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大泽山:千年古刹,地雷战原型,中国“石雷之乡”

石头大狮的笔记 2024-03-17 08:24:25

山东平度大泽山,主峰北峰亦称瑞云峰,海拔736米,山前有两座寺庙,是游览山景的必经之地。两座寺庙相距不过里许,当地俗称“上下寺”,下寺名为智藏寺,是胶东地区佛教名刹。上寺名为日照庵,又称碧霞元君行宫,相传为泰山老母东游时的停云歇脚之所。

如今两寺均为现代重修,原物毁于战争时期,经过修整复建,基本恢复往日旧观,但是许多碑刻碣文已经不可考证复原,两寺的始建年代,创建者及历任主持、历代重修扩建情况及寺院规制变化等等,仅凭现有资料已经不可考究。

大泽山上下两寺身世成谜

根据清代康熙年间《平度州志》记载,下寺智藏寺,始建于金代明昌七年(1196),然在寺院东南侧名胜“甘露泉”旁石壁题文,有北宋政和二年(1112)的两组石刻,落款为“朱巽”夜宿大泽山所作的一首七言,其中提到有“夜宿禅居寄洞天”和“凌晨侧听高僧论”的句子,证明在当时已经有僧人在此修行。

另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秦元似拜访友人时游览智藏寺时的题诗,时间同样在“壬辰仲夏四日”,即北宋政和二年。朱巽是湖北荆门人,秦元似是湖南永兴人,都不是平度本乡本土或者附近的官人,能够吸引外地游客到此游览寺院,说明至迟在北宋政和初年,智藏寺已经颇具规模。

上寺日照庵,根据佛教对修行场所的规制区别,庵堂比之于寺庙明显规模和形制都要小一些。成文于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的一篇《大泽山记》,是名叫张书绅的人,从济南来到胶东,到访大泽山后即兴所写的游记。

其中提到,他是在两个僧人的全程陪伴下完成对大泽山游览的,后来两个僧人有其他事情先行离开,张书绅与他们在日照庵分手,“觞二僧于日照庵而别”,大家还喝了送别酒。由此可知至少在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大泽山就已经有日照庵。

1953年7月的一次山洪,上寺日照庵的山门前,两尊守门石狮子,被洪流冲击带到下寺智藏寺附近。据考证,这两只石狮子的雕刻风格颇类元代,所以日照庵的始建时间或许可上推至元代。

平度千年名胜毁于日寇战火

时间转至1938年1月10日,特别市最高军政长官沈鸿烈奉命不抵抗撤离青岛,这一天日军兵不血刃在胶州湾登陆,青岛二次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下。

在青的日人,继续采用“以华治华”手段,于1938年1月17日成立“青岛市治安维持会”(一年后改称“青岛特别市公署”),日本海军特务部作为实际掌权机关,操纵、指挥地方伪政权,对隐蔽在胶东、滨海等地的抗日部队和地方武装力量进行“扫荡”。

当时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派飞机对平度城、古岘、蓼兰、南村等重要城镇实施狂轰滥炸,仅平度城一处轰炸后统计,即死伤平民40余人。日军入侵平度的八年里,屠杀百姓两千余人,强征劳工万余人,民居房舍等财产损失无可胜计。侵略者的暴行致使百姓无家可归,很多人只能到山里躲避兵祸。

作为胶东半岛西大门,平度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当时许多抗日战士和武装为了抗击日军,不得不保存实力由城市转移至山区,借助山里的民居、寺院和废弃建筑作为前敌指挥部、临时生活点和后勤补给点。平度地区的大泽山抗日武装力量,也选择山上的寺院作为临时根据地。如此一来,战火引入千年古刹,至抗战结束时,大泽山上下两寺旧有建筑已荡然无存。

据记载,下寺毁于1939年秋,正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国民党十八旅的陈泽渥、沈官臣一部,驻扎在平度谭家夼、所里头一带,当时将部队修械所设置在大泽山下寺中,修械所是部队重要的后勤单位,主要任务是对部队战斗中损伤的军械进行修理复原。日军侦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安排一个小队到山上搜查,找到了隐藏在智藏寺里的修械点,按照惯例一把火将寺院烧了个干干净净。

据说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寺院附近的碑刻全部遭劫,寺后石壁上原有明代洪武九年(1376)摩崖石刻若干,全部被高温烘烤后脆化剥落无存。当时山脚周边大疃村、韭园村村民曾亲眼所见,山上浓烟滚滚的情形。

上寺日照庵的毁坏则是在1943年。1940年春,八路军胶东军分区某部指挥部进驻大泽山区高家、韭园村一带,通讯部队将一个电话班安置在上寺日照庵中,成为胶东地区抗日部队对外联系的重要地点。1943年,日军进山扫荡时,发现了这个电话班之后,随即放火将上寺付之一炬。仅存的日照庵附属建筑梳洗楼,楼体建筑木料砖瓦被拆除修建了后来的韭园村小学。

闻名天下的“石雷之乡”

红色电影《地雷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胶东根据地军民因饱受日本伪军的袭击、扫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雷”,给日本侵略者以强有力的回击。电影中民兵发明的石雷、绊雷、连环雷、水雷等武器,其现实中真正的发源地,就在平度大泽山区。

当年,大泽山区民兵抗击日寇,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地雷战和麻雀战。石雷的诞生,最初是因为制造铁雷的原材料受敌人封锁无法进入,便采用了山区放炮炸石头的原理,逐渐改制出石雷。石雷的式样比较简单,就是在石头上凿孔挖窝,装填土制炸药,安上引火装置即成。而具体实战中,又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地形地貌,改造出灵活多样的衍生品种,当地遂有“不见鬼子不挂弦”的谚语。

地雷战与麻雀战相互配合使用,给盘踞当地的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地雷战的核心地区,平度高家、韭园、南台、北台、所里头,因首创石雷战而闻名,配合主力部队先后作战600余次,毙伤俘敌2300余人,在许多战斗中屡现奇效,被誉为 “石雷之乡”,仅高家民兵联防就涌现出“爆炸大王”等抗日英雄人物46名,真可谓名扬胶东半岛,声震齐鲁大地。

0 阅读:0

石头大狮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