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零聊红楼:姐姐晋封,宝玉为何不高兴?

经纬讲小说 2024-04-15 19:52:58

大家好,我是零之笔记,今天开始咱们进入红楼梦第十六回。本回的回目叫“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各大古本都基本一致。

之前几回的主线是可卿之死,穿插了风月宝鉴和凤姐弄权等情节,整体来说是比较沉重压抑的。而从本回开始,随着元春晋封,整体基调终于开始有一点亮色了。但作者在本回里却没有着力去描述贾府的人怎么高兴,四方宾客怎么来庆贺,只是一笔带过而已。他反而是通过写贾琏、凤姐和赵嬷嬷的对话,表现出贾府为省亲而掏空家底,这是喜中有忧;又通过秦钟之死,宝玉之哀,在喧嚣中暗藏了一抹凄凉,这是喜中有悲。这也是老曹常用的手法了。不管是多么热闹喜庆的场合,他总要通过点个戏、写个诗、猜个谜等等,给人心里扎根刺。

本回开头先用一小段写了秦钟生病,又用一小段写了金哥事件的结局,这部分内容咱们之前都聊过。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元春晋封。另外还是那个原则,不涉及任何与现实有关的影射与秘史。

这一天是贾政的生日,合家上下都聚在一起,正热闹着呢,忽然有人来报,“有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这个都太监,没查到历史上有这样的职位,可能是作者虚设,就像都统制似的,类似于总管吧。贾府一听皇上有旨,吓得不轻,赶紧撤了酒席,摆上香案,“启中门跪接”。

这个夏太监叫夏守忠,和义忠亲王、忠顺王府都占一个忠字,这就不免让人联想他身上的政治意味。有说法认为元春最后就是被夏守忠缢死的。当然书上没有的东西,咱们不敢乱猜,不过老零也觉得,这个角色在八十回后很可能会有比较重要的戏份。

夏守忠此番前来,倒也没有负诏捧敕,没有书面的东西,只是传达了皇帝的口谕,让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夏太监也不说是什么事,连口茶都不喝,说完就走了。贾政就赶紧更衣入朝,而贾母等人心中皆惶惶不定。

贾府如此胆战心惊,一方面是皇帝天威难测,突然找你,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另一方面,咱们之前聊过,有说法认为贾府给可卿搞的这场盛大的葬礼,其中一个目的是把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余党凑在一起,有点向皇帝示威的味道。那如果延续这个思路,皇帝当时派戴权来上祭是示好,是安抚。待事态稳定,再突然找你,难保不是要反攻倒算了。

反正不管有没有这回事吧,贾母等着实是吓得不轻,不住派人飞马传信,等了两个时辰,赖大终于来报,说“咱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又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这段话信息量挺大的啊,咱们一点点来说。

先说元春的晋升,严格来说这是两件事。首先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凤藻宫也是作者虚拟的一个宫名,可能因为老曹不想被找麻烦,他不用现实中存在的宫名,比如坤宁宫延禧宫什么的。用一个“凤”字,可能暗指这个宫殿的主人地位很高。“藻”是指文才好。后来元妃省亲时,宝钗写的诗里就用“睿藻仙才盈彩笔”来夸赞元春有才。

再说“尚书”,在东汉和曹魏时有女尚书,负责管理文书奏章等等。理论上在清朝当然没有女尚书了,不过红楼梦是“朝代年纪”无考嘛,作者说有那就有。元春本来在宫里做女史,如今她升官了,做了尚书,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加封贤德妃”,这是指元春正式成为皇帝的配偶。而后文提到元春时,都是叫她贵妃,这级别已经相当高了。按康熙之后的制度,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两人,妃四人,嫔六人,再往下就没有定数了。看来她可能是两个贵妃之一,另一个是吴贵妃,后来贾琏提到吴贵妃家也在忙活省亲的事。

不过一般情况下,既然已经做了妃子,就不用再当女官了。即便偶有兼职,显然也是妃子的身份更重要。而元春却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好像升官是主要的,封妃是附带的。不知是不是老零有点钻牛角尖了哈。

那么元春为什么突然得到晋升呢?当然有可能皇帝就是宠爱她,那就没什么可多说的。不过咱们可以再换个思路看一看。咱们看赖大的另一句话,“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这话就有点蹊跷。东宫一般是指太子住的地方。那皇帝提拔元春,和太子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元春原本是伺候太子或太子妃的吗?太子把自己家的秘书又推荐给老爸当老婆吗?咱不敢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那咱们再研究一下这个“东宫”。在西汉时,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所以东宫也可以指太后。在红楼梦里,并没有明确写有没有一个太子,但皇太后是确实存在的。就在本回里,贾琏跟赵嬷嬷解释为什么省亲,就提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这部分咱们后面再细说。总之红楼梦里是有太上皇和皇太后的,这里的东宫,也有可能指的是太上皇。

其实老零倒不是很纠结东宫里住的是谁,主要是想引出“太上皇”这个话题。既然太上皇他老人家还活着,那为什么退位了呢?这不免让咱们联想到另一个阴魂不散的老朋友,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

结合之前在聊可卿之死时开的脑洞,咱们不妨再延伸一下哈。当年太上皇还在做皇帝时,他的两个儿子争储,一个是义忠亲王,一个是现任这个皇帝,最终义忠亲王败了,也就是所谓的“坏了事”,可能死了,更可能是被监禁了。太上皇一看,现任皇帝这个儿子这么强横,他要么主动,要么被迫,就让位给了现任皇帝,有点像玄武门之变哈。

而北静王、贾府、乃至四王八公等等,可能都是义忠亲王这一派的,也就相当于是现任皇帝的对头。既然争储失败,他们必然自危,生怕皇帝逐个清算,于是借可卿葬礼搞了一次促团结、秀肌肉的大聚会,提醒皇帝不要轻易搞他们。而皇帝虽然赢得了皇位,但坐得还没有那么稳,也不想把朝廷搞得风声鹤唳的,就通过各种方式向这些义忠亲王的余党示好,比如送给北静王象征兄弟情的念珠,提拔贾府的元春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是“加封贤德妃”,因为皇帝并没有对元春多么宠爱,只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拉拢贾府,从此之后咱们就是亲亲爱爱的一家人啦,别跟着义忠亲王那一派混啦;另一方面,咱们小人之心一下,皇帝这也是把元春锁在了身边当人质,既然封了妃,就不可能再放出宫去,这辈子别打算逃出朕的手掌心了。

而对于贾家来说,既然做了皇帝的娘家人,那看起来应该是不会被清算了,他们自然也安心。此外还有一点,爵位承袭可能是有限额的,比如林如海他们祖上是列侯,原本只封袭三世,因为皇帝额外开恩,又加了一代,一共四代。倒霉的林如海是第五代,他就没爵位了。那假如贾府也只能袭四五代的话,贾赦是荣府第三代,贾珍已经是宁府第四代了,这不是眼看就要到头了吗?那么此时给他们又加上了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这也是延续了他们的富贵。假如贾家投靠义忠亲王,是指望老千岁登基后继续给他们富贵,那么皇帝给元春封妃,也相当于是满足了他们的愿望,那他们必然感恩戴德,或许就不会再闹了。

而包括提拔元春等等这些安抚政策,可能是太上皇给现任皇帝的建议。也说不定元春初入宫时伺候的就是皇太后,老两口对她很有好感,所以让皇帝提拔她。总之元春晋封可能与太上皇有关,所以贾政见过皇帝之后,还要去东宫向太上皇表示感谢。之后,假若义忠亲王没死的话,那么他可能又联系旧部图谋东山再起,贾府又被卷入其中。也可能皇帝龙椅坐稳了,回头算旧账。总之最后皇帝还是没有再对贾家留情,一记铁拳砸下来,将贾府碾为了齑粉。以上只是根据书中一些线索做出的推测,依然是想象成分居多,所以不能认为一定是作者本意,大家觉得有道理就有道理,没道理就当娱乐吧。咱们继续往下看。

既然有如此天降之喜,贾府当然是高兴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笑容,接下来自然就是摆席开宴,来贺亲友络绎不绝。不过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这些,只是一笔带过而已。一是刚刚已经写过可卿葬礼之盛大场面,没必要再去重复了,也是为后面描写元妃省亲留下余地;二来,更关键的是,作者在这里突然把视角转向了宝玉,写贾府的热闹在宝玉眼里“视有若无”,这也是为了突出咱们的主角是怎样一个“奇葩”。

宝玉此时是什么心情呢?愁闷,不高兴,与贾府的氛围格格不入。一是因为秦钟。秦钟和智能的事被秦业发现了,智能被赶走了,秦业气死了,秦钟病得更重了,这部分咱们之前也详细聊过。那么小女友远在天边,好基友又一病不起,宝玉他自然高兴不起来,书里说“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

另外,老零觉得,即便没有秦钟这事,宝玉只怕也未必会为元春之事而感到高兴。假如他能做选择的话,他一定是宁愿姐姐没有入宫,就好好的在家里,与姊妹们一起吟诗赏花其乐融融。一入宫门深似海,想要见面是千难万难了。如果只是做女官,将来还可能有被放出来的一天。如今封了妃,那可真就是被关了无期了,此生再无相聚之日。

当然宝玉此时还不知有省亲之事,但即便后来省亲了,又能怎样呢?后面我们看到,省亲时,这姐弟俩也没能说上两句梯己话。再之后元春赏赐东西,宝玉还能入宫去谢恩,也还能见面。但坐在那里的,是尊贵无比的贵妃娘娘,他得磕大头,行大礼,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小时候那个抱着他哄着他、教他读书识字的姐姐,再也回不来了。

即便抛开姐弟情这一层不谈,宝玉这个人对于所谓“富贵”也是不大感冒的。咱们之前聊到过宝玉在这件事上的矛盾性。一方面,他想做个富贵闲人,他离不开富贵带给他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他又似乎对富贵有一种天然的反感。比如他初见秦钟,他就觉得对方清秀俊逸,而自己是泥猪癞狗,除了富贵一无是处,这富贵还妨碍他交朋友。后文中也有很多地方,他都表现出对富贵的不屑。

如果放在今天呢,咱们就得说这个人太能装,就好比有个家产亿万的人说,哎呀,我上班是为了兴趣,我从来都不看工资条的呀。但放在宝玉这呢?咱们又确实感觉他不太像是装的。或许宝玉已经意识到,他所讨厌的并不是富贵本身,讨厌的是为了拥有富贵而要付出的代价。比如,你要学会虚伪,学会圆滑,你要放弃理想,放弃尊严等等。比如有的人也想当官,也想发财。但是呢,不想陪人吃饭喝酒,不想拍人马屁替人背锅。不想成天开会自省自纠,不想为五斗米折腰。那就没办法,那就只能不富贵。

所以宝玉或许已经感知到,这场大富贵的背后,必然是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虽然他未必知道这代价是什么。而其他人只看到了好处,没有看到代价,或者是觉得无所谓,觉得能承受这代价。书里说“众人嘲他越发呆了”,却不知宝玉可能是全府上下最清醒的一个,但同时,他也是最孤独的一个。

所幸呢,他的孤独并没有持续太久。某天终于来了好消息,说贾琏和黛玉明日即可到家。宝玉当然是喜不自胜,再一细打听,原本贾琏他们要下个月才到,但在途中闻得元春喜信,于是昼夜兼程往回赶,一路俱各平安。

估计宝玉听说“昼夜兼程”,肯定要担心妹妹的身子骨能不能折腾得起,但听到“平安”二字,也就放了心,余者也就不在意了。所有的思念,所有的牵挂,所有想要打听的琐碎的细节,其实都不过是望你平安而已。

这里还提到了贾雨村。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在薛蟠打死人一事上立了功,之后立即写信给贾政和王子腾表功。王子腾自然也不会亏待他,给他谋了个候补京缺,有机会做京官了,恰好就与贾琏和黛玉一起入京。

贾雨村第一次入京,拜见的是贾政,可能与贾琏不是太熟。这一次可以在途中好好套套交情了。通过贾琏,自然也就会认识贾赦,为后来坑害石呆子埋下了伏笔。不过贾琏这个人虽然贪财好色,但本质上不算太坏,还是有底线的,通过与贾雨村的一番接触,估计他是看不上这种毫无底线的人的。所以后来他会吐槽贾雨村,说为了把扇子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赦听来,这不仅是骂贾雨村,也是在骂他,就把贾琏暴揍了一顿。估计贾琏之后就更厌恶贾雨村了。

那么黛玉对贾雨村的态度呢?他俩是师生。之前咱们聊过,贾雨村颇有诗才,黛玉如此热爱文学,与贾雨村对她的启蒙教育是不无关系的。而且黛玉两次入京,都有贾雨村为伴,按理说俩人关系应该不错。但书中黛玉从未提过一句贾雨村。当然可能作者也没必要特意去写黛玉怎么评价贾雨村,老零只是觉得,既然宝玉看不上贾雨村,那么与之精神相通的黛玉,肯定也不喜欢贾雨村,即便那是她的老师。

第二天午后,黛玉终于回来了。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这一笔写的很妙啊。黛玉正在成长期,走了这么长时间,那变化应该是不小。但宝玉关注的不是有没有变得更漂亮,是胖了还是瘦了?是黑了还是白了?他看到的是“超逸”。

什么叫超逸呀?就是超凡脱俗嘛。这是精神,是气质,而不是外表。这也是宝玉最欣赏黛玉的地方。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精神基础之上,而不是外貌或者富贵。刚才我们说,宝玉此时可能是贾府里最孤独的一个,他与其他人都格格不入。而黛玉回来了,终于有人在精神和思想上可以和他产生共鸣,可以互相抚慰,他终于不再那么孤独了。

不过宝玉可能是高兴过头了,也可能他就是呆,他又犯了一个错误,将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却没想到黛玉兜头给他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这脾气可是相当大啊。你要是不喜欢,你就说“我不要”不就完了吗?为什么要掷呢?还要骂“臭男人”呢?

有人说这是黛玉在骂北静王,甚至皇帝。但黛玉未必知道这个念珠是皇帝的,就算知道,她也犯不上,皇帝又没得罪她。还有人说这是老曹在借黛玉之口骂当今皇帝。这个只能说,咱们不是老曹肚子里的蛔虫,不敢确定他是不是真这么想。这也不重要,咱们还是就小说论小说。

宝玉为什么要送这串念珠呢?因为这是他最心爱的、最珍贵的东西。倒不是因为这念珠多么值钱,多么罕见,也不是因为这是皇家之物,而是因为他欣赏敬重北静王的人品和风骨。哪怕北静王送他的是一根树枝,他也肯定会好好的收藏起来。他把最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心爱的女人,逻辑上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如果老零有一件梅西的签名球衣,那肯定也是老零最心爱的宝贝。但假若我遇到真爱,爱得不得了,不知该怎么表达了,说不定我也会把球衣拿出来送给对方,我觉得这比送花送钱都更能表达真心。

但是,如果对方不是球迷的话,那她可能也会对梅西的球衣“掷而不取”,还要问我一句“什么臭男人穿过的?送我这个是什么意思?让我给你洗衣服吗?”

所以啊,虽然宝玉是想讨好黛玉,但是没摸准脉。黛玉不要这念珠,不是因为她看不起皇帝或者北静王,她并不在乎这东西的原主人是谁,她在乎的是这是不是你自己的东西。黛玉——她可能也代表了很多女生——在爱情上是有洁癖的。爱情的信物,是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转赠的。你拿你哥们的东西送我,你是想撮合我俩?还是你把我也当成哥们了?

黛玉不收宝玉转赠的别人的东西,更不允许宝玉把她的东西转送给别人。所以我们就能理解,后来她误会宝玉把她做的荷包给了别人,她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其实两人都是为对方着想,都是为了表达爱意,这就是所谓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吧。这在小情侣间很常见,这点小误会,用不了几分钟自然就解开了。越是有这样的误会,感情反而越深呢。

好,这边宝黛久别重聚,虽然闹点小别扭,但总体来说肯定是甜甜蜜蜜的。那么另一对年轻的夫妻贾琏和王熙凤又会是怎样一个光景呢?是不是久别胜新婚呢?这个咱们下期再聊,请大家轻抬玉手,一键三连,点个关注随个赞,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1

经纬讲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