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写作300天,相信我在改变

郑懿 2024-01-21 16:57:5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300/300天

之前在微信读书软件里看到排行榜里有《相信》这本书。

当时点进去看了一下简介,大概扫了一眼,只知道作者是名人,写关于渐冻症的故事。

当时并未在意,也没有加入收藏。

直到近期我看了不少健康相关的资讯后,相继关注了道路安全以及自身安全,才让我想起《相信》这本书。

通过这本书我才知道渐冻症,才知道罕见病。

看了书之后才发觉,与这些得罕见病的病人相比,我是有多么的幸运。

平时的平淡生活,现在来看是多么的宝贵。

作者的意志很顽强,他的行为也很伟大,有力推动了渐冻症相关研究的进展。

古代社会肯定也会有罕见病,但当时技术不发达,留下的记载少,对病情的探索也少,所以现在这些病人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随着中国人口基数增加,以及消息渠道的打通,对罕见病才有更多的了解。

就像打仗一样,情报是最重要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收集消息,再进行研判,最后决定行动方案。

作者行动的其中一个部分就是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病库。

不论是对医生的研究,对病情的研究也好,还是对药物的开发,寻找志愿者也好,都可以快速对接。

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矛盾也不断凸显,这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另外这也说明了大数据的重要性。

看完本书,我更多是感受到平凡的生活与健康的身体是更宝贵的。

但有的时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得感冒、有病的时候,确实会感受更深一些。但当我现在又恢复正常的时候,那些疼痛一下子好像又忘掉了。

我这才理解其中一个病友的行为。

作者想找这个被误诊的病友帮忙,作者认为病友在误诊时确实感受到渐冻症患者的处境,是感同身受的,如果愿意帮忙做一些行动,也会更上心。

但那个病友在确诊不是渐冻症之后,没有参加到作者组织的渐冻症工作中。

我当时没有想法,没有在心里谴责那个病友。

现在写文章时,更确定我不能谴责。

我没有经过那个病友的生活,无法体会他当时的情况,自然不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

另外,如果主人公是我,我没有底气认为我一定会去帮忙。

人无完人,所以不要随意品评别人,在评论别人时,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相应的标准。

现在我有时候还会熬夜玩手机到凌晨。

明知道这样不好,并且第二天起来之后精神萎靡,但隔一段时间缓过来精神之后,有时候控制不住,又熬夜了。

我看过文章,熬夜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就算之后把熬夜的时间通过休息补回来,已经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明知如此,还是屡犯,想控制自己,想改变自己,确实难,能有些许体会到戒毒的困难。

我之前学习逻辑是想加强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对日常事务的处理,完善自身。

但现在看来,还是每天把所学所想写出来对我帮助更大一些,更能切实提高我个人的综合素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