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一回,写的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内外提点、殿前太尉奉诏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诏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却在伏魔大殿中放出了地穴中的妖魔。于是,梁山好汉出世,“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那么,这个误走妖魔的洪太尉是谁,《水浒传》隐写的是大明历史,却为何闹的是赵家社稷、宋国乾坤呢?
洪太尉就是“洪武”?“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这首五绝,隐藏了北宋仁宗嘉祐三年的“朱瘟”,《水浒传》实写的是大明五十多年的藩镇之乱。因而,故去六年的范仲淹奏请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诏嗣汉张天师祈禳瘟疫。
范仲淹,幼时随母改嫁朱姓商人,名叫朱说,二十九岁后才认祖归宗姓范名仲淹。《水浒传》用起“朱说”,引喻“朱元璋说”。朱元璋“封建诸子”,又“孙立”而导致了大明藩镇之乱。
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第一回开篇写的是仁宗早朝大明宫紫宸殿天香楼,隐写的是“大明”宫,紫宸即朱辰,朱元璋属龙,“天香”典出《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是朱元璋出世时的神迹。《西游记》、《红楼梦》中仿此,写的都是朱明历史。所以,皇帝“降香一炷”,就是后文书中所写的“香花灯烛”。
花,即草化,是“曹化”的谐音,隐写的是朱元璋说他们家的朱姓出自邾国曹姓。故而,花和尚、花村刀笔吏、花荣、一枝花等等“花”,都是朱家人。而后之花果山、花袭人、金陵群芳,也同此喻。
香,就是天香楼之“香”,灯烛即火德运之朱(明),梁山好汉杀人放火、四大名著一片火海,还是写的朱明。
《水浒传》中最先隐写女娲补天神话,女娲补天补的是颛顼帝之周天——“(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书中多处写到芦苇,葫芦,即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淫水即洪水,暗喻洪武,朱洪武开辟鸿蒙,故是“水浒”。
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朱元璋就是“淮南子”。《淮南子》本名《鸿烈》,鸿,大也,烈,明也,“鸿烈”就是大明。《西游记》、《红楼梦》效仿《水浒传》,也以《淮南子》(《鸿烈》)隐写大明太祖。
《鸿烈》、“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仁宗就钦点洪信为钦差,前往龙虎山诏请张天师。《说文解字》:“信,序说会意曰信武是也”,故洪信即洪武。
洪信是殿前太尉,太尉为武职,“洪信”还是洪武。朱洪武此去龙虎山,那就要放出妖魔了。
龙虎山写的是哪里?洪太尉领了诏敕,离了东京,取路径投信州贵溪县来。信州贵溪确有龙虎山,就是张天师修道之地。但《水浒传》中所有的地名都是借用,实写的都是大明两京。比如,后文书中智取生辰纲故事中的安乐村黄泥冈。安乐村出自《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永乐六年五月“命于辽东自在、快活二城设自在、安乐二州”。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快活林,也出此典,借喻太宗文皇帝朱棣。
南京牛首之龙:“……右分一支,生翠屏山,从烂石冈落,变作冈龙,至麻田止。中抽将军山,过黄泥冈,起祝禧寺,至安德门,……(《堪舆杂着》)。”不仅黄泥冈被借喻为南京,“杨雄大闹翠屏山”的故事也发生在金陵。
因此,洪武所到之江西信州贵溪也就不是实写的地方了。书中多处以《西江月》描写梁山好汉,西江即此“江西”,寓意大明都城在长江之东,西边就是长江。信州,也就是“武”州。贵溪之“贵”,即朱元璋之“璋”,璋为半圭,谐音为“贵”,朱贵即朱圭。贵,又谐音龟、鬼,都是朱明的隐喻符码,下文将讲到“龟”。
溪,水奚,水即洪武之喻,又象征朱家“五德皇帝”中的水字辈。奚,“豚生三月”,也就是小猪。故,《红楼梦》中的芹溪之类,就是这样的寓意。“石即豕,亥字寓焉”,《石头记》就是《豕头记》。
“江西信州贵溪”隐喻大明都城金陵,那么,龙虎山又是哪里呢?晋代张勃在《吴录》中说,刘备命诸葛亮考察金陵,孔明看了地形叹道:“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这是“龙虎山”之一出典。
南京栖霞山有三峰,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宫,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三山聚义打青州”之三山也出自栖霞山,后文书中铁叫子乐和是茅州人,隐写的是茅宫峰,此地之龙山、虎山,也就合为“龙虎山”。
第十三回书中,郓城县令时文彬命朱仝、雷横出城缉盗,要他们采撷东溪村山上大红叶树红叶为凭,证明到此巡逻。这里,写的就是栖霞山。
因此,“洪太尉误走妖魔”,故事的背景地就是大明金陵,洪武三年,朱元璋在此“封建诸子”。
朱元璋做了一个三清梦洪太尉到了信州,大小官员出迎,先差人到龙虎山,吩咐上清宫接驾。次日,洪太尉到了龙虎山,“只见上清宫许多道众,鸣钟击鼓,香花灯烛,幢幡宝盖,一派仙乐,都下山来迎接丹诏,直至上清宫前下马。”洪太尉下马,看那上清宫时,书中有一篇非常长的瘦词,隐写了上清宫就是紫薇宫,也是武当山。
“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太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靸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太乙,即天一,《史记·天官书》中说:“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书中的枪棒(棓)皆出于此,禁军教头以及所有舞枪弄棒者,都是紫宫左右枪棒禁卫的皇帝。
天棓,书中写成栾廷玉的绰号“铁棒”,因而,铁即天,比如生铁佛即升天佛,寓意已经“升天”的曾经出家为僧的大明太祖高皇帝。因此,三清殿上设宴是“水陆俱进”。前面有“香花灯烛”之类,此处有“水陆”,就是讲的“水陆道场”,洪武升天。
那么,此处为何着如此之多的笔墨专写三清殿呢?原来,《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了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二月十四讲述的一个梦:
……。台又旋北向以后,居南中立三尊贵,若道家三清,其中一人美貌修髯,异常所见,顾我甚至。既而,三人西北去。朕亦归舍,复出门,则景象迥异,非在乡里时矣!旁有立者,朕问‘适尊贵何之?’曰‘还天宫矣。’朕急趋从之,道遇紫衣者数人,其一人以绛衣授朕,里皆五彩,朕问‘此何服?’一人曰‘此真人服’,朕方服之,不觉冠履俱备。又一人授朕剑,光气烨然。复命朕道东南而行,遇一皂衣短袖者来,露首及两肱、两股,首戴一龟,两耳,怒目,由西北而去。……
这个梦很长,讲得极其详细,最终,朱元璋还梦见自己来到孝陵,其子朱标早已青衣而立,在那里等他了。
朱元璋问:“若此者其思梦耶?正梦耶?”时翰林侍讲学士朱升、待制詹同侍,对曰:“梦者,人之精神所感,此诚陛下受命之兆,所谓‘正梦’也。昔黄帝梦游华胥而天下大治,古已有之,盖帝王之兴自有天命,非人智力所以致也。”
这个梦,“预言”了朱元璋之后,必定是朱棣继位,是一个传“真人服”的梦。“首戴一龟”者,即以玄武大帝转世自喻的朱棣。玄武,即龟蛇之象。原来,朱棣做皇帝,是“三清”的旨意,朱棣也是由“三清”化出的。
其后,洪太尉误走妖魔,走掉的就是燕王、大明太宗文皇帝朱棣。贵溪,又谐音“龟奚”,洪太尉来到贵溪龙虎山,在三清殿“水陆俱进(晏驾)”,大明第一场“朱瘟”即将来临,朱元璋的“三清梦”即将变成现实。因此,洪太尉把丹诏“供养在三清殿上”。
既写朱明,为何闹赵家社稷?《水浒传》开篇,写的是赵匡胤出世,书中又是以北宋徽宗时期的宋江起义历史写梁山聚义,施耐庵为何就选中了这段历史呢?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很多人物的姓名绰号多能满足隐喻的条件,恰好能隐藏大明历史即人物(皇帝)。其中,孙立引喻为朱元璋、朱棣两次立隔代之君,都挑起了叔侄之争。地煞前三名朱武、黄信、孙立,姓氏组合起来就是“朱皇孙”。神行太保戴宗,其中就隐藏了“太宗”。……
而最深刻的隐喻,则是赵姓的起源。赵姓出自姬姓,与朱元璋家“同宗一族”。《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太祖)出自帝颛顼之后”,赵姓的先祖是颛顼之孙伯益。伯益是舜帝的女婿,舜帝因而赐姓嬴。也就是说,嬴姓本出姬姓。
伯益的第十四世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为驾车大夫。造父助周穆王平徐偃王乱,驭八匹千里马载周穆王,自中原昆仑丘西王母处返回,一日千里,周穆王因此封造父于赵城,遂以赵为氏。造父即秦始皇之先祖,为赵氏嬴姓。
周穆王封伯益于赵,其地在赵城,也就是后来的山西洪洞县。洪洞县涉及到洪武、永乐两次大移民,《水浒传》中多次写到槐树,比如,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中,写鲁智深来到瓦罐寺中,“见绿槐树下放着一条桌子”。“倒拔垂杨柳”故事中,鲁智深在菜园子里“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
“惜哉英雄,到此翻为槐国梦”,“数株槐柳绿阴浓”,“数十株槐柳绿如烟”……等等,都是说的“洪洞”。而“槐”,又谐音淮,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水浒传》隐藏了女娲补天神话,朱元璋就是“淮南子”。槐,又是“木鬼”,隐喻木字辈的朱棣。
后文书中,洪太尉将在龙虎山伏魔大殿中撬开地穴,藏在地穴中的妖魔“遇洪而开”,一齐逃出——此洞即“洪洞”,也就是朱洪武之国。
“引首”结尾处,写了这样一段话:“文武百官商议,都向待漏院中聚会,伺候早朝,奏闻天子。专要祈祷,禳谢瘟疫。不因此事,如何教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是朱棣所建武当山玄武道场之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此处的“宋国乾坤”,还隐喻后文书中即将写到的韩宋韩林儿,施耐庵暗喻朱元璋曾经受小明王之封做了吴国公。
赵家社稷,也就是“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