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书的人就避不开人物传记,诸多历史人物传记中,晚清时期的曾国藩不可能绕的开,但有关曾国藩的传记多如牛毛,近日读到作家梅寒写的《曾国藩》传,收获颇多,她笔下的《曾国藩传》文字细腻,高度结合历史,是一个没有主角光环的曾国藩,一个有感情、有脾气,有私心,有爱恨情仇的曾国藩,也是一个舍身救国,有家国情怀的曾国藩。
无论是读历史,还是读人物传记,必须认识到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都无法避开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就像你无法在09年之前预测或把握电商的巨大机遇,没有在2013年之前认识到国内房价即将大涨的趋势一样。无论多么成功的历史人物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这是我们客观读历史,学习历史人物首先要明白的点。站在上帝或后来人的视角来学习历史人物明显学不到精髓,如此角度评判一个人显然有失公允,但历史本身就是由后人来评价,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学习成长的角度,我们就应该站在时代的背景下去剖析历史,看待人物。
看任何历史人物,首先要明确这个人是人,他不是神,无论史书怎么美化,怎么封神,他到底还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是人,既然是人那就好说,那就有优缺点,我们当然是要学习优点。
读完梅寒的《曾国藩传》有几点收获,通过这篇文章记录分享。
之所以这么多人推崇曾国藩,因为曾国藩不像有些天才历史人物,自打出生起就在某方面具有很高天赋,他家庭出身和资质都与大多数人一样,他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靠后天努力。
一、曾国藩的家庭出身背景
1、家庭经济状况
与大多数人一样,曾国藩出身算是中等家庭,曾国藩爷爷曾玉屏是湖南湘乡(今双峰县)农民出身,早年家境一般,后来因极度勤劳积累一些田产成为小地主。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自幼苦读,但因资质平平连续参加17次科举落榜,考到43岁时与儿子曾国藩一同考中秀才,可见曾国藩并没有很优秀的遗传基因,由于爷爷积累的经济基础,保障了曾国藩能够顺利完成科考。

2、家庭教育氛围
曾国藩爷爷曾玉屏15岁开始就承担农活,自身虽未受过系统教育,却极其重视子孙教育,是曾氏家族振兴的关键人物,实现了由农民向士绅的转变,他坚持“耕读传家”理念,在重视物质积累的同时,引导子孙后代读书学习,通过科举实现家族传承,这在当代就是重视孩子上学的表现。无论是曾国藩爷爷,还是曾国藩父亲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都给予其创造良好的氛围。尤其爷爷对曾国藩教育重视程度极高,不惜一切给曾国藩找名师,找好的书院,可见在任何时候卷教育都是正确的路线。
在晚清这种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尚且能够如此重视教育,能够一眼看透读书的巨大潜力,反观现在很多家长居然相信网路谣传的“读书无用论”,“寒门难出贵子”之类的鬼话,简直可笑。
3、禀赋寻常,资质一般
曾国藩虽然不像其父亲那样考个秀才就需要17次,但是他的科举之路也不算顺畅,曾国藩从13岁开始童试考试,考两次才通过县试,一次通过府试,一次通过院试考中秀才(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关通过即中秀才)。举人阶段第一次未中,第二次以36名的成绩考中举人。进士阶段两次未中,第三次以38名的成绩中贡士,殿试以三甲42名的成绩考中进士,赐“同进士出身”,这个“同”字说明跟进士还是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在翰林院继续深造几年才能入仕当官。由此可见曾国藩的科举成绩只能算一般,算不上出众,与历史上那些大咖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虽然资质一般,但是曾国藩的努力程度却很高,对于科考的目标却一直很坚定,这也许就是17次科举落榜的父亲给曾国藩做的表率,这也被后来的曾国藩概括为“钝拙精神”,也成为曾氏家训中“恒毅”的典范。
二、军事能力
曾国藩真正发迹还是起于组建湘军,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八旗和绿营军战斗力极差,根本不是太平军对手,1853年南京被攻破,震动清廷,咸丰皇帝一下急眼了,急需一支新的军事力量,1852年曾国藩已回湖南老家为母奔丧,此时恰遇太平天国攻打湖南,清政府索性就命曾国藩在湖南募集乡勇,团建新军,就是后来的湘军。曾国藩就是靠这支自己拉扯起来的湘军灭了太平天国。
在湘军的作战史上,曾国藩指挥打仗方面的才能并不突出,在湘军成立之初的1854年经历“靖港之败”,陆军和水师全线溃败,曾国藩羞愤跳水自尽,被部下救起,此后曾国藩被清廷革职弃用。1855年又经历“湖口惨败”,湘军水师几乎被石达开全歼,曾国藩再次投水自尽。1858年在三河镇,曾国藩孤军深入安徽,被陈玉成和李秀成率太平军合围,此战湘军最精锐的6000余人全部战死,导致元气大伤,导致安徽局势逆转。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历史上,败绩多见,曾国藩与普通人一样,也会彷徨,也会自我怀疑,甚至死的想法都有。但是曾国藩每次都重新收拾内心,鼓起勇气屡败屡战,最终凭湘军灭了太平军。当然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曾国藩对于清廷镇压太平军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凭借一己之力为清廷续命。
由此可见,曾国藩无论是读书时的资质,还是军事方面的指挥水平都算是一般,这样一个人取得的历史成就靠的就是坚韧,靠的是后天的努力。
虽然曾国藩资质一般,但曾国藩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却很突出,比如识人用人方面,提拔了李鸿章,左宗棠等诸多人才,这些人在后来都成为了晚清的栋梁。

三、从曾国藩身上得到的启示
读曾国藩让我认识到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共同造就的。 曾国藩身上有两点值得普通人去学习:
一是他身上的韧性、坚韧,接受失败打击之后还能持续的努力,对一件事死磕到底的执着精神,这也是所有成功人身上共同的优点,也是我们自身能够去学习的点。
二是情怀,曾国藩虽然官越做越大,但是始终没有忘记家国情怀,这点与他的弟弟曾国荃有明显不同,曾国荃一心想着发财,曾国藩除了壮大家族权势的私心之外,心中还装有国家复兴,这在曾国藩极力推动洋务运动,推动工业化都可表现出来。纵观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或者当代有成就的企业家,他们与暴发户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拥有情怀。其实曾国藩身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可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