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重臣富弼由范仲淹做媒娶晏殊千金,性情耿直,曾大骂岳父

史海撷英 2024-08-08 11:21:00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代词人晏殊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十四岁考取功名,仕途顺风顺水,如此传奇的人物,他的女婿也注定不平凡。

富弼,就是那位不平凡的女婿。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8月8日)字彦国,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每一个历史名人的出生都伴随着神话的色彩,富弼也不例外:“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

因这一传奇的“出生记”,富弼注定自幼不凡。他年幼时便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天生的聪明让他鹤立鸡群,“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在宋朝时期,男子的法定婚嫁年龄为十五岁,女子为十三岁,本就早婚早育的古人,在十几岁就会早早婚配。然而,才貌双全的富弼却近三十岁才遇到属于自己的良配,因范仲淹的赏识,富弼的治国文章在文人圈广为流传,更是在晏殊看后,对其前途十分看好。“富韩公初游场屋,穆修伯长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公果礼部试下。时太师公官耀州,公西归,次陕。范文正公尹开封,遣人追公曰:‘有旨以大科取士,可亟还。’公复上京师,见文正,辞以未尝为此学。文正曰:‘已同诸公荐君矣。又为君辟一室,皆大科文字,正可往就馆。’时晏元献公为相,求婚于文正。文正曰:‘公之女若嫁官人,某不敢知。必求国士,无如富某者。’元献一见公,大爱重之,遂议婚。”

一代词人主动求亲,范仲淹牵线搭桥,对富弼而言,是极大的荣幸,在众文人的祝福下,富弼欢喜地将晏殊之女迎娶为妻。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富弼果然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从一代“洛阳才子”官至“宰相之位”。

富弼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一举高中,以茂才异等被选中,授官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

范仲淹虽对富弼有赏识之恩,但富弼对他也不一定言听计从,有时还与范仲淹争得面红耳赤。

北宋仁宗年间,山东贼匪横行,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到官府告状。当地官府无力镇压,便对那些盗贼采取怀柔政策,以礼相送,以求相安无事。后来事情闹大了,朝廷派范仲淹严查此事。范仲淹心存宽仁,他认为贼匪实力强大,官府也确实兵力不足。

那些官员用拉拢代替围剿,并非狼狈为奸,而是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应当予以理解和宽恕。富弼认为山东州县长官拿着朝廷俸禄却姑息养奸,无异于通匪谋逆,必须严惩。

因为意见不合,富弼与范仲淹当面发生争执,期间情绪激动、言辞激烈。

很多人指责富弼如此以下犯上,实在是忘恩负义,辜负了范仲淹的知遇之恩。他却解释道:“我与范先生是君子之交,当年他举荐我,正是因为我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我承蒙范公提携有如今地位,如果为了报恩就事事与他保持一致立场,那才是对他最大的辜负。”当有人在范仲淹面前指责富弼时,范仲淹的态度竟然与富弼如出一辙,他说:“我欣赏富弼,正是因为他不同俗流。”

李元昊

富弼任绛州通判,升任直集贤院,此时,西平王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政权。富弼上疏陈述八件事,请求斩杀李元昊派来的使者。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李元昊进攻鄜延路,攻占金明寨。钤辖卢守懃未进行救援,大将刘平战死,内侍黄德和带兵逃走。“元昊寇鄜延,破金明,钤辖卢守懃不救,内侍黄德和引兵走,大将刘平战死,德和诬其降贼。弼请按竟其狱,德和坐要斩。夏守赟为陕西都部署,又以入内都知王守忠为钤辖。弼言:‘用守赟既为天下笑,今益以守忠,殆与唐监军无异。守勤、德和覆车之辙,可复蹈乎!’诏罢守忠。又请令宰相兼领枢密院。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

庆历二年(1042年),富弼出任知制诰,纠察在京师的刑事案件。官吏中有伪造僧侣名册,开封府衙不敢治罪。富弼告诉执政者,请求将官吏捉拿交付狱吏,宰相吕夷简对此颇感不悦。“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堂吏有伪为僧牒者,开封不敢治。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

正好辽国在边境驻扎军队,派大臣萧英、刘六符前来索要关南土地。朝廷选择聘答的人员,都认为辽国情形不能预测,不敢前行,吕夷简因此推荐富弼。欧阳修引用中唐大臣颜真卿晓谕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出使之事,请将富弼留在京师,吕夷简没有将此奏上报仁宗。“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

萧英等进入宋朝境内,朝廷中使迎接慰劳,萧英声称有病不答谢。富弼说:“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弼开怀与语,英感悦,亦不复隐其情,遂密以其主所欲得者告曰:‘可从,从之;不然,以一事塞之足矣。’弼具以闻。帝唯许增岁币,仍以宗室女嫁其子。”

富弼

富弼跟随辽国使者去辽国和辽兴宗耶律宗真面谈。临行前宋朝要给富弼升官为礼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进弼枢密直学士,辞曰:‘国家有急,义不惮劳,奈何逆以官爵赂之。’遂为使报聘。”

在辽国的皇宫中,辽兴宗接见了富弼。辽兴宗说:“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将以何为?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求而不获,举兵未晚也。”“弼曰:‘北朝忘章圣皇帝之大德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契丹主惊曰:‘何谓也?’弼曰:‘晋高祖欺天叛君,末帝昏乱,土宇狭小,上下离叛,故契丹全师独克,然壮士健马物故太半。今中国提封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修明,上下一心,北朝欲用兵,能保其必胜乎?就使其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契丹主大悟,首肯者久之。弼又曰:‘塞雁门者,以备元昊也。塘水始于何承矩,事在通好前。城隍皆修旧,民兵亦补阙,非违约也。’契丹主曰:‘微卿言,吾不知其详。然所欲得者,祖宗故地耳。’弼曰:‘晋以卢龙赂契丹,周世宗复取关南,皆异代事。若各求地,岂北朝之利哉?’”

第二天,辽兴宗召富弼一同打猎,“明日,契丹主召弼同猎,引弼马自近,又言得地则欢好可久。弼反覆陈必不可状,且言:‘北朝既以得地为荣,南朝必以失地为辱。兄弟之国,岂可使一荣一辱哉?’猎罢,六符曰:‘吾主闻公荣辱之言,意甚感悟。今惟有结昏可议耳。’弼曰:‘婚姻易生嫌隙。本朝长公主出降,赍送不过十万缗,岂若岁币无穷之利哉?’契丹主谕弼使归,曰:‘俟卿再至,当择一受之,卿其遂以誓书来。’”

由于富弼的坚持,辽国放弃了对土地的要求,答应收钱。双方还协商了三个条件:“癸亥,弼与茂实再以二事往,于是吕夷简传帝旨,令弼草答辽人书并誓书,凡为国书二,誓书三。议婚则无金帛。若辽人能令夏国复纳款,则岁增金帛二十万,不则十万。弼奏于誓书内增三事:一,两界塘淀毋得开展;二,各不得无故添屯兵马;三,不得停留逃亡诸色人。”

至此富弼终于长舒一口气,心急火燎赶回汴京准备合同,他特意禀告宰相吕夷简,一定要把同辽国皇帝约定好的三条写进国书之中。吕夷简满口答应,为了加快进度,还催富弼快点返程,国书写好后由专人快马赶上富弼给他。“中使夜赍誓书五函并副,追及弼于武强授之。弼行至乐寿,自念:‘所增三事,皆辽人前约,万一书词异同,则彼必疑,吾事败矣。’乃密启副封观之,果如所料,即疏报。又遣其属宋诚、蔡挺诣中书白执政。帝欲知北事,亟召挺对便殿,乃诏弼,三事但可口陈。弼知此执政阴谋,乃以礼物属茂实,疾驰至京师,日欲晡,叩閤门求对,阁门吏拘以旧制当先进名,对仍翼日。弼责之,遂急奏,得入见,曰:‘执政为此,欲致臣于死。臣死不足惜,奈国事何!’帝急召吕夷简等问之。夷简从容曰:‘此误耳,当改正。’弼语益侵夷简。晏殊言:‘夷简决不为此,直恐误耳。’弼怒曰:‘殊奸邪,党夷简以欺陛下!’遂诏王拱辰易书。其夕,弼宿学士院,明日乃行。”

晏殊

富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没有想到岳父晏殊跟吕夷简一样是个求和派,不顾国家利益只求能保自己乌纱性命。晏殊有苦难言,吕夷简不明所以,就连宋仁宗都无言以对了。

国书被重新修改,富弼连忙赶到辽国,他到达时,辽国不再商议结婚之事,一心要增加岁币。

辽兴宗说:“南朝遗我之辞当曰‘献’,否则曰‘纳’。”富弼为此据以力争,辽兴宗说:“南朝既惧我矣,于二字何有?若我拥兵而南,得无悔乎!”富弼说:“本朝兼爱南北,故不惮更成,何名为惧?或不得已至于用兵,则当以曲直为胜负,非使臣之所知也。”“契丹主曰:‘卿勿固执,古亦有之。’弼曰:‘自古唯唐高祖借兵于突厥,当时赠遗,或称献纳。其后颉利为太宗所擒,岂复有此礼哉!’弼声色俱厉,契丹知不可夺,乃曰:‘吾当自遣人议之。’复使刘六符来。弼归奏曰:‘臣以死拒之,彼气折矣,可勿许也。’朝廷竟以‘纳’字与之。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命,闻一子生,皆不顾。”宋朝每年在原来三十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二十万,换来了辽宋间的和平,摆脱了可能两面受敌的危险局面。

“三年,拜枢密副使,辞之愈力,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七月,复拜枢密副使。弼言:‘契丹既结好,议者便谓无事,万一败盟,臣死且有罪。愿陛下思其轻侮之耻,坐薪尝胆,不忘修政。’以诰纳上前而罢。逾月,复申前命,使宰相谕之曰:‘此朝廷特用,非以使辽故也。’弼乃受。”

庆历三年(1043年),面对北宋百姓暴动不断、财政拮据的问题,多次下诏富弼与范仲淹等,进行改革。“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

富弼还提出轻徭薄赋的安民之策,他说百姓暴动的根源就在于官员的横征暴敛。同时他下令百姓屯田,原本江南圩田都荒废了,加上天灾不断,米价高昂。将大量流民招来屯田,不仅可以缓解米贵现象,同时有利于社会安定。

赵受益

富弼的各项主张其实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宋夏战事缓和,仁宗又恢复到求稳的心态。改革触犯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反对派构陷朋党的罪名猛烈攻击新政,最终仁宗将两人外任地方,新政也就失败了。

庆历四年(1044年),辽国在云中受礼,而且出兵与西夏一起讨伐呆儿族,这里离河东很近,仁宗怀疑二边共同谋划。“四年,契丹受礼云中,且发兵会元昊伐呆儿族,于河东为近,帝疑二边同谋。弼曰:‘兵出无名,契丹不为也。元昊本与契丹约相左右,今契丹独获重币,元昊有怨言,故城威塞以备之。呆儿屡寇威塞,契丹疑元昊使之,故为是役,安能合而寇我哉?’或请调发为备,弼曰:‘如此正堕其计,臣请任之。’帝乃止,契丹卒不动。”

庆历五年(1045年),庆历新政失败后,富弼以资政殿学士加给事中的身份知青州,兼任京东路安抚使。

当时,恰逢河朔一带洪水成灾,大批灾民外逃。逃到青州的灾民,富弼都加以妥善安置。“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

河北王则叛乱,齐州禁兵打算响应,有人到富弼处进行禀告。齐州禁兵不归富弼统领,担心事情泄露发生变乱,刚好宦官张从训受命来到青州,“弼度其可用,密付以事,使驰至齐,发吏卒取之,无得脱者。即自劾颛擅之罪,帝益嘉之,复以为礼部侍郎,又辞不受。”

至和二年(1055年),诏令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与文彦博同时被任命。

富弼

富弼为相,遵守礼仪,按过去的办法处处理问题,顺从公议,没有任何偏心。史称其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嘉祐八年(1063年),宋英宗赵曙即位,召富弼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加户部尚书。

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英宗登基后,将其父宋仁宗的遗留器物,都拿来赏赐给朝廷重臣。众臣叩头感谢领赏之后,一起告退。英宗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郑公为枢密使。英宗初即位。赐大臣永昭陵遗留器物。已拜赐,又例外独赐公加千。公力辞。东朝遣小黄门谕公:‘此微物不足辞,虽家人亦以为不害大体,屡辞恐违中旨。’公曰:‘此固微物,要是例外也。大臣例外受赐不辞,若人主例外作事,何以止之?’竟辞不受。”最终富弼还是推辞掉了这份赏赐。却让英宗内心里多了敬重。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赵顼即位,富弼改任武宁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富弼又请求罢去自己节度使的职位,神宗于是改授他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并召其入朝。

神宗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就对皇上说:“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

神宗打算让富弼以集禧观使之衔留在京师,但他极力推辞,仍回到汝州。

王安石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富弼被升授为司空兼侍中,并获赐甲第,富弼尽皆全部辞谢,改拜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王安石向来与富弼不和,富弼考虑不能和他争执,多次声称有病告退,数十次上章。“王安石用事,雅不与弼合。弼度不能争,多称疾求退,章数十上。神宗将许之,问曰:‘卿即去,谁可代卿者?’弼荐文彦博,神宗默然,良久曰:‘王安石何如?’弼亦默然。拜武宁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改亳州。青苗法出,弼以谓如是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持不行。提举官赵济劾弼格诏旨,侍御史邓绾又乞付有司鞫治,乃以仆射判汝州。安石曰:‘弼虽责,犹不失富贵。昔鲧以方命殛,共工以象恭流,弼兼此二罪,止夺使相,何由沮奸?’帝不答。弼言:‘新法,臣所不晓,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弼虽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郭逵讨安南,乞诏逵择利进退,以全王师;契丹争河东地界,言其不可许;星文有变,乞开广言路;又请速改新法,以解倒县之急。帝虽不尽用,而眷礼不衰,尝因安石有所建明,却之曰:‘富弼手疏称“老臣无所告诉,但仰屋窃叹”者,即当至矣。’其敬之如此。”

元丰三年(1080年),神宗推行“元丰改制”,富弼的使相职被改为寄禄阶开府仪同三司。“元丰三年,王尧臣之子同老上言:‘故父参知政事时,当仁宗服药,尝与弼及文彦博议立储嗣,会翌日有瘳,其事遂寝。’帝以问彦博,对与同老合,帝始知至和时事。嘉弼不自言,以为司徒。”

元丰六年闰六月二十二日(1083年8月8日),富弼在洛阳的家中去世,终年八十岁。“六年八月,薨,年八十。手封遗奏,使其子绍庭上之。其大略云:‘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纳说图任之际,听受失宜,上误聪明,浸成祸患。今上自辅臣,下及多士,畏祸图利,习成敝风,忠词谠论,无复上达。臣老病将死,尚何顾求?特以不忍上负圣明,辄倾肝胆,冀哀怜愚忠,曲垂采纳。去年永乐之役,兵民死亡者数十万。今久戍未解,百姓困穷,岂讳过耻败不思救祸之时乎?天地至仁,宁与羌夷校曲直胜负?愿归其侵地,休兵息民,使关、陕之间,稍遂生理。兼陕西再团保甲,又葺教场,州县奉行,势侔星火,人情惶骇,难以复用,不若寝罢以绥怀之。臣之所陈,急于济事。若夫要道,则在圣人所存,与所用之人君子、小人之辨耳。陛下审观天下之势,岂以为无足虑邪?’帝览奏震悼,辍朝三日,内出祭文致奠,赠太尉,谥曰文忠。弼性至孝,恭俭好修,与人言必尽敬,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亢礼,气色穆然,不见喜愠。其好善嫉恶,出于天资。常言:‘君子与小人并处,其势必不胜。君子不胜,则奉身而退,乐道无闷。小人不胜,则交结构扇,千岐万辙,必胜而后已。迨其得志,遂肆毒于善良,求天下不乱,不可得也。’其终身皆出于此云。元祐初,配享神宗庙庭。哲宗篆其碑首曰:‘显忠尚德’,命学士苏轼撰文刻之。”

富弼才华横溢,行事果敢,经历三朝,两度为相,性情耿直,一心为民是难得的清官。

1 阅读:30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