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的迅速飘扬过海,是众多国人始料未及的。就连许多原本支持她的国人,都转入了批评的行列。穿上了洋装的《方方日记》,摇身一变,就成了《Wuhan Diary》。国内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而方方似乎也铁了心要在海外出版。从国内的视角大家已经评论的足够了,我不重复。本文从国外的角度,来谈一谈这起新冠疫情中的重要事件。
方方说,她收到的约稿首先是来自国内,而不是国外。这一点我们无从辨别真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非常有兴趣将方方的日记进行海外出版,并且为此工作得非常努力,进展神速。
武汉日记,注意副标题已经修改。
那么为什么有人这么有兴趣将方方的书放到海外出版呢?让我们就从这点谈起吧。
西方人的兴趣通常,西方人对中国的事情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们绝大多数人对中国的了解都非常有限。至少,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要远甚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但是,这次的情况是不同的。
当新冠病毒终于漏出其恐怖狰狞的面孔的时候,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武汉封城,震惊西方世界。震惊的原因是因为武汉是一座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城市。如此规模的城市,如此雷厉风行的封城措施,让很多西方人瞠目结舌。于是,各种耸人听闻的言论不绝于耳。西方人,是用他们自己的“常识”去判断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封城之后的情况的。无论是出于恶意还是善意,他们脑补出来的场景都不会是什么美好的画面。
可以说,那个时候的西方世界,基本上是抱着看中国人的笑话的心态在冷眼旁观中国的抗疫的。他们有这种心态实在是太正常了。他们不明白,怎么这个一百多年前任他们宰割的羔羊,在短短的三四十年的时间里,就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甩在身后,直接和世界的老大竞争了呢?
因此除了正常,他们的心态其实也是及其复杂的,夹杂着不服、羡慕、嫉妒、好奇、不屑、轻视等等。
在过去,他们眼看着中国起高楼,眼看着中国宴宾客,心里酸得连黄金都能溶解了。现在,他们非常非常希望能够体会到“眼看他楼塌了”的感觉。
在他们的想象中,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实行彻底的封城,所有他们能够想到的混乱和残酷、都已经在它们期待的剧本之中。现在眼看着中国要倒大霉了,一出好戏正在上演,所以他们想要亲见。
在某些西方人的幻觉中,武汉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角斗场,他们希望看到那个被严重低估的超级猛兽是如何肆虐的。
电影《角斗士》中的角斗场景
可惜,他们看不见。他们似乎距离角斗场太远了,根本看不到角斗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地,他们会想:如果在场上能够有个我们的摄影师该多好啊!
这个摄影师,必须身处角斗场,也就是说,必须在武汉。可惜,他们无法达成这个目的。因为武汉已经封城了,不可能送人进去了。
这个时候,他们可能听说了,有一个武汉的本地作家,虽然年逾六十,但是凭着写封城日记,已经引起了中国人的广泛争议和关注,一时批评与赞美齐飞,揄扬与抨击一色。也许他们听他们的朋友说过,该日记里写的内容他们非常感兴趣。
可惜,日记是中文的,他们看不懂。他们需要看英文版。这是纯商业目的的供需关系。
至于其它方面的需求因素,本文不做讨论。
从这个角度看,方方的日记海外出版,相当于是为西方世界窥伺中国抗疫内情,担任了摄影师的角色。或者说,方方,只不过是某些人在武汉的眼睛而已。她是西方人观察中国在抗疫过程中众生百态的摄像头。
然而这个摄像头,可不简单,不是一般的摄像头,它是超级智能摄像头。对方能够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完全是由摄像头决定的。
具体能看到什么,等书面世了再看。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外国人会怎么看这本书。让我用美国人来分析一下。
美国人会怎么看这本书从本次疫情我国和美国的不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的境遇上,大家可以看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是多么不同。我认为,方方的这本书在美国的遭遇,大体可以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完全不感兴趣。对于在亚马逊销售的这本书,大部分美国人都不会感兴趣的,毕竟他们自己的麻烦更大。方方只不过是一个它们不了解的国家的三流作家而已。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如果要读书,有大把的其它书要读,这本,读了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种情况,就是有少数美国人对中国的抗疫故事感兴趣,而他们本身没有特别的目的。那么,这本《武汉日记》,很容易误导他们。
这种误导,从书名就开始了。西方有《拉贝日记》,有《安妮日记》,但是这本,不是《方方日记》,而是《武汉日记》。这非常容易误导别人,误以为这不是个人的视角,而是城市的视角。这也是我在《》一文中指出的,方方特别擅长从个体到整体的,以偏概全式的偷梁换柱。
当我们去看方方日记的时候,即使不是身在武汉,我们也可以断定,武汉并不是仅仅发生了可怕的事情,悲惨的事情。
我们能够看穿这一点,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全国的巨大付出和努力。因此,无论方方再怎么有选择性,她的这种选择性其实还是蛊惑不了有观察力的人的。即使是方方的支持者,也大部分承认方方是有选择性的。因为在巨量的事实面前,即使是再厚脸皮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TA们最多只是争辩方方有选择的自由。
然而,美国人不可能掌握和我们一样全面的信息。西方的教育是以理性打底子的。他们的脑子里不会理解居然有人能够自动把好的方面给过滤掉专挑不好的讲。想一想,连思维方式相同的国人,都有那么多的人对方方讲的深信不疑。想一想头脑简单的美国人吧。
这种情况的美国读者,读完方方的书之后,会对中国有更深的误解,而他们看日记的初衷,可能是想更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之处。这本书,没有他们要找的答案。
这第三种情况,肯定有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本书来做文章。首先,这本书能用来做中国的文章,做什么文章大家谈的已经够多的了,在此不再赘述。
为什么我说肯定会有呢?大家如果看看亚马逊上的书籍介绍就知道了。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介绍中,对方方本人,那可是极尽赞美之能事,完全印证了我在《》中的看法,大家有兴趣可以移步过去印证。就在写作本文的当下,这篇文章又在被头条狂推。
居然说方方是“当代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拜托!没有新冠疫情,试问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她是谁呢?为此,我还特意搜索了一下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排行榜。我搜索到一个百人榜,一百人中,湖北作家池莉排第46位。但是很可惜,这100人中没有方方的名字。
我想,也许人家说的是发表了《武汉日记》之后的方方吧。毕竟,现在的中国,还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比方方更“著名”呢,我甚至觉得把“之一”去掉都可以。
言归正传。对于这些把方方日记作为攻击中国的炮弹的人,我们可以完全肯定,这些人是别有用心,居心叵测。
只要稍微有点判断能力的人,都可以看出来,在美国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在关注中国的人,一定是非奸即盗。哪有自己家的房顶都被快被烧光了,还有闲工夫和厚脸皮,在自己的危房中指责河对岸的邻居灭火器用得不及时的?
本来,方方的这本书只能被用来作为攻击和污名化中国的炮弹,但是,鉴于美国的疫情形势是如此严峻,代价是如此惨重,那么她的这本日记,就又有了第二个用途。那就是用来做美国的遮羞布。
美国人可以用方方的日记作为例证,说明中国抗疫成功的神奇,是建立在方方日记描述的那些惨状之上的,是美国不会施加到美国人民身上的。从而,就为自己的抗疫不力,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因此,具有上述的“双重功效”,对于某些美国人来说,可能就是这本书的非凡意义。
而对于这三种情况,哪种情况需要如此火速的出版速度,大家自行判断。
中国人该如何看这本书最后,在结束本文之前,我想说一下中国人怎么看英文版(或德文版)的《方方日记》。这个,其实是非常非常有看点的。具体方法,就是和网上的中文版对照着看。
比如,那么多的“听朋友说”,到底如何表达?说的多了可能外国人就不喜欢了,因为外国人的逻辑一般比较严谨。说的少了或者都删了,等于公开撒谎。如何翻译,的确需要精通中英文而又擅长拿捏权衡的高手。到时候我们大家多多学习。
有删减的地方,或者增加的地方,也是值得品味的。比如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让中国人看,但是不让外国人看?会很有趣的。
甚至是,中英文词意的差异以及英文用词的选择。如果是词意有差异,那么这种微妙的差异也是值得体会的。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期待这本书?
结束语《方方日记》的出海,很可能是这起事件的分水岭。无论方方的初心如何,这本粗制滥造的作品,都会超越书籍本身。
从常规的动机上看,真的没有海外出版的必要,尤其是当下。是吧?我估计再不要脸也不会说是为了国家赚外汇吧?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自己写的东西”,是不是一个好的理由呢?也许除了方方,谁也无法知道。
但是对普通的美国人来说,自己当下可能已经够苦难的了,连正常的生活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连政府都在不顾美元霸权地位受损的影响,疯狂印钱撒给老百姓。美国老百姓需要这些钱去买食物,交房租,买口罩,买药品,买弹药,哪里有闲钱买一个中国的三流作家的日记作品,去感同身受一下武汉人民的苦难呢?
美国正在遭受全球最严重的新冠疫情
方方,你希望美国人看你的作品,希望的非常非常不是时候。人家正经历着世界上最严重的新冠疫情呢。
唉,某些人,真是正在做着流芳百世的梦,行着遗臭万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