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张天师、洞玄国师是谁,雪花大蛇隐藏大明惊天机密?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4-04-10 08:50:41

上一篇文章讲到,洪太尉奉丹诏来到龙虎山,诏请嗣汉张天师进京,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瘟疫。在上清宫住了一晚,洪太尉便要上龙虎山顶去见张天师。上清宫住持真人告诉洪太尉,这代张天师号虚靖先生。

虚靖先生是第二十九代张天师张继先,是宋徽宗于崇宁四年(1105年)敕封的,与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差了将近五十年。宋仁宗所封之张天师是虚白先生,而洪太尉所诏请的张天师却是几十年后的虚靖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虚靖天师就是霹雳大仙

却说洪太尉来到三清殿上,把丹诏供养了,便问监宫真人道:“天师今在何处?”住持真人向前禀道:“好教太尉得知:这代祖师号曰‘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向龙虎山顶,结一茅庵,修真养性。因此不住本宫。”

这段交代,与历史真实相符,写的就是张天师虚靖先生。明代大儒宋濂作序的《张天师世家》中说,第三十代张天师虚靖先生九岁嗣教,结庐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讲的是一个真实的张天师,又与《水浒传》所写的明朝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世家》中说:“(张继先)五岁不言,一日,闻鸡鸣,忽笑,赋诗曰:‘灵鹦有五德,冠距不离身,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这段记载,与前面文章中讲到的朱元璋《金鸡报晓》诗暗合,而其所言之“灵鹦有五德”,也就是“引首”中所写的“太祖武德皇帝”。

“武德”二字取自朱元璋谥号,也谐音“五德”,指的是朱元璋所立朱家五行字辈。“引首”中说:“后来感的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天道循环,指的就是五德循环,朱家皇帝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德皇帝。

宋濂在《世家》序言中说:“崇宁初,懈坊池水溢,遣使者召见,书铁符投之,怒雷砾蛟,蛟死水裔。”虚靖先生所用之法,就是他自己发明的雷法,这个法术在《水浒传》中就被写成了“五雷天罡正法”。五雷,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雷,《淮南子·坠形》有云:“阴阳相薄为雷”,阴阳即“明”,五雷天罡就是隐语的朱家五德皇帝。

雷为霹雳,所以,虚靖先生就是霹雳大仙,霹雳大仙就是“太祖五德皇帝”。因此,虚靖先生之一隐喻就是朱元璋。如此,洪太尉诏请虚靖先生,岂不是自己请自己?

《水浒传》中的人物合而为一,分而为众,一人多面,多人一面。比如后文书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在渭州城中是提辖鲁达,又是镇关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自己打自己,寓意朱家自相火并。鲁达又喻燕王,与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是同一个隐喻寓意,典出《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日暮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鱼尾与燕尾相似”,鲁达即燕达,日在鱼下,也就是“日暮逐燕”的意思。鲁,又暗指封地在东鲁的邾子国。曹姓邾子国是大明朱姓的先祖,朱姓由曹姓化出,朱元璋曾经做过和尚,故而是“花和尚”,花,草化(曹化)。《西游记》、《石头记》中的“花”也是这样的寓意,“东鲁孔梅溪”,指的就是封地在鲁国之东的邾国。

鲁智深吃狗肉大闹五台山,大相国寺“遇林而起”,二龙山与操刀鬼曹正等人聚义,身穿皂布直裰,暗喻大明黑衣宰相道衍和尚。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农历壬戌年,道衍秘访燕王,“以白帽加王”怂恿朱棣篡位。而嘉祐三年是农历戊戌年,后文书中将要写到的宋徽宗则出生于壬戌年,时间节点都指向“狗”年。鲁智深既是大明太祖,又喻大明太宗文皇帝,还是黑衣宰相道衍。

除了鲁智深,宋江之“花村刀笔吏”、“及时雨”也隐藏了大明太祖以及燕王的寓意。因此,龙虎山上出现两个大明太祖,不足为奇。

雪花大蛇隐藏惊天机密

次日五更时分,洪太尉香汤沐浴,换了一身新鲜布衣,脚下穿上麻鞋草履,吃了素斋,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上龙虎山去请张天师。

五更时分,也就是鸡鸣待晓之时,“三声唤出扶桑日”,朱元璋的这句诗就是“五更时分”,张天师虚靖先生也是“五更张大口,唤醒梦中人”,在《水浒传》中都是“明”。五更,谐音寓意是五德更替,大明皇位传承。后来的《西游记》、《石头记》则多以“五鼓”替代“五更”,与《水浒传》是一个意思。

洪太尉走不多久,就遇到了一只吊睛白额锦毛虎和一条雪花大蛇。这条大虫即后文书中的锦毛虎燕顺、跳涧虎陈达,隐喻燕王,也暗写朱元璋。

吊睛白额锦毛虎,其中隐藏了靖难之役中两个关键人物,一是燕王朱棣,二是黑衣宰相道衍。道衍“目三角,形如病虎”,白额即僧人落发之状。白额,也是上文讲到的“以白帽加王”。虎头山有“王”字,加上“白”,就是个“皇”字。

清风山三个头领燕顺、王英、郑天寿,合起来是“燕王英武真天授”。“燕王英武”四字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真天授”说的是朱棣把自己比作玄武大帝,玄武大帝是玉皇大帝的接班人,三大名著中的“玉帝”都是朱元璋。陈达,是以朱元璋母亲陈氏太后为喻,《西游记》中的陈家庄也是写的陈氏太后。

雪花大蛇,即生于蛇年(1377年)大雪节的朱允炆。雪花大蛇“张开巨口,吐出舌头,喷那毒气在洪太尉脸上”,这个情节写得很玄秘,难道朱元璋之死与朱允炆有关?参照后文书“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大有可能。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朱棣对朱允炆“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十一日寅时即殓,七日即葬”这样对待太祖非常不满,朱允炆为何如此急不可耐地对待扶他上位的爷爷?这件事,又暗写在了阳谷县的故事之中。潘金莲、王婆为掩盖武大郎被毒杀真相,就是这么干的。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书中,武松对宋江说自己为何来投奔柴大官人:“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 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清河县,不是山东阳谷县邻郡之县,山东没有清河县。而书中的山东指的是梁山之东,也就是大明新都。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梁山实写的是京西石景山,石景山古称梁山。

阳谷县也不是山东阳谷县,而是出自朱元璋《游钟山》诗中的“钟山阳谷梵王家”,本写的是宝志禅师之独龙阜。朱元璋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就把宝志禅师墓移走,他自己后来葬在了这里。因此,“二龙山”隐写的就是独龙阜玩珠峰所葬之朱家二龙。宝珠寺、杨志,其中就隐藏了“宝志”。

清河县指的是清河县人郭守敬所疏通的北京清河,清河之西就是大明都城,故东溪村相邻就有西溪村。村,又作“邨”,也就是“屯邑”,屯谐音豚,也就是朱(猪)。武松打晕清河县“本处机密”,寓意朱棣要掩盖历史真相,但大明真相却只是“昏沉”,必定要把揭穿。《水浒传》中就隐藏了诸多大明真相,其中最大的机密恐怕就是朱元璋、朱允炆祖孙死亡真相。

在后面的文章中,还将继续依据《水浒传》原著文本,挖掘历史真相,揭穿施耐庵隐藏在书中的“本处机密”。

铁笛仙隐含大明必亡

吊睛白额锦毛虎、雪花大蛇隐去后,洪太尉继续往上顶走。“正欲移步,只听得松树背后隐隐地笛声吹响”。这笛声渐行渐近,洪太尉定睛看时,只见“那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管铁笛,转出山凹来”。

凹同“洼”,是“水圭”,圭即朱元璋(璋,半圭),所谓蓼儿洼,其实就是写的大明都城。《石头记》中之凹晶馆,也是此喻。

道童越走越近,洪太尉看那道童时:“头绾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绦结草来编,脚下芒鞋麻间隔。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昔日吕洞宾有首《牧童》诗道得好: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篇赞词中的“明眸皓齿”、“绿鬓朱颜”隐写的就是朱明。所引用的七绝,确是吕洞宾原作,但吕仙是唐朝人,此诗不是为虚靖先生而作。施耐庵以唐朝人写的诗,隐写大明藩镇之乱,这回书中就有两处。其中的寓意,说的是大明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建文帝被明朝的天策上将射杀。

吕洞宾之“吕”,隐射朱允炆之母吕氏。洞,是下文要讲到的洞玄国师。宾,是宾天之意,后文书中武松一对“雪花宾铁戒刀”,其中就有“雪花宾天”的隐喻。

这首七绝中的“草铺”、“月明”与赞词中的“结草”、“明眸”、“朱颜”等,依然是大明的隐喻。蓑衣,“草雨衣也”。《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闻雨而喜”,驾崩于西宫。蓑衣,因而借喻为这段历史。大明太祖“闻雨降喜形于色”,就是“及时雨”,这段历史还隐写在了阳谷县的故事之中。这是后话,容后再表。

道童“脚下芒鞋麻间隔”,芒,《周礼·地官·稻人》:“泽草所生,种之芒种——芒种,稻麦也。”稻音道,麦,即后文书中将要写到的打麦场。打麦场隐写的是朱元璋出世前,其母陈氏太后梦见自己在舍南麦场得黄狗所赐之冷香丸。这段历史,前面说“天香”时已经讲过。

麻,即麻衣,指的是孝服,照应“蓑衣”,寓意大明太祖已经升天。所以,道童“横吹着一管铁笛”,他就是“铁笛仙”,铁笛就是“天帝”的谐音。后文书中写到的玉帝,指的就是这个天帝,隐喻朱元璋。璋即玉,因而,《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玉帝隐写的就是朱元璋。

笛,是“朱由”,虽然施耐庵未能见到大明灭亡,但却在书中反复“预言”,朱家将亡于木字辈中的由字辈。因而,以宋徽宗时期的虚靖先生穿越到仁宗时期。

《世家》中说:“四年复召,建醮内廷,因密奏赤马红羊之兆,请修德。”崇宁四年(1105年),虚靖先生在皇宫内廷修设罗天大醮,秘密为宋徽宗预言了赤马红羊之祸。赤马、红羊指的是靖康元年(丁未)、靖康二年(丙午),靖康之耻,靖康就被借喻为靖难之役,康,就是后文书中写到的建康,燕王起兵攻占建康即“靖康”。

虚靖先生倒骑一头黄牛,是“牛”上有“人”,也就是个“朱”字。黄牛,也就是陈氏太后梦中在舍南麦场遇到的从西北而来黄冠,暗指朱元璋先祖黄帝。

“铁笛仙”是梁山好汉马麟,待讲到这条好汉时,再来进一步解读书中更深层次的隐喻寓意。总而言之,张天师虚靖先生穿越到此,是要隐写《水浒传》的主题:封建必亡。

大唐洞玄国师究竟是谁

洪太尉不识张天师,回到上清宫,第二天,真人便引他去游览各处宫殿。来到伏魔之殿时,洪太尉要打开大门,住持真人“此是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不能打开。住持真人所说的“大唐洞玄国师”又是谁呢?

《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记载,永乐十五年三月“命立庙北京皇城之西,赐名洪恩灵济宫,加封知证为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普济清微洞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洞玄国师就是徐知证。徐知证的兄弟徐知谔也一并受封洪恩真君王爵,命礼部新鳌峰之庙春秋致祭。

洞玄国师即出此典,后文书中的“九天玄女”也是此喻。鳌峰,则是“宋江夜看小鳌山”,以及时迁火烧翠云楼时写到的鳌山。

徐氏兄弟是五代十国中吴国权臣徐温之子,《明实录》中说二徐真君“尝师兵入闽靖群盗,闽人德之为立生祠于闽县之鳌峰,累著灵应”。然而,朱棣所说的二徐真君入闽靖盗是伪造的。

《晋安逸志》中说,二徐于晋开福二年(公元946年)率师入闽,史书上却记载徐知谔于升元(烈祖李昪年号)三年(公元939年)五月暴毙,卒年三十五岁。陆游《南唐书》中说徐知证卒年四十二岁,也没能活到开福二年。相关史料中,南唐出师闽国,根本就没有二徐率兵的记载。

徐知证、徐知谔不仅没有入闽,而且,这两人品行极坏,史料中称他们是“狎昵小人”、嚣张跋扈之辈。朱棣之所以封这二人,名求仙药,实则以“靖盗”为自己靖难张目。因而,“洞玄国师”的背后,就隐藏着朱棣,也就是书中所写的“妖魔”。妖魔,指的是播乱大明的藩镇。

“大唐洞玄国师”,此唐又指南唐。二徐真君之父徐温曾收养过一个乞丐,取名徐知诰,也就是后来南唐之主李昪。李昪之后,其子李璟继位,是为唐中宗。中宗非常尊重义弟徐知证,“知证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这对叔侄,又影射了朱棣、朱允炆,朱高煦、朱瞻基叔侄,《水浒传》隐写了大明这两对叔侄的皇位之战。

施耐庵写“大唐洞玄国师”,就是以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暗写大明靖难之役。徐知证之为人,正是朱棣之写照。洞玄之“玄”,即玄武之玄,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施耐庵以徐知证暗讽。

下一篇文章,就将讲到洪太尉打开伏魔之殿大门,在伏魔大殿中“误走妖魔”。那么,伏魔大殿写的是哪里,洪太尉误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妖魔呢?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