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血压怎么又高了?降压药没停啊!”
每到秋冬换季,医院心内科总能听到这样的疑问。明明按时吃药、饮食清淡,血压却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甚至诱发头晕、胸闷。很多人不知道,比起添件秋裤,头部保暖才是稳住血压的“隐形开关”。

不是危言耸听,头部受凉对血压的影响,比你想的更直接。
人体头部皮肤薄、血管密集,约占全身血管总量的20%。当冷空气直吹头部时,头皮血管会像“遇冷的水管”一样快速收缩——这一收缩,会直接导致全身血管阻力骤增,血压随之飙升。
更危险的是,这种波动对血管弹性本就变差的中老年人来说,相当于“双重打击”:
1. 血压骤升可能冲破血管薄弱处,诱发脑出血、脑梗;
2. 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让血压更难控制;
3. 头部受凉还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一步推高心率和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去年冬天,62岁的张叔就是因为早上没戴帽子晨练,回家后突发头晕呕吐,测血压高达180/110mmHg,确诊为“一过性脑缺血”。医生直言:“再晚来一步,可能就是脑梗。”
二、3个“头部保暖”细节,比吃降压药还实用别等血压失控才想起护头,做好这3件小事,比多吃一片降压药更省心。
1. 出门必戴“护头装备”,选对不选贵
不是所有帽子都能护血压。建议选针织帽、加绒雷锋帽这类能包裹耳朵、额头的款式,材质以纯棉、羊毛为主,避免化纤材质刺激头皮。如果风大,搭配一条薄围巾遮住颈部,能减少冷空气从领口灌进,进一步稳住血压。
2. 晨起别猛掀被子,给头部“缓冲时间”
很多人早上醒来直接掀被子坐起,冷空气瞬间扑脸,血压很容易“跳崖式”升高。建议醒来后先躺3分钟,用手搓热脸颊和耳朵,再慢慢坐起,穿好衣服再下床——这个小习惯,能让血压波动减少30%。
3. 洗头后别湿发出门,哪怕只吹5分钟
湿发时,水分蒸发会带走头部热量,相当于“主动给血管泼冷水”。尤其是中老年人,洗头后一定要用吹风机吹干头皮,哪怕时间紧张,至少把头顶和耳后吹干,避免湿发暴露在冷空气中。
三、提醒:出现3个信号,说明血压已“报警”如果保暖到位,还是出现这些症状,别硬扛,立刻测血压:
1.频繁头晕、后脑勺发紧,像“戴了紧箍咒”;
2.早晨起床后手指发麻,活动5分钟还没缓解;
3.情绪没波动,却突然心慌、胸闷,休息后不见好。
秋冬控血压,不是“多穿点”这么简单。把“戴帽子”当成和“吃降压药”一样重要的事,才能让血管安稳过冬。转发给家里的老人,一个小习惯,可能帮他们避开大风险。