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虽励精图治但破坏周礼、迷信武力使西周走向灭亡

史海撷英 2024-09-18 18:54:36

周宣王是西周的倒数第二任天子。他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天子之一。他励精图治,征战四方,打出了一个“宣王中兴”。但同时,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后世分析,也都把他视为西周灭亡的主要责任人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呢?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

周宣王早年的经历,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大约在他十来岁的时候,“国人暴动”发生了。

在国人的暴动下,周厉王出逃。“厉王太子静匿召公之家,国人闻之,乃围之。召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雠而怼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雠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后来,召穆公与周定公代行天子事,“共和行政”。周厉王驾崩后,召穆公才把藏了多年的太子拉出来,拥立为王,也就是周宣王!

从“国人暴动”中劫后余生,亲眼见过“国人”力量的周宣王上位后,不敢大意,励精图治!

1、郑重做出若干承诺,缓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周宣王上位后,立刻做出了若干重大承诺。在著名的“毛公鼎”铭文中,就记载了以下承诺:“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氒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庭)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氒辟爵堇大命,肆皇天亡,斁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敃天疾威,司余小子弗,彶邦将害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王曰:父歆,余唯肇经先王命,命汝辥我邦,我家内外,憃于小大政,甹朕立,虩许上下若否。宁四方死母童,祭一人才立,引唯乃智,余非庸又昏,汝母敢妄宁,虔夙夕,惠我一人,拥我邦小大猷,毋折缄,告余先王若德,用印邵皇天,緟恪大命,康能四国,俗我弗作先王忧。王曰:父歆,余之庶出,入事于外,专命专政,蓺小大楚赋,无唯正闻,引其唯王智,廼唯是丧我国,历自今,出入专命于外,厥非先告歆,父歆舍命,母又敢专命于外。 王曰:父歆,今余唯緟先王命,命汝亟一方,弘我邦我家,毋顀于政,勿雝建庶口。母敢龏槖,龏槖乃侮鳏寡,善效乃友正,母敢湛于酒,汝母敢坠在乃服,恪夙夕,敬念王畏不赐。女母弗帅用先王作明刑,俗女弗以乃辟圅于囏。王曰:父歆,已曰及兹卿事寮,大史寮,于父即君,命女摄司公族,雩三有司,小子,师氏,虎臣雩朕亵事,以乃族干吾王身,取专卅寽,赐汝秬鬯一卣,裸圭瓒宝,朱市,悤黄,玉环,玉瑹金车,绎较,朱嚣弘斩,虎冟熏裹,右厄,画鞴,画輴,金甬,错衡,金童,金豙,涑燢,金簟笰,鱼箙,马四匹,攸勒,金口,金膺,朱旂二铃,易汝兹关,用岁于政,毛公对歆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总体来说就是勿拥塞庶民之口。保护庶民的言论自由。为政清廉不中饱私囊。要关怀孤寡穷苦之人;不可沉湎于酒;以文王、武王制定的治理国家法则行事;承认贵族享有山林、川泽、土地私有权!

周厉王

这些承诺,显然就是明确表态放弃其父周厉王时期“与民(贵族)争利”的“专利”政策,坚定维护贵族集团利益!

如此,贵族们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保障,大家自然都加入到维护王权的立场上,统治集团一时团结了起来。

2、“不籍千亩”与“易田”

而在经济上,周宣王又大刀阔斧,走出了大胆的经济改革。

依照礼制,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天子要在规定的千亩王田耕出第一犁,以示对王田耕种的高度重视。然而,周宣王上位后,立刻停止了这一维持了几百年的仪式。

王田收入是王国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早已没有耕种王田的积极性了。大家都尽力种私田,王田多已经荒芜。显然,周宣王这一象征性的举动,就是认识到社会变化,决心从经济制度上做出改变!

随后,周宣王又有更“出格”的举动:易田。

王田是王国财产,禁止转让。但是,周宣王却开始将一些王田赐给贵族。显然,周宣王的举措,是试图取消掉已经失去效果,只剩下一个躯壳的经济制度,代之以新的方式。

周宣王

当然,究竟周宣王其后以何种方式解决财政问题,由于目前的史料有限,多以猜测为主。只需要知道的是:周宣王已经认识到经济层面的根本问题,并且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否则,后来的连续大规模战争,是不可能进行的)。

3、“百堵皆作”

宣王在各地建城,以之为抵御和抗击敌人的军事据点。

4、军事训练与选择将领

同时,周宣王还通过大规模田猎方式演练部队协同作战的能力。王室军队、诸侯军队,都一起演习,以增强战斗力。而在演习中,周宣王从王室军队和诸侯国军队中,选拔文武兼资之人到王室军队担任将帅!

周宣王的一系列励精图治,为其东征西战,实现“中兴”之业,作好了准备。

宣王中兴

宣王中兴,是通过一系列战争实现的。

1、东征淮夷和徐方

自西周中期以来,淮夷就一直是王朝的心腹之患。尽管几代周王都出重拳打击过带头反叛的徐国和鄂国,但淮夷始终没有停止反叛。

周宣王亲率大军,兵临徐土!经过连续打击和政治攻势,徐国臣服,“四方既平”,淮夷地区全部平静下来!

由于周宣王的军事与政治攻势奏效,因此,此后,困扰了西周王朝百年的淮夷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而且,淮夷之地还成为了王朝稳固的财政来源和后方基地!

2、反击猃狁

猃狁是西北和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曾经多次进攻周都镐京。周宣王连续发动反击,击败猃狁。由此,镐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3、征讨西戎

西戎强盛,屡犯周、晋等地。周宣王以秦人领袖仲为大夫,抵抗西戎,但秦仲战死。此后,周宣王又给秦仲的五个儿子7000人,令其反击。随即,周宣王与晋、秦屡屡出击,多次重创西戎。

4、南征荆楚

同时,周宣王还发起了对荆蛮的进攻,又大获全胜!

在东、南、西方取胜后,周宣王声威大振!诸侯又复来朝,宣王成“中兴之业”!既然如此,宣王对西周的灭亡,又负有什么责任呢?

以个人好恶决定鲁国事务,引发诸侯不满

在诸侯复朝天子后,或许宣王以为中兴之业已成,遂开始有所失!最典型的事情,就是以个人好恶决定鲁国事务!

仲山甫

在鲁国公子中,周宣王特别欣赏公子戏。因此,周宣王强令鲁国以公子戏为太子。“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行而不顺,民将弃上。夫下事上,少事长,所以为顺。今天子建诸侯,立其少,是教民逆也。若鲁从之,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若弗从而诛之,是自诛王命也。诛之亦失,不诛亦失,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

后来,周宣王二十一年(前807年)鲁武公薨逝后,鲁武公的长子与鲁人一起攻杀鲁懿公公子戏,自立为君,史称鲁废公。“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而问鲁公子能道顺诸侯者,以为鲁后。樊穆仲曰:‘鲁懿公弟称,肃恭明神,敬事耆老;赋事行刑,必问于遗训而咨于固实;不干所问,不犯所。’宣王曰:‘然,能训治其民矣。’乃立称于夷宫,是为孝公。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

周代制度的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关键是嫡庶长幼之别!本次鲁国的动乱,就是周宣王不顾嫡长子继承制,强行给鲁国换太子导致的鲁国内乱!鲁国“朝天子”,结果天子以个人好恶就把鲁国搞乱,诸侯谁又敢放心朝周呢?

周代,诸侯与天子的关系,以礼来约束。周天子自己不顾礼,诸侯何以以礼待天子?“自是后,诸侯多畔王命!”周宣王好不容易打出的诸侯来朝的局面,就被自己随手给毁了!而诸侯与天子关系不和,也由此进一步加剧了!

军事损失惨重

宣王在接连取胜后,追慕祖先伟业,希望继续通过征战来提高王室声威!

于是,此后,周宣王又开始主动对外用兵!

在周宣王前期,基本是对方“先动手”。而周宣王后期的作战,则主要是宣王主动出击!但是,代价却是惨重的!

周宣王三十一年(前797年),周宣王攻太原之戎,失利。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3年),周宣王复攻条戎、奔戎,又失利!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90年),周宣王又攻姜戎,结果,“千亩之战”惨败,“丧南国之师”,损失非常惨重。周宣王也是在奄父的帮助下突围而出!

实际上,从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周逐步经营南方,“南国之师”已是周室主要军事力量之一,就此覆灭,代价是沉重的!

周天子丧“南国之师”,既是战略上穷兵黩武的结果,也是用兵之失:经营南方的军队,被拉到北方与游牧之敌作战,这是昏了头呀!

而在丧“南国之师”后,周宣王又“太原料民”,这说明:周天子的军事力量已经十分紧缺!周室军队本就不多的军事力量就此大量损耗,为其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只注重军事手段,外部威胁有增不减

同样严重的问题是:周宣王此前的连续胜利,并不能使国家真正缓解长期国防压力!

除了对淮夷的打击比较重视政治手段外,周宣王对其余势力的打击都采取了单纯的军事手段。

当时,周的外围对手,没有一个形成了统一势力,其内部都是松散的、复杂的。文王、武王时期,西周对他们的政策是以军事打击为后盾,争取团结为主,允其“荒服”。这是因为,周的实力上拥有绝对优势,而分裂的对手没有足够的抵抗力量,只要周天子政策得当,是可以稍施武力就维持和平的。

西周中期以后,周穆王、周恭王、周夷王时期,他们普遍采取的是分化与军事打击并重的方法。在军事打击方面,当周实力雄厚时,就打得大一些,如周穆王时期;实力弱一点,就打得小一点,比如周恭王、周夷王时期。

游牧势力不可能被一劳永逸地消灭,要打好交道,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也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政治策略。

显然,周宣王的政策,虽然看起来武功很高,但其实是最伤国力的!

周宣王虽然耗费了巨大精力,给予各方势力以打击,但是,或是驱逐对手,或是使敌人畏服。因此,一旦条件成熟,这些势力仍然随时卷土重来,重新成为周的心腹大患!周宣王前期屡次击败西戎,但后期后连遭失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而周宣王驾崩后不久,西戎居然一举破镐京,又是更典型的例子!

人民负担沉重,人心愤懑

周宣王的对外作战,没有带来稳定的和平,却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周宣王晚年的连续大举用兵,耗尽民力民财而不知予民休息。到“丧南国之师”后,周宣王“乃料民于太原”,重新清点户口,以便更多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劳役。因此,人民承受了沉重的负担,怨恨不已。

《诗经》

在《诗经》中,这方面的材料就非常多!民众被征发到远方服徭役,受尽各种磨难,为贵族“白室皆作”,而自己不知“其究安宅”······人们喊出“征夫归止”的呐喊,呼吁停止无休止的战争······

可以说,从当时文学作品的描述看,周宣王与隋炀帝又有相似之处!

滥杀大臣,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再次激化

周宣王之所以能实现中兴之业,与其初期注意缓解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是分不开的。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宣王又开始了滥杀大臣!

周宣王连续杀了杜伯、司空锜和大臣祝等人。其中,杜伯是被宣王的宠妃诬陷而死,而司空锜和大臣祝则据说是周宣王被冤魂缠绕所杀······

西周疆域图

显然,故事越离奇,就越说明杀戮毫无正常理由!

周室的重臣,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背后都是有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的。滥杀大臣,大臣不附,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这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了地雷!

后世安排之失,周实亡于宣王

大家都知道,西周灭亡于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因此,后世将主要的责任,都归咎于幽王。其实,宣王晚年得子,幽王即位时,才13岁左右,而亡国时,幽王才24岁。

以周代的制度,20岁始能行冠礼,亲政。所以,实际上,周幽王在位的大部分时期,其国事实际上都应是宣王留下的“辅政班底”负责的。

因此,周幽王时期所用的奸臣,实为宣王所留;其所行的许多劣政,实为宣王留下的班底所为!如此,西周灭亡的主要责任人,与其说是周幽王,倒不如说是周宣王呀!

到了周宣王的时候,西周这列车已经是锈迹斑斑。以井田制为基石的,旧有的发动机已经失灵,财力枯竭;各类矛盾尖锐,随时会散架;王威不振,外部夷狄嚣张内部诸侯不附······

周宣王

这种情况下,周宣王励精图治,缓解内部矛盾,以强有力的军事手段打击外敌,重振王威,成中兴之业,实为难得。

但是,凡事物极必反。中兴之业既成,王威既显,周宣王就应当及时调整政策,安抚诸侯,与民适当休息,进一步缓解各种矛盾,使得来不易的“中兴之业”成为王朝治疗疾病、健康发展的历史机遇。何况,周宣王似乎已经洞察到经济层面的深层问题,并表现出调整的强烈企图!

然而,周宣王却走上了迷信武力的极端。对内,他不但没有深化改革,反而以个人好恶破坏周礼,使诸侯离心;对外,则不断发起大规模战争,一味依靠武力穷兵黩武,耗费国力,失去人心;后又滥杀大臣,导致统治集团进一步分裂!如此,西周之亡,也确实与周宣王脱不开干系!

0 阅读:3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