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可关注科技成长及高股息占优的“哑铃”策略。1)关注中美大博弈背景下国内扶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的自主可控、芯片、高端制造相关概念。2)关注具有自身独立景气度的部分互联网科技公司。3)继续关注高股息低波动策略,包括通信、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高股息策略仍然可以作为稳定收益的底仓。预期12月份A 股市场将依然能够保持宽幅震荡、逐级抬升的态势。

三季度银行业绩短期受其他非息收入扰动,但规模稳增仍形成业绩支撑,息差企稳趋势不变,利息净收入进一步改善,中收也呈现持续回暖态势,资产质量平稳,拨备释放对净利增长贡献提升。政策引导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呵护息差,资本市场回暖打开中收增长空间,同时,十五五规划出台推动银行业长期转型,关注政策成效释放、行业变革进展及基本面修复机遇。银行中期分红力度不减,红利价值持续凸显。
展望2026年,AI新材料、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军工新材料、核聚变、氢能、SAF等主题有望表现活跃,从时间维度我们梳理了新材料各板块中短期的催化因素及长期逻辑,看好政策、事件、业绩释放等催化带来的交易机会,把握具备高景气度的成长性行业以及优质赛道,建议积极布局相关产业链环节和材料端。

展望2026年医药投资趋势,无论是中国医药企业在创新领域的集中兑现,还是政策端出台支持创新药械、优化集采、推动商保等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医疗健康产业的内外因催化因素都有望延续,医疗健康产业开始逐步重新回归到临床价值和需求导向的市场价格定价体系,带来稳定且持续的国内医药市场环境和长坡厚雪的发展主基调,上市公司也有望迎来持续且稳定的业绩增长趋势,带来行业成长确定性的贝塔。
医药行业将是有望继续维持超配的行业,建议从横向维度上,建议2026年围绕以下几条主线进行布局:①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在反内卷的国内政策环境下,关注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出海的相关标的;②自主可控——预计在未来可能还会陆续面临地缘政治扰动带来的风险,应更多关注自主可控下核心零部件、试剂、科研上游的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相关标的;③新政新气象——受益于集采优化、医保三个支付、消费刺激政策和国企改革的相关标的。

上证指数在关键点位开始反弹,一方面是美股连续反弹,另一方面是主力资金开始护盘,这里先看是超跌反弹还是真正的反转行情,否则买入又是被套等着吃面的节奏。政策面、基本面多重因素交织,有望提振资金信心。未来五年政策主线或将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方向有望获得持续政策支持,为风险偏好提供修复空间。多重因素叠加下,场外观望资金可能重新进场,市场成交量有望逐步回升,从而结束此前持续多日的缩量状态。
创业板指数出现久违的跳空大阳线,再度出现百股涨停的局面,说明游资开始进场抢筹,暂时仍然是断线思维为主,特别是前期被套资金,还是逢高出局为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港股未来或继续震荡上行。港股整体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同时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等资产相对稀缺。此外,尽管港股已经连续多月上涨,但是整体估值仍然偏低,长期配置性价比仍较高。在AI产业趋势持续发展,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背景下,港股市场未来或许将继续震荡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