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断魂枪》发表于1935年,被誉为是最具有老舍特色的作品。故事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说了三个人——沙子龙、孙老者和王三胜。
沙子龙是一个侠客,一个曾经纵横武林的英雄,自创“五虎断魂枪”,打遍西北无敌手。“神枪沙”这份资本,令他自豪。孙老者,一个来自河间的习武之人。王三胜,自称是”神枪沙“沙子龙的徒弟、但沙子龙并没有承认的打把式卖艺人。
故事就在这三个人中展开了,王三胜在土地庙卖艺吹牛被孙老者打败,王三胜希望借此机会激出沙子龙打败孙老者,孙老者也想见识一下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并进一步向沙子龙学习这套出神入化的枪法,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沙子龙既没有打斗,更没有传授,神枪沙似乎已经彻底消隐,甘受嘲笑和寂寞。
那么,沙子龙为何不应战?有那么好的武艺,何以退出江湖改行做起了别的生意?那么好的武艺为什么不传?小说一开始就为我们揭示了,因为时代变了。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神明全不灵了”“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名声,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在外来武力及文明的冲击之下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沙子龙的世界塌陷了。在“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的时代,他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情的现代狂风卷走的不仅仅是其赖以谋生的方式,更使其失去了一种生命的依托。
在沙子龙看来,此时已经不是侠客的时代。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社会,他把镖局改成了客栈。但沙子龙为顺应时代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并不是社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而促使人们主动做出的调整,而是被迫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矛盾的他表面上顺应时代潮流,把镖局改成了客栈,白天他也不大谈武艺,但骨子里依然是过去的,他的思想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他还会讲究江湖义气,还会在夜深人静之际,仍要“熟习熟习”枪法。他的心灵深处依然跳动着过去的音符,他依然生活在过去的生活里。
他的“不传”其实就是他无法与过去进行割裂的表现,也恰恰是他自认为唯一能和现实抗争的方法。他“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想当年,驰骋武林,何等威风。看今朝,只能无奈地悲叹。他对过去有着无限的眷恋,对逝去的一切都感到哀伤惋惜,对当前的一切感到困惑绝望,但他又为能执着地不传断魂枪绝技,顽强地与时代抗衡而感到欣慰,显示出他的保守,这“不传”里铸满了深沉而凝重的历史沧桑。
老舍的《断魂枪》深刻揭露了国人保守、自私、狭隘、麻木不仁,这跟鲁迅的思想如出一辙。大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长达上千年的皇权专制,但社会制度似乎并没有多少改变,社会依旧的专制暴政,民众的思想也没有多少改变,人们依旧在怀念曾经的皇帝,怀念曾经的辉煌,沉浸在过去那种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断不了专制的根,我们走不出被奴役的命运如果断不了专制的根,我们就根本走不出专制,改变不了被奴役的命运。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但我们仍然看不清,仍然醉心于封闭的“天朝上国”大梦中,就好比沙子龙醉心于他所热爱的武艺世界里。那么,我们到底在怀念什么?怀念曾经的盛世辉煌吗?怀念皇权吗?怀念不平等吗?怀念奴役吗?
在曾经那个旧社会、旧制度、旧统治中,君主专制、官僚政治、官僚主义横行,社会充满了等级和特权,不平等,广大的社会成员,老百姓们根本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他们只有义务,饱受压迫、剥削、奴役。
那个时代,饱受压迫和剥削的国人在启蒙思想和外来入侵之下,知道了“自由”“平等”以及人的权利后,他们自以为自己觉醒了,从而振臂高呼、揭竿而起、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最终彻底推翻了旧制度、旧社会、旧的统治。
大革命是那样的轰轰烈烈,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想象到当年民众的热情、激情,他们团结一致,奋力一搏,冲进了象征着旧制度、旧统治的宫殿县衙。终于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推翻了旧社会、旧制度、旧统治之后呢?
然而胜利的我们在欢呼之后,根本不知道怎么办?面对一个长期专制奴役的国家,我们似乎没有自己的方案。很快,旧社会、旧制度又卷土重来。军阀上台、复辟帝制,最终等待我们的还是一个专制暴政的社会。
老百姓发现他们还是需要一个类似于皇帝的强人出来结束这混乱的局面,荡平各路势力,惩治乌烟瘴气的官僚,好让他们有过“安稳做奴隶的日子”,要不然连做奴隶的日子都没有。我们割裂不了传统,割裂不了那个情结,我们就永远都走不出去。
等待我们的依旧是一个专制暴政的社会,充满了等级、不平等、不自由,没有法治、只有人治。权力高度集中系于一人,并且权力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得到授权的行使权力的官吏随意玩弄权力,将老百姓晚于股掌之间。
政治上的高压,经济上的剥削,繁重的剥削、压迫、奴役,社会治理上的野蛮、任性、武断、粗暴、暴力、镇压。过度的压榨,横征暴敛,直接掠夺、洗劫民众财富。
大革命无论多浪漫激越,无论多声势浩大,仍不能摧毁旧制度的所有顽疾,更不能摒弃传统文化的专制元素。
“统治者垮台了,但是他的事业中最本质的东西仍然未倒;他的政府死亡了,他的行政机构却继续活着,从那以后人们多少次想打倒专制政府,但都仅仅限于将自由的头颅安放在一个受奴役的躯体上。”
实际上,任何制度变革都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政治生态为背景才能发生,任何社会制度都不会是空中楼阁。我们对国家、国家权力的无限依赖和无条件服从。这种依赖和服从已渗进所有人的精神,与风尚融为一体,直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走出这个囚笼,走出历史的宿命和专制的命运轮回,民众时不时还在期待,甚至想迎接那个曾经的时代。
上下五千年,本质上一直没变过;只是在轮回。
可不是么,唉
[呲牙笑]茶馆现在回头看,真实的一比……不过网上基本找不到了,是不是被封了?
断魂湖
[点赞][点赞][点赞]
底层百姓怕得不是贫穷与落后,而是混乱,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对稳定的追求超过繁荣与富强。
遵纪守法,适应时代变成了顽固守旧,就让人很无语,难道非要把武艺传给别人让别人去打生打死就是进步?沙子龙这种人才在哪个国家都是中坚力量,唯独在某些人口中成了亟需打倒的旧势力?面对枪炮还非要用武艺去硬抗的人才是脑子坏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