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揭秘了菩提祖师为何把一只食松果的猢狲取名为孙悟空,以及“孙悟空”的原型。猴王得名,就在灵山三星洞修持心性。
孙悟空在烂桃山吃了七次饱桃,菩提祖师这才教他旁门之道。授业之前,菩提祖师打了一个哑谜:“手持戒尺……,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这个哑谜究竟是什么意思,真的只是点拨孙悟空三更时从后门去偷艺吗?
灶下无火,隐伏大明藩镇之乱猴王得了名,怡然踊跃,拜谢菩提祖师。猴王就此在灵山之上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不知不觉就在洞中过了六七年。
这天,菩提祖师登坛讲道,孙悟空在一旁听得手舞足蹈,十分踊跃。菩提祖师问他为何癫狂跃舞,不用心听讲。悟空说,他听到了祖师的妙音。祖师说:“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
悟空答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菩提祖师听猴王说了,就告诉他:“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
猴王说的“灶下无火”是什么意思?灶,繁字体是“”,《说文解字》:“竈,炊竈也。从穴鼀。”《西游记》引喻此穴即三星洞,鼀(cù)即蟾蜍,蟾蜍为月象,指代大明,“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是孙悟空说的“灶”。那么,吴承恩为何以“竈”说大明呢?
《淮南·时则训》中说:“孟夏之月,其祀爨。”明末清初时,高愈注此条云:“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祀於”。也就是说,吴回祝融是灶神。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吴回是大明国号的来历,融,大明也。
《西游记》效仿《水浒传》,以女娲炼石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隐写洪武封建诸子,立意大明必亡于封建。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朱元璋就是“淮南子”。《淮南子》本名《鸿烈》,“鸿,大也,烈,明也”,这两大名著与《石头记》一样,都以女娲补天隐喻大明。
以《淮南子》女娲补天喻朱明,不是三大名著作者的发明,而是朱元璋自己说的。《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家)出自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姓”。女娲补天补的就是颛顼之天,被周武王封在邾国的,是颛顼重孙吴回祝融之曹姓后代。因而,朱姓就出自曹姓,这三大名著中都有“曹雪芹”。甚至,《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也隐写了“曹雪芹”。
灶为炊竈,炊,爨也。爨,本是生火做饭之意,但这个字多用于兵祸。孙悟空说“灶下无火”,说的就是这个“爨”字。无火,指的是吴回火正,象征大明都城南京。南京就在南方朱雀火正之地,朱元璋因以吴回为国号,建大明之前就自称吴王。灶下无火,意思就是朱元璋建大明,定都金陵。
无火,又是实写,没有火寓意兵祸未起。但是,孙猴子却“寻柴燃火”、“常去山后打柴”,那就是要挑起战火了。“爨”中有“林”,“竹木生平地曰林”,竹,在三大名著中都是“朱”的谐音,竹木就是朱家木字辈的皇帝。
爨,谐音“篡”,是篡位之篡。朱家木字辈中,只有朱棣是篡位的皇帝。因此,“爨”就隐伏了后文书中的大闹天宫。这段故事,首先隐写的就是靖难之役。大闹天宫后,故事就开始写太宗文皇帝,永乐皇帝的庙号就是太宗文皇帝。
烂桃山即蟠桃宴,隐伏猴王大闹西王母孙悟空常去后山打柴,这座山名叫烂桃山,山中有桃树,孙猴子吃了七次饱桃。于是,菩提祖师说,猴王吃了七次饱桃,那就是七年了。孙悟空在灵山三星洞中,不知不觉地过了七年。
吃了七次饱桃,此后便不再吃了,这就与后文书中的“七绝山”相照应。烂桃山其实也是七绝山,只不过七绝山是柿子,有稀柿衕,稀柿衕也就对应了“烂桃山”。稀柿衕也是写的大明,更隐藏了朱重八开辟大明。七绝山八百里,猪八戒拱开稀柿衕,这就是“重八”开明。
柿子,别名朱果,是“邾国”的谐音。邾国在春秋时升格为子爵国,因而又叫邾子国,《西游记》中则以朱紫国喻之。柿子谐音狮子,八百里狮驼山、狮驼国都是写的大明。
柿,谐音“豕”,豕是尚未“善”的猪,称为“刚鬣”。鬣中藏“鼠”,隐喻属鼠的燕王。豕即石,石头记即“朱头记”,记的都是大明皇帝。石猴就是朱猴,谐音“诸侯”,石猴大闹天宫就是朱家藩王谋反。
七绝山寓意大明灭亡。七,“阳之正也”,阳到极致就是“阴”,“七”的本义是阴阳之界,书中的“两界山”也是七绝山,阴阳就是“明”,七绝寓意“明绝”。七为七政,“七政,日月五星也”。日月即明,五星就是朱家“水木火金土”五行字辈。
烂桃山也是七绝山,烂,明也。孙猴吃了七次饱桃,便要去学不老长生之术了,七次而绝,烂桃山即七绝山。
饱桃之“饱”:“乐岁终身饱”,饱桃也就暗喻了永乐皇帝,也就是佑圣真君、武当荡魔天师。桃,木兆,孙悟空烂桃山“寻柴燃火”,就是燕王起兵的先兆。木兆,又暗写了大明灭亡,大明最终亡于朱由检,南明亡于朱由榔。
《水浒传》中有桃花村、桃花山,《石头记》中有桃花社、桃花扇,都是“木兆”。尤其是《水浒传》,在开篇词中明确写道:“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施耐庵预言,大明必将亡于南明木字辈之手。
准备挑起战火,孙猴先吃桃,大闹天宫时,却在西王母的蟠桃园中偷吃蟠桃,大闹蟠桃会。蟠,就是虎踞龙蟠之南京,南京起“木兆”,就是写的靖难之役。
“术、流、静、动”,大明即旁门外道因为到了“明绝”之际,菩提祖师就要教猴王不老长生之术了。祖师以道中三百六十旁门,为猴王做选项,共有“术、流、静、动”四字门。三百六十,是三十六的十倍之数,三十六又是十二的三倍之数。《西游记》与《石头记》见证了从永乐到天启大明十二陵,也就是“金陵十二钗”。天启之后,朱由检亡明。
术,邑中道也,邑,国也。国中之道,首先指的是以玄武大帝转世自喻的永乐皇帝。“术,稷之黏者”,《九谷考》:“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粱”。“术”,就隐写了大明太祖高皇帝与永乐皇帝。
粱是梁的谐音,即《水浒传》中的梁山,也就是京西石景山。石景山又名湿经山,《西游记》中西梁女国八百里通天河对岸就是唐僧晒经之湿经山。术,白术,谐音白鼠,《水浒传》中有白日鼠,隐写生于庚子年的朱棣。旁门之术不能为大明招魂而使之不老长生,永乐不“永”。
“术流静动”是四字旁门,四,指的是朱元璋、朱棣都行四。第十七回书中,孙悟空因在观音禅院失了唐僧锦斓袈裟,便去黑风山寻找。在黑风山芳草地中,行者听到了道人与白衣秀士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抟砂炼汞,白雪黄芽,旁门外道”。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此后的故事,写的是一个来自鍾(南)山“外道”篡夺了乌鸡国王位。乌鸡国,就是吴姬国,《石头记》中的无稽崖,以大明之祖姬姓(高阳氏颛顼帝)吴姓(祝融)隐喻大明。
唐僧在宝林寺禅堂夜观《梁皇水忏》,遇乌鸡国国王。《梁皇水忏》隐写梁武帝萧衍,萧衍字叔达。因此,乌鸡国青毛狮子就是“叔达”,隐喻燕王夺了侄子建文帝之位。唐僧以“立帝货”点化乌鸡国王子,劈破旁门外道才能见到真正的明月。这层寓意,讲的是若无燕王篡位谋反,大明或许能“不老长生”。至少,《西游记》的作者见不到大明灭亡。
这是作者“吊明之亡,揭明之失”,立意大明太祖“封建诸子”放出妖魔外道,招致大明灭亡。同时,也有作者的一点私心。我曾经说过,《西游记》的作者绝非“吴承恩”,恐怕与《石头记》的作者一样,都是大明朱家人。如果大明在他这辈人时还活着,岂不是也有机会去做补天石?
三更时分走后门,菩提祖师打的是什么哑谜?旁门非但不能拯救大明,还是大明灭亡的祸根,所以,孙悟空不学。菩提祖师因而喝声“咄”,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说罢,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菩提祖师走后,孙悟空却打破了祖师的盘中之谜:“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约到了子时前后,孙悟空悄悄地离了大众,走出三星洞,依旧路来到了后门。果然,后门本开半掩,猴王侧身进到门里……。从此,菩提祖师便开始传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
那么,菩提祖师这则哑谜是什么寓意呢?
戒尺在猴头上打三下,意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是篡位皇帝,也就是燕王、永乐皇帝。因此,当孙悟空三更时分走出三星洞抬头观看时,书中有一首诗描写了当时天色,后半段是这样写的:“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正直三更候,应该访道真。”
萤,腐草化萤,就是说的“朱”。又谐音“寅”,大明最终亡于壬寅,也就是女娲补天“积芦灰以止淫水”之“淫”,淫水即洪水,大明实亡于洪武。
雁是“燕”的谐音,南徙北迁,隐喻永乐迁都。“访道真”,真,即真武大帝,暗写朱棣,隐伏后文书中的佑圣真君与荡魔天师。
三更子时,就是朱元璋出世的时辰。《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朱元璋出生于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所以,孙悟空“约到子时前后”就从后门去拜师。“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这两句,说的就是大明源流——重八洪武。
菩提祖师背着手,寓意“反手”,即“卯”,卯在三大名著中就是大明的隐喻符码。关了中门,也就是栓了中门。“中”加一道“栓”,就是个“申”字。暗示猴王从后门进,后门即“猴门”,却是个旁门。无论中门,还是后门,都是大明之门。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菩提祖师就是如来,如来隐写的是朱元璋。除此之外,观音、玉帝、老君、太白金星……等等,都是写的大明太祖。朱元璋属龙,年号洪武,他也是书中的水龙王。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这回书的回目与《水浒传》第一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写的朱洪武“误走妖魔”。朱洪武“封建诸子”,挑起大明藩镇之乱,无异于授猢狲以“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