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德堂本《西游记》究竟是何时刊刻的,一直有争议。这个刻本中有一篇秣陵陈元之撰写的《刊西游记序》,这篇序言落款“时壬辰夏端四日也”。加之世德堂刊本有“万历”风格,因而推定“壬辰”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六十年一花甲,为何“壬辰”就确定是万历二十年?刻本有“万历”风格又是如何辨析的?风格是可以传承的,模仿经典到一定程度也可乱真。
从《西游记》故事背后的真相看“壬辰”,应当再延展一百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712年。排除“陈元之”虚构“壬辰”,世德堂本《西游记》应当刊刻于是年。因此,《西游记》成书于清早期,这部书隐写的是大明兴亡历史。与之前的《水浒传》,稍后的石头记共一个主题:封建必亡。
这样“考证”有没有道理,那就请看《西游记》究竟写的是什么吧。
《清夜吟》统领全篇,寓意大明已终世德堂本《西游记》总共一百回,以五回为一卷,总共二十卷。每卷以一个字为卷名,第一卷是“月字卷”,第二卷是“到字卷”,第三卷是“天字卷”,第四卷是“心”字卷,第五卷是“处字卷”……,这五卷卷名是一句诗“月到天心处”。
再往后看各卷卷名,原来是北宋邵雍的一首五言绝句《清夜吟》,其诗云:“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水浒传》中,也有一首邵雍的诗,是一首七律《观盛花吟》。施耐庵改写点化这首诗的几句几个字,以此交代这部书隐写的是大明历史。《西游记》效仿《水浒传》,也以邵雍的诗暗示这部书同样隐藏着明朝故事,主题也是“封建必亡”。讲《西游记》,就得从这首《清夜吟》讲起。
“月到天心处”,是明月升到中天之象,然后就要西沉了。月,在四大名著中都是大明的意象,月到天心即将西沉,就是《西游记》“西”的一大来历。“西”还预伏了乌巢禅师,“乌巢禅师”是谁,下一篇文章再讲。
北宋周麟之说:“心为大火”,太史公则云“心为明堂”。《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由此,吴承恩塑造了一个“心猿”,心猿即朱明。书中的“心猿”就是孙悟空,石猴、美猴王、四大混世猴都是“心猿”。
心为火,离为火,《广韵》:“离,明也”。《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显然,这是一段虚构的历史,朱元璋之所以把自己写成火德星君下界(《三国演义》也有这个情节),是因为朱元璋说他们家朱姓出自邾国曹姓。邾国曹姓的先祖是吴回祝融,“融,大明也”,祝融是火正,故朱元璋以祝融自喻。《西游记》中以一个“心”字,暗点了大明朱家来历。
大明建立于戊申年,亡于甲申年,申肖猴。朱元璋建立大明,因而是“心猿”。“大明”出自吴回祝融,朱元璋又自称火正下界,因此,在称帝之前,不避张士诚称吴王在前之忌,自称吴国公、吴王。《水浒传》中“武松夜走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人,以及《西游记》中的蜈蚣精等等,都是暗写的吴国公、吴王。
以“回”划分章节,是《水浒传》的首创,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在明末清初时才由毛纶毛宗岗父子修订,把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二百四十则合并为一百二十回,这时,才有《三国演义》书名与章回。
《水浒传》之所以以“回”为章节,就是暗写吴回,交代这部书隐写的是大明历史。《西游记》仿此,,以《清夜吟》把一百回划为十二卷,每卷五回,就是隐写“吴回”。
《红楼梦》中的无稽崖,无,是“吴”的谐音,稽是“姬(鸡)”的谐音,崖则谐音“鸭”。鸭为甲鸟,朱明出自凤阳,朱元璋建都于南方火正朱雀之地,凤凰、朱雀都是“甲鸟”。
无稽、乌鸡,《石头记》之无稽崖,出自《西游记》中的乌鸡国。
“风从水面来”,寓意洪武,大明从洪武而来。《说文解字》:“風,八風也……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虫八即重八。朱重八之祖颛顼帝是黄帝之孙,黄帝是风姓娲皇氏之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以女娲补天为总线,暗写大明。所谓“风月”,都是讲的朱明。
“一般清意味”,这就点到了“清”,吴承恩以此引喻为取代大明的“清”。“清意”即“清夷”,若是《西游记》写于万历二十年之前,作者又如何知道“清夷”?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这才改后金为大清。这段历史写在了第九十三回“布金禅寺”之中,同时,“布金禅寺”也隐写了大明(南明)灭亡。
《清实录·本纪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此“硃果”即邾国,寓意清取代明也是“天意”。
《玉篇》解读:“味,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西游记》中的金公、木母、土母、水母、火德都是“味”,象征朱家“五德皇帝”。
“料得少人知”,《西游记》的主旨与《水浒传》一样,揭示的是大明灭亡根由。大明因何而亡,吴承恩说,这其中的玄机极少有人知道。
“清夜吟”,吴承恩假借这三个字,交代了《西游记》的成书时间,是在“清夜”。与《石头记》中:“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是同一寓意,其中隐藏的都是大明灭亡之后的写书时代背景。
太祖开辟鸿蒙,西游释厄揭示大明灭亡根由讲完了《清夜吟》,就得讲《西游记》的开篇词(诗)。四大名著都有开篇词,除《三国演义》开篇词是后来所加,其余都是作者原创。开篇词是全书主题的高度概括,吴承恩为《西游记》所写的开篇词是: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似乎是在写盘古开辟洪荒,下文书确实也是讲的天地初开之后的演进。但是,这首诗却是写的朱元璋开辟大明。
“混沌”要分开解读。混,从水昆声,本义是“水势盛大”,也就是“洪”。混并、混齐、混同,意思是以武力兼并,其中藏“武”,“混”则洪武。混,“水昆”,《说文解字》:“昆,同也”,“昆,明也”。“日日之比曰昆”,“昆”,预伏了齐天大圣。
沌,“水屯”,屯谐音“豚”。“屯”,也是水势汹汹的样子。“混沌”二字,也就隐写了朱明洪武吞并天下。“混沌未分天地乱”,寓意大明尚未建立,其时,元末大乱,群雄逐鹿。
茫茫渺渺,也是形容大水的。“茫茫渺渺”被《石头记》显化,写成“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此二神暗写的是大明二祖,也就是一僧一道。僧,指曾经出家的大明太祖朱元璋,《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的观音大士(菩萨)都是朱元璋的意象。渺渺真人,指的是自称玄武大帝转世的朱棣。“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朱元璋在《龙池宴》中说的真人,就是他自己,《水浒传》等借此比喻大明皇帝。
“自从盘古破鸿蒙”,盘古之“盘”是虎踞龙蟠之“蟠”的谐音。鸿蒙,即“洪蒙”,洪是朱洪武的“洪”,蒙,本义是指草名,即菟丝。“菟”为“草兔”,草谐音“曹”,即朱姓出自曹姓,四大名著都是这样的寓意。卯肖兔,就是大明的意象。“开辟鸿蒙”,就是指的朱元璋建立大明。
这首七律分为上下两层,前四句写的是大明建立,后四句则隐伏大明灭亡。
覆载群生仰至仁:此句出自《大唐三藏圣教序》“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覆载,在这句话中的意思本是天覆地载,比喻帝位恩德。但在《西游记》特殊的语境中,则有“翻车”之意。
《大唐三藏圣教序》出现在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吴承恩说是大唐贞观二十七年时,唐僧取经回长安,太宗文皇帝亲手撰写。历史上贞观年号只有二十三年,多出的四年隐喻大明太宗文皇帝夺位成功,把建文四年并入洪武年号。“五圣”,指的是大明“五德皇帝”,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字辈。
朱元璋“封建诸子”,导致大明因藩镇之乱而“翻车”,太宗文皇帝就是第一个翻天覆地的藩王。“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也是覆载,载,乘也。覆载,翻车,“車”中藏申,就是“猴”。乘也是“舟”,覆载,也是翻船,因“洪”而覆舟。
这样解读,似乎勉强,那么,下面一句“发明万物皆成善”就承接“翻车”、“覆舟”,隐藏了极深的寓意。这句话中的“发明”,就是说的大明建立。万物之“萬”,是“草禺”,禺即猴,草猴即曹侯,大明朱姓就出自诸侯国之邾子国(朱紫国)。
萬,指的是万历,史家有云“大明实亡于万历”。南明时期,以万历子孙为大明正统,南明最后一帝朱由榔就是万历之孙。
这句话中有一个“善”字,这个字在四大名著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直以来,我并没有搞明白“善”字在四大名著,尤其是《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中的寓意。查阅很多资料后,才知道“善”是“骟”的谐音。比如,《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写的是乌鸡国故事,降服青毛狮子后,文殊菩萨说了这样一句话:“点污他不得,他是个扇了的狮子。”
骟,写成了“扇”,所以,《水浒传》多处写到“扇”,梁山好汉有铁扇子宋清。铁扇子,即天扇子,这就隐藏了“天骟”。施耐庵寓意,大明因“封建诸子”而忤逆天道,就是一头扇了的狮子。“晴雯撕扇”是《红楼梦》著名的情节,其“扇”也是“善”。
狮子,是《西游记》七绝山“柿子”的谐音,柿子别名朱果,隐喻朱明朱姓先祖之邾国。书中的狮驼国,就是以邾国隐写的大明。只需一个“善”字,就足以证明《西游记》隐写了大明灭亡。
而“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其中的“会”是吴回之“回”的谐音。元,则是朱元璋的“元”。这两句,交代的是作者写《西游记》目的,吴承恩也是“悼明之亡,揭明之短”“厄,科厄,木节也”。大明最终亡于五德中的木字辈,故是“木节”。
节为“朱约”,也就是竹节。竹谐音“朱”,节,止也,寓意朱明终结。所以,“西游释厄”并非讲的是道教或者佛教“释厄”,而是揭示大明灭亡之因由。
人生于寅,寓意大明亡于壬寅开篇词之后就是正文,但吴承恩没有直接写故事,而是以邵雍《皇极经世书》为本,自创了一段“开辟鸿蒙”议论:“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后来的《石头记》在第十四回书中祥批十二地支,寓意金陵十二钗。我在解读《红楼梦》的文章中讲到,金陵十二钗寓意大明十二陵与十二代靖江王。
天地之数十二万九六百岁,与后文书中如来佛祖所说的一劫是同一个数字。以十二地支算,每一会是一万八百岁,一元恰是一会的十二倍。而书中孙悟空的筋斗云则是十万八千里,与一会恰成十倍之数。
十二,隐写的是从太宗文皇帝(《西游记》中的皇帝就是太宗文皇帝)至天启帝,总共有十二陵。十二代皇帝总共十辈人,其中,朱厚照、朱厚熜同辈。景德帝朱祁钰没有葬入十二陵,只以亲王身份葬在了西山——这件事,也写在了《西游记》中。
十二陵之后,就是朱由检。清顺治给朱由检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石头记》中有“体仁院”,此“体仁院”之一出处就是朱由检的谥号,而“体仁院”中还隐含了朱棣的时候,朱高炽的谥号和庙号。南明最后一帝,也可以说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在郑经所上的谥号中则有“礼仁”二字。
“覆载群生仰至仁”,至仁,又是大明止于“仁”的意思。下文所讲的大明之亡,就与“仁”有关。
书中继续写道:“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这段文字讲的是阴阳更替,月落日升,日升月落,讲的就是“明”。
看官记真:这段文字讲的是“人定于亥”。亥时,就是“人定”之时,但在《西游记》中却又有更深的寓意。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生于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大明太祖因出自高阳氏姬姓而自称“金鸡”,出世一声啼岂不就是“鸡鸣”?
第五十五回书中有昴日星官,两声啼杀蝎子精,三声啼叫全五德:“踊跃雄威全五德,峥嵘壮势羡三鸣”。这段故事,点化自朱元璋《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所以,“卯则日出”伏于昴日星官。而“寅不通光”,隐写的是大明亡于“寅”。
“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朱元璋属龙,食后即“事后”、“逝后”等等。大明太祖崩于戊寅(1398年),朱允炆对待祖父“次日而敛,七日而葬”,迫不及待地登基继位。建文帝属蛇,故而是“巳则挨排”。
“日午天中”:日,即朱元璋诗中的“扶桑日”。午为火,是大明国运。午同“牾”,逆也,《律书》曰:“午者,阴阳交,故曰‘午’。”阴阳相交即“明”,“月到天心处”,日到中天,寓意大明将终。所以,“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其中的“申”,指的就是甲申年(1644年)。
甲申之后,大明尚未彻底消亡,还有南明存在,“人定于亥”就写了南明之亡。欲知其祥,且看下文。
吴承恩接着说:“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历曰”所说的出自《素问·六微旨大论》,历书就是《石头记》中提到的“时宪书”。时宪书自古就有,而红学却认为是乾隆发明的,令人不禁一笑。
这段话,依然讲的是阴阳。阴为月,阳为日,就是个“明”字。“正当寅会”、“人生于寅”,与《水浒传》中的“虎”,以及《石头记》中的“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宝玉是“古今天下第一寅壬”是同一个寓意,隐写的就是大明灭亡。
“人生于寅”,其中就隐藏了“人寅”,也就是六十花甲中的“壬寅”。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将大明最后一帝永历皇帝朱由榔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禅寺。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故而“正当寅会”。“人生于寅”,其中就隐写了“壬寅”。金蝉子、金山寺,以及“布金禅寺”,就是南明终结的金禅寺。
壬寅年,朱由榔终局,意味着大明彻底灭亡。朱由榔生于天启三年(1623年),干支癸亥,属猪,故而,“人定于亥”。
《西游记》绝对写到了大明灭亡,吴承恩不是预见,而是“遇见”,他经历了“清明”末世之厄。因此,《西游记》的作者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