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宝玉初试——人生如曲径,红尘皆沁芳

经纬讲小说 2024-04-15 19:52:53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开始咱们进入红楼梦第十七回。本回的主题是“试才”。自开卷以来,书里一直明里暗里的告诉咱们,贾宝玉这个人虽然不爱读四书五经,不好好上学,但他不像薛蟠似的是个半文盲,他是颇有艺术细菌和浪漫气质的。到了本回,在这方面终于有了一次集中展现。这次试才题对额就像宝玉的一个大考,呃,或者说是中考吧。在书里,贾政是考官。在书外,咱们读者也是考官。咱们就一起来打个分,看看宝玉这次考试成绩如何。

有个事必须得先说一下,大家别嫌老零唠叨啊,咱们毕竟还是得严谨些。这一回非常的特殊,咱们现在看到的书,十七回和十八回大多都是分开的,十七回讲的是试才,十八回讲的是省亲。但是,在己卯本、庚辰本等一些古本,十七和十八回是连在一起的,回目上写的就是“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在回前还有一句话,说“此回宜分二回方妥”。

那么其他一些古本,确实给分成两回了,但是分的位置又不一样。比如戚序本和梦稿本,它们都是在宝玉试才结束,从园子里退出去这个地方分为了两回。而己卯本,虽然它自己没分回,但它在王夫人和秦之孝商议聘请妙玉这里有条批语,说这里是第十八回的起头。甲辰本以及后来的程高本就是按照这个路子走的,在商议完请妙玉之后分成了前后两回。

虽然后一种分法有批语做保,但老零个人觉得,还是以第一种分法,就是以宝玉试才结束作为隔断似乎更通畅一些。所以咱们接下来也是按照这个分回法聊这两回。

至于回目呢,没分成两回的本子写的都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而那些分成两回的本子有好几种写法,这个咱们就不一一细说了,反正主题就是试才嘛,也没必要分什么优劣了,咱们直接进入正题。

这一天,大观园修建得差不多了,贾珍就请贾政去验收,还要在各处题匾额对联。景色与对额是相映生辉的,缺一不可。按理说,应该由贵妃娘娘亲题。但元春还没来,没见到这些景色,自己拍脑门胡写,那不合适。若等她来了再题,偌大景致无字标题,也寥落无趣。只好先拟出匾额对联来,做成灯,挂在相应的地方,万一元春对某个不满意,也方便撤换。而且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元春什么时候来,做成灯也颇有先见之明。后来元春是晚上来的,如果只有匾挂在那有可能看不清,做成灯才更醒目,也更给夜晚添彩。

但说到让贾政亲自题额,他就有点犯难了,说我自幼在花鸟题咏上就平平,参加工作之后就更没时间琢磨这些怡情悦性的事了,我题的就未免迂腐古板。应该说贾政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后来第二十二回贾政出了个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他这个人,就像他的谜语一样,方方正正的一个砚台。说好听点是正儿八经,说难听点就是迂腐古板。让他来题,非但不能给大观园增色,反而可能成了减分项。

不过贾政还是有优点的,他知道自己不行,他就不硬来。而有些人呢,明明不行,偏偏认为自己行;或者知道自己不行,但为了争风头、抢功劳,就硬往上拱。贾政至少比这种人强多了。

另外贾政虽然没有创作能力,但他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哪个好哪个坏他大致还是能区分的。他跟清客们说,今天咱们先进去逛逛,能题的就题,题不了的,就把雨村请来让他题。贾雨村在第一回里写了两诗一联,单从文笔来说确实写得不错,咱们在讲一回时也详细聊过。而且他的诗既有骚柔的,也有大气的,哪种风格都能驾驭,题个匾额对联对他来说不成问题。也可见贾政是识人识货的。所以本回前半段贾政对宝玉的试卷所做的评价,还算客观,值得参考。至于后半段出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不客观不值得参考了,咱们会在接下来这几期里一一细说。

宝玉此时因为秦钟死了,忧戚不尽,正在园子里散闷儿呢,听说贾政要来,吓得赶紧往外跑。但还是腿短,没逃掉,在园门口被抓个正着。书里说“贾政近日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虽然这是一次突击考试,但宝玉之前已经在园子里逛过了,肯定会对各处景物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所以也不能说是全无准备。难得的是今天他敢于在老爹面前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一方面这是出于他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另一方面,也和贾政给他开特权有关,这些咱们后面一点点细说。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逛园子。先说一下,关于建筑构造、花草石料等等,老零是一窍不通的,所以这些咱们就不聊或少聊,主要还是聊文学,聊匾额对联这些。

正门一开,首先是迎门一带翠嶂挡在前面,就是一座假山。众人都赞“好山”。好在哪呢?一是说这个山本身确实挺美,什么纵横拱立藤萝掩映的;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就是遮挡。用贾政的话说:“非此一山,一进了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主打的就是一个含蓄。要是一进门就所有景物一览无余,那还逛个什么劲嘛。所以很多园林都讲究一个“藏景”,那些最好的景物,都不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是藏在犄角旮旯,让你一点点去探索,去领会,而不是直接摆在眼前强灌给你。那些游览路线也不是通天直道,而是羊肠小径,曲里拐弯的,这都属于含蓄美。这不仅是审美上的情趣,也代表一种人生哲学。

在此处也是一条羊肠小径,旁边有一块镜面白石等着题名。贾政就问大家题什么好。众清客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卖弄自身才华的时候,咱们今天都是砖,得引出宝玉这块玉来。所以众人说的名都很扯,什么叠翠、锦嶂,这都是形容山的用烂了的词。还有“赛香炉”、“小终南”,把这山比做香炉峰和终南山,也是俗不可耐。

贾政就问宝玉的看法。宝玉先不题名,先给出了两个意见,或说是两个思路。第一个是,“常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意思就是编新词儿不如用老词儿。那这是哪个古人说的呢?批语在这里说:“未闻古人说此两句,却又似有者。”

估计这就是宝玉现场杜撰的两句话。就像咱们给人讲道理,又怕没说服力,就说这话是某俄国文学家说的,某德国哲学家说的,鲁迅曾说过等等。其实人家鲁迅根本就没说过。

那么且不论有没有古人说过这两句话,单说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严格来说也很牵强,凭啥说新不如旧呢?时代总是要发展的嘛,如果大家都用老词的话,那又哪来的新词呢?所以这个意见不是很有说服力。

但是宝玉给的第二个意见就比较合理了。他说,“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尔。”就是说此处并不是个正经的要人欣赏的景色,顶多就是个路标,引着人继续往前走,所以没必要给题个名。如果非要写几个字呢,那就写“请这边走”,This way please之类的。所以他说,“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这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原诗是这么写的:“清晨入古寺,出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有好几个版本,个别字眼上有差异,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差异,恰恰就在颔联这一句。据说最早作者写的是“竹径通幽处”,后来流传过程中,不知怎么就变成了“曲径通幽处”。既然本回里写的是“曲径”,那咱们也就按照“曲径”来说。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清晨游古寺的观感,咱们就不一句一句说了。单说这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穿过曲折幽静的小路,发现禅房原来藏在花木深处,字面上没什么晦涩高深的,甚至修辞上还不对仗,这在律诗中本是大忌,那它为什么是千古佳句呢?因为它不仅是描写清幽的景色,还带有一股清幽的禅意。

从禅理的角度来说,人生中的很多道理,它是“顿悟”出来的,莫名其妙的、稀里糊涂的,自己都没有预备的,忽然你就通了,就豁然开朗了,就像忽然发现了花木深处的禅房一样,瞬间柳暗花明的感觉。从励志的角度也可以解读,人生中没有那么多一帆风顺,要穿过幽深曲折的小路,在茫然中坚持摸索,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句诗也符合咱们刚才说的园林艺术的含蓄美,引导着人继续探索,放到这里也确实起到了一个路标的作用。

所以说宝玉借用的这句古诗确实是十分合适,众人听了都赞扬不已。而贾政却笑道,“不当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这话听着不好听,但实际上贾政已经很满意了。他并没说宝玉的答案有问题,只是说宝玉运气好,撞上了而已。毕竟他不能公然给自己儿子竖大拇指,那不符合他严父的人设。能博父亲大人一笑,说明宝玉这道题已经答得相当不错了。所以第一场考试,贾政给出的评价就是“笑”。那么大家给宝玉打几分呢?

众人穿过石洞,接下来咱们读读原文啊,写得实在太美。“只见佳木笼葱,奇花熌(shan)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众人上了亭子,贾政就问这个亭子应该题个什么名。大家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

醉翁亭记,咱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啊,就不介绍了。关于“有亭翼然”的这段文字,咱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原文说的是:“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就是说,有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是酿泉。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一般踞于泉水之上,这是醉翁亭。

单论给亭子起名来说,叫“翼然”还可以。不过贾政说,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就是叫翼然只是形容了亭子的样子,没表现出水。在这里水才是主景,亭子是陪衬,只是给你用来观景的歇脚地儿。水美,亭子才美,才有意义。如果亭子对着的是一个公厕,那这亭子建得再漂亮,你坐在这也觉不出美来,对不对?所以这里不能歌咏这亭子多美,而是要写出你在亭子里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贾政又说,既然醉翁亭记里有“泻出于两峰之间”这句话,不如用他这一个“泻”字。“泻”显然是和水相关了,这就是领导给了初步意见,其他人必须在这个意见上进行补充和加工。于是就有人说“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这是形容水飞泻下来,飞珠溅玉,单从字面上看也没啥问题。

贾政又问宝玉的意见。哎,这里就看出宝玉的牛性了。宝玉虽然怕他爹,但是在艺术追求上,他还真就是直来直去,不加掩饰。他直接就说用“泻”字不好,这是把他老爹的方案全盘推翻。那为什么不好呢?他给了两个原因。一是“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那又凭啥欧阳修能用,这里不能用呢?他没详细解释。那咱们就来推敲揣测一下。

第一个原因是文景不搭。欧阳修写的那个酿泉,它是“泻出于两峰之间”,从两个山峰之间倾泻而下,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那种气势。而大观园里这个水,只是“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这个水流没有那么急那么猛,更没有那种气势,这里更多是一个安闲的、舒缓的美。用一个“泻”字,硬往酿泉上去靠,其实是题不对景,反而破坏了这个安静悠然的氛围。

第二个原因,宝玉说是“泻”字粗陋不雅。这可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这个“泻”字可是他老爹提出来的,他直接就说“粗陋”。那究竟哪里粗陋呢?他也没解释,咱们还是得猜。

有说法认为,泻玉谐音为泄欲,发泄欲望,所以粗俗。但作者那个时代有“泄欲”这样的词吗?老零读书少,想不起来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里有没有这个词,所以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作者本意。反正不管有没有这个词吧,泻这个字可能是会勾起一些不好的联想,什么一泻千里啊,上吐下泻啊。宝玉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应该入应制之例,不该用这么粗暴的字眼,应该用蕴藉含蓄的词。

关于宝玉说的这两条啊,老零认为,如果第一个理由还算成立的话,那这第二个理由着实有些牵强。“泻”字本身并没有什么粗不粗陋的问题,关键还是和哪个字搭配。刚才作者描写此处景色时,用了“清溪泻雪”一词,形容溪水流动激起的水花如同雪花一般,多美啊,何来粗陋呢?宝玉这多少是在鸡蛋里挑骨头了。

那他为什么费尽心思要挑“泻”字的毛病呢?我想他并不是真的对“泻”字有什么意见,而是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他要让大家都认可他的答案,所以才故意对别的答案挑三拣四。而他的答案也确实是最合适的,甚至是唯一的、必须的答案。

宝玉的答案就是——沁芳。

从字面来说,沁芳是水渗透着芳香,其实就是水泡花或者水中花。这溪水是“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自然就会带着一些落花,这是写实景,不是硬往上凑。另外,相比起“泻”来说,“沁”更温和,更安闲,动态中含有静态美,符合此情此景。

更重要的是,沁芳这个词,与红楼梦的主题息息相关。后来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记。宝玉走后,黛玉溜达到梨香院墙角上,听到里面正在演习《牡丹亭》,她就听得呆住了,联想到了几句诗文,一个是“水流花谢两无情”,这是唐代崔涂的诗;还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是李后主李煜的词;还有一句就是她刚看的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情万种”。这些诗文咱们到第二十三回再细说。总之,它们的主题都是流水与落花,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沁芳”。

这个即将落成的大观园,就是一个沁芳之地,那么多可爱可敬又可怜的女孩子聚集在这里。而这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沁芳之书。最终,所有的一切都“流水落花春去也”,再也无处寻觅。所以,这个答案,不仅符合此情此景,从本书的主题思想来说,这也是唯一的、必须的答案。

不说思想意义,单从文学美学来说,“沁芳”也确实不错。所以贾政听了后,拈髯点头不语。不仅点头了,连“一知充十用”的客套话都不说了,可见他也是比较满意的。又说“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副对联可以说是完全展现了贾宝玉的真才实学。之前的“曲径通幽处”毕竟是借用古人之诗,这一句则是他的原创。从语意上说,这副对联是形容溪水又绿又香。但水本是无色无味的,那它为什么绿为什么香呢?

绿,是因为堤上的柳树倒映在水中,把“翠”借给了水。香,是因为两岸的花正在盛开,把香分给了水。三篙的“篙”是指撑船的竹篙,也有用来当做测水深的工具的。这里的“三篙”是形容水的深度。“一脉”则是形容水的长度,或说是形状。上下两句没有一个水字,但说的又全都是水,句句不提是句句不离,且色香味俱全。

更妙的是,从诗情画意的角度,我们还可以反过来品味这句话。这水不是无色无味,而是它本就是又绿又香的,堤上柳是借了水的翠,才显得自己更翠;两岸花是分得了水的香,才使得自己更香。这溪水就如一个舞动的精灵,一边向前流动,一边给两岸送温暖。这么一联想,就更觉得活色生香韵味无穷了。

贾政听了,又是点头微笑。那么朋友们给宝玉这一场考试打几分呢?

好,那本期就先到这里吧。没想到一期只说了两个景点啊,看来这一回至少得说个四五期。可能有些朋友觉得研究什么诗词典故挺无聊的啊,不如说故事讲人物有意思。但没办法,老零就好这一口,所以还是请大家多多担待吧。请大家请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