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曾击垮胡雪岩,坑惨张謇,还创办红十字会,后世对其褒贬不一

史海撷英 2024-04-27 14:18:53

提起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商人,盛宣怀是绕不开的名字。与胡雪岩,张謇,并称晚清最成功的三位商人,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以“大买办”的盛名被写入主流近代史。

他是洋务运动的关键推动者,是“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父”,一生为晚清创办了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第一家电信企业,第一家现代银行,第一条南北大干线,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第一所大学,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等等。但在《清史稿》中,他却被称为“误国首恶”。

盛宣怀作为洋务运动的一员干将,一生亦官亦商,亦中亦洋,创造了中国洋务史上的十余项“第一”(即第一家银行,第一家电报公司,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工商业及教育文化的发展,并给上海这座城市留下极多极深的印记。

盛宣怀八儿八女,或精明干练,或风流倜傥,或多情缠绵,本身留下许多令人关注的故事;这些子女又都是豪门联姻,互相攀附,于是以盛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上至朝廷大员,下至江南豪富的典型的海派豪门网络。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祖籍江苏江阴,出生于江苏常州。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堪称近代版的扶贫成功案例。“宣怀有智略,尤善治赈。自咸丰季叶畿辅被水菑,嗣是而晋边,而淮、徐、海,而浙,而鄂,而江、皖,皆起募款,筹赈抚。因讨测受菑之故,益究心水利,其治小清河利尤溥。唯起家实业,善蓄藏,称富,亦往往冒利,被口语云。”

清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军将至常州,盛宣怀随父母逃往江阴长泾镇,再逃至盐城。时盛康任湖北粮道,派人接到湖北。

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受到李鸿章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

光绪元年(1875年)李鸿章又委盛宣怀办理湖北煤铁矿务,从此盛宣怀又开始办理矿业。

光绪二年(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开采湖北煤铁总局”,雇英国矿师郭师敦查勘湖北煤铁矿藏。

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郭师敦等勘得大冶铁矿。十一月盛宣怀赴黄石港会同大冶知县林佐等对铁山土地产权,进行详勘。又自民间购得部分铁山土地产权,准备在黄石港东吴王庙旁(今沈家营)设炼铁厂,后因经费难筹,李鸿章未批准。

盛宣怀

光绪五年(1879年),盛宣怀署天津河间兵备道。光绪十年(1884年),赴粤办理沙面事件,署天津海关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

光绪十三年(1887年),在烟台独资经营客货海运,航运范围不仅扩大到山东整个沿海,而且还开辟了烟台至旅顺的航线。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怀与董氏结婚。

当时先后担任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严树森都是经世派著名人物,军务、吏治严明整饬,冠行于各行省,盛宣怀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生平事功基于此矣”。

为了掌权,整垮徐润

清朝后期,在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后,骄傲自大、故步自封的清朝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兴起了洋务运动。其中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䜣为主,地方上,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分别开办各种新式企业,而盛宣怀作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是总的执行人。在他28岁时为李鸿章起草了轮船招商局股份制章程,为李鸿章筹钱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即轮船招商局(即今天的招商集团的前身,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招商集团是在轮船招商局基础上成立的,而后又诞生了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重要的金融业企业)。经过李鸿章举荐,他成为轮船招商局首任督办。从此,盛宣怀利用李鸿章的权势,创办了一个又一个洋务企业,他也投桃报李,每办一个企业,“皆有虚股若干以馈鸿章”。当然,他也没少借职务之便,大肆贪污、侵吞国有资产。

李鸿章在轮船、铁路、矿业、纺织等行业都想建造清朝自己的工厂,用此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就拿轮船业来举例,同治元年(1862年)美国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轮船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沿海和长江的航运。因此,李鸿章的轮船局就是为了分去美国轮船公司的运输权。

李鸿章

在盛宣怀得知了李鸿章的这个意图后,他立刻撰写了一篇名为《轮船章程》的文章呈交给了李鸿章。在文中,盛宣怀提议使用“商本商办”来组建运营轮船局。

虽然这个方案经过了一番周折后被李鸿章所采用了,可由于此时的盛宣怀在社会上没有足够大的影响力,所以李鸿章就将此事交给了上海地产巨商徐润办理,盛宣怀为他打辅助。

这也让盛宣怀生出了想除去徐润的念头。轮船局的生意一开始还算兴隆,徐润也因此坐拥百万家产,还创立了宝源祥房产公司。

但到了光绪九年(1883年),危机出现了。法国殖民者扬言要对上海发起进攻,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就引爆了恐慌情绪。人们开始疯狂囤购粮食等必要物资,没有多余的银钱去购买其他商品和房产。一时间,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接连倒闭,徐润的生意也受到了冲击。

为了挽救公司亏损,徐润不得不变卖手中的地产。但这却也没能救下他的公司,在这一年的11月,徐润宣布公司破产。然而,这一破产却也让他落入了盛宣怀的手中。

徐润

徐润是靠着与朝廷做生意才成为商业巨贾的,而朝廷允许他们的存在是因为他们能够给朝廷带来大量的银钱。可现在,徐润破产了,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

于是,光绪十年(1884年)盛宣怀就以亏欠朝廷银两的罪名抄了徐润的家产,彻底整垮了徐润。徐润的倒台意味着盛宣怀终于如愿,成为了轮船局的“掌权人”。

猎杀胡雪岩,骗惨张謇

因为盛宣怀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他的官阶也随之扶摇直上,称得上名利双收。

但风光无限的盛宣怀其实有一个很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徽商代表胡雪岩。胡雪岩走得也是官商路线,他的支持者,是左宗棠。

左宗棠和李鸿章比起来,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一个强调陆防,一个强调海防,两个人尖锐的政治冲突也导致他们形成了两大阵营。

左宗棠奉命西征时,部队没有军饷,朝廷也无力承担。危难关头,是胡雪岩主动站出来为左宗棠筹集军饷、购买武器、解决军粮。正是由于有胡雪岩做经济后盾,左宗棠才能成功收复新疆,保全国家的领土。

胡光墉‍

但是,也正因为胡雪岩是左宗棠的“钱袋子”,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尖锐化之后,胡雪岩便成为了李鸿章首先要除去之人。而盛宣怀便是李鸿章手里的“刀”。

盛宣怀比胡雪岩年轻20多岁,他的商业思路比胡雪岩要更灵活。

盛宣怀迈出的第一步便是通过密探了解到胡雪岩每年都要囤积大量生丝,从而控制生丝市场价格的信息。随后,盛宣怀便开始大量收购生丝,再向胡雪岩的客户群大量出售,导致胡雪岩囤积了大量的生丝在仓库,现金流变得捉襟见肘。与此同时,盛宣怀向为胡雪岩经营的阜康银行下手,他在市场上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囤积生丝亏本,只好挪用阜康银行的存款,现在阜康银行就快要倒闭了。

大众一听说,马上就跑到阜康银行去提款。胡雪岩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把自己的地契和房产抵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了积压的生丝,希望能够熬过挤兑风波。没想到,挤兑风潮始终热度不减,各地的阜康银行均陷入提款危机,门槛都被踩破,到最后,胡雪岩只能万般无奈地走向了欠债无数、身败名裂的悲剧结局。

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 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苦苦叮嘱家人:“勿近白虎。”意思是说,白花花的银子就像老虎一样会吃人,子孙后代要离这些银子远一点,不要经商,不要入仕。

在除去了徐润和胡雪岩之后,盛宣怀也就跻身于巨贾富商之列。然而盛宣怀却没有停止扩张他的商业版图,为此他还把张謇骗惨了。

张謇

张謇是晚清的一位实业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找到了张謇,邀请他一同以“实业救国”。可张之洞却并未给张謇提供任何的资金上的帮助,只是给他了一个“官办”的名义。为此,张謇就需要自己去筹措创业资金才能建起棉纺厂。所幸,张謇在南通商户的资助下获得了数百两白银。但仅靠这笔钱还不足以建厂,张謇就找到了接任张之洞职位的刘坤求助。于是,刘坤就想将朝廷之前收缴的一批棉纺机低价出售给张謇。如此一来,张謇就能开厂了。

然而,令刘坤和张謇都没有料到的是,盛宣怀在提前知道了消息后,以李鸿章的名义收走了这批机器。于是,张謇就找到了盛宣怀,并表示自己原因回购这棉纺机。

可盛宣怀却提议要与张謇一同做着棉纺厂的生意,而且他要张謇拿出25万两江机器买下。作为回报,盛宣怀会为张謇筹措25万两作为工厂的启动资金。于是,张謇就同意了两人合资各出25万两的这个提议。然而,盛宣怀却一直拖延兑现给张謇25万两的流动资金。张謇一开始还单纯地认为盛宣怀会在后期出钱,但当他的催款都被拒绝后,他才幡然醒悟自己被盛宣怀骗了钱财。

创设红十字会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创设红十字会的故事。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为了救助陷于战区的民众,上海的一些慈善事业活动家仿效西方红十字会的章程和办法,联合中立的英、美、法、德等国在沪的外交人士、企业家,在上海创设了一个名为“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宣统改元,奏言推广中央银行,先齐币制,附陈办法成式。逾岁,命充红十字会会长。先是日俄战争,宣怀与吕海寰等谋加入瑞士总会,中国有红十字会自此始。既拜命入都,时朝廷方整丽币制,遂敕还邮部本官,参与度支部币制事。晋尚书,数上封事,凡收回邮政,接筦驿站,规画官建各路,展拓川藏电线,釐定全国轨制,称新政毕举,而以铁路收为国有,致召大变,世皆责之。”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是由富商沈敦和于中国上海租界成立的民间慈善组织,随后扩展到中国各地,形成许多支会。成员由中国富人和生活在中国的著名西方人构成,宣统二年(1910年)由清朝政府统一各地支会,成立大清红十字会。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在当时造福了不少需要救济的人,泽披后世。

盛宣怀

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病逝,他遗嘱将其家产的一半捐赠为慈善基金。庄夫人为他办了极其盛大的葬礼,轰动上海,耗资30万两白银,送葬队伍从斜桥弄(吴江路)一直排到外滩,为此租界当局进行了交通管制。

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

对于他,人们褒贬不一。李鸿章赞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清史稿》作者却骂他是“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恶首”。孙中山眼中的盛宣怀,“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而在鲁迅看来,盛宣怀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为何人们对盛宣怀褒贬不一?

盛宣怀的一生,之所以前后反差这么大的原因还得结合当时的历史。

晚清另一位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张之洞兴办了汉阳钢铁厂,但不久因为经营不善,被迫推给盛宣怀管理,在盛宣怀的精心管理下,汉阳钢铁厂不久就扭亏为盈。除了在洋务运动上做出巨大贡献外,在教育上也是颇有成就,主持创办了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

《清史稿》有一段话记载,“赵尔丰等复奏:‘川民争路激烈,请仍归商办。’不许,川乱遂成,而鄂变亦起,大势不可问矣。资政院以宣怀侵权违法,罔上欺君,涂附政策,酿成祸乱,实为误国首恶,请罪之,诏夺职,遂归。后五年,卒。”看似这么一个为国为民,为晚清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最后怎么会落得个“误国首恶”的骂名呢?

盛宣怀

李鸿章曾评论盛宣怀,“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盛宣怀在当时扮演着民间资本和政府之间的中间角色,并趁机为自己牟利,成为当时的首富。

抛开人品,盛宣怀最大的败笔是在一条铁路上,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想修建一天从北京到广州的铁路总干线,张之洞负责筹资,开始从民间借,在当时修铁路是件很赚钱的事,全中国的人都知道,所以当时百姓不分贵贱,甚至乞丐都出资做股东修铁路,但始终修不好。到了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被迫从外资银行借钱,大骂张之洞卖国,国家的产业怎么能让外国人插手?这时候张之洞就很矛盾很纠结,在心力交瘁中死去。张之洞死后,盛宣怀接了这么个摊子,一上台就把外资和民间资本统统赶走,国家自己来修。这一下子得罪外资不说,还得罪了当时民间大量的小股东,民间大骂盛宣怀是卖国贼,各地铁路工人此起彼伏集体暴乱,声势越来越浩大,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彻底爆发,几十万铁路工人闹事,打砸铁路,冲击衙门,清朝政府急忙派湖北武昌的新军入川增援,武昌空虚,给了革命党人起义的机会,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爆发。当年10月26日,盛宣怀被免去公职。眼见大事不妙,67岁的盛宣怀连忙坐船逃亡日本。后来,他四方打点,花去 500多万两白银,才买到一个平安。

民国成立之初,财政捉襟见肘,为了筹集款项,盛宣怀前往日本,打算以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为条件,来获取日方贷款。民国五年(1916年)4月,盛宣怀死于上海。临死前,他交代将自己留下的1160多万两白银,一半捐出来做慈善事业。他死后,盛家为了他的葬礼花去了30万大洋,光抬棺材的杠夫就雇了64人,出殡仪仗队更是长达5里,不少上海市民目睹了这场豪华葬礼。据说,为了防止盗墓,他的灵柩在留园又了两年多,直到民国八年(1919年)才葬入家族墓地。这个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终究化作了一抔黄土。

盛宣怀

站在现在的角度看盛宣怀失败的原因,首先在对待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问题上,过度迷信国营企业,轻视欺压民营经济,企图用政府的力量牢牢的掌控中国所有的产业,比如汉阳钢铁厂,利用民间资本等这些企业经营改善时,又想尽办法把这些民营资本赶出去后全部国有化,毫无契约精神可言。

其次,在国营经济上大搞垄断经营,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统治者或者官僚阶层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正为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僚资本主义。

盛宣怀过度迷信官督商办这个模式,不遵从市场规律,不尊重民间资本力量,侵犯了当时广大民间资本的权益,他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0 阅读:14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