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了一个人,因为阳光太大|精读《局外人》(一)

大安于隅 2022-11-25 15:55:07

—— 大安精读系列 ——

精读一本书,因为被触动了

【书名】

《局外人》

【推荐阅读人群】

对生活意义

有思考兴趣的朋友

【类别】

文学 小说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种人?

他们非常普通,人群中并不起眼,接触久了,发现他们有一种特殊气质,他们好像和生活是绝缘体,没有特别钟爱的事物,没有特别需要执着的事情,也没有特别复杂的情绪变化。

你问他:“你喜欢吗?”他可能回答:“喜欢不喜欢,对我来说无关紧要。”

你问他:“你需要吗?”他可能回答:“可以有,也可以没有,这并没什么差别。”

好像他是生活的旁观者,一切都无所谓,对别人,对自己,皆是。

你认识过有这样特质的人吗?或者,你是否就是这样的人呢?

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书,就是关于这样一个生活的局外人的故事。

没错,这本书名就叫《局外人》,出自于法国作家加缪之手,一位年仅44岁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才气作者。据百度百科介绍,这部小说为20世纪的文学界贡献了一个经典人物形象,那就是小说主人公默尔索。

那我们首先就来认识一下默尔索先生吧,这个人物是何许人也?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默尔索的人生态度

这个故事是从第一人称视角开展叙述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文字中看到的场景、感受到的氛围都是主人公默尔索眼中的世界,好似他在对着我们作着回忆和独白。

他说,他妈妈死了,但不清楚到底是哪天死的。他去了妈妈的葬礼,他和门房聊天、抽烟、喝咖啡,没有觉到亲人离去的悲伤。送葬那天,他只感到太阳炙烤出的灼热和疲累,一切结束后,他为自己能睡个整觉而高兴。

他说,他喜欢和女友玛丽呆在一起,但结不结婚都无所谓。如果玛丽需要,他也可以结婚。虽然他并不爱她,但这些都无关紧要。

他说,他并不拒绝和众人非议的邻居雷蒙来往,他也不拒绝帮雷蒙写信去欺骗情妇,他也不拒绝去警局做假证,帮雷蒙逃脱殴打情妇的罪名。他说他没必要去惹雷蒙不高兴。

他说,他不需要工作的升迁,他拒绝了老板将他调往巴黎的提议,他觉得在哪生活都是一样的,生活无法被改变,还不如安心于眼前还算顺遂的日子,原地不动。

三十岁的默尔索先生,感觉像是看破了红尘的七旬老翁。没有什么要争取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多费口舌的,他就像一潭纹丝不动的死水,风吹不动,雨落不进,潭里鱼儿也因为缺乏生活的氧气,而窒息消亡了。

默尔索有一种特殊的度过星期天的方式,那就是坐在窗前,看街上人们的星期天活动。

他看父母和孩子们散步,看来往电车里享受假日的男女,看路上看完电影归家的行人。他会注意到他们的衣服样子,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注意到乌云掠过街道的动静,还有突然出现的猫儿打破的空寂。

他像一个俯瞰着这个街道的上帝,悬空观察着生活,冷漠又无比细腻。在默索尔的讲述中,我感觉到了日常生活的实在气息,街上有家庭的琐事,有人群的欢腾,也有青年人的热情和野心。通过他,我看到了生活的有血有肉,可回到他身上时,我看到的又是一片空虚。

他像一个空杯子,杯子里装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环境。尽管他一直待在屋里,这天最后,他说,这真是一个忙忙乱乱的星期天。

其实他什么也没做,甚至也没给自己做一顿像样的餐食,他的活动范围也极小,甚至将所有用到的家具都搬进了卧室,这样他便只用待在自己房间里,不用做过多折腾。

现实生活中,他把自己的存在感压缩到极小极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但在感官体验上,他的感知却被放大到极其敏感,他能感觉到空气的温度变化,能感觉到人们的心理状态,甚至这种对外界的感知成了他的生活主体。

某种程度上,默尔索像是一具行尸走肉,关于自己的内在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具没有喜好、没有情感、没有追求的肉体,肉体能做的事情,就是吃饭、做爱,还有看落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就算妈妈去世了又如何,生活依旧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不是吗?

这样的生活,听起来好像有点单一。就像我们每个星期一要去上班,星期五又毫无意外地期待周末一样,我们在规律的生活里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就算偶尔来次旅行,回来后,生活也没有变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不是吗 ?

当意识到生活无法改变的时候,没有谁不会感到绝望。是什么让默尔索在这一成不变的日子里,在对生活的悲观底色中,一天天过下来了呢?默尔索说,当他度过了适应期,习惯了牢狱生活后,其实在外的自由日子和在监狱的受限日子,两者对他来说,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当你习惯后,没有自由的牢狱生活也可以变得能够接受,而当你不习惯时,哪怕是没有限制的自由生活,也会让你觉得仿佛身陷囵圄。就是这种能潜入意识层面的习惯力量,让默尔索可以如行尸般过着重复日子而不会觉得是在受煎熬。

默尔索的内心,那个活灵活现的自己,那些真正想做的事情,那些真正想出口的言语都被他的习惯尘封了起来。他看到的,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没有一点主观色彩,他也不想加入任何主观色彩。

在故事的前半段,我们只听见默尔索对事情本身的独白,对遇见的人、对身处的环境的如实独白。我在读这部分的时候,我能根据他的独白勾画出他妈妈的葬礼、他和情人玛丽的相遇、街道下的星期天等等场景或事件,但我无法勾画出他的内心,我无法触碰到一个立体丰满的主人公形象。

在这个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的故事里,我却丝毫没有产生角色代入感,默尔索隔离在他的生活之外,而我也隔离在小说主人公的叙述之外,只看到一个内心真实被尘封起来,只剩下身体感知的肉体漂浮于生活起伏间。

有人说,默尔索其实并不冷漠,也不麻木,他其实很热爱生活,你看,他会感动于青色天空,流连于城市里充满烟火气的声音,他深深地感知到生活本身。

是的,默尔索有丰富的对外界的感知力,但这无法证明他热爱生活,只能证明他还仍然活着。就像失落的人用酒精来放大身体感知,从而麻木内心一样,也许这也是默尔索通过感官的放大感知,来麻木自己对生活另一个面向上的失望。如果再深一步,也许这个失望就是一种生存的虚无感,生活无法改变,生活也没有意义。

在默尔索眼里,事情没有好坏,悲伤和快乐也没啥区别,甚至善和恶,放在一切虚无的语境里看,也都只是可有可无的人为评价。所以,他不拒绝和妓女姘头雷蒙成为朋友,不拒绝为他施暴的行为作假证,不拒绝和他一起与死对头阿拉伯人对峙,最终,在沙滩的烈阳照射下,他的潜意识也不拒绝对着阿拉伯人开了致命一枪,并又补了四枪。

故事对这个瞬间的描写特别模糊,可以理解成这是默尔索的正当防卫,也可以看成是他的过失杀人,关于默尔索的开枪动机,故事只给出了一个解释,默尔索说,那是因为阳光。沙滩上那毫无遮拦的阳光让他身体发胀,所有都模糊成了一切,包括眼前的带着匕首的阿拉伯人。

他的身体主宰了他的意识,感动于青色天空的那个人,今天却扣响了板机。默尔索说,这是个偶然,直到坐牢时,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个罪犯。在虚无面前,生和死又有何区别?当一切都无意义的时候,生命的存在和消亡又有何区别?

到底默尔索经历了什么,前三十年的岁月为何让他一颗鲜活的心归于死寂,年纪轻轻却已看破红尘,在生命的虚无感里越陷越深?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让人从希望走向绝望,让人从生活主角变成漠然的局外人?

其实这个故事可以浓缩为两个角色,一个是默尔索,关于个体,关于我们自己,还有一个是默尔索之外的世界,即我们所面对的生活本身。

默尔索的故事,就是他和外界对弈的故事。

下一篇,就让我们换一个视角,看看默尔索所在的世界是怎样的吧。

一个人读书

一本书,万种思考

一人读,百般生活

一位阅读热爱者的私人分享频道

撰文/王大安

世界本质探究者 / 生活学徒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