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之变:大唐国运的转折点,宦官掌握中央军兵权

易云聊历史 2023-06-20 23:41:07

安史之乱后宦官集团逐渐掌控大唐帝国的中央军兵权,而地方上则陷入了藩镇割据的状态,在安史之乱末期,唐军与叛军都已精疲力尽,最终唐代宗李豫采用仆固怀恩的策略,招抚了河北叛将,并许其镇守河北,是为河朔三镇。在河朔三镇单位示范作用下,内地的藩镇也蠢蠢欲动,大唐的权威日益衰微。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授意宰相元载刺杀了权臣宦官李辅国,收回了朝政大权。大历五年(770年),元载又设计诛杀了掌控神策军兵权的宦官鱼朝恩,收回了中央禁军兵权,大唐的中央权威得到了强化。唐代宗重新以武将执掌兵权,宦官的势力暂时退出了大唐的军界。

中央的问题暂时解决后,大唐开始着手解决地方藩镇问题,为此,唐代宗积极扩充神策军规模,积蓄物资,唐军的实力得以迅速恢复。至唐德宗李适继位时,大唐中央已经形成了对藩镇的相对优势(即,唐军相对任何一个藩镇都有了压倒性优势,除非多个藩镇联合反叛,否则藩镇绝非大唐的对手)。

建中二年(781年),河朔三镇之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自任为成德节度使,并上表朝廷,要求予以承认,唐德宗一反此前节度使父子相承的惯例,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并指派官员前去接任成德节度使。唐德宗此举无疑是表达了大唐要解决藩镇割据的决心,李惟岳不想坐以待毙,遂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及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举兵谋反,一时间从河北到山东再到四川战火重燃。

由于叛乱波及范围广,大唐中央军神策军的兵力无法应对如此大范围的叛乱,唐德宗只得下诏各地忠于大唐的藩镇配合唐军平叛。其中幽州留守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表现亮眼,叛军的势头被遏制,除魏博的田悦仍在负隅顽抗外,其它叛乱首领或被杀或重新归顺朝廷。但因为唐德宗在善后问题上存在失误,最终逼反了朱滔和李希烈,他们联合田悦再次反叛大唐,中原地区再次战火重燃。

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任命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淮西副招讨使讨伐李希烈,因为兵力问题,唐军进展缓慢。为此,唐德宗再次下诏忠于朝廷的藩镇出兵配合唐军平叛。当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边军抵达长安附近。当时天气寒冷,泾原兵又远离家乡,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会对士兵进行赏赐。可是这一次,唐德宗却非常吝啬,只是赏赐了一些粗劣的食物,至于金银绸缎则一无所有。士兵们吃着粗劣的食物,心中怨气陡增,当晚就发生了什么哗变,姚令言劝慰士兵说到东都洛阳必有赏赐,但士兵们正在气头上,哪里还听的了劝,他们裹挟姚令言一起哗变,并攻入长安,是为泾原之变。

当时长安一带唐军大多在中原前线与叛军作战,长安守军兵力空虚,泾原兵遂轻易攻入长安,唐德宗只得仓皇出逃奉天(今乾县)。在出逃时,武将们纷纷逃亡只有宦官忠贞不渝的护送唐德宗,并协助奉天守军守城,武将和宦官在此次叛乱中的表现,可谓天差地别,正因如此,唐德宗重新改变了唐代宗时代打压宦官的做法。之后,叛乱平定,唐德宗重回长安,正式将神策军的兵权交给宦官,此后一直到大唐覆灭的100多年时间里,宦官一直掌握着大唐中央军的兵权,成为左右大唐命运的一支重要势力,甚至连废立皇帝的事情也不遑多让,大唐的宦官也成为历代最牛逼的宦官。

0 阅读:312

易云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