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烈火烹油的背后,是权谋与腐败

经纬讲小说 2024-04-15 19:52:56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咱们继续聊红楼梦第十六回。话说贾琏从南方回来,凤姐给他接风洗尘,夫妻俩正吃着饭,这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来了。贾琏和凤姐赶紧热情招呼,伺候吃喝。贾琏给赵嬷嬷拿了两盘菜,凤姐说这个东西妈妈嚼不动,有很烂的火腿给妈妈热了吃。又说,妈妈,尝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

无锡惠山寺里的惠山泉,被茶圣陆羽等多位品评家评为“天下第二泉”,以此泉水酿造的米酒,就叫“惠泉酒”。在清朝,惠泉酒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帝。有资料说曹家任江宁织造期间,就曾给皇上进贡了四十坛惠泉酒。老曹就把这些生活中的东西写进了小说里。后来宝玉过生日,说晚上大家喝酒,芳官就吹她酒量好,说她以前在家时,能吃两三斤惠泉酒呢。

这里的惠泉酒,显然是贾琏从南方带回来的,凤姐就赶紧拿出来孝敬赵嬷嬷。咱们看贾琏两口子对待赵嬷嬷,真就像对待亲妈亲婆婆似的,非常孝顺。那咱们在“枫露茶事件”那一期里提到过,你看看人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乳母的,你贾宝玉又干了啥?吃你碟包子就要撵人。宝玉当时表现出来的“不孝”,可能就是茜雪被逐的原因。具体情况咱就不复述了,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回看一下那期视频。嘿嘿,没错,聊这些就是为了做个硬广。

赵嬷嬷此番前来当然不是为了蹭吃蹭喝,而是来给她的两个儿子找工作。之前她找过贾琏,但是,用她的话说,“到如今还是燥屎”。有个歇后语叫“燥屎——干搁着”。贾琏口头答应得好好的,但根本没给她办。从赵嬷嬷那段话来看,似乎是说贾琏在这个事上比较要面子,不想被人议论他任人唯亲以权谋私,所以就“干搁着”了。当然贾琏是真的这么想,还是有别的小心思,那就不好说了。

凤姐此时正风光得意,名声大噪。赵嬷嬷一看找儿子没用,那就来找儿媳妇吧。果然凤姐就把这个事揽过去了,说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趁此机会,凤姐又借题发挥,阴阳贾琏,说贾琏“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又说“不过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是看着内人一样呢。”一方面是说贾琏光对外人好,不给自家人帮忙;另一方面,显然用“内人”这个词,是借机敲打贾琏在女色那方面的事,一语双关,可谓绝妙哈。凤姐这张嘴真是了不得。

赵嬷嬷一看贾琏被挤兑得下不来台,还是有点心疼儿子的,就赶紧帮着说两句,说内人外人这些混账事,我们爷是没有的,他不过是脸软心慈,搁不住人求两句罢了。但凤姐可没打算轻易放过贾琏,说有内人求的他才慈软呢,他在咱们跟前才是刚硬呢。这话说得,真是让老零脸红呀。我也有这个毛病,在外人面前就软,面对自家人就硬,好声好气都留给外人了,负能量都留给自家人了。别的小姑娘找我,哥,过来帮个忙呗,我就慈软:我老婆喊,过来!嘿嘿,我就……我就吓软……

以上这段文字,真的就特别像婆婆和儿媳妇联手挤兑儿子,当然是带有开玩笑的性质啊,读起来还是挺生活化挺温馨的。估计婆媳关系较好的家庭,可能都有过类似的情景。另一方面呢,也说明“内人”的事确实是凤姐的一块心病,她时不时就要敲打敲打贾琏。这个话题咱们上期仔细聊过了啊,就不再多说了。

那贾琏被说得不好意思了,只能讪笑着岔开话题,说赶紧吃饭,吃完了要到珍大哥那边去议事。议什么事呢,就是省亲。这是全书第一次出现“省亲”这个词,之前只提到了元春晋封,并没提省亲。通过一场日常家庭对话,就把这个重要事件轻描淡写地带了出来。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老零刚开始做这个系列时,就曾构想过,在聊到这一回时,就把现实中曹家接驾、财政亏空、后来雍正以此为由降罪等事情大致做一个梳理,为此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但做了这么久之后呢,老零就越来越不想聊这些东西了。我不是说研究这些没有价值啊,这当然是红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有价值的。只不过我个人做这个系列呢,还是更想从文学的角度、而不是历史的角度去读红楼。尤其之前聊秦可卿那几期,老零一再强调不牵扯与现实有关的历史、影射或秘史等等,所以咱们就把这个原则坚持到底吧。关于省亲的前前后后,咱们只聊小说,不聊历史。

另外,这部分还提到了太上皇。关于现任皇帝、太上皇以及义忠亲王老千岁等等,老零曾有一个皇子争储、新皇登基、老皇退位的假想,之前也和大家详细聊过。从那个角度来说,省亲可能也是风波之后的安抚政策的一环。不过那只是一个脑洞啊,未必是作者本意,所以哪说哪了,就不再提了。今天咱们就文本论文本,不再过多牵扯政治斗争之类。

那省亲在书中是怎么一回事呢?按贾琏的说法,皇上日夜侍候太上皇和皇太后,忽然就想到,我在爹妈膝前是尽孝了,但朕身边的那些妃嫔们,都被朕给圈在宫里,见不到父母。她们的爹娘因思念闺女,有得病甚至死亡的,这岂不都是朕的罪过了吗?朕于心不忍呀。于是皇帝就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什么叫椒房呢?西汉时皇后居住的宫殿,以花椒辅以泥土涂墙,取个温暖、芳香、多子之意,故称椒房,后来就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也可以作为后妃的代称。

皇帝的本意,是允许后妃的亲属入宫探视。而太上皇和皇太后觉得这个恩德还不够大,入宫探视固然好,但是在宫里还是规矩多,束手束脚,“母女尚不能惬怀”。所以二位老圣人又下旨,除了入宫探视之外,但凡家里有条件的,可以把女儿接回家去看望父母,这就叫省亲。

老零读书少啊,不知道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省亲之事。即便有,估计也仅是皇帝特批的个例,没有形成制度。而且贾琏说,吴贵妃的父亲去城外看地方去了,连周贵人的父亲都开始修盖省亲别院了。那贵人在妃嫔中已经算是级别比较低的了,与贵妃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若按照清朝的规矩来说,贵人的数量是没有定数的。既然贵人都能省亲,那答应、常在,估计也能。那可想而知,可以省亲的范围非常大,人数很多,这个恩确实是不小。

但是呢,省亲也是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虽然可以回家,但是她已经不是你家的闺女了,她是皇家的人,得按照皇家的规格接待,不是随便有几间屋子就能糊弄的。当然了,太上皇的本意可能也未必是要每一家都建房子修别墅,只是说接待的规格要比较高级而已。但只要是有钱有脸的,肯定是要趁这个机会大兴土木,一是向皇帝表忠心;二呢,也是显摆自家富贵,这是多大的一个露脸儿的机会呀。

所以,凤姐他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就从省亲说到了花钱,说到了当年贾府在金陵时,曾经接驾太祖皇帝。凤姐说可恨自己年纪小,没赶上二三十年前贾府接驾的盛事。她还打了个比方,说“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这是把本朝太祖皇帝下江南比作舜帝南巡,不过批语这里说,“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好像是在说凤姐这个比喻打得不恰当。

舜帝当年南巡的原因,很多史料都有记载,但是说法不一。比如有说舜帝是去平息三苗叛乱的,有说是去体察民情的,也有说舜是被大禹给流放了。如果是去打仗或被流放,都不适合用热闹来形容。即便是视察,那深入不毛,也谈不上热闹。

更关键的是,舜帝正是死在了南巡的途中。按史记的说法,舜是“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他有可能是被害的,也有可能是病死或老死的,反正确实是“崩”了。那就更不能用热闹来形容了。你拿本朝太祖南巡去与舜南巡做对比,一是不恰当,二是,往严重了说,这是大不敬啊,是要被扣帽子的。

作者这么写,是不是隐藏了什么政治含义,这就交给专家们去研究吧。如果仅从小说本身去看,那就是说凤姐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打比喻都没打好。当然也可能这个比喻也不是凤姐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听别人说的。反正在自己家里关起门说说,倒也无妨吧。

赵嬷嬷有年纪,她是经历过那次盛事的,说贾府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为了接一次驾,把银子花得淌海水似的。可见贾家为了迎接皇帝的大船队,除了修建行宫之外,还有修建海塘这一项巨额支出。那时候的贾府还能迎接得起远道而来的皇帝,而现在的贾府,光是筹备元春省亲,就已经有些吃力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府整体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了,与当年的豪富已不可同日而语。

凤姐一听赵嬷嬷吹贾府,她这么要强的人自然不甘落后,要为娘家找找场子,说我们王府当年也接过一次驾,我爷爷当年专管各国进贡朝贺,洋船货物之类的。赵嬷嬷也顺着捧了几句王家,话头一转,又说到了甄家,说甄家接驾过四次,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可见甄家是何等豪横,又是何等得宠,连凤姐都服了,说“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历史上曹家确曾多次接驾,作者在这里又搞烟云模糊,甄家贾家曹家,傻傻分不清楚。这方面咱们就不说了。单论小说,甄家也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它几乎没有正面出场,但却又如影随形。甄家像是贾家的影子,甄宝玉又像是贾宝玉的影子,这个设计还是挺有意思的。咱们也是将来看看哪一回比较合适,再来聊这个话题,今天就不多谈了。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这时贾蔷贾蓉来找贾琏议事,凤姐本来要去王夫人那里,见他哥俩来了,就停下听他们说什么。这一停十分关键,他们一边说,估计凤姐就在一边开始活动心眼子了。

贾蓉先说省亲别院的地址大致议定了,借着东府的花园起,也就是之前多次提到的会芳园,转至北边,三里半大。这个“三里半”是周长还是长度?如果光长度就有三里半,按清朝的里计算有两千来米,那也太夸张了,赶上一座小城了。即便是周长三里半,也够吓人的。老零看有人计算,如果是周长三里半,比如长600米,宽400米,那么大观园的面积就是24万平方米。而苏州最大的园林是拙政园,面积为52000平方米。也就是说大观园有4.6个拙政园那么大。有专家说大观园的原型可能是北京恭王府,那恭王府连府邸带花园,总共才60000平方米,大观园光这个园子就有4个恭王府那么大,这实在有点离谱。现实中,怕是谁也没有那个财力、也没有那个胆量,估计也没那么大的地方,能建造一个如此规模的私人园林。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算法,具体不说了,总之就是大观园没有那么大,可能也就是四五千平米。但是那就太小了,比如长200米宽20米的话,那还没我们单位的院子大。

总之,作者笔下的大观园肯定是有神化的成分,它就是一个存在于美好想象中的neverland,一个乌有乡。你认为它能承载你多少梦想,那它就有多大。

接下来贾蔷又说,“下姑苏割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大爷就是贾珍了,此外,还派了赖家的两个儿子,以及两个清客跟着去。

这时贾琏的反应就很有意思了,他先打量了贾蔷一番,笑道:“你能在这一行么?这个事虽不甚大,里头大有藏掖的。”

这个藏掖,可以有两层理解。表面上,可以说是这个事水很深,你贾蔷年纪轻见识短,把持不住,容易被人忽悠。往深一层说,可能是说这个事油水很大,你小子是不是想在里面捞一手?总之,贾琏多少表现出了他对贾蔷的不信任,或者说,对贾珍这个安排有些不满意。

那贾琏为什么不满呢?咱们小人之心地揣测一下,可能是因为贾蔷是贾珍的人,不是他的人。如果贾蔷干得好,立了功,那也是贾珍领导有方。如果往捞油水那个方面想,那么捞到的好处也是贾珍的,不是他的。所以他不满意。

这时贾蓉赶紧悄悄拉凤姐的衣襟。贾蓉贾蔷都是凤姐的心腹,凤姐当然要给他们帮腔,就说孩子们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肯定没问题。更何况派他去原不过是个坐纛旗。纛是打仗时主帅身旁竖起的帅旗,这里就是比喻派贾蔷去是主持工作的,或者说就是当个吉祥物,不用他去操作具体业务,谈钱讲价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办。总之,凤姐说“依我说就很好。”

贾琏一看媳妇发话了,焉敢不从,何况他也不可能、也没资格真的驳了贾珍的面子,也就不说什么了,又问钱从哪出。贾蔷说甄家收着我们五万银子,先支三万使,剩下两万存着,以后买花烛彩灯再用。这里可以看出甄家与贾家确实交情匪浅,甚至还有金钱往来,可以互相把对方当银行用。这也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

刚才凤姐说贾蔷坐纛旗,只是解释了会不会办事这一层,还没说到捞油水这一层。这里就看出凤姐的厉害之处了,她跟贾蔷说我有两个在行妥当人,你带他们一起去。贾蔷何等聪明,当然明白这是要往他的队伍里安插贾琏这边的人,赶紧陪笑答应,说正要和婶子讨两个人呢,这可巧了。于是,就把赵嬷嬷的两个儿子安排进去了。有什么事,或者有什么油水,这两个奶哥哥肯定是要向着贾琏的,至少也是个眼线,能起个监督作用。

凤姐这一手操作,既让贾琏没有再为难贾蔷,一切都可以按原计划进行,也等于是卖了贾珍一个人情;又办了赵嬷嬷的事,给她儿子安排了好岗位;还多少打消了贾琏的疑虑和不满。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几方共赢。这样的人精,真是可赞可叹又可怕。

凤姐出来后,贾蓉跟着出来,悄悄问她,婶子要带什么东西。那意思就是让贾蔷挪用公款贿赂凤姐。凤姐笑骂了他两句,说我的东西还没处撂呢,稀罕你们鬼鬼祟祟的?说完就走了。老零觉得凤姐这里可能还真不是说场面话,凤姐固然爱财,但贾蔷去这一趟,人多眼杂,难免走风,不像给老尼姑净虚办的那个事那么私密。此时她风头正盛,没必要为贪这点小便宜坏了自己名声。当然可能也有朋友认为凤姐就是打官腔啊,实际上还是要捞一手。这也正常,仁者见仁吧。反正不管凤姐说不说这个话,贾蔷肯定是不会少了凤姐那一份的。

屋里,贾蔷也在悄悄问贾琏要什么东西。其实贾蔷早就想好了,得到这个工作,肯定要给贾琏点好处,免得贾琏不满,只是刚才还没来得及表示就被贾琏给怼了。贾琏回答的就和凤姐不同了,他先说“你别兴头,才学着办事,倒先学会这把戏。”这听着多么正气凛然。然后话锋一转,“我短了什么,少不得写信去告诉你,且不要论到这里。”他也是防人多眼杂,但是,他的城府显然远不如凤姐深。

既然地址已选好了,人手也安排了,那么就开工吧。于是贾府上上下下就全都忙活起来,先把汇芳园的墙垣楼阁拆了,挪给新园子用。还不够使,又把贾赦他家的竹树山石、亭榭栏杆也都挪过来。之前第三回黛玉入贾府,来到贾赦家,看到其房屋院宇,黛玉猜这是“荣府中之花园隔断过来的”,“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有”。就是说贾赦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原来是荣府的花园,后来改成了住宅,亭榭山石这些还都保留着。在第三回,就已经为修建大观园伏脉了。

既然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挪用,那自然会省下一大笔开销。之前贾蔷跟贾琏汇报选址情况时,说借着东府花园起,贾琏就说这个主意最好,省事,若采置别处地方去反而费事,且不成体统。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省事只是一方面,省钱才更关键。贾琏作为理家的,自然知道库房里还有多少余粮。如今的贾府已经不能可着劲造了,不能又求最好又求最贵了。省钱已经成为办大事时必须考虑的要素。

但是,贾府是既想尽办法省钱,同时呢,这上上下下的人,又偷偷摸摸的趁机捞钱。从刚才贾蔷贾琏他们的对话可知,很多人,从主子到下人,都在从中渔利。这些省下的钱,省着省着就省进了自己的腰包。而且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都装不知道,或者不在乎,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或说是潜规则。往大了说,这就是一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腐败。

而贾府最上层的那些管理者,比如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他们或许不渔利,但也没有及时发现这个情况,或者说他们知道有这个事,但觉得孩子们办事挺不容易的,挣几个辛苦钱也是应该的,所以就不去管。既然不管,那这个窟窿自然就越捅越大,这个辛苦钱也就越捞越多。所以贾府的衰落,这些主子和下人,没有人可以说自己是无辜的。

好吧,衰落那是以后再寻思的事,反正眼下还是烈火烹油之盛,大家都欢天喜地的。不过就在这大喜之中,却还是有人在大悲,那就是宝玉。为什么呢?因为他最好的朋友就要死了。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秦钟之死。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