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想打孩子这件事|自我纪实

大安于隅 2023-07-13 21:17:37

遛娃,和朋友聊天。

“我现在对孩子是越来越凶…”

“我也是!”

“以前觉得自己挺温柔的,脾气也很好,没想到变成现在这样子…”

“我也是!我也是!”

“跟队友讲话也没啥好脸色…”

“太有同感!终于明白河东狮吼是咋回事了!”

回想我文质彬彬的前二十几年,当初在话剧活动上怎么都演不出泼妇感,现在筷子啪一放,张口就能吼。

如果说女大十八变,我那十八年也就是身高体重上的量变,激不起水花,带娃后,才是石破天惊的质变,身体暂且不说,性格都能给你掰扯拨弄咯。目睹这场变化的爸妈,估计也遇到了三观的震碎,这还是当年那个乖巧文静的囡囡吗…

都说做了父母才明白父母心。于我而言,这根本没法同心而论。一个是我这样不吵不闹、乖巧安静的天使宝宝,一个是我儿子这样跳上窜下、天生反骨的人类幼崽,我根本没办法体会我爸妈的父母心,只有无数份的羡慕嫉妒恨羡慕嫉妒恨羡慕…

啊,理一下情绪,扯回来。这几年观察到自己的明显变化,除了外表,就是这易燃度直线上升的脾气。巧的是,身边朋友也有类似感受,那说明这不是个例。

为啥带娃会唤醒一个文人内心的嘶吼,会从理性的文质彬彬,走向粗暴的命令,甚至有诉诸原始武力的冲动?

这份书写就想在自己身上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小屁孩一两岁的时候,家里家外,我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除了照顾需要,目光里的那种被吸引也是新手父母的我第一次体会到的,那就像是在欣赏、观看一件自己的原创作品,哪哪都看不厌,一大堆孩子里最先看到的肯定是自家出产的那个。

虽说孩子只是通过我肚子的桥梁来到这里,我们是两个个体,认知上是这么写不错,但感觉里,它就是有这么份拥有感。你诞生于我的世界,而此时,你全部的小小世界都在我的保护和笼罩之中,我们紧密联系着。

这份拥有感,剂量小的时候,是保护和疼爱,剂量不小心加大了,就会变成权力和控制。

想起最开始冒火的时候,是给小屁孩上辅食。辛辛苦苦几道工序做出来的东西,结果小屁孩东丢西拽,嚼了没几下又反舌吐出。

当时还记录过:老母亲喂饭喂到吐血之后……

想尽各种办法,把食物做成圆饼、面肠,混着酸奶、饼干一起。当你的期待是小屁孩抓着食物口口下咽,精心搭配的营养被身体吸收,“宝宝吃了快快长大呀”,变成小破孩边吃边反口吐出,精心被糟蹋在地面的现实时,老母亲的疼爱消退了,上来的是想逼迫小屁孩进食的控制,“老娘要你吃你就得吃”。

这份控制也是为人父母的初体验,那便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力。你掌管着孩子的物质饮食、衣物冷暖,决定着孩子行为的奖惩赏罚,而且你有着大得多的体格和力气,和一份课程里学来的科学育儿指南。你做着父母官,子民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的小屁孩。

这份父母专有的权力空间,扩充了人心底火气的给氧量,脾气易燃度自然蹭蹭蹭地上去了。

不过,孩子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又是另一种状况了。

四五岁的小屁孩有了更多自己的想做和想要,一个有着鲜明性格和需求的个体形象越来越清晰了。看着这娃的时候,那种看原创作品的感觉越来越淡,越来越像在看一只熟悉又陌生的猴子,在身边调皮跳窜。

拥有感减少了,更多的是碰撞感。

站在下行电梯上,小屁孩讲着讲着忽然发现脚边滑板车位置不对,表情立马烦躁,小嘴立马开喊,“妈妈你给我弄!给我弄!”,试图定格在电梯口不想下来。

看着后头行人就要堵上,喊了几声喊不动,一把上去拽将下来,听着小屁孩刮耳朵的大嗓门,真想扇他几个大屁股。

类似场景,诸如此类。这些让人变得凶巴巴的情景,大多包含:

一个当场没有说清楚的缘由或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比如硬是要我这个几何学渣去拼完整一个魔方)

+

无法控制的情绪外溢,甚至还有由这情绪引起的现实后果(拼不回去就大喊大叫,大街上屁股一蹲,压住我的鞋子,谁也别走;地铁之类公共场合发生的公共事件就先别提了)。

有缘由,没事,我们来说一说;有情绪,也可以,别憋着。怕的就是,说了好几遍事实缘由,小屁孩还是不屈不挠,跺脚皱眉抱大腿。

而且小屁孩表达情绪的方式粗暴直接,他的叫嚣音量大而尖利,动作小却具有攻击性,这种视听触三维立体的情绪外溢很快就将我的心境刮得毛躁毛躁的。一种问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憋屈油然而生,翻译一下就是“哎呀,真是气死我了,真想打一顿”。

这是一种沟通不同频的碰撞感。情绪搞不过,有理说不清,憋屈得很。没有一定的情绪自我调节和防侵扰能力的大人,是无法全身而退的。

这种碰撞感,表面是情绪碰撞,里头其实是小孩世界和大人世界的秩序碰撞。我觉得电梯上就是要先下来保证安全再讲其他,小屁孩觉得自己的问题要先解决了才最重要。

剂量小的碰撞感是行为规范引导,融入社会生活,不小心剂量过大,便是压制小屁孩自我声音的意识植入。(毕竟这大喊大叫的阶段,也是能清晰听到内心声音的阶段。)

由此可见,带娃以来变得易燃的脾气,是由两个内在秩序碰撞出的火花,加上被小屁孩带动的情绪助燃剂,再加上父母权力生发出的助燃空间,所一同发生的化学反应。

一个人出门坐地铁,遇到和小屁孩一样喜欢抓着车厢直立杆攀爬旋转的孩子,小孩子的脚豪放地踢到了我的裤子。后面传来孩子父母的责骂。看别人家孩子顽皮的时候,哪怕被踢脏了裤子,我也是觉得无比舒畅——真好,不是我在带娃…

置身事内和置身事外,区别如此之大。

在文字中,记录置身事内的自己,希望可以获得置身事外的视野吧。

看到带娃带给自己的变化,看到父母角色在自己身上刻出的新模样。

撰文/王大安

场域活动孵化人 / 非虚构写字者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