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法难:大唐版“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会昌中兴物质基础

易云聊历史 2023-07-07 23:58:00

大唐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初四日,31岁的唐文宗李昂病逝,李昂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空怀中兴大唐的雄心,却遭逢晚唐颓弱的国势,身处宦官、藩镇、朋党政治三大泥潭中不能自拔,特别是在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后,李昂彻底沦为宦官手中的傀儡,以至于发出受制于家奴的感叹。李昂去世后,宦官头目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除了李昂生前指定的接班人(皇太子),另立李昂的弟弟颍王李炎为帝,次年改元会昌,是为唐武宗,大唐进入会昌时代。

李炎掌权后,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大唐的弊政做了一系列改革。当时,因为藩镇割据导致大唐中央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逐渐削弱,地方上的财富往往被藩镇节度使们截留,而朝廷又要供养庞大的中央军神策军以及长安的一整套帝国行政班子,如此一来,大唐就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中。大唐迫切希望开拓新的财政来源,但是地方上已经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就在李炎为钱的问题焦虑之时,李德裕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李德裕将目光盯上了寺庙。

由于大唐此前的历代皇帝多崇信佛教,并特赐佛教寺院土地可以不缴纳赋税,佛教僧侣可以免除赋税徭役等特权。在制度激励下,大唐境内的佛教寺院经济疯狂扩张,大量兼并寺庙周边的良田,而且许多不堪朝廷重赋的平民也主动将土地贡献给寺庙,以求免税的特权,还有更多失地的农民也纷纷转而出家为僧侣。如此一来,寺庙掌控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多,又不用缴税;朝廷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则越来越少,但每年需要缴纳的赋税徭役则一分都不能少,那么其它的百姓的负担也就越来越沉重。再加上李炎信奉道教对佛教一点都不感冒,听到李德裕的汇报后,李炎当即决定开始对佛教的打击运动,因在会昌年间,史称会昌法难(也称会昌毁佛、会昌灭佛)。

会昌五年 (845年)四月,唐武宗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侣人数。五月,又命令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八月,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括天下寺四千六百余所,兰若(私立的僧居)四万所。——《新唐书》

此次运动,大唐中央朝廷收缴了大量的金银佛像,朝廷将铁像用来铸造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朝廷还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解放寺庙奴婢15万人,朝廷还强令260500余名僧侣还俗,以及释放寺院役使的良人50余万,并将以上的奴婢、僧侣、良人全部纳入朝廷直接控制的户籍人口,这些都是精壮的劳动力,大唐的兵源和劳动力问题一下子等到了缓解,再加上收缴寺庙的大量财富和土地,大唐的财源迅速充沛起来。大唐由此进入了短暂的中兴时代,史称会昌中兴。

会昌六年(846年)正月,南诏、契丹、室韦、渤海、牂牁、昆明等国遣使入朝。十七日,武宗于麟德殿接见各国使者。廿三日,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至长安。大唐重现万邦来朝的伟大时刻。

0 阅读:48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