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犯下滔天大错,总理求情但主席坚决执法,被枪决时群众拍手称快……

1950年,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妇人被执行枪决,此事甚至惊动了中央高层,周恩来总理念其抗日有功,曾为她求情…这位老妇人就是赵

1950年,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妇人被执行枪决,此事甚至惊动了中央高层,周恩来总理念其抗日有功,曾为她求情…

这位老妇人就是赵洪文国,一个曾被誉为“游击之母”的抗日英雄,一个腰挎双枪、令日寇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

她的前半生写满了光荣与牺牲,后半生却沾满了鲜血与罪恶。

从民族英雄到人民公敌,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赵洪文国本来不姓赵,她本名洪文国,1881 年出生在辽宁岫岩的一个穷苦农民家里。

十几岁的时候,按照老家的规矩,她嫁给了当地赵家,那时候赵家已经败落了,日子过得紧巴巴。

按习俗随了夫家姓,这才有了 “赵洪文国” 这个名字。

别看赵洪文国是旧时代的女性,没读过多少书,可她脑子活络,做事有魄力。

嫁给赵家后,她跟丈夫一起打拼,种地、做小买卖,没几年就把赵家的日子盘活了,后来居然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

家里日子好了,她还生了好几个孩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妥妥当当地撑起了这个家。

更难得的是,赵洪文国心眼好,见不得乡亲们受苦。

周边谁家揭不开锅了,她会主动送粮食;谁家孩子病了没钱治,她也会搭把手。

时间长了,她在当地老百姓心里威望特别高,大家都愿意跟她亲近。

谁也没想到,这份好人缘,后来成了她投身抗日的 “本钱”。

赵洪文国没受过现代教育,可她的眼界一点不窄。

她特别支持孩子们读书,就算家里再忙,也不让孩子耽误学业;更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从不含糊。

年轻的时候,她亲眼见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惨状,看着侵略者在自己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她心里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那是对侵略者的恨,对家国破碎的痛。

1931 年,“九一八” 事变的枪声一响,赵洪文国心里的那股恨一下子就爆发了。

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她的人生彻底转了个弯,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变成了扛起抗日大旗的女战士。

赵洪文国走上抗日路,跟她的儿子赵侗分不开。

赵侗从小听着母亲讲家国大义长大,后来又接触了进步思想,心里早就憋着一股劲。

日军占了东北后,赵侗咬牙发誓:“一定要把鬼子赶出去!”

儿子的这份决心,像一把火,点燃了赵洪文国心里的斗志,她拍着桌子说:“你干!妈支持你!”

为了帮儿子搞抗日,赵洪文国一点不含糊。

她把家里的田地、房产都卖了,换成钱给抗日武装买枪、买粮食;还把自己家的房子改成了秘密联络点,来往的抗日战士在这里吃饭、住宿,她都亲自照料,把后勤打理得妥妥帖帖。

那时候日军在东北推行 “日化教育”,想从根上同化中国人。

赵洪文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自己掏钱,把被战火毁了的赵家堡小学重新建了起来,学校里坚持用中文上课,教孩子们认汉字、学中国历史。

她常对老师们说:“咱们不能让孩子忘了根,忘了自己是中国人!”

赵家母子带头抗日的事,在当地传开后,好多乡亲都动了心。

那些不愿当亡国奴的农民、手工业者,纷纷来报名参加抗日队伍。

大家凑在一起,拿着简陋的武器,跟日军周旋,慢慢就成了一支能打的队伍。

那时候赵洪文国已经五十多岁了,可她一点不输年轻人。

她跟着队伍支援前线,有时候埋伏在山林里打日军的伏击,有时候趁着夜色截日军的补给车。

时间长了,她还练出了一手好枪法,抬手就能打中目标,战士们都佩服地叫她 “赵妈妈”。

赵家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打了不少胜仗,也把日军惹急了。1934 年 2 月,日军为了报复,带着人烧了赵家的 16 间房子,还放话说要 “活捉赵洪文国”。

可赵洪文国一点没怕,反而更坚定了:“房子烧了可以再建,鬼子不赶走,咱们就跟他们拼到底!”

她又拿出钱,买了印刷机,连夜赶印抗日传单、标语,让战士们到处张贴、散发,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人没怂,还在跟鬼子干!

同年 6 月,日军对赵家堡下了狠手,突然发动袭击。

这次他们不仅抓走了赵洪文国和她的家人,还把村里 300 多个老百姓一起押走了。

在监狱里,日军又打又哄,想让赵洪文国投降,可她梗着脖子,把日军的罪行骂了个痛快。

日军本来想把她处决,多亏赵侗在外头四处奔走,找关系、托门路,最后才把赵洪文国救了出来,让她获得了假释。

重获自由后,赵洪文国带着家人搬到了北平,一到北平就加入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她天天忙着给前线筹钱、筹武器,有时候还亲自去军营给战士们讲话,鼓励他们好好打仗。

后来北平也失守了,赵洪文国又带着家眷一路辗转到了武汉,继续投身抗日。

在武汉的日子里,她跑遍了大街小巷,跟老百姓讲抗日的道理,不少人被她感动,200 多个年轻人跟着她北上,加入了赵侗领导的华北国民抗日军。

那时候的赵洪文国,是真的风光。

香港、重庆的报纸都报道她的事迹,称她为 “抗日女英雄”。

要是她能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说不定会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数一数二的女杰。

可偏偏,她在人生的关键路口,选错了方向,她选择追随蒋介石,这个决定,把她的后半辈子都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