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1969年,在农场学习样板戏,演员和乐队都由知青担任

文史有料见真章 2024-05-29 02:30:28

1969年3月19日,我们江阴纺校14个同学,怀揣着对“建设兵团”的无限向往和憧憬,与603名知青一起告别了江阴,经过一整夜货船“突、突、突”的航行,于3月20日清晨抵达了如东国营掘港农场。

这家农场,其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1958年9月,那时,它如同一颗刚刚萌发的种子,在广袤的大地上扎根生长。当我们一行人踏入这片土地时,它已经历了十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厚重的岁月痕迹。

作为国营建制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与期望。然而,在那个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还相对较低,除了机械耕耙这种基础设备外,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人工劳动。

刚来农场的几个月里,每天劳动结束,晚饭后,我们几个男知青就结伙成伴,沿着农场二工区的张黄荡河,唱着《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选段,从四连一直唱到三连(当时也是农场的场部),等玩到天黑以后,才回到各自住的老职工家中休息。

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生产队晚上的会议总带着一股庄重而严肃的氛围。每当夜幕降临,村庄的灯火逐渐亮起,我们便会聚集在队部的大院里,等待会议的召开。

在此之前,为了驱散白日的疲惫,也为了活跃那略显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总会唱起那些激昂的歌曲,或是上演几出精彩的戏曲。

唱歌时,每个人的声音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仿佛要将心中的热情全部释放出来。我们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歌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能够穿透那漆黑的夜幕,直达云霄。

戏曲表演更是精彩纷呈,大家纷纷化身角色,或唱或念,或打或斗,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情感的流露。

而在劳动中,我们更是展现出了青年的热情和干劲。为了更好地虚心接受再教育,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红心,我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干重农活。

无论是耕田、收割,还是搬运、打场,我们都毫不退缩,全力以赴。汗水浸湿了衣衫,泥土沾满了双手,但我们却毫不在意,因为这是我们为集体、为国家付出的见证。

那段时光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留下了许多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每当回忆起那些日子,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青春的热情和拼搏的汗水交织而成的美好回忆。

1970年夏季,为了落实毛主席的“革命样板戏要提高、要普及”的指示,团部决定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别组建了一个舞蹈队和一个京剧队。我被分在了京剧队。京剧队的主要任务是排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全剧。

对于我们这些从未踏足京剧领域的年轻人来说,每一步都像是探索未知的险峻山路,困难重重,仿佛难以逾越。尤其是我们这些南方人,方言的腔调与京剧那独特的唱、念发音方式,简直是天壤之别,仿佛两条平行线,永无交集的可能。

每一次练习,都如同置身于一场无声的较量之中。我们试图模仿那独特的声腔,但往往只能发出怪异的音调,引来周围人的阵阵窃笑。那种挫败感,如同冷水浇头,让人心灰意冷。

然而,时间却如同一位严苛的导师,毫不留情地鞭策着我们前进。

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能够达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字正腔圆”。每一次的发声,每一次的转身,甚至每一个细微的手势,都被我们反复练习,直至肌肉记忆深处。

更让我们倍感压力的是,人们用“坚决不走样”作为衡量学演“样板戏”的政治标准。这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政治觉悟的检验。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生怕因为一丝的不完美而遭到批评和指责。

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的每一次排练都充满了紧张和激烈。每一次的失败都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成功的决心,而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

排演《沙家浜》这台戏,演员和乐队都是清一色知青担任的。

我们京剧队的成员都是初学的知青,没有基本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练起。这真是“手、眼、身、法、步”知者不多,“唱、念、做、打”会者更少。

如拉京胡的肖仲亚,经常照着乐谱反复拉练,后来还拉得不错。乐队为了增强演出效果和气氛,还添置了小号、黑管。

敲板鼓的范宾,虽然也是初学,但他能经常向行家请教,再加上他的刻苦努力,不久也就搞得像模像样了,他还带领其他三位学打锣、镲的同志一起训练,总算还能跟得上。

团部还从城市里请来了专业京剧的导演、主要演员和乐器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由于条件的限制,演员们就在大场上,铺上稻草练习翻跟斗,练习武打。

演员用的手枪等道具,包括布景都是自己亲手做的。演员的演出服装,特别是新四军、伪军的服装用布都是用当时日本化肥袋染后做成的,新四军服装染成灰色,伪军的服装染成黄色,因为化肥袋上有“日本产尿素”字样,做成的服装,常不时地能显现出来。总算演出一般都在晚上,台下的人一点也看不出来,可能还以为是什么高级布料做的呢!

经过近五个月不分昼夜的艰苦排练,这台戏终于在12月中旬通过了彩排及团领导的审查验收,并在团部试演了几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京剧队相继在团内各个连队和周围公社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0 阅读:12

文史有料见真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