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谁来保障市民回家“最后一百米”畅通?

近日,宜宾市民陈先生向本平台报料,称自己在戎州路龙凤苑路段因违停车辆遮挡视线而摔伤,随后在申请加装监控设备的过程中陷入了

近日,宜宾市民陈先生向本平台报料,称自己在戎州路龙凤苑路段因违停车辆遮挡视线而摔伤,随后在申请加装监控设备的过程中陷入了一场持续三日的"程序循环"。

这段西起南岸戎州桥头,东至龙凤苑小区三号门外,全长约三公里的城市道路,正在上演着令人困惑的"两种境遇"。

违停车辆背后的安全隐患

"当时视线完全被路边的双道违停车挡住了,根本看不到小区里出来的车辆和行人。"陈先生回忆道。

在戎州路东段龙凤苑小区门口,他因占道车辆遮挡视线不慎摔伤,瞬间导致大腿髌骨组织挫伤,皮下充血后迅速鼓起一个鹅蛋大小的包块。

这起看似偶然的意外,实则暴露了该路段长期存在的违停乱象。

多日奔波:从希望到无奈的程序循环

第一日: 11月4日,陈先生首先来到交管二大队。办公室工作人员建议他直接找大队领导反映。领导听取诉求后表示,安装监控需向支队报告,并需路段社区提出申请,最终要等支队秩序大队调研决定。

第二日: 11月5日,陈先生又来到市交警支队。在秩序大队办公室,他看到工作人员忙碌的状态,内心不禁生出一丝"添乱"的愧疚。秩序大队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表示,此类事宜应由辖区大队按程序提出,建议他到一楼接待窗口反映。接待窗口工作人员在查看现场图片后,致电二大队办公室要求其向领导报告并提交书面申请。

当晚,陈先生见小区门口乱停乱放依旧,纠结许久后再次拨通辖区交管部门电话。出警人员很快联系王先生,坦言对该路段的违停车辆也很头痛,但表示会将路面现状向上级报告,至于能否促进安装进程,他也没有决定权。

第三日: 11月6日,陈先生再次报警投诉。接警人员表示尽快安排人员出警处置,巡查人员很快抵达现场。一小时后,出警人员电话回复陈先生,你今晚投诉的路段违停车辆我们已经全部贴条,共贴70辆,你可以到现场来监督,至于能否促进安装进程,他只能上报。听这话,陈先生感觉投诉可能让出警人员疲倦,再次自责是否在"给警方添麻烦"。

一条路上的"两种风景"

笔者通过实地查看,发现戎州路不同路段的管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1、西段(市政府后门一带):道路虽窄,却密集设置了三个智能监控设备。往来车辆虽多,但无乱停乱放现象。

2、中段(鼎业小区至中山生态园):同样设置了多处监控,车流顺畅,路边未见违停车辆。

3、东段(龙凤苑路段):短短五六百米的路段,景象却令人瞠目。车辆随意停放,严重影响交通视线。

笔者认为,肆意乱停的驾驶人员,其实是对遵守规则者最大的不公。当守法者因违停车辆而承担安全风险时,这种不公平不仅损害个人权益,更侵蚀着社会对规则的信赖。

市民心声:不是在找麻烦,而是在寻求安全

"我不只是在为自己维权,更希望我的经历能成为一种警示。"陈先生坦言,在交警支队看到秩序大队忙碌的状态时,他确实产生过是否在"添乱"的犹豫。但转念一想:"作为老百姓,这种事情不找他们又该找谁呢?"

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反映了普通市民在面对公共服务时的真实困境:既理解职能部门的工作压力,又期盼问题能够得到切实解决。

深层思考:公共服务如何突破"最后一百米"?

通过三日不间断的反映,这群众回家"最后一百米"的安全隐患究竟该如何解决?陈先生的遭遇引发我们思考:

当出警后人员表示面对这种“猫鼠”与“后浪推前浪”的占道停车潮也很无奈时,当市民开始自责"是否在给交管添麻烦"时,我们不得不反问:群众关注的这最后一百米回家路的安全,到底该怎么办?公共服务如何在遵循程序的同时,展现应有的温度与效率?

市民期盼:让安全治理不留死角

陈先生表示,他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希望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该路段的安全隐患,建立更高效的诉求响应机制,让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加公平合理,尽快启动监控安装的调研程序。

"让安全常在,平安常在——这不该是一个奢望。"陈先生说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

调查手记

三日的奔波,三次的反映,展现的不仅是一个市民的执着,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城市治理课题。戎州路东段的乱停乱放,不仅是一个交通安全问题,更是一个治理效能的缩影。

当市民需要为维护自身安全而自责"添麻烦"时,当合理的诉求在程序循环中消磨时,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让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再艰难,如何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安心走完回家的"最后一百米"?

本平台将持续关注此事进展,期待宜宾的城市道路更加安全、公平、有序。因为,每一个市民的平安出行,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

来源:宜宾声音 ,作者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