名团丁抬着木质明火枪6支抄近路走小坳湾,表弟杨咪率领率领12名团兵抬着2支木质明火枪伏于营盘上坳口。杨一晒坐镇家中分派后到的团兵和青壮调配支援。

此时,前去打探消息的团丁前来汇报,说土匪到丁家坝坳口稍停片刻,正向黄桷坝移动。

于是陶七率团丁火速前往地势险要的小坳湾设伏。此拗口当年为了防土匪,杨一晒就用石块修筑了几个简易工事,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防守要塞。陶七刚率团兵进入伏击阵地小坳湾坳口,群匪已到湾底,上匪们骂骂咧咧地成一条线向小坳湾扑来。

待到土匪走到有效射程,陶七一声令下,只听一声巨响,明火枪的铁砂就射入了匪群。当即前排的十几个土匪应声而倒。

紧接着,又是第二排明火枪,土匪惊慌失措,但是此地过于狭窄,土匪施展不开,只能被动挨打,乘第二排枪响完之后,陶七身先士卒,率着12名会功夫的团丁从隐蔽处跳出,冲入匪群提刀便砍,杀得土匪们哭爹喊娘,溃不成军。

陶七见其中一人与三名团丁缠斗,丝毫不落下风,知道定是匪首无疑,于是前往接战。果然此人正是匪首詹某。

两人好一番恶斗,最后陶七将詹匪的手臂砍了下来。

陶七见詹匪功夫了得,有了惜才之心,于是问起是否愿意投降,谁知詹某剧痛中耷拉着脑袋,后面的一个团丁已经赶到,詹某还没答话,那团丁已经从詹某背后挥起刀将其头颅砍了下来!

随后,陶七令将已毙土匪挖坑埋葬,对所俘者赏以汤饭,晓之仁义,让其归,家从农,经审查,被俘者有3人实为惯匪,且民愤最大,陶七令团兵杀之。

此一战,虽然吴大舌头带着一批亲信侥幸遁逃,但是打出了团威,在之后的两年里,在地方上是未曾出现大的贼情,黎民百姓对陶七团很是感谢。

吴大舌头此次伤了元气,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恢复过来,嚣张一时的长官司各股匪的行为稍有收敛。

时间转眼到了道光十年,吴大舌头慢慢恢复了元气,他对陶七和他手里的民团恨之入骨,但是又不敢明着报复,于是对陶七的民团人员和家属采取了下三滥的暗杀活动。

而此时的杨一晒已经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了陶七,二人已生一子名一蟒。杨一晒又划了一大块土地作为嫁礼,出资在住宅的左上方为女婿陶七修筑了四立三间,骑挂座墩、雕龙画凤门窗的大瓦房,

吴大舌头派人秘密打探,得知陶七的住所平日只有他和妻儿居住,并无团丁,只有有急事之时,才在门口鸣枪惊团,众团兵才会聚集而来;白天和上半夜,陶七家人来人往频繁,下半夜则是冷冷清清。

于是吴大舌头开始着手完成这次斩首行动,选了一个明月之夜,派自己的胞弟吴二蟒带人前来刺杀陶七。而这次行动没有伤害到陶七分毫的原因,在多年后被苗民演绎成了一段神话传说。

传说当时吴大舌头的胞弟吴二蟒率30余匪摸到观音菩萨坳口时,路中央睡着一只黑斑色的大老虎,虎视着匪徒,毫无让路之意,吓得众匪急忙逃窜。

回去后,吴大舌头根本不信,自己亲自带着人前来,并声称如果谁杀了陶七,就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谁。

结果在接近滥坝坳口时,再次遇见那只拦路黑虎,虎视眈眈不让众人过去,后来众匪只得在惊恐之下回了长官司。

惊魂未定的吴大舌头对部下说:“陶七是黑虎星下界,惹不起他,今后遇着陶七,各自找躲头。”从此,陶七是“黑虎星”远近扬名。

土匪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这事很快陶七就知道了,他根本就不信什么“黑虎星”、“白虎星”。但是,土匪两次暗害他,使他大为恼怒。

众团兵得知土匪竟然两次偷袭万家湾,个个义愤填膺,准备鸣枪惊团前往征剿,此时杨一晒站出来说道,如今征剿不是时候,我们等到土匪警惕性降低后再去,肯定事半功倍,当务之急,是要赶紧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团丁出来才是上策。

陶七深以为然,于是重金请来四名武师,对挑选的150名附近团兵进行正规的训练。这次的训练卓有成效,半年的功夫,手下的团丁大多数刀法都得到了提高,很多人在几十米左右都能将长矛甩出击中目标。

道光十五年一月十八日晨,万家湾连二炮响,团兵和附近壮丁云集到万家湾800余众,号称“千人团”,分三路向长官司推进。

吴大舌头得到消息已经是当天的下午了,慌忙带着四百多匪徒前来迎战,双方展开激战,匪徒无力抵抗,死伤数十人后逃回长官司。

当晚陶七率军围困长官司,吴大舌头见团兵人多势众,自己劫数难逃,与之抗衡于己不利急收拾细软,丢下70余马匹和家小,率所有匪徒150余从杨处杀出重围准备逃往四川。

陶七收缴了吴大舌头的马匹后组成骑兵,率军穷追不舍,吴匪大惊,更换衣衫潜逃。这一带的居民常遭土匪抢劫,见陶七的民团骁勇异常,纷纷找来锄头、木棒给团队助威。匪团相遇,展开激战,互有伤亡,余匪见三面受袭,急往一环岩腔退却。

第二天一早,又与陶七派到天堂坝顺河搜索部队相遇,经激战,匪不支,往后退却,陶七扎住河底,毙敌10余,余者全部缴械,四天的征剿下来,除了吴大舌头和两名亲信逃脱外,其余均覆灭。

陶七将吴大舌头的住房放火焚烧,家眷中除罪大恶极者诛杀外,其余放生。又将匪资分散给当地居民。

这一场恶战,很快镇雄州官就得到了消息,大为惊喜,奖给陶七清朝官服一套,官帽一顶,还送来匾一块。(官帽顶子于1934年后人为换鸦片出售给一小贩;匾,因失火而焚毁)。

而吴大舌头,自此不知逃往何处,以后也未曾在长官司露过面。而地方从此也得到一段时间的安宁,乡民们都称赞陶七办团有方。

道光十八年,罗布郭家坟再次出现土匪暴动,四处烧杀奸淫,掠夺民财,无恶不作。

七月上旬,陶七将此事以加急文书告知州府,州府随即令陶七率民团前往征剿。

一月后,陶七精心策划后,选定了出兵的良辰吉日,率着两百名团丁前往郭家坟征剿。谁知这伙土匪相当狡猾,在得知陶七的民团要来的消息后,便在郭家坟附近的路上挖了多个陷阱,陷阱中安上竹钉,并在陷阱上做了伪装。

民团刚进郭家坟,就有十几个团丁不慎掉进了陷阱之中,被竹钉刺成重伤。进得郭家坟,土匪早跑得没影了,到了晚上,土匪忽然又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不停骚扰民团,一时间民团是苦不堪言。

陶七只好传令收兵。他又将郭家坟进剿土匪的详细情况一一呈报给州府。

州官不准滥杀无辜,令其继续率兵进剿。陶七二次率兵进剿,仍如第一次围剿未曾奏效,白白又死了十几个兄弟。

陶七气得是哇哇大叫,不日,陶七再次在滥坝鸣枪惊团,第三次率500余团兵浩浩荡荡向郭家坟杀来。

这次,陶七将郭家坟是团团围住,抓来几个匪属,进行了严刑逼供。无法招架的匪属这才供出目前土匪正隐匿于山上,郭家坟没有土匪。

这天夜晚,土匪又下山骚扰,团丁伤亡惨重。

团丁这次被彻底激怒了,根本就不听陶七的劝阻,冲进郭家坟街上,逢人就杀,遇房就烧。

一时,郭家坟街上房屋燃烧浓烟滚滚,被抓来的匪属哭爹叫娘成一片。不大一会儿,郭家坟街上被杀得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据当时参与屠杀的团兵后人说:郭家坟,团兵滥杀无辜的匪属就达80余人之多。

这件事情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不少乡绅联名上告陶七陶七征剿郭家坟,滥杀无辜,土匪更是在后面推波助澜。

州官不得不差人前往滥坝传唤陶七。

陶七无奈只得前往州府陈述。双方对簿公堂。陶七面带怒容,陈述自己率民团征郭家坟,中了土匪诱敌深入的诈计,死伤团兵近100人,而所杀的都是土匪亲眷。

随后,他从怀中掏出一张牛皮纸递给州官,上面全是匪名清单。

陶七继续说道:“大人,如办团不剿匪,就请你行一道公文,叫陶七不办团就是,让这些土匪继续猖狂!”

州官一听陶七的话锋不对,再说命令是他自己下的,要是真追查下去,自己也脱不了干系。陶七要是真不剿匪了,那土匪横行,自己这官位自然还是不保,要是再严重一点,招来杀身之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于是当即拍板,训斥了那一批乡绅,并要求他们从此一定要听从陶七号令,从今日开始对陶七征剿郭家坟、杀匪眷不再提起。

陶七虽然这次赢了官司,但是土匪却更加对他痛恨入骨了,明着自然不敢和陶七团队较量,但是私底下却开始暗中设计要置其于死地。

那时陶七已经名声外在,很多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为其巴结他,将自己的儿女或亲戚的儿女结拜给他,攀起干亲。开始陶七一个也不允许,但说情者太多,陶七难以应酬,只好答应。

到了道光二十四年,逢年过节,陶七在这几年来就收干儿子设宴款待者达12桌之多。

土匪以此特点,用重金收买了陶七最宠爱、且能言善辩的干儿子舒毛二。

这年腊月十八,是舒毛二大婚的日子,于是特邀陶七前往参加婚礼,陶七欣然前往。

宴席中,舒毛二亲为陶七把盏祝酒。陶七海量,来者不拒,酒过数巡,陶七已有八九分醉意,跟随陶七而来的表弟杨咪等人见状,都劝陶七不要喝得过多,还是趁着天不是很晚,回家去吧。

陶七喝得高兴,哪里肯走。

舒毛二见机不可失,趁给陶七敬酒之机在杯中下了毒药。

陶七饮了此酒,顿觉腹中疼痛难忍,大汗淋漓,离席找来随从归家。舒毛二虚假挽留,劝他暂不要走,再饮几杯归家不迟。

一路上陶七腹中疼痛难行,好在参加舒毛二婚礼中有些陶七的团兵一同将他背扶回到万家湾。找来了苗家郎中,多方抢救,口吐鲜血,一命呜呼。

死后,众人发现陶七嘴唇发紫,脚、手指甲变黑,团兵们怀疑陶七中了剧毒而亡,苗家的四个郎中确认是砒霜中毒。

杨咪大怒,众团兵义愤填膺,杨咪率众50余将舒毛二家包围,杨咪持刀撞入洞房,将舒毛二从新床上提了下来,

旋即将舒毛二押回万家湾,跪于陶七灵前,招供不讳,杨咪大怒,上前提起舒毛二,拉出房,一刀杀于房前坝。

陶七死后,群龙无首,大家都来争团总之位,但都不能支撑局面,各自为政,相互残杀,名团暗匪,为虎作伥。土匪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地方逐渐又开始混乱不堪。。。

结语

清代昭通旧照

昭通,位于中国大西南的腹心区域,地处云贵川结合部,素称“鸡鸣三省”之地,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威信更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少数民族以苗族居多。

在国家稳定的时候,这里过往商旅络绎不绝,而碰到朝代更迭或灾难来临之时,这里又往往匪患猖獗。陶七兴办团练之时,正是嘉庆大灾荒后期,土匪蜂起之时,在州官的支持下,他在当地组织起了团练武装,防匪缉盗,在为恢复地方秩序、捍卫乡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陶七不但自己武艺精湛,有勇有谋,而且其团队也有不俗的战斗力,旧时,由于广大的苗族同胞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在陶七的保护伞下,也纷纷愿意为其效力,这也是他的团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

后来陶七死后,匪患再起,以至于当时地方一些头面人物将匪情禀报州府时,还声称只有陶姓的苗族才能支撑残局。确实后来,威信地区又出现了很多名陶姓苗族团首,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

参考文献:

熊启龙:陶七团首事略

熊真伦:威信苗族起源及苗族风情初探

雷吉常:卫靖司 长官司的历史源流

0 阅读:11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