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兔和猫》:专制社会中,弱肉强食的丛林与卑微的民众

颜威说历史 2023-09-09 16:34:30
《兔和猫》

鲁迅的《兔和猫》创作于1922年,同年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又收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当然,跟这部小说集中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相比,《兔和猫》则颇有些让人陌生,很多人估计都没有读过。

故事说的是鲁迅童年所见的一个喂养动物的小故事。邻居三太太给家里小孩买了一对白兔放在后院养,后来白兔生下小兔,这些小兔却不久便整体消失了,再后来发现丢失了小兔的大兔为了避免危险,又造了新的洞穴生下更多小兔。

三太太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便把它们都搬回自己房间精心照料。众多证据表明,那只一直觊觎小白兔的恶狠狠的大黑猫就是凶手,而原本可以约制黑猫的大狗,对于小白兔的死却不曾有任何反应。“我”对此耿耿于怀,决心给施暴的黑猫以报复。

《兔和猫》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以动物世界来寓意人类现实世界。小说中的“我”由小兔的失踪联想到周边一系列生命凋零却无人在意的现象,如鸽子被鹰叼走,小狗被马车轧死,苍蝇被蝇虎咬死,这些卑微生命的死去,没有人注意和关心。由此他发出了“假使造物也可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的哀叹。

在这里,鲁迅很明显是以动物来隐喻人,以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现实世界,鸽子、小狗在老鹰、马车面前不正如底层民众在权贵面前。这不就是弱与强、小与大、下级与上级、民众与官吏、被统治者与统治者、“被吃”和“吃人”的对比吗?

所以说,《兔和猫》传达出鲁迅对于丛林世界的控诉以及关怀众生的“大生命”理念,表现出他对专制社会中,弱肉强食、生命低贱的世界的忧心,以及普遍的人道主义观照。而文中“我”决定对黑猫进行复仇,这不就是鲁迅对专制暴政、对强权发起挑战吗?

专制社会中,弱肉强食的丛林与卑微的民众

专制暴政社会就是个“吃人”的社会,整个社会充斥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专制社会简单来说就是权力高度集中和不受限制、制约、约束,全天下权力系于一人,拥有无限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王的权力可以涵盖一切事务和一切臣民,不受约束和管制。

同时,君王不可能一个人行使权力,权力的行使只能依赖庞大的官僚集团组成的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职能又是全面的,无所不包的,政府机构的权力说白了就是官吏的权力可以随时随地介入国家、个人的任何事务,国土内的所有事务在原则上都可以由官吏管理、安排和处置。

于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形态可以简化为一种围绕着权力中心的运行模式。社会的层级可以简单地用“有权”或“无权”来进行划分,“官”与“民”两个阶层,有权意味着有资源,无权就没有资源。所以社会上没有权力的人都想得到权力,有权力的人追求更大的权力,有了更大的权力还想更大,有了资源还想追求更多的资源。

随着专制的不断强化,弱肉强食和疯狂竞争就会越发的强烈。因为专制强化带来权力越来越集中,高度集中最终可能演化成为寡头独裁。同时,专制社会的资源主要由权力主导,权力集中自然带来资源集中。

此时,只有能接近权力的人才能掌握资源分配权,越接近权力中心,资源就越多,就越容易得到资源。但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心就一个,于是所有人只能往中心靠拢。整个社会都围绕中心转,整个社会资源都由中心分配,最终这种弱肉强食、自私利己将达到巅峰状态,社会中的每个人为了生存,都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殊死搏斗,以求尽量靠前权力中心,获得更多资源。这就是为什么专制社会越是专制,社会竞争越是激烈的根本原因。

掌握权力的统治者们为了获得无限权力、更多资源只有通过国家机器来无情的去压榨和奴役自己的民众,没有制度可以去制衡,也更没有制度可以让百姓自己去维权。每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丧失殆尽,每个个体只是微不足道的原子状态,是被改造、被捏塑的对象,沦为卑微的奴才。

当所有人都成为奴才的时候,所有的底线也都将丧失殆尽,人类世界变得冷漠、自私、懦弱、麻木、无耻。当社会被弱肉强食主导后,所有的人都只为自己谋利,竭力设法组成不同的获利集团,以便放大自己的力量,以求在“权力中心”中分一杯羹。当整个社会人人都在争抢资源的时候,全社会进入一个高度的利己主义时代。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被拖入残酷无情的“利益最大化”的血腥漩涡。于是我们看到整个世界都是丑恶和罪恶的,到处都是瘦骨嶙峋、哀嚎而无望的民众。每个人都在荒谬冷酷的处境中,在无尽的苦闷、失望、悲观与消极中痛苦挣扎。更可怕的是我们根本挣扎不出这种枷锁和藩篱。而这正是鲁迅《兔和猫》所要揭示出来的本质。

1 阅读:25

颜威说历史

简介:故事说人物,人物说人性,人性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