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博士变朝廷巨贪,求情者聚集数千人,皇帝大怒责令下狱问罪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3-11-28 08:29:05

自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重大的文化大灾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第一次文化典籍和学术知识遭劫,恐怕就是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事件。

根据《史记·始皇本纪》 记载,始皇帝三十四年,一统天下的嬴政批准了当朝宰相李斯的关于“挟书令”建议,“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配合政令的是各种严酷法律条文,比如有敢私下谈论违禁内容的,按照“弃市”处理,

《礼记·王制》载,“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所谓“弃市”,相当于当众处死,于闹市中当众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让民众共同鄙弃他。

借用古代的典故,非议当下的,处以“族”刑,

族刑也称“族诛”,即一个人触犯刑法,他的整个家族都要承担连带责任。《史记·秦本纪》载,“文公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启用商鞅变法后“连相坐之法,造三夷之诛”。“三族”之外,又有诛灭“九族”,明代儒生方孝孺,因拒绝为得位不正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惨遭十族连坐。

如果有官吏知情不报,“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如果政令颁布三十日之后,还不依照执行的,则“黥”刑发配做“城旦”苦役,

《律说》记载,“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黥刑即在脸上刺字,“城旦”则是秦时的一种发配苦役刑罚,脸上刺字之后,发配到边关服役。

配合“挟书令”的,还有次年(始皇帝三十五年)颁布的诏命,下令御史对知识分子进行审查,“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将犯禁的400余名诸子学生,全部带到咸阳城外挖坑活埋。

大史官司马迁在《儒林列传》中写道,“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六艺,是当时各种文献、典籍、史料、学术的代称,“焚书坑儒”以后,国内顶尖的学问、人才遭受到了巨大损失。

“天而未厌中国也,必不亡其学术”。

虽然有严酷的法令,但仍然有一些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将书籍偷偷藏起来,或者私下里悄悄传承,

《资治通鉴·秦纪》载,有魏国人对孔子的第九代嫡孙、儒生孔鲋说,“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而孔鲋回答说,“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

果然,秦汉交叠,出现了转机。

《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初立,即“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孝武帝时“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秘府,是古代皇宫内院禁中,专门收藏图书秘记的地方。

汉初帝王求贤若渴,《儒林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文帝在位时,想要寻找能够研究《尚书》的学者,结果居然一个都没有,听说有一位叫“伏”的儒生,秦令焚书时,他把典籍藏进墙壁里,于是赶紧派人请他到皇宫来。结果,当时的伏生已经九十多岁,耳聋眼花,口齿都不清楚了。

为了最大程度抢救前世典籍,朝廷下令让伏生口述,他的女儿羲娥(估计也得七八十岁了)代言,让儒生晁错笔录,终于整理成《今文尚书》二十八篇。

按照史料记载,当时传承的《尚书》典籍,已经不是全本,当秦亡汉兴之后,伏生回到家中寻找藏起来的《尚书》古本,发现已经丢失了数十篇,在对剩下的进行整理回忆后,才有了这二十八篇《尚书》和一篇《泰誓》。从伏生以后,弟子千乘的欧阳生和济南的张生也因为精通《尚书》闻名于世,被朝廷授为博士。

根据《汉书·儒林传》载,这位伏生的弟子欧阳生,字和伯,祖籍西汉千乘郡千乘县(今山东广饶)。据《乐安县志》记载,山东广饶老城西南旧有两处汉墓,共八座坟茔,史称“汉八博士墓”,民间又称“欧阳冢”。坟墓中埋葬的,就是西汉至东汉初期的八位经学博士,《今文尚书》欧阳学派的创始人欧阳生和他的后世子孙们。

《汉书·儒林传》载,欧阳生在世的时候,把《尚书》传给同郡一个叫倪宽的人,这个倪宽又师从孔子的后裔孔安国进一步学习儒家典籍,这位孔安国是孔子的第十世孙,与伏生同样是《古文尚书》学派的启蒙人。据说孔安国在修缮孔府旧宅时,偶然从夹壁中得到《古文尚书》五十八篇,他在研习中发现,《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存在很大差异,《古文尚书》学研究由此开始。

得到欧阳生和孔安国的传授,倪宽成为汉初《尚书》一脉极少数精通“《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两个派系的通才学者。他后来官至御史大夫,沿用两千多年的《太初历》,就是倪宽当御史大夫期间主持修订的。欧阳生的后代,实际是从倪宽那里继承了欧阳一族的《尚书》学问。

欧阳《尚书》学派的八博士中,最后一位叫欧阳歙,根据《后汉书·儒林传》的记载,“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至歙八世,皆为博士。”

关于这位欧阳世家最后的经学博士,还有一段历史故事。

据说这位欧阳歙,传承了先祖的学识,在新朝王莽当政时期,曾经受命为长社(今河南长葛)地方的行政官员,后来在更始帝刘玄继位后,担任原武县(今河南原阳)县令。刘秀得知欧阳歙在原武地方上政绩不错,提拔他做了河南都尉,不久又代理太守。此后在刘秀一朝,先后担任河南尹(封被阳侯)、扬州牧、汝南太守(改封夜侯),获得了“推用贤俊,政称异迹”的优等评语,九年后进入朝廷庙堂,最高做到大司徒一职。

就在欧阳歙功成名就、学生遍天下的时候,却爆出了在汝南太守任上巨额受贿的丑闻,《后汉书》记载,“欧阳歙……为大司徒,坐汝南赃罪千馀万,发觉下狱。”

这件事无疑给当时的皇帝刘秀一记大耳光,他大怒之下,让朝廷严查,对欧阳歙罢官下狱问罪。欧阳歙堪称一代儒学宗师,他的丑闻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于是有好多人聚集到京城皇宫大门外为老师求情,人数达到千余之多,有的甚至愿意自己以身代师之过,史载“诸生守阙为歙求哀者千余人,至有自髡剔者”。

欧阳歙的弟子中,有一个河北平原人,叫礼震,时年十七岁,当他听说朝廷要审理欧阳歙贪赃受贿的案子,立即从家乡赶往京城,自行前往官衙受绑,并写下请愿书,愿意代替老师欧阳歙接受朝廷处罚,哪怕是判处死刑。他在请愿书中写道:

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乞杀臣身以代歙命。

可惜,这位年轻弟子的请愿书递交到朝廷之后,并没有起到作用,据说当礼震的呈文送到刘秀面前时,欧阳歙已经死在狱中。

欧阳歙的助手陈元再次上书朝廷鹰,要求对欧阳歙一案进行追讼,光武帝刘秀为他的执着所感动,下令对罪臣欧阳歙厚葬,“赐棺木,赠印绶,赙缣三千匹”,还让欧阳歙的儿子欧阳复继承了夜侯的爵位。

0 阅读:3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