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大唐帝国的西北孤忠,收复河西走廊的汉人勇士

易云聊历史 2023-06-22 15:02:12

“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新唐书》

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与此同时,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则趁机侵入西域,并大举攻入河西走廊。贞元三年(787年),吐蕃攻陷大唐在河西走廊上最后一个据点沙州(今甘肃敦煌),河西走廊全部沦陷,河西走廊上的各族人民被迫接受吐蕃的统治。当时吐蕃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统治手段粗暴,吐蕃废除了河西走廊上曾经大唐的行政机构,河西走廊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倒退,河西走廊上的各族人民无不怀念大唐,一场重归大唐的起义在时光中酝酿,只得那振臂一呼的领头人,而这领头人就是本期文章的主人公张议潮。

张议潮,沙州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其家世代为沙州州将,系沙州豪族。当时吐蕃强盛,张家不得不委身吐蕃,但心中大唐的情怀始终未能磨灭。张议潮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对东方的大唐更是心生崇拜向往之志,并一致为恢复河西做准备。会昌年间(841年—846年),吐蕃连年自然灾害,以至“人饥疫,死者相枕藉”,国力由此遭到削弱。大中二年(848年),唐军趁吐蕃虚弱之际,收复原州(宁夏固原)、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及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消息传到沙州,河西走廊上的汉人备受鼓舞,张议潮见时机成熟,遂于当年在沙州发动了起义,旋即光复沙州。

张议潮的起义正如一颗丢在茅草中的一颗火星,之后,相继收复了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加上沙州合计十一州,河西走廊全部光复。大中五年(851年)八月,张议潮派人将瓜、沙等十一州图籍上报给大唐朝廷。沦陷吐蕃近百年的河西走廊四千里山河一朝得复,张议潮真国士也!

史称“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唐宣宗李忱称赞其“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唐宣宗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哽咽了,长安百姓哽咽了,是啊,上一次这么激动已经是100多年的的开元时代了。唐宣宗遂于沙州设置归义军,统领沙、瓜、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以张议潮为节度使。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又率军收复了吐蕃在河西走廊上最后的据点凉州,打通了从长安经萧关通往西北的道路,张议潮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咸通八年(867年)二月,69岁的张议潮接受朝廷的征召,离开沙州前往自己魂牵梦绕的长安城为官,其侄子张淮深担任归义军留后,主持河西军政。咸通十三年(872年)八月,张议潮病逝长安,享年七十四岁。时人作诗赞曰:“河西沦落百年余,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1 阅读:33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