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被所有人看作异类…|精读《局外人》(二)

大安于隅 2022-12-05 15:20:11

—— 大安精读系列 ——

精读一本书,因为被触动了

【书名】

《局外人》

【推荐阅读人群】

对生活意义

有思考兴趣的朋友

【类别】

文学 小说

这篇继续上次的分享,关于加缪的《局外人》。

上篇讲到了默尔索的生活态度,讲到这其实是一个个体和外界对弈的故事。那这回我们来看看默尔索所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默尔索的世界

首先,这个世界充满了同在的其他人。

默尔索说,当他守在母亲棺木前,看到老人院的老人们无声坐在对面,那一刻,他感觉老人们的目光像在审判自己。为什么这个男人在母亲遗体面前如此镇定,为什么这个孩子脸上没有半点对母亲离去的悲伤?这孩子的良心哪去了?

默尔索没想到的是,这种来自他人的注视审判他会再次遇上。在关于默尔索杀人的庭审上,他看到报社记者对自己目不转睛的盯视,好像在寻找自己身上有哪些漏洞,可以为冷淡期的报纸新闻添上话题热度。

他看到来自观众席和陪审团的审判目光,尤其在对方律师大大渲染了他对母亲死亡的表现冷漠,指证他是以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的时候,他看到了那许多目光里的厌恶和憎恨。

一场关于默尔索杀人的罪行审判,变成了关于默尔索为人的道德审判,原本在默尔索看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却在对方律师对人心的巧妙把握下,从罪行现场扩展至了默尔索的生活方式、情感状态和个人品行。

这个世界必然会生活着其他人,其他人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这群人与自己格格不入,却正好狭路相逢的时候,人群里的每个人都戴上了相同脸谱,每个个体仿佛都成了无瑕疵的圣人,他们汇集成了一股可以审判你的力量。

你在婚姻出轨,他们可以代表另一半对你口诛笔伐;你被拍到待人粗鲁,他们可以代表弱势群体对你无情鞭挞;你在亲人葬礼上毫无泪水,还抽烟喝咖啡,第二天还有心情去泡妞,他们更可以代表道德的至高无上判你有罪。

其他人并不可怕,但当其他人汇集一起,形成了一股实在力量,这股力量还要去影响你的生活,要你只能根据他们的标准行为做事的时候,他人便成为了地狱。

要么选择成为和其他人无差别的一份子,要么就成为被其他人所诟病的孤独异类。很不幸,在对方律师偏离主题的描述下,默尔索成为了众人眼里的那个异类。

默尔索的律师曾经点破过这场审判的真相,他说:“所有一切都是真的,但没有任何东西都是真的。”

老人院院长作证说,默尔索对母亲冷血无情;朋友塞莱斯特作证说,默尔索是个男子汉,这些只是无法预防的不幸事故。所有证人说的都是他们见到的事实,这些都是真的,但事实到了观众耳中,都被裹上了一层主观评判色彩。

正常人的聪明是好事,但默尔索的聪明却成了犯罪证据。一个人的偏见是偶然,一群人的偏见却会不幸成为另一种事实。

这就是可怕的世界上的其他人,他们抱持着自认为的最正确的三观,以此丈量所有人的生活对错,不允许世界有任何意外。好像所有人都该积极生活,所有人都该勤奋好学,所有人都该在死亡面前痛哭流涕。难道 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一份人人要模仿的生活样板吗???

他们不是因为默尔索杀人而对他判处极刑,而是因为默尔索是个异类。生活无法改变,因为一个人的声音无法喊过一群人的执念。

其次,这个世界有着无法抗衡的体制。

临刑前,默尔索坐在牢房里想到了断头机的样子,想到了机子砸下来结束生命的瞬间。受死的人里,没人会希望断头机失灵,不然一次不够,还要砍第二次…

默尔索说,他希望这个要了他命的家伙,一切能正常运转。他无法跳脱出这个判了他死刑的体制,他只能在精神上配合体制运转,接受结果的不容置疑。

他曾有机会让这场审判变得对自己有利。如果他听取了律师建议,给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漠找一个合适理由,比如当时自己还没能消化这个现实,然后能在现场庭审中流露出懊恼、悲伤的痛苦之情,那对方律师对他的指控将失去震撼力,也许最终的罪罚不至于严重到被夺去性命。

荒谬的体制要求他用虚伪和演戏来自救,默索尔做不到,它便抛开默尔索这个当事人,让他成为了这场与自己利益攸关的审判中的旁观者。

观众听了默尔索朋友、女友、邻居的证词,听了双方律师的各自辩词,但没人愿意听一听当事人的真实想法。在代表公平正义的司法程序背后,却是完全的对个体声音的冷漠和忽视。

看起来这个结果是出自法庭威严神圣的公平裁决,表面下,却是人们为了利益,通过演戏做作、言语煽动、借题发挥等手段来混淆视听,来操纵程序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连号称最公平的社会机制都成为了一场被人为设计下的局。不入局,是局外人默尔索最后的坚守,也成为了他最大的致命错误。

体制的可怕就在于,它是温水煮青蛙里,青蛙赖以生存的温水,浸润在生活各处,让人无法离开,同时它也是最后让青蛙一命呜呼的直接原因,由温转沸的环境,让人无法抗衡。

这个世界对默尔索说,你的生活由众人评判,你的命运由体制裁决,最后,你的灵魂也得上交,交给所有人共同信仰的上帝。名义上的自由人,却从来不能自由生活。

这就是默尔索所生活的世界。

也许就是在一次次和这个世界的对峙中,默尔索看到了它无法被改变的真相。

从前,他和世界格格不入,只是年轻气盛仍有再试一次的勇气,现在,他仍和世界格格不入,只是他放弃了去改变世界,同时也拒绝被世界改变,他唯一的避难处就是将自己尘封在无意义的虚无里,消极度日是他在生活面前撑起的自我保护色。

我无法说服自己默尔索是个无罪之人,但我知道他也是一名受害者。每一名罪犯,在成为罪犯之前,都曾是一名受害者。

有意思的是,故事在最后有了反转,这个反转不是默尔索得救了,而是默尔索内心的真实在众人的审判面前、在死亡的虎视眈眈面前慢慢苏醒了。之前,那个毫无情感波动的默尔索,在后半部分的独白里,频频闪现内心的情感流露。

默尔索的再活一次

默尔索说,他感觉到法庭上的众人十分厌恶自己,那一刻,他忽然想哭。也许,他又一次重温起了自己在人群中的异类感,孤独地行走在边缘的异类感。

他说,在听到朋友塞莱斯特支持自己的证词时,他激动得想上前拥抱他。他说,坐在牢里幻想自己成功逃脱死刑的画面,内心涌起一股恶毒的喜悦。他说,他害怕得睡不着觉,接近黎明,任何人的脚步声都能让他立马警觉,神经紧张。

他好像不再是那个对一切无所谓的行尸走肉,他有了起伏的心情,有了复杂的情绪,他又一次有了在乎的东西,那就是对继续活下去的渴望,相伴的,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

虽然,他知道人终有一死,三十岁死和七十岁死其实并无差别,人的活法几千年来从未改变,多活二十年对他来说也是一场虚无。他试图用理智和逻辑让自己情绪平复,与死亡和解,但他发现这套冷漠路数已经不管用了。

死亡最终戳破了他的冷漠外衣,临死前,他的真实内心在慢慢得到释放。

最终,对一切消极应对的默尔索,甚至在自己被判死刑后,也消极回应没有话说的默尔索,终于在监狱派给他的指导神甫面前露出了怒意。

整个故事以来,他第一次对着一个人嘶吼让他滚开,第一次他为自己的坚守而起来抗争。他说,他受够了!他不需要所谓上帝的救赎,他不需要别人硬塞给他的信仰,他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和解,他要的是真实的、自由的、能爱能恨的生活。除了他抵罪的命,这些人再也不能向他要求更多,再也不能!

他用自己的命,保住了最后灵魂的真实。作者加缪说,他是个没有任何英雄行为,却为真理而死的人。

这里,我想原文引用小说的最后一段,因为这种氛围,无法用文字转述:

“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善始善终,功德圆满,为了不感到自己属于另类,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当重新找回那个被尘封起来的自己,默尔索重新感觉到了曾经对这个世界的深爱,真诚的、赤裸的、不加修饰的。曾经认为一切虚无的默尔索,却成为了他的世界里唯一真实的人。他继续以局外人的身份,迎接众人的异样目光和仇恨,但这次他没有了绝望,他拥有了和这个世界和解的力量。

这就是《局外人》的故事,一个人和一个世界的对弈。

如果有时,你觉得生活失望透顶,一切毫无意义;

如果有时,你觉得现实顽固不堪,看不到自己想要的出路;

如果有时,你觉得坚守自我坚守得太累了,有一瞬间想要放弃,

那也许,你可以读读默尔索的故事,在他的别样视角里,做一回局外人。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