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飞燕,曾经立在大金盘中跳舞,掷安禄山的木瓜伤了太真乳 《石头记》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的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以回目对应故事,那么,宝钗就是杨妃,黛玉就是飞燕。 第五回书写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为全书伏线。宝玉入梦之前,在秦可卿房中看见了很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4-22 16:31:35
林黛玉是飞燕,曾经立在大金盘中跳舞,掷安禄山的木瓜伤了太真乳#红楼梦##林黛玉# 《石头记》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的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以回目对应故事,那么,宝钗就是杨妃,黛玉就是飞燕。 第五回书写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为全书伏线。宝玉入梦之前,在秦可卿房中看见了很多奇怪的摆设,第一件是“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第二件便是“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 飞燕即黛玉,太真即宝钗,“钗黛合一”,二人第一次“同框”。隐藏宝钗、黛玉的这个情节,预伏的就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什么意思呢? 先说说金盘。这只金盘出自《水浒传》,梁山大聚义时,公孙胜设罗天大醮做七昼夜法事。第七天子时三更,“只听得天 上一声响,如裂帛相似,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众人看时,直竖金盘”。这只大金盘裹着一团火块,坠落于梁山正南地下。挖出来后,上面刻的是梁山一百单八将,梁山就从排定座次。 《水浒传》中的这只大金盘又出自《大宋宣和遗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聚义历史为文本故事,隐写明朝靖难之役等藩镇之乱历史,赵匡胤的这首诗其实隐藏的是朱元璋《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明显仿写《咏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这首诗,被多次点化于书中,其中一处是“晁天王认义东溪村”。这回书中有一首赞诗,其中写道:“金鸡三唱,唤佳人傅粉施朱……。几缕丹霞横碧汉,一轮红日上扶桑。” 金鸡,指的是朱元璋。大明太祖之所以自称“金鸡”,是因为他们家出自姬姓高阳氏颛顼帝之后,本来就是“姬”。《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如此,“金盘”也就是“金蟠”,虎踞龙蟠南京城,隐写的就是大明。 大金盘裹着火块坠落于“水火”,火熄了,也就是“南明(难明)”。《水浒传》预言,大明将如北宋那样亡于“金”,且将出现南明。 《石头记》的主要创作手法和主题都出自《水浒传》,比如这只大金盘。《水浒传》以靖难之役为主背景,隐写了几段大明藩镇之乱。《石头记》虽然以南明朱家藩镇大火并为主背景,但却隐写的是大明从娲皇氏开始的兴亡历史。 娲皇氏风姓,是“风月”的来历,颛顼帝就是娲皇氏之后。所以,《石头记》效仿《水浒传》以女娲补天开篇。《水浒传》中隐藏女娲补天神话,只是施耐庵一字不提而已。 《水浒传》着重写靖难之役,《石头记》则以靖难之役后之永乐迁都为一个历史节点,“金陵十二钗”就是从朱棣开始到朱由校为止的大明十二陵。金,是朱明,陵即陵墓。大明最后一帝朱由榔被俘后,请求吴三桂将他押到北京,“欲还见十二陵而死”。 那么,“飞燕”指的就是燕王朱棣。《水浒传》中暗藏《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记载的一则道士传于市井的歌谣:“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所以,写了一个“慕容彦达”,慕是“暮”的谐音,彦达即“燕达”。 《水浒传》认为,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玄武门之变,因而以唐牛儿、牛子、牛二暗写大唐、大明两个天策上将。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是天策上将,靖难之役后,朱棣次子朱高煦自称天策上将。这二人都是属牛的母亲所生之第二子,便是“牛二”。 “牛,件也”,件,“人牛”,就是“朱”。以唐喻明,所以,《石头记》中的飞燕在金盘中舞过,却又来到安史之乱,安禄山以木瓜掷伤了太真乳。 乳,“从孚从乚。乚者,玄鸟也”,古人认为,玄鸟就是燕子,也就是书中的“小燕四儿”。木瓜之“瓜”古字作“苽”,是“草瓜”,草即曹雪芹的“曹”,也就是朱姓先祖之邾国曹姓。瓜,又叫“蒋瓜”,金陵古称蒋州,“蒋玉函”喻之。 “瓜分爮斝”、“分瓜笑绿媛”,所分之瓜就是刘姥姥说的“花儿结了个大倭瓜”之瓜,也就是南瓜,寓意南明时期朱家瓜分太祖之瓜。花,即草化,也就是曹化,寓意出自邾国曹姓的朱明。 林黛玉是绛珠草,也就是出自曹姓之朱家人。“草胎木质”,一喻桂林靖江王,二喻朱家木字辈的皇帝。“金陵十二钗”最为深刻的寓意,就是“北静(京)郡(君)王”始于木字辈,亡于木字辈。 李白《清平调》:“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是写给杨贵妃的,因此,杨妃即飞燕,飞燕即杨妃,这是“钗黛合一”的一大寓意。也就是说,薛宝钗、林黛玉都将如杨妃那样,因六军哗变而被缢杀于“马嵬坡”佛堂。 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于金禅寺,次日纵火焚化。康熙属马,岂不就是“马嵬坡”?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隐写的就是“杨妃”、“飞燕”的一大结局,寓意大明彻底消亡。因此,又照应了“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大明千真万确地亡于“金”。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大明太祖以金鸡自称,大明却亡于“金”,岂不是“又向荒唐演大荒”?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