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我将对牌付给了你,将真心留给我自己(78

经纬讲小说 2024-04-17 00:17:52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是第十三回的最后一期,咱们聊聊本回的后半段,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话说可卿这个丧礼,贾珍是棺材也备了,官儿也买了,诰命也封了,面子的事基本都齐全了。但他一盘算,发现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因为他老婆尤氏放挺罢工了,里子的事没人管。不管他老婆是真病还是假病,这次丧礼肯定都不会出来了,那内务由谁来主持大局呢?他就愁眉不展,脸上挂相,恰好被宝玉看见了,问他怎么回事。听贾珍一说,宝玉笑道,我给你推荐一个人,保管妥当。推荐谁呢?他还不直接说,凑上去跟贾珍咬耳朵,像是怕泄露天机似的。

其实不用宝玉推荐,咱们把宁荣两府扒拉一遍,就会发现,凤姐是这道题的唯一正解。首先,这个人必须得是女性,因为她不仅要和女下人们打交道,还得会客。贾珍担忧的一点就是“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男宾他和贾蓉可以应付,女宾来了,什么诰命夫人千金小姐的,他出面就不合适,所以只能由女性来担任这个职务。

其次,这个人不能辈分太高,顶多和贾珍平辈。贾珍脸再大,也不能去求他婶子邢夫人王夫人来给他打工吧?

其三,这个人得有能力、威望和经验。那么平辈的人里,李纨是寡妇,不方便抛头露面;钗黛是外人,况且年纪小,三春更小,这些人就完全不用考虑了。

所以,王熙凤就是唯一答案。论能力,不用说了,全府上下都看在眼里。论威望,借用宁国府总管来升的话说,那是个脸酸心硬的烈货。您别管这词好不好听啊,至少说明大家对她都有敬畏之心。至于经验,凤姐确实还没有办过婚丧大事,但理家有段日子了,把荣国府整治得还不错,而且她大方,不怯场,不会一见生人就怕,不会一见事多就麻。

所以说这个答案本身并不出人意料。出人意料的在于,这个答案不是贾珍自己拍脑门想出来的,也不是贾赦贾政或者贾蓉贾蔷推荐的,而偏偏是贾宝玉推荐的。这就很有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贾宝玉来当这个推荐人呢?

咱们乍一想,宝玉好像就是个饭来张口,不求上进的躺爷,整天只活在自己的风花雪月里,其他的事一概不闻不问。他养的鸟要是死了一只,他可能得抹好几天眼泪。家里要是塌个房着个火,他是视若无睹的。反正有的是人去忙活,我只惦记我的鸟,其他不关我鸟事。

经常有人拿这个事做例子:在第六十二回,连一向不染尘烟的林妹妹都看出家里花销大,跟宝玉说再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直接来了一句,“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估计很多读者看到这都是啼笑皆非,啥样的败家子能说出这么没心没肺的话啊?这要是我儿子,非得抽他两个耳刮子不可。

不过老零小小的为宝玉开脱一下啊,单就这句话而言,结合上下文情景来看,其实宝玉是戏谑成分居多。说白了,他就是在调戏林妹妹呢,他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短不短,而在于“咱们”。那意思就是咱俩成了亲,短不了咱小两口的。所以黛玉一听,掉头就走了。

那么宝玉究竟在不在乎家里的“长”和“短”呢?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在对待家业这个问题上,其实是很能体现贾宝玉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咱们今天就简略的说个大概,更多细致的论述还要放在以后的章回里再一点点补充。

咱们先来看一条批语。宝玉听闻可卿死讯时,哇的吐了一口血,甲戌本在这里有条批语说“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为玉一叹。”

之前老零没提这条批语,就是为了放在这里来说。首先,这条批语的逻辑老零是不认同的。咱们之前说过很多次,可卿之死代表着宝玉的青春破碎了一块,再也无法挽回。他吐血是因为心痛与怜惜,而不是因为忧心无人可继家务,至少这不是主要原因。但这条批语确实启发了老零另一个思考,宝玉真的如刻板印象中那般缺心眼吗?对家里的事一点不上心吗?对谁来管家完全不在乎吗?

首先咱们得承认,贾宝玉对于继承家业这个事确实是缺少责任感的。其实他对很多事都缺少责任感,当然其他的事今天就先不提了。宝玉是含玉而诞,给人感觉就是天之骄子,人间精品,自然就会把家族的兴旺寄托在他的身上,期待他将来能出将入相做一番大事。

然而很遗憾呐,可能因为他前世是仙,再加上通灵宝玉的加持,宝玉身上全都是灵的一面,艺术的一面,形而上的一面。他没有俗的那一面,甚至可以说他对“俗”厌恶至极。这个俗不仅是指庸俗啊,也包括世俗、俗务等等。

比如在仕途经济这个层面上,这个俗说得抽象一点,可以说是“伪”。你想为官作宰,或者想当家理事,你自然就不能时时刻刻都本性率真,你得会溜须拍马,能会宾接客,你得圆滑世故老成持重。你得时常掏出个面具戴在脸上,可能还不止一个面具。在社会上混,你就得学会“伪”,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贾宝玉最崇尚的是真,他自然就看不上伪,更不会学着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

这个俗还包括各种繁杂琐碎的家常俗事。比如交多少水电费,开多少工资,瓜果蔬菜的市场行情,油价涨没涨,门锁是不是要修等等。作为管理者,虽然不需要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但至少得心中有数。而这些俗事贾宝玉是通通不关心的。后文中就写到,他连秤星都不认识,一两银子大概多大多重,他完全没概念。他宁可花三个小时去葬花,也不愿花三分钟了解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我这么个大艺术家大哲学家,每天思考人生还思考不过来,哪有心思去管那些鸡毛蒜皮?要是我每天算这个账那个账,搞得锱铢必较的,岂不是沾了一身铜臭味吗?

所以后文中,探春走马上任理财管家时,我们隐隐能感觉到,宝玉对此是不大感冒的。他倒不是对探春的能力有怀疑,也不是因为探春拿他作筏子,而是因为探春在艺术层面也是很有灵性的,和他很对味,他确实非常喜欢他的三妹妹。他觉得这么个钟灵俊秀的人儿,怎么就愿意一头扎到那些俗务里去呢?这也太不艺术太不洒脱了。所以在第七十一回他就当面对探春说:“我常劝你,别总听那些俗话,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

那么家里人允许贾宝玉置家业于不顾,悠哉悠哉去过自己的艺术人生吗?应该说比较幸运的是,宝玉他不是嫡长子,他上面还有个哥哥贾珠。他既然不是这块料,贾母又那么宠他,又有其他人选,那么贾政也就不会非逼着他往那条路上走,免得弄的家里鸡飞狗跳的。但不幸的是,贾珠很早就去世了,当大家把目光重新聚集在宝玉身上时,才发现他已经在另一条路上走得很远了,几乎没有回头的可能。

所以帮着荣府掌门人贾政料理事务的,是贾赦的儿子贾琏这一家,相当于是找的外援。虽然贾政贾赦都是荣府这一支里的吧,但要是能用自己的儿子,估计谁也不想用别人的儿子。或者说,即使两个都培养,也肯定是更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

而打小对家业就没什么责任感的宝玉,他自然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想法,说哥哥没了,接下来得看我的了。他或许也看出了家族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他从没有想过由自己来担当这个救世主。他对袭人说过,活着的时候,咱们就好好的在一起,及时行乐。等我死了化成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你们爱上哪上哪去,我管不着你们,你们也别管我了。同理可想,活着的时候,就让我安安静静当个富贵闲人,短不了我的就行。至于死后,这个家族是兴旺还是衰落,对不起,我死后真管不了那洪水滔天。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咱们普通人都有的很朴素的愿望,就是躺平也能衣食无忧。换成老零,那我也不想上班,每天读书看球打游戏多舒服。但实现这个愿望的前提是,你得有躺平的条件。这就是宝玉身上矛盾的一点。他想做个闲人,但得是个富贵闲人,像隐士那样吸风饮露种地砍柴,他是不乐意的,至少在本书的前半部分他不乐意。

既然宝玉不想自己来创造躺平的条件,但他就得指望有人帮他创造这个条件。所以老零觉得,作者在这里设计由宝玉来推荐凤姐,是想说明宝玉虽然自己不管事,但他未必不识人,未必不在乎谁能管事。在谁有能力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上,他还是心中有数的。那条批语说他看中可卿可继家务,这个咱们不能确定,人家可卿毕竟是宁府的人。但他肯定能看出凤姐的理家能力,毕竟天天在他眼前晃悠么,也知道凤姐理家对他有好处。比如后文就提到,宝玉和秦钟想夜读,要装修外书房,凤姐就很快发了对牌让人去办。这要是换个办事不利索的,不知得耽误多少时候。类似这样的事,之前之后凤姐肯定都没少干。也正是因为内有袭人、外有凤姐,以及什么李贵茗烟等等替他上下打理,他才能悠然地做一个富贵闲人。

所以趁这个时机,宝玉就赶紧推荐凤姐,给凤姐一个尽情挥洒才华的机会。客观来说,这也不仅是为他自己。凤姐干得好了,长辈对她更赏识,给她更大的权限,这对于宝玉个人,乃至对于整个家族,都是有益的。当然了,凤姐也因此搞了些弄权敛财之类的事,对家族也造成了伤害,这是关于德与才的辩证关系,是另一个话题了,咱们留到将来再讨论。

另外,宝玉推荐凤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俩人深厚的姐弟情。凤姐是宝玉的堂姐,也是他的嫂子,不过说叔嫂情感觉有点怪怪的啊,咱还是说姐弟情吧。这俩人关系有多好,就不用举例了吧。那可能有朋友会感到奇怪,说宝玉不是最讨厌俗务的吗?而凤姐不就是天天在俗务里搅和的吗?宝玉为什么喜欢她呢?

咱们还是先来看一条批语,在宝玉向贾珍推荐凤姐这里,批语写道:“荐凤姐须得宝玉,俱龙华会上人也。”有个佛教用语叫“龙华三会”,指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的三次说法,具体每一次说法都是什么内容咱就不说了啊,老零也看不明白,反正与会之人均可得道就是了。西游记里就写到好几位神仙去参加过龙华会,连猪八戒都去过。

批语这里的意思当然没有那么玄乎啊,他的意思可能就是说宝玉和凤姐都是有慧根的人,在某种层面上是同一类人。其实用咱们的话说,或者用贾雨村的理论来说,他们都是正邪两赋之人。

正邪两赋咱们讲过好几期,就不再重复了。正邪两赋其中一条特质,就是真性情,简单说就是“真”。贾宝玉是真,不用多说了。而王熙凤则比较复杂,她既有真的一面,也有伪的一面;既有白的一面,也有黑的一面;既有冷血的一面,也有温暖的一面。所以说王熙凤不愧是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你很难简单用是非好坏来定义她。

而对于贾宝玉来说,他无需考虑那么多,无需去分辨王熙凤究竟是个什么人,更不会以衡量未嫁的探春的标准去衡量或要求已为人妻的凤姐。只要她对我是一片真心,那就足够了。王熙凤确实天天泡在俗务里,与艺术不沾边。但宝玉首先重视的是真情,其次才是雅俗。贾雨村倒是颇有诗才,但宝玉依然看不上他。

咱们之前聊过,王熙凤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宝玉,还有黛玉,不仅是为了讨好老祖宗。王熙凤整天在各种“伪”里摸爬滚打,她对“真”就更是格外珍惜,而宝黛正是至情至真之人。宝黛也都是情感上很细腻很敏感的人,很容易分辨出谁对待他们是真心的,所以他们对王熙凤也是发自内心的亲近。宝玉出于姐弟情,去主动推荐王熙凤,这也是人之常情。

贾珍一听宝玉之言,茅塞顿开,没有丝毫犹豫,拉着宝玉就走。来到上房,此时邢王二位夫人、凤姐还有各族内眷都在这里。听说贾珍来了,这里写得好啊,“唬的众婆娘唿的一声,往后藏之不迭,独有凤姐款款站了起来。”贾珍是哥哥,凤姐是妹妹,出于礼节,凤姐是必须得站起来的,这本来似乎无需赘言。但作者特地点出这一笔,尤其是与其他女眷一对比,立马就给人一种凤姐鹤立鸡群的感觉,与这段情节的主旨非常合拍。我们想象如果这是一场话剧,虽然凤姐此时还没有站在舞台的最中央,但凤姐一起立,观众的目光自然就会聚焦在她的身上,很顺滑地就把人们的关注点从贾珍过渡到了凤姐。

贾珍跟邢、王二位夫人说明来意。凤姐只是个中层干部,借调这个事她自己想去是没用的,得高层拍板。咱们看二位夫人的反应。邢夫人是凤姐的婆婆,这个事她也是有发言权的。但她不表态,把皮球踢给了王夫人,说你大妹妹现在你二婶婶家,只和你二婶婶说就是了。理确实是这个理,但给人感觉,邢夫人有点撇清关系的嫌疑,我不掺和这事,你去或不去,干得好还是坏,都与我没关系。此后她就果然再不发一言,什么鼓励、嘱咐、指点之类的话,都没说过。

王夫人则是一口拒绝,说你妹妹还是个小孩子,没经验,一旦料理不好让人笑话等等。这应该不是王夫人替凤姐谦虚,她是真的担心。王夫人的性格就是比较低调比较保守的,不愿意冒险,宁可无功不能有过。而且凤姐是她的侄女,她一是心疼凤姐劳累,二也是怕凤姐干得不好,不仅丢贾家的脸,也丢王家的脸。

此外,不知王夫人还有没有一点私心,就是说凤丫头去你那了,那荣国府谁管?难道还要我从幕后干回前台吗?当然这个想法可能是咱有点小人之心了哈。

贾珍就赶紧再求,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先说凤姐的能力肯定没问题,又说不看在侄儿侄媳妇的分上,只看死了的分上吧。一想也是,要真是因为你王夫人不放人,丧礼办得乱糟糟的,那也太对不起可卿了。王夫人本就耳软心软,也喜欢可卿,听到这话,心里就松动了,用目光咨询凤姐的意见。

王熙凤当然早就跃跃欲试了,书里说她“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虽然当家妥当,也因未办过婚丧大事,恐人还不服,巴不得遇见这事。”试想,如果她这次干得好,必然是光荣显耀,威名遍及两府,此后谁还敢说琏二奶奶一个不字。于是她赶紧表态,我能干,没问题,请太太放心。

可见人要成功,能力强是一方面,机遇也十分重要。可卿之死本就是个意外,即便死了,宁国府的事本来也轮不到她来管。正是在种种巧合之下,她才有了这个大展拳脚的机会。这样的机遇在人生中不会常有,一旦出现了,就得把握住。如果办砸了,可能好多年都翻不过身来,它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有很多人就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眼睁睁看着机会从手中溜走。而王熙凤显然是自信满满,她完全没有考虑过如果办砸了,她会怎样颜面扫地,被人指指点点。她没有丝毫畏惧退缩之心。这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当然了,如果事情干得过头了,那也就成了作大妖的人。

接下来贾珍赶紧交接对牌,嘱咐了凤姐两句话。一是妹妹爱怎样就怎样,不用跟我打招呼。这是赋予了凤姐莫大的权限,也表明自己用人不疑。二是要凤姐严格管理,不要怕人抱怨,不用给人留面子。这样的大家庭,必然有很多资历老有体面的下人,比如焦大这样的,动不动就喝酒骂人,贾珍也不好意思呵斥管教他。刚好借凤姐之威,杀一杀这不良风气。之前咱们聊第七回时曾提过,焦大骂人时,凤姐就曾跟尤氏提议把焦大远远打发到庄子里去。后来焦大就再没出现过。有没有可能就是凤姐协理宁国府时,她就把焦大给下放了呢?当然书里没写啊,这只是咱们的猜测。

最后,贾珍提议给凤姐收拾一个院子,就在这边住下,免得来回奔波。但凤姐说那边也离不得我,我就天天来就行了。荣府那边也不用给我找个B岗,我两头都抓,且保证两头都硬。可见凤姐对自己的能力是何等自信。假如王夫人真的曾担忧荣府没人管,那听到这番话,也就放了心。

既然印也接了,官也拜了,那就得开始干活了。那么千头万绪,诸多杂务,又该从何处管起呢?王熙凤就找了个安静的房间自己琢磨,总结了宁国府目前亟待解决的五大弊病。这部分内容,咱们结合后文一起来说。下一期咱们就进入第十四回,看凤姐如何大展奇才。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