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入学前奏曲——在读书上当个混子,在爱情里做个傻子

经纬讲小说 2024-04-17 00:17:53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从今天起咱们正式进入第九回。第九回的回目叫“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各古本都基本一致。

唯有甲辰本比较另类,当然甲辰本经常另类啊,它写的是“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搞得好像李贵茗烟是本回主角似的,简直是莫名其妙。

在进入第九回之前,咱们得先把第八回那个尾巴收一收。第八回的最后讲了上学这件事的前奏,和之前的枫露茶事件分割明显,所以咱们放到这一期来说。在宝玉撒完酒疯的第二天,贾蓉带秦钟来荣国府挨个拜码头。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很喜欢他。王夫人对秦钟印象也很好。这里有一句话啊,说“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的人品,也都欢喜”,可见秦可卿招人喜欢,大家对她弟弟也是爱屋及乌了。书里在多处明里暗里告诉读者,可卿的人缘是特别好的,家里的长辈都很喜欢她,至少在此时是这样。

贾母还送了秦钟见面礼,给了一个荷包和一个金魁星,命文星和合之意。魁星是神话里主管文运的神。传说此人长得极丑,本来已经考中了状元,但因相貌太过惊悚,有伤国体,被皇帝弃之不取。他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翻,跳海而死。后来玉皇大帝怜悯他,赐他一只朱笔,让他主管考试文运,用笔点中谁,谁就能录取,所以天下读书人都得拜魁星爷。

魁字是一个鬼加一个斗,所以魁星像的模样一般都是面目狰狞的鬼脸,左手捧砚右手执笔,一只脚踩在鳌头上,另一只脚向后踢,或者是脚掌上托着一个斗,取“魁星踢斗,独占鳌头”之意。

贾母还嘱咐秦钟说,你家住的远,如果来来回回折腾不方便,千万别客气,就住我们家就行。又说平日里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学。呵呵,不过真是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秦钟到底学了些啥,咱们慢慢往后看吧。

接下来又补了一段关于秦家整体境况的文字。秦钟的父亲叫秦业。批语说,“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如果真是这个隐喻呢,那肯定与秦业本人没多大关系,主要还是针对可卿。秦业的官职是营缮郎,可能是指工部营缮司郎中,负责土木工程之类的事,大概是五品上下。

秦业年纪很大,快七十岁了,夫人早亡。当年没有儿女,便从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抱来的这个儿子又死了,只剩女儿,就是秦可卿。文中说,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便结了亲。有什么瓜葛呢?可能是因为他和贾政是同事。贾政是工部员外郎嘛,他是工部营缮郎。可能俩人平日里私交不错,贾政就做媒拉纤,给秦可卿和贾蓉搭上了线。为什么秦可卿不是豪门贵胄的子女,却能成为宁府独生苗儿贾蓉的正妻?这或许就是一个原因。

有观点认为这个事有些蹊跷,认为秦可卿的来历可疑。比如刘心武先生就由此发表了一系列所谓“秦学”的论述,这些观点涉及影射秘史,老零不研究这些,所以就不多谈了。既然原文就是这么写的,那咱们就这么看吧。

这秦业在五十多岁的时候,终于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秦钟,老人家身体可以的哈。秦钟的老师去年死了,没有再请新的老师,就想让他到贾家的家塾中去上学,可巧遇见了宝玉这个机会。去上学拜师那得有拜师礼,不过秦业宦囊羞涩,费劲巴力东拼西凑了二十四两银子,去送给了家塾的老师贾代儒。

可能有人会说,堂堂五品官怎么连二十多两银子都拿不出啊?如果按明清的制度来算,其实官员的俸禄是很低的,清朝五品官的年薪只有八十两银子左右,一品官也只有一百八十两。那官员们靠什么吃喝享乐呢?靠盘剥老百姓呗,所以贪污腐败屡禁不止嘛。后来雍正采取了高薪养廉的措施,给地方官发“养廉银”,这笔钱可相当丰厚,是年薪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京官虽然没有养廉银,但毕竟在天子脚下嘛,外官得来孝敬,就有所谓的“冰敬”、“炭敬”等等。官员收入这个事当然并没有这么简单,细究起来非常复杂啊,咱们就不多谈了。而且,你发再多的养廉银,也根本不可能阻止贪污腐败。

当然红楼梦是小说啊,咱们也没必要非得去和历史严丝合缝的对应,咱们就想象秦业是个清官,老实人,吃死工资,那二十多两银子就是他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确实挺肉疼的。但他知道贾府上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礼送得轻了,别人看不起,儿子挨欺负,老师说不定也不好好教,所以还是拼了老命凑了这笔钱。

好,接下来就进入第九回。到了上学这天,袭人一早就把书笔文物都收拾得妥妥当当,然后坐在床沿上发闷。宝玉起床后,见她心事重重的,就问她说,“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宝玉这话说得比较单纯,也可能是开玩笑。袭人当然是希望宝玉能够好好读书,考取功名的。但是宝玉一不在她眼前晃悠,她就提心吊胆,她担心宝玉照顾不好自己,更担心他出去闯祸惹事。

接下来袭人说了一大段话,大概意思是,你上课的时候就好好读书,放学了就赶紧回家,别在外面疯。读书虽然要用功,但也要量力而行,宁可少读,也别把自己给累着了。出门儿自己要知冷知热,该添衣服添衣服,手炉脚炉的碳得勤着添换,别冻着了。跟着你去的人都是贪玩的,顾不上你,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这段话看着挺絮叨的啊,但现在读起来,老零还是挺感动的。大家想想,你要出门时,老母亲都和你说些什么啊?是不是差不多啊?这袭人真就跟半个妈似的。她对宝玉的关心爱护,那绝对是真心实意的。

于是宝玉出来,又去拜见长辈们,贾母、王夫人也都嘱咐了几句。最后来见贾政,这里就有意思了啊。贾政正在书房里与他那些清客们闲谈,听说宝玉要上学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

这话乍一看有点莫名其妙啊。宝玉去上学,这不是好事吗?怎么当爹的不鼓励,反而兜头给泼一盆冷水呢?

那咱们就得和第七回里的一个小细节结合起来说。宝玉和秦钟初次见面的时候,聊到入家塾的事,秦钟说他的老师亡故了,宝玉说我的老师去年也回家了,现在我也没有老师,我爹也想把我送到家塾里去,等明年老师回来,再回家里读书。

那一期里咱们讲过,这段话感觉上不尽不实,这个老师究竟有什么大事,需要回家待这么久?就算他真的有事,比如守丧守孝之类的,那贾政为什么不再请个老师呢?就真的让自己的儿子荒废两三年的黄金时光?

咱们再结合刚才贾政说的这句话,“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这就有一种可能,宝玉当时没和秦钟说实话,那个老师不是有事回家了,而是被他气走了。可能老师一上课呢,宝玉就开始扯他那一套,什么毁僧谤道啊,什么禄蠹啊,老师一看,这孩子是个愤青啊,教不了,就辞职走人了。

咱们再联想一下。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贾雨村曾提到他给甄宝玉当老师的情况。他说,甄宝玉也不好好读书,但因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职不干了。在讲第二回时咱们说过,甄宝玉和贾宝玉在某些层面有一点互为镜像的意思。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可能贾宝玉的老师也告过状,但贾母也溺爱不明,也批评老师,也斥责贾政,所以老师就撤了,贾政也没法再给他找老师了。

这么一想,就明白贾政为什么生气了,给你找家教你都不好好读书,还跑外面去上学?你不就是想出去玩吗?所以贾政说“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这时清客们就赶紧打圆场了,说宝玉肯定会去好好读书,他不是孩子了,懂事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然后赶紧叫人把宝玉带出去了。

虽然贾政知道宝玉是要去玩,但上学毕竟是个正当理由,你也不能不让他去。就好像你孩子说给我买个电脑,我学习要用,你明知道他是要玩游戏,那也不能不买呀。所以贾政就只能让宝玉身边的人管得紧些。

跟着宝玉去上学的,是宝玉奶娘李嬷嬷的儿子李贵。他就把李贵叫进来,劈头盖脸先教训一顿,“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

看这话好像宝玉之前也偶尔去上学的,但后文中又写“如今宝玉秦钟二人,都相见拜过先生,读起书来”,好像又是第一次来上学,这就有点小矛盾。当然这个不重要啊,重点在于宝玉读书没读出什么成绩,但是学到了“精致的淘气”。这个“精致的淘气”妙啊!宝玉的淘气肯定不是上树掏鸟撒尿和泥这种,而是带着点奇思妙想,带着点小清新小优雅的。比如宝玉和黛玉一起葬花这样的事,在贾政眼中看来,估计就属于“精致的淘气”那一类。

这李贵一听,吓得赶紧磕头,说哥儿已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鸣,荷叶浮萍”。这一句是出自《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原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很长啊,咱们就不读了。这首诗写的是宴会上的欢乐气氛,鹿儿在原野上吃着草,宾客们高高兴兴喝着酒奏着乐,人与自然和谐美好。朱熹说这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唱的歌,看过“三国”的朋友肯定记得哈,曹操所作的《短歌行》就引用了这一句。后来推广到民间,民间的宴会上也可以唱。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李贵听不懂什么“食野之苹”,他以为是荷叶浮萍。满座就哄堂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他一是笑李贵没文化,二呢,可能觉得诗经好歹也算正经书,四书五经之一嘛,肯定比看什么淫诗艳赋、什么西厢记强多了。不过贾政还是嘱咐,让李贵去跟老师说,诗经古文之类的就不用学了,学那个没用,先把四书讲明背熟,先把应试参考书学明白了,这是最要紧的。

李贵出来后,就跟宝玉说,别人跟着主子赚些体面,我们跟着你,白挨打挨骂,从此后可怜见些吧。宝玉笑道:“好哥哥,你别委曲,我明儿请你。”可见宝玉与下人之间也是一个比较平等的交流,没有拿什么架子。不过李贵听了这话肯定是心凉了半截啊,因为宝玉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悔过的意思啊,只是说“我明儿请你”,那不就是“下次还敢”吗?吓得李贵赶紧说,“小祖宗,谁敢望你请,只求听一半句话就有了。”

这时候秦钟已经到了,在和贾母说话儿。宝玉就和秦钟辞别贾母,一起去上学。刚走没两步,“宝玉忽然要来辞黛玉。”哈哈,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啊,俩人正结伴出行呢,忽然一方说,你先等会儿啊,我去和女朋友打个招呼。另一只单身狗瞬间遭到一万点暴击。哈哈哈,开个玩笑啊。

此时黛玉正对镜理妆呢,听宝玉说要上学去,她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蟾宫折桂指科举登第,这个大家都知道。那它来自什么典故呢?

蟾宫是指月宫,关于月亮、蟾蜍、嫦娥、吴刚、桂树这些神话故事咱就不提了哈。蟾宫折桂是出自《晋书·郤诜传》。西晋时有个叫郤诜的人,升迁任雍州刺史。晋武帝司马炎给他送行时,问了他一个问题,“卿自以为何如?”爱卿你给自己做个自我评价吧。那一般人不得谦虚两句啊,但郤诜不走寻常路,他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我推举贤良,应对策问,那是天下第一。

“举贤良对策”是汉朝董仲舒的政治主张,相当于是一个治国纲领了。郤诜这句话就相当于说我治国能力天下第一。他还打了个比方,说我就像那月宫里的最香的一段桂枝,昆山上最美的一片宝玉,我就是最出类拔萃、最遥不可及的顶级人才。司马炎听后哈哈大笑。但皇帝身边的侍中听了就很不高兴,这郤诜也太狂了吧,就奏请罢他的官。皇帝笑笑说我本来就是和他在开玩笑而已,这不能怪他。后来郤诜在任上威严明断,赢得了各方赞誉。后世把这个故事与科举联系起来,把科举高中比喻为在月宫攀折桂花,这就是“蟾宫折桂”。

咱们细品黛玉说的这句话啊,她真的是在给宝玉递吉利话吗?显然不可能嘛。黛玉可太知道宝玉是个啥人了,她明显就是在嘲笑宝玉,或者说是调侃吧:小样儿,我还不知道你想干啥去?宝玉当然也明白,他赶紧说正事:“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虽然有了好基友作伴,但宝玉显然不是喜新厌旧、重友轻色的人,他还是想着妹妹,要和妹妹一起吃,一起玩。

和胭脂膏子显然是宝玉的一大爱好,但这个爱好显然不怎么长脸,家长肯定是不让他玩的,袭人也肯定是要批评他的,其他姊妹也不会陪他玩这个,后文里他要吃胭脂,湘云直接给了他一巴掌。唯有黛玉不会骂他,还会和他一起玩。唯有在黛玉这里,他才有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才能活出真自我。这种感情,是其他人绝对不可能代替,也绝对不可能掺和进来的。

然而,就在宝玉临走之时,黛玉偏偏还要叫住他问一句:“你怎么不去辞你宝姐姐?”这句话问得……老零感觉被这句话带回到了情窦初开的那个年纪。谈过恋爱的人,可能都会问过、或者被问过类似的傻问题吧?从礼仪上说,宝玉用不着去辞任何姐姐妹妹,也包括你林妹妹。但他还是特地来辞你了。他为什么不去辞宝姐姐,这还需要问原因吗?

但是呢,明知故问看起来好像很傻,但这种傻,却又是爱情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在不同的情境下,这个调味品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但无论是酸是甜,是苦是咸,它都是爱情的味道。我们都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越来越聪明,但在爱情里,我们又希望,我爱的那个人,还有我自己,会变成一个甜蜜的小傻子。

另外啊,黛玉这么问,可能也是有点小记仇,前两天在薛家,她不是还讥刺宝玉听宝钗的话就像听圣旨吗?那你现在要出门干大事,还不先听了圣旨再去?

而宝玉则是“笑而不答”。无限温馨,万种风情,就在这“笑而不答”之间,就萦绕在两人对望的这一瞬间。

老零想起一件糗事。很多很多年前,朋友们聚会,人不少,其中就有老零心仪的女孩。散会时天黑了,老零主动请缨,送这个女孩回家,她也没拒绝。她家离得不远,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一路上说说笑笑好不畅快。临分别时她突然叫住我问,哎,那么多人你不送,干吗非要送我啊?原话记不清了,大概就这个意思。老零是万万没想到她会问这么一句啊,完全没有准备,当时脸都红了,幸好天黑。喵的老零当时就是啥也不懂,要是也来个笑而不答,道声晚安就转身而去,这多潇洒啊。然而老零却吭哧半天,说没事,我本来回家也往这边走,反正顺路呗。然后我就落荒而逃了。唉,丢人啊,当时一想起这个事就恨不得以头抢地。前些年碰到她,她还提起这个事笑话我。不过这么多年过去,当然早就释然了。就让青春的永远留在青春里,遗憾的永远留在回忆里吧。

好,接下来就是本回正戏了。宝玉和秦钟究竟上了什么学?学了些什么精致的淘气?或者是粗鄙的淘气?哈哈,这个咱们下期再聊。请大家请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