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家宴三场戏,说尽悲欢离合,世情冷暖

经纬讲小说 2024-04-16 01:44:21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咱们进入红楼梦第十一回。这一回的回目叫“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各古本都基本一致,只是有的本子把“庆寿辰”写成“庆生辰”,只有这么一点小差异而已。

本回主要说了三件事,一是宁府排家宴,二是凤卿闺蜜情,三是贾瑞起淫心。当然这些情节是互相穿插的啊,但咱们为了叙述方便呢,就把它分成三个单元分别来说。

今天先说排家宴。虽然贾敬在道观里修仙,摒弃一切红尘喧嚣,不愿意回来过这个生日。但作为儿子,贾珍还是得大操大办一下,毕竟还有亲朋好友和王公贵族,要来贺寿送礼。所以该摆的场子还是得摆起来,另外也是借这个机会,一家子凑一起热闹热闹。因此贾珍还是安排了两日的宴席。

到了寿辰这一天,贾珍装了十六大捧盒的吃食,让贾蓉给贾敬送过去,贾蓉一大早就得去跑腿儿。

然后渐渐就有人来了。先来的是贾琏和贾蔷。他们先看了各处的坐位,然后问有什么顽意儿没有?他俩来得这么早,不像光是来吃席的,因为他俩和贾珍的关系比较近嘛,提前过来呢,是想看看有没有能伸手帮忙的地方,所以先看坐位,又问顽意儿。下人说,原本是想请太爷回家来,所以没敢预备顽意儿。但太爷又不回来了,所以现找了一班小戏并一档子打十番的,都在园子里戏台上预备着呢。

打十番是以锣鼓钟钹等十数种乐器合奏的音乐。纯用打击乐器的叫素十番,再加上笛箫等丝竹乐器的叫浑十番。这吹吹打打的,肯定是非常热闹啊。估计贾琏贾蔷他们肯定是想痛痛快快耍上一天,所以赶紧问,要是真没预备顽意儿,他们就会去撺掇贾珍赶紧安排。

接下来家里的人就分拨过来了。他们不是像咱们现在这样,老公老婆带着孩子,一家几口以家为单位这样过来,而是分性别组团来。先来的是荣国府的女眷们,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再加上个添头宝玉。估计宝玉是不敢,或者说不想跟他爹在一起,就跟着他娘一起来了。

贾珍和尤氏就赶紧去迎接,一看贾母没来,就有些诧异,想知道原因。但贾母是长辈,贾敬是晚辈,你不能直接问,老太太为啥不来给我爹贺寿啊?那也未免太不礼貌了。

咱们看贾珍的原话啊,他说:“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看众儿孙热闹热闹,原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他不说请老太太来给他爹过生日,而是说请老太太来散散闷,来享一享天伦之乐。这个话就说得很到位。

那王夫人肯定要解释贾母不是不赏脸,但你想王夫人一本正经、笨嘴拙舌的,她要是只说一句“老太太身体不适,来不了”,那多生硬啊,而且说不定会让人觉得这像个托词,怎么前一阵还好好的,偏偏就今天不适呢?莫不是真的不赏脸吧?

这时人精凤姐就站出来了,她未等王夫人开口,先说道:“老太太昨日还说要来着呢,因为晚上看着宝兄弟他们吃桃儿,老人家又嘴馋,吃了有大半个,五更天的时候就一连起来了两次,今日早晨略觉身子倦些,因叫我回大爷,今日断不能来了,说有好吃的要几样,还要狠烂的。”

咱们看凤姐这番话,条理清楚细致入微,该说的点都说到了。首先,老太太说过要来的,不是不赏脸;其次,老太太看到别人吃桃,自己嘴馋也吃了个,所以吃坏了肚子。大家都知道贾母有时候像老小孩似的,这事她能干出来,这个理由让人信服;其三,老太太虽然没来,但还是念着这件事,寿宴上有好吃的东西她还要吃,这不就是给赏脸了嘛。

而且这话说得很俏皮,很符合现在的热闹氛围。这话也只能她来说,像王夫人、邢夫人,是不大可能说出“老人家嘴馋”这样的俏皮话的。

接下来大家聊了几句可卿的病情,正说着,外头人回,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爷们儿都来了。贾珍赶紧迎出去。既然是男宾,尤氏就不用去了,她就和凤姐继续聊可卿。这些地方写得都很细,谁该说什么干什么,都一丝不乱。

这里有几句话,尤氏说“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她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凤姐听着,眼圈就红了,叹息了一番“天有不测风云”等等。之前的文字里并没有写过可卿和凤姐有多么亲密,甚至她俩的直接互动都几乎没写,但这里通过尤氏和凤姐的几句对话,咱们读者就能把往日情景自动脑补出来。老曹非常喜欢使用这样的手法,后文中也经常用。一来不用插入一段全知视角的描述,整体上比较流畅自然;二来,也给咱们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然后贾蓉从道观那边回来了,跟尤氏汇报刚才去见贾敬的情况,说完抬腿就走,连口水都没喝,赶紧去安排爷们儿们吃饭。

这边尤氏也问邢王二位夫人,是在这里吃饭还是在园子里吃。王夫人说,就先在这里吃吧,吃完再进园子。于是摆宴,让邢、王上座。二位夫人就开了个玩笑,说“我们来,原为给大老爷拜寿,这不竟是我们来过生日来了吗?”哎,这时凤姐的金句又来了啊,她说“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这就叫做心到神知了。”

这话什么意思呢?有句俗话叫“心到神知,上供人吃”。咱们拜神仙,摆一桌子供品,其实神仙又不可能真的来吃,所以摆供品就是跟神仙表明个心意,拜完了之后,这些供品还是咱们自己给吃了。

凤姐的意思是说,贾敬现在也修炼成神仙了,咱们给他办寿宴,就像是给神仙摆供品似的,大老爷知道咱们的心意就行了,这些酒菜咱们就自己享受了。凤姐这小嘴是真溜啊,既捧了贾敬,又诙谐风趣,把一屋子人都给逗笑了。

吃完饭后,贾蓉又来汇报,说男宾那边儿也吃完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不爱听戏,又怕人闹得慌,他俩都走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让过去听戏去了。哎,这就与之前贾琏贾蔷他们先过来这段儿文字就对应上了,他俩起到了半个主人的作用,帮着一起张罗张罗。

贾蓉又说,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都送寿礼来了。这四家和贾家关系相当不错,后来秦可卿出殡,这四家也都在路边搭了祭棚。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没有后来来讨要蒋玉菡的忠顺王府。可见贾家与忠顺王没什么交往,甚至可能是对头。

另外贾府荣禧堂里挂的对联是东安郡王穆莳写的,而这里写的却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那这是笔误,还是说东安郡王另有其人呢?如果是另一家,那他为什么不来贺寿呢?这是一个争议点,但与本期内容没啥关系,咱们就不展开说了。

送寿礼的还有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公爵,再是忠靖侯史府等八家侯爵。再往下应该还有,只是无需细说了。

贾蓉又说,该收的都收了,该登记的都登记了,该赏的,该安排吃饭的,也都安排了。这一天下来,贾蓉是跑前跑后,一大早就出门去见他爷爷,回来后陪着家里爷们吃喝,又得会宾接客,还得管理账目财务,可能是全府上下最忙活的人。而且他忙而不乱,事情处理得都很妥当。可见这贾蓉绝不是个饭桶草包,他还是很聪明很机灵很能干的。只不过他这个机灵劲儿,很多时候都没用在正地方。

接下来王夫人她们就到园子去了,而凤姐和宝玉要去探望可卿。凤姐从可卿房里出来时又碰到了贾瑞。这部分单独做一期再说啊,接下来重点说说寿宴上唱的戏。

凤姐看过可卿之后,就到园子来,路上还碰到了尤氏派来催她的婆子。说话之间,已到了天香楼的后门,尤氏她们都在天香楼上坐着呢。这里特地点了一笔天香楼,本意肯定是为后文做铺垫。不过可惜呀,后文有关天香楼的重要情节都被删掉了。

尤氏见凤姐来了,就让她点戏。王熙凤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然后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咱们聊聊这里提到的三出戏,哎,又开始东拉西扯故事会了啊。老零的戏曲知识近乎为零啊,也就只能跟大家讲讲故事了。此时正在台上演的叫“双官诰”。这个故事的原型,应该是出自清朝李渔所写的小说集《无声戏》中的一章,“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后改写为各种戏剧,比如陈二白所著的传奇《双官诰》,还有京剧、豫剧、秦腔的《三娘教子》等,只是在情节和人物上都有较大的改动。这其中的源流与发展过程老零也搞不太明白,反正咱们就是讲故事嘛,那就挑最精彩的版本讲一讲。陈二白的这一版,因为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更有趣一些,咱们就说说这个版本的“双官诰”,也叫这个“双冠诰”,皇冠的冠。因为老零实在查不到双冠诰的全文,就只能综合各方资料和片段讲个大概,如有错误请大家指正。

明朝时,有个人叫冯麟如,咱们就叫他老冯吧。老冯有一妻一妾,还有个通房婢女叫碧莲,他的妾给他生了个儿子,就叫小冯吧。这五个人凑成了幸福快乐的一家。但老冯有个仇人,陷害他,要置他于死地,老冯只好抛妻弃子避祸他乡,行医糊口。

后来老冯治好了巡抚于谦的病。这个于谦不是别人啊,正是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以北京保卫战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于谦于少保,当然此时剧情还没发展到那里啊。于谦见他医术不错,就把他引荐给了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也看中了他,于是老冯便迎来了人生巅峰,随皇帝北征。

北征是要去征谁呢?发生了什么事呢?哈哈,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想到了啊。明英宗这辈子最辉煌的事迹,就是“土木堡之变”。

关于土木堡之变以及之后的历史事件,咱们多说几句,因为它与这部戏的剧情是有关系的。公元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侵扰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狗宦官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然而走到大同时,听说前方战事不妙,怂了,又想撤回去。偏偏王振这时又出幺蛾子,要大军绕道蔚州回去,蔚州是他的老家,带着皇帝回家兜一圈儿,这在父老乡亲面前多露脸儿啊。但是快到蔚州的时候,王振忽然想起来,这大军过境,不得把我家庄稼踩坏了呀。于是又下令转向,按原路撤军。

好不容易走到怀来附近,眼看居庸关就在前方,只要入了关,安全就有一定保障。但由于辎重没有跟上,王振居然让大军驻扎等待。经过几次三番的骚操作,瓦剌终于追了上来,把明军围困在土木堡。明军虽然人多,但是被折腾得人困马乏,毫无斗志。交战时是一触即溃,数十万大军一眨眼灰飞烟灭,皇帝也被抓了俘虏。

土木堡大胜后,也先乘胜追击,直取北京。大明危如累卵,朝中商议,想要南迁避祸。要是真的跑了,那大明就成南宋了。在此危难之际,时任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坚决反对迁都,发布总动员令,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誓死守卫北京。

这也先俘虏了明英宗,那肯定要好好利用啊。他就以皇帝作为人质,敲诈财物。但于谦说“社稷为重,君为轻”,不理他。于谦还率领群臣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即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那意思就是说,我们有新皇帝啦,你手里那个不值钱啦,别拿他吓唬我们啦。

也先勃然大怒,强行攻城,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具体战况咱们就不细说了,总之,在于谦的指挥下,大明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守住了北京。也先大败,退走大漠,还没忘了带着朱祁镇。不过带回去以后就开始后悔了,因为从这个前皇帝身上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了,拿他做筹码,大明根本就不搭理你。把他杀了吧,道义法理上说不过去。留着吧,还浪费口粮。所以一年之后,瓦剌就主动把朱祁镇给送回来了。

朱祁钰一看哥哥回来了,那是十分感动啊,寒暄过后,就把他哥给请到南宫,大门上锁灌铅,一步也别想出来,连送饭都要从小窟窿里塞进去。这一关就是七年之久。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钰忽然一病不起。趁这个时候,朱祁镇与大臣徐有贞、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合谋,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病重的朱祁钰当然无力与之抗争,一个月后就死了,是病死的还是被杀的,这有争议,就不细说了。

朱祁镇做回皇帝后,听信奸臣谗言,也保不准正是他心中所愿,反正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初拥立他弟弟即位的于谦给杀了,说于谦意欲谋反。这位挽救了江山社稷、挽救了千万百姓的英雄,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在了政治斗争的屠刀之下。唉,正所谓“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不好意思啊,聊得有点多了。于谦是我非常非常尊敬的人,一说起他老零有点激动了。以上说的都是历史啊,咱们再回到剧本上来。老冯随驾北征,遭逢土木堡之变,也跟着皇帝一起给抓到大漠去了。老冯有个朋友,长的和他非常像,这个朋友就冒着老冯的名头继续行医。然而世事难料啊,之前不是说老冯有个仇家吗?那个仇家就把这个朋友当成老冯给杀了。灵柩运回家里,家里人也以为死的就是老冯。于是,老冯的妻和妾都另嫁他人,只有那个婢女碧莲没走,独自一人抚养小冯。这个小冯不是她的儿子啊,而是那个妾的儿子,但碧莲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培养小冯,小冯也很争气,发奋读书,后来考中了探花。

再说老冯那边,虽然后来朱祁镇被送回大明了。但老冯这样的边角料肯定是没人管啊,只能在北方呆着。多年之后,夺门成功的朱祁镇把于谦杀了。于谦的英魂还念着老朋友,帮助老冯逃出塞外,回到北京。朱祁镇看到老冯回来也是特别高兴啊,封他为兵部尚书,衣锦还乡。此时小冯也是金榜题名高中探花。这一家人终于团圆了,身居高位的老冯没有不要碧莲,而是立碧莲为夫人,小冯也认碧莲为母亲。碧莲是双份诰命加身,这就是“双官诰”。

咱们再说回红楼梦。宁荣二公不也是“双官”嘛,双双封爵嘛。此时台上正演着双官诰,意指此时贾家正烈火烹油,正春风得意。那么这出戏会不会还对应着其他一些人,比如贾母贾赦元春李纨等等?没有确凿证据,咱们就不猜了。

再看凤姐点的两出戏。第一个叫“还魂”,这应该是指“牡丹亭”的第三十五出“回生”。有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叫杜丽娘,她有一天做春梦,梦见和一个书生在牡丹亭里结云雨之欢,醒来后就得了相思病,思着思着就病死了。她爹托人把她安葬了,并在葬身处修建了一座梅花庵观。

后来书生柳梦梅赴京考试,因病借宿梅花庵,就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了,上演一出人鬼情未了。柳梦梅就把丽娘的坟给掘了,让丽娘魂归肉身,满血复活,这就是“回生”。后面故事还很长啊,咱们就不往下讲了。

那红楼梦里有没有人回生还魂呢?老零首先想到是秦钟。秦钟死的时候,本来小鬼儿都把他的魂拘走了,但是听见宝玉叫他,就放他回来,跟宝玉说了几句话,然后才死。当然秦钟这个顶多叫回光返照啊,并不是真的复活。最关键是秦钟这个角色实在不太重要,所以凤姐点的“还魂”应该不会是对应他。

那么既然是凤姐点的戏呢,咱们就往凤姐身上靠一靠。之前讲判词曲的时候咱们提过,凤姐的判曲有这么一句,“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死后性灵”的一种解释,是说人死后鬼魂显灵托梦之类。可能是凤姐放心不下闺女,她的鬼魂来看看巧姐,也可能是托梦给刘姥姥或其他人,安排一下后事等等。当然这只是个猜测啊,而且鬼魂显灵,这与死而复生,那差别还是挺大的。所以也就是仅供参考吧。此外也有别的说法,认为“还魂”的可能是黛玉、可卿、元春等等,咱们就不细说了。

总之,牡丹亭里的“还魂”是个美好的事,复活的丽娘与意中人喜结良缘嘛。但“还魂”之后,这书生就倒了大霉,差点被丽娘她爹砍了脑袋。虽然牡丹亭的最后仍然是大团圆结局吧,但老曹在这里借用这个戏名,表达的应该不是美好团圆,而是预示着贾府正在走向败亡。

凤姐点的最后一出戏叫“弹词”,这是长生殿的第三十八出,是说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以卖唱为生。在鹫峰寺大会上,李龟年弹着琵琶,唱起皇帝与爱妃的悲欢离合,唱起大唐王朝的成败兴衰。所谓“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大唐从开元盛世到国破家亡,似乎就是一刹那的事。而贾府也是如此,前脚还烈火烹油之盛,后脚就恨无常、好事终、飞鸟各投林了。

另外,在李龟年唱完之后,他还巧遇了曾在宫墙下偷听“霓裳羽衣曲”的李謩。这个李謩咱们之前讲“红楼梦”书名那一期里提到过。长生殿的第十四出叫“偷曲”,是说李龟年带着梨园子弟连夜排练霓裳羽衣曲,李謩就趴墙根底下偷听。李龟年他们练完收工,人去楼空,李謩说了一句“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这里就有“红楼”二字。这一句词有着曲终人散的凄凉感,长生殿如此,红楼梦也是如此。

再说回“弹词”。此时李謩与李龟年在江南相逢,李謩就邀请李龟年去他家暂住,好跟他学习霓裳羽衣曲。颠沛流离的李龟年也算是暂时有了个安身之处。那再对应凤姐来说,凤姐的女儿巧姐,也是后来被刘姥姥搭救出来,有了个安身之处。当然咱不能说这就是作者安排凤姐点这出戏的本意啊,这可能有点过度解读了,只是这么想一想还是挺有意思的。

好,那么总结一下这里提到的三出戏。此时台上正在演的是“双官诰”,指此时贾家正红火。然后是凤姐点的“还魂”,可能是指后来发生的某个由盛转衰的重大转折,也可能是指凤姐自身的命运;最后是凤姐点的“弹词”,指贾家最终如大唐一般盛极而衰。凤姐说“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是啊,唱完这两出,生日宴就该结束了。而贾府也最终也是盛席华筵终散场,家亡人散各奔腾了。

这是开篇以来贾府第一个比较热闹的盛会,但通过点的这几出戏,已经预示了贾府的最终结局,在喧嚣中隐藏着无限凄凉。后文中还有很多点戏的剧情,那些戏也都是暗藏玄机,而不仅仅是图个热闹,咱们以后慢慢再聊。

本期就到这里,下一期,咱们回过头来,聊聊在寿宴途中王熙凤去见秦可卿的相关文字。请大家请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